秦,時間線: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
從西陲小國到超級大國,兼並天下建立大一統王朝,秦國的發展曆史確實是一步一個腳印。秦朝是我國曆史上第一個統一的王朝,廢除分封製,確立中央集權,奠定了兩千多年封建社會的政治基礎,影響深遠,就是命短了點。
“千古一帝”這個詞語最早是明朝泰州學派的一代宗師李贄提出的,他認為的千古一帝就兩位,一是秦始皇,二是明太祖(有拍馬屁成分)。現在公認度最高的千古一帝還是當屬秦始皇。
公元前221年,天下已定。秦王政覺得春秋戰國以來的“王”都爛大街,他不想再當“王”了,“王”已經配不上現在的自己了。丞相王綰、禦史大夫馮劫和廷尉李斯也這麽認為,得給秦王政改個驚天地泣鬼神的稱號。三人思來想去,覺得古代三皇的名號特別響亮,其中泰皇最好聽,那就叫泰皇吧。
三人將想法匯報給秦王政,馬上被否決了,秦王政說:“你們懂不懂創新啊,還抄作業,算了,我自己想吧。”秦王政不滿意“泰皇”這個稱號,不過他從中找到了靈感。三皇五帝不是很牛嗎,秦王政覺得自己既有三皇的品德,又有超越五帝的豐功偉績,那索性就結合起來,叫皇帝吧。皇帝以後就自稱為“朕”,不叫“寡人”這些了。皇帝這個名號確實夠硬,從此成為我國兩千年多來封建社會最高統治者的稱呼。
給自己封皇帝後,秦王政不忘給老爹追加封號。老爹原來叫秦莊襄王,現在兒子是皇帝了,就給老爹追封了個太上皇。秦王政覺得諡號這個東西不好,這是兒子議論老子,臣下議論君主,決定不用了,以後自己就是始皇帝,接下來就是二世三世,直到萬世,秦始皇的稱呼就確定了。
確定好名號,接下來就是國家管理的問題,秦始皇問大臣們的意見。王綰認為齊楚燕的地盤都遠離鹹陽,如果還是用郡縣製的話不好管理,建議秦始皇分封給他的兒子、宗族及功臣們。李斯堅決反對,說道:“咱們就推行郡縣製,周就是個大教訓啊,諸侯混戰,天子卑微,亂成啥樣了。俗話說槍杆子裏麵出政權,給他們領地就給了他們發展的空間,以後肯定會大亂的,可不能再搞分封了。”
秦始皇采納了李斯的建議,在全國推行郡縣製,初分為36個郡,後來增加到46個。地方政府從上到下的行政區劃為郡、縣、鄉、亭、裏,相當於現在的省、市、縣、鄉、村。為搭配郡縣製,秦始皇建立了一套從中央到地方的官僚體係。中央行政機關實行三公九卿,三公為丞相、太尉、禦史大夫,九卿為奉常、廷尉、治粟內史、典客、郎中令、少府、衛尉、太仆、宗正。郡一級設郡守、郡丞、郡尉、郡監禦史。縣一級設有縣設縣令,縣丞,縣尉。以上這些是秦朝的正式官員,鄉、亭、裏的管理依靠以宗族為核心的自治組織。
為了防範六國舊勢力死灰複燃,秦始皇強迫六國有影響力的貴族和富豪都搬到了鹹陽。秦始皇覺得把有錢有勢的人集中起來,剩下的那些窮人就翻不起什麽大浪。事實證明秦始皇低估了窮人的力量,畢竟兔子急了還會咬人呢。
秦始皇統一天下後發現了個問題,現在天下人都是秦國人了,但是人家還在用著六國的語言和貨幣。要統一就徹底,秦始皇下令統一了全國的度量衡、貨幣(圓形方孔的秦半兩錢)和文字(小篆)。
為了鞏固政權,秦始皇確實沒少花心思,他還推行了陰陽家鄒衍的五德始終說。秦始皇說周是火德,秦是水德,沒辦法,水克火嘛,這是自然規律。
秦始皇雖然滅了六國,但他覺得天下還沒有真正統一,南邊還有好大一塊地盤被百越部落給占著呢,於是戰爭又開始了。
從西陲小國到超級大國,兼並天下建立大一統王朝,秦國的發展曆史確實是一步一個腳印。秦朝是我國曆史上第一個統一的王朝,廢除分封製,確立中央集權,奠定了兩千多年封建社會的政治基礎,影響深遠,就是命短了點。
“千古一帝”這個詞語最早是明朝泰州學派的一代宗師李贄提出的,他認為的千古一帝就兩位,一是秦始皇,二是明太祖(有拍馬屁成分)。現在公認度最高的千古一帝還是當屬秦始皇。
公元前221年,天下已定。秦王政覺得春秋戰國以來的“王”都爛大街,他不想再當“王”了,“王”已經配不上現在的自己了。丞相王綰、禦史大夫馮劫和廷尉李斯也這麽認為,得給秦王政改個驚天地泣鬼神的稱號。三人思來想去,覺得古代三皇的名號特別響亮,其中泰皇最好聽,那就叫泰皇吧。
三人將想法匯報給秦王政,馬上被否決了,秦王政說:“你們懂不懂創新啊,還抄作業,算了,我自己想吧。”秦王政不滿意“泰皇”這個稱號,不過他從中找到了靈感。三皇五帝不是很牛嗎,秦王政覺得自己既有三皇的品德,又有超越五帝的豐功偉績,那索性就結合起來,叫皇帝吧。皇帝以後就自稱為“朕”,不叫“寡人”這些了。皇帝這個名號確實夠硬,從此成為我國兩千年多來封建社會最高統治者的稱呼。
給自己封皇帝後,秦王政不忘給老爹追加封號。老爹原來叫秦莊襄王,現在兒子是皇帝了,就給老爹追封了個太上皇。秦王政覺得諡號這個東西不好,這是兒子議論老子,臣下議論君主,決定不用了,以後自己就是始皇帝,接下來就是二世三世,直到萬世,秦始皇的稱呼就確定了。
確定好名號,接下來就是國家管理的問題,秦始皇問大臣們的意見。王綰認為齊楚燕的地盤都遠離鹹陽,如果還是用郡縣製的話不好管理,建議秦始皇分封給他的兒子、宗族及功臣們。李斯堅決反對,說道:“咱們就推行郡縣製,周就是個大教訓啊,諸侯混戰,天子卑微,亂成啥樣了。俗話說槍杆子裏麵出政權,給他們領地就給了他們發展的空間,以後肯定會大亂的,可不能再搞分封了。”
秦始皇采納了李斯的建議,在全國推行郡縣製,初分為36個郡,後來增加到46個。地方政府從上到下的行政區劃為郡、縣、鄉、亭、裏,相當於現在的省、市、縣、鄉、村。為搭配郡縣製,秦始皇建立了一套從中央到地方的官僚體係。中央行政機關實行三公九卿,三公為丞相、太尉、禦史大夫,九卿為奉常、廷尉、治粟內史、典客、郎中令、少府、衛尉、太仆、宗正。郡一級設郡守、郡丞、郡尉、郡監禦史。縣一級設有縣設縣令,縣丞,縣尉。以上這些是秦朝的正式官員,鄉、亭、裏的管理依靠以宗族為核心的自治組織。
為了防範六國舊勢力死灰複燃,秦始皇強迫六國有影響力的貴族和富豪都搬到了鹹陽。秦始皇覺得把有錢有勢的人集中起來,剩下的那些窮人就翻不起什麽大浪。事實證明秦始皇低估了窮人的力量,畢竟兔子急了還會咬人呢。
秦始皇統一天下後發現了個問題,現在天下人都是秦國人了,但是人家還在用著六國的語言和貨幣。要統一就徹底,秦始皇下令統一了全國的度量衡、貨幣(圓形方孔的秦半兩錢)和文字(小篆)。
為了鞏固政權,秦始皇確實沒少花心思,他還推行了陰陽家鄒衍的五德始終說。秦始皇說周是火德,秦是水德,沒辦法,水克火嘛,這是自然規律。
秦始皇雖然滅了六國,但他覺得天下還沒有真正統一,南邊還有好大一塊地盤被百越部落給占著呢,於是戰爭又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