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重三心裏暗道了一聲多事之秋,接著應聲道:“既如此,我讓府上備好車馬,煩請公公帶路。”
張辰自然也感知到了朱重三的離開,他心知是因為什麽事件,但還沒有意識到這件事將會讓這些唐國處於頂尖人物組成的廟堂發生什麽樣的震動。
朱重三乘車馬進入皇城,一路過了城內大道,在宮城前換成素步,匆匆上朝覲見,隻是,到了這一刻他才意外地發現,丹陳子等幾位大儒也在,他心下微覺詫異,緊跟著想起昨兒晚上張辰說的那句話,暗道:這大概就是張辰昨日說的那件事。
能讓丹陳子等人進宮,哪怕朱重三早已將這件事盡力去想的嚴重,但接下來的發展,朱重三某一刻仍覺自己似乎身在夢幻!
“夫子,還請為朱將軍再說一次方才的事情。”
丹陳子道:“就在昨日,書院發現了一種能以學問養浩然正氣進行修行的路徑,和以往傳統修行中的元力相仿,可做神通,做術法,修行至高處,借詩文激發其中威能!”
一番話說完,不等朱重三反應過來,丹陳子已經宣出半句詩來,“刀劍成兵做軍陣!”
在上百雙瞳孔的注視下,地麵散落的五柄刀劍竟直立而起,釘在地上,其間有刀鋒劍鋒吐而不露,似乎下一刻就會出鞘殺人。
原本朝堂之上除了特定的人以外是不能出現利器的,朱重三知道,這顯然是在他來到之前丹陳子就已經做過一次試驗。
他的心頭再一次被震驚籠罩,短短兩日,已是他過去數年的情緒起伏。
他忽然想起昨日的種種,最後耳邊似定格在那位大儒在離開時的一句話上,“他才是往後世上讀書人的夫子!”
至此,他的心頭又一次開始懷疑張辰的身份,自認識以來,對於張辰的重視就在不斷拔高,此刻恨不得馬上去問老丈人,“這豈止是您說的特別!”
當特別已經不足以形容一個人本身,就說明這個人已是能夠影響一個時代的人物。
偏偏這樣能夠影響時代的大事,根本原因是一個贅婿,這聽來又是十分荒誕的。
就在他出神的時候,上座那位陛下開始詢問朱重三的意見,“重三,你怎麽看?”
朱重三這才反應過來,急忙做了一禮應聲道:“陛下,容我在再做一些了解。”
他轉身看向丹陳子,“夫子,您方才說浩然正氣以詩文發揮效果,不知是不是所有詩文都能如此?”
丹陳子頷首道:“理論上說是這樣,隻要學問夠深,浩然正氣足夠磅礴。”
朱重三追問,“那麽,如黑雲摧軍軍潰散呢?”
丹陳子當下就明白了朱重三的意思,這樣的詩文針對人物顯然不隻是一個,而是整個群體,如果這樣的詩文能夠發揮效果,那麽來日在戰場上,將是何等的壯闊!
“自然可以,隻是如今我等也剛剛入門,待來日修行日久,浩然正氣如大江大河,氣貫長虹,招手便如百萬兵!”
朱重三又問:“這條路徑雖如修行,卻超脫修行之外,眾夫子對此是否命名?”
丹陳子道:“我們已有定論,稱之為儒道。”
朱重三轉身向皇帝恭賀,“恭喜陛下,這是天佑我大唐!儒道一旦推行,且牢牢掌握在唐國的手中,就意味著接下來千萬年,唐國都將比其他任何部族或邊陲小國都多出一條修行路徑,那就是千千萬萬讀書人組成的修行者,哪怕這種修行法門終將泄露,世人終將全部知曉,但是對一條道路來說,隻要快一步,那就是千萬步,意味著以後那些勢力絕不可能追上唐國!”
一番話在朝堂上回蕩,身後眾多大臣齊齊跪下,口稱萬歲,恭賀大唐。
皇帝也終於露出笑意,在眾大臣的頭頂,他的聲音如同洪鍾,“我唐國四海無敵,如今又有儒道如虎添翼,這不僅是天佑大唐,也是諸位夫子日夜為國操勞。”
他的話音一落,腳下有臣子接口道:“這一切終究是因為聖上英明神武,才有四海升平,才有四海臣服,才有今日儒道。”
皇帝笑意更盛,接著道:“丹夫子,儒道現世,朕要重重賞賜書院!不過,不知這其中居首功者是誰?”
朱重三當然知道這是誰的功勞,但他耳邊卻聽丹陳子道:“回聖上,是我們學院眾人潛心鑽研的結果,當下隻是三分成果,不敢邀功。”
說話的時候,丹陳子不著痕跡瞧了朱重三一眼,朱重三當下明白,丹陳子這麽說一定有所隱情。
······
······
朝會之後。
朱重三此時已經想明白,儒道這件事的確不該和恭王府扯上關係。
恭王府現下的勢力已經在數一數二,雖廟堂上根基不深,但兵權之重已經足夠,在這種情況下麵對陛下還需要小心翼翼,生怕聖上會覺得恭王府擁兵自重,那時候隻怕就離死不遠。
他一開始的確想要讓張辰進入書院,但那是因為書院本身不代表什麽權力,哪怕最後做到丹陳子這種程度,也隻是名望不錯,並不會對恭王府有什麽影響。
可一旦學院學子們也能夠修行,也有了一定的修行力量,那麽儒道的開拓者就是所有學子的老師,這是何等龐大的一股力量?
一旦讓聖上知道儒道的開拓者是恭王府的三姑爺,當下恭王府的處境將會更加緊張。
想到這裏,朱重三有些疑惑的是,老師丹陳子一定想不到這麽多,而且那幾位先生絕不會有吞下張辰功勞的心思,那麽今日這番話就是有人授意,這個人是誰呢,是張辰嗎?想不到他竟能想到這一步!
“重三。”身後,丹陳子喊停朱重三。
丹陳子正要開口時,朱重三揮手打斷,“夫子,回學院再說。”
張辰自然也感知到了朱重三的離開,他心知是因為什麽事件,但還沒有意識到這件事將會讓這些唐國處於頂尖人物組成的廟堂發生什麽樣的震動。
朱重三乘車馬進入皇城,一路過了城內大道,在宮城前換成素步,匆匆上朝覲見,隻是,到了這一刻他才意外地發現,丹陳子等幾位大儒也在,他心下微覺詫異,緊跟著想起昨兒晚上張辰說的那句話,暗道:這大概就是張辰昨日說的那件事。
能讓丹陳子等人進宮,哪怕朱重三早已將這件事盡力去想的嚴重,但接下來的發展,朱重三某一刻仍覺自己似乎身在夢幻!
“夫子,還請為朱將軍再說一次方才的事情。”
丹陳子道:“就在昨日,書院發現了一種能以學問養浩然正氣進行修行的路徑,和以往傳統修行中的元力相仿,可做神通,做術法,修行至高處,借詩文激發其中威能!”
一番話說完,不等朱重三反應過來,丹陳子已經宣出半句詩來,“刀劍成兵做軍陣!”
在上百雙瞳孔的注視下,地麵散落的五柄刀劍竟直立而起,釘在地上,其間有刀鋒劍鋒吐而不露,似乎下一刻就會出鞘殺人。
原本朝堂之上除了特定的人以外是不能出現利器的,朱重三知道,這顯然是在他來到之前丹陳子就已經做過一次試驗。
他的心頭再一次被震驚籠罩,短短兩日,已是他過去數年的情緒起伏。
他忽然想起昨日的種種,最後耳邊似定格在那位大儒在離開時的一句話上,“他才是往後世上讀書人的夫子!”
至此,他的心頭又一次開始懷疑張辰的身份,自認識以來,對於張辰的重視就在不斷拔高,此刻恨不得馬上去問老丈人,“這豈止是您說的特別!”
當特別已經不足以形容一個人本身,就說明這個人已是能夠影響一個時代的人物。
偏偏這樣能夠影響時代的大事,根本原因是一個贅婿,這聽來又是十分荒誕的。
就在他出神的時候,上座那位陛下開始詢問朱重三的意見,“重三,你怎麽看?”
朱重三這才反應過來,急忙做了一禮應聲道:“陛下,容我在再做一些了解。”
他轉身看向丹陳子,“夫子,您方才說浩然正氣以詩文發揮效果,不知是不是所有詩文都能如此?”
丹陳子頷首道:“理論上說是這樣,隻要學問夠深,浩然正氣足夠磅礴。”
朱重三追問,“那麽,如黑雲摧軍軍潰散呢?”
丹陳子當下就明白了朱重三的意思,這樣的詩文針對人物顯然不隻是一個,而是整個群體,如果這樣的詩文能夠發揮效果,那麽來日在戰場上,將是何等的壯闊!
“自然可以,隻是如今我等也剛剛入門,待來日修行日久,浩然正氣如大江大河,氣貫長虹,招手便如百萬兵!”
朱重三又問:“這條路徑雖如修行,卻超脫修行之外,眾夫子對此是否命名?”
丹陳子道:“我們已有定論,稱之為儒道。”
朱重三轉身向皇帝恭賀,“恭喜陛下,這是天佑我大唐!儒道一旦推行,且牢牢掌握在唐國的手中,就意味著接下來千萬年,唐國都將比其他任何部族或邊陲小國都多出一條修行路徑,那就是千千萬萬讀書人組成的修行者,哪怕這種修行法門終將泄露,世人終將全部知曉,但是對一條道路來說,隻要快一步,那就是千萬步,意味著以後那些勢力絕不可能追上唐國!”
一番話在朝堂上回蕩,身後眾多大臣齊齊跪下,口稱萬歲,恭賀大唐。
皇帝也終於露出笑意,在眾大臣的頭頂,他的聲音如同洪鍾,“我唐國四海無敵,如今又有儒道如虎添翼,這不僅是天佑大唐,也是諸位夫子日夜為國操勞。”
他的話音一落,腳下有臣子接口道:“這一切終究是因為聖上英明神武,才有四海升平,才有四海臣服,才有今日儒道。”
皇帝笑意更盛,接著道:“丹夫子,儒道現世,朕要重重賞賜書院!不過,不知這其中居首功者是誰?”
朱重三當然知道這是誰的功勞,但他耳邊卻聽丹陳子道:“回聖上,是我們學院眾人潛心鑽研的結果,當下隻是三分成果,不敢邀功。”
說話的時候,丹陳子不著痕跡瞧了朱重三一眼,朱重三當下明白,丹陳子這麽說一定有所隱情。
······
······
朝會之後。
朱重三此時已經想明白,儒道這件事的確不該和恭王府扯上關係。
恭王府現下的勢力已經在數一數二,雖廟堂上根基不深,但兵權之重已經足夠,在這種情況下麵對陛下還需要小心翼翼,生怕聖上會覺得恭王府擁兵自重,那時候隻怕就離死不遠。
他一開始的確想要讓張辰進入書院,但那是因為書院本身不代表什麽權力,哪怕最後做到丹陳子這種程度,也隻是名望不錯,並不會對恭王府有什麽影響。
可一旦學院學子們也能夠修行,也有了一定的修行力量,那麽儒道的開拓者就是所有學子的老師,這是何等龐大的一股力量?
一旦讓聖上知道儒道的開拓者是恭王府的三姑爺,當下恭王府的處境將會更加緊張。
想到這裏,朱重三有些疑惑的是,老師丹陳子一定想不到這麽多,而且那幾位先生絕不會有吞下張辰功勞的心思,那麽今日這番話就是有人授意,這個人是誰呢,是張辰嗎?想不到他竟能想到這一步!
“重三。”身後,丹陳子喊停朱重三。
丹陳子正要開口時,朱重三揮手打斷,“夫子,回學院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