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漸深,魏王李泰最後一個離開了皇宮。
楊淑妃頭一次留在了立政殿,至於李福則是被乳母抱著回了後宮。
此時的李世民,則是在立政殿內的書房。
楊淑妃親自端過來一杯茶離開後。
立政殿外傳來了腳步聲,新晉的隨身太監明英,帶著曾經的隨身太監王相和走進了書房。
李世民揮了揮手,明英便走出了書房,隨手把房門輕輕關上。
放下手裏的奏章,李世民抬頭看了一眼王相和。
“跟朕說說吧,這幾日雉奴在昭陵、醴泉都做了些什麽。”李世民往椅背上舒服一靠道。
“晉王每日都在巡視昭陵,記錄修建昭陵的一些問題與不足之處。每日回到驛館後,便是在書房整理往後該如何修建的一些對策……。”
王相和一五一十的說著李治這幾日在昭陵的一舉一動。
一些他沒有參與的,也都通過三言兩語,從謝遠懷那裏旁敲側擊出了不少。
“每天都如此嗎?”李世民挑眉問道。
“每天如此。”王相和回答道。
李世民微微歎口氣,腦海裏回想著昭陵的樣子。
“每天如此,一連好幾個時辰上山下山,這份孝心難得了。”李世民最後欣慰總結道。
隨後又問了一些問題,王相和也都如實回答。
當從王相和嘴裏得知,李治、謝遠懷查到山體坍塌的遇難、受傷人數,與工匠名冊有出入時。
李世民那雙丹鳳眼,瞬間變的銳利了起來,像是兩道利刃一樣,直插王相和的心髒。
王相和低頭不敢與之對視,甚至忍不住腳下偷偷往後退了半步。
“真有此事兒?”李世民冷哼一聲問道。
王相和斟酌了下,如實說道:“奴婢無法確定此事的真假。因為晉王跟那謝遠懷想查,但……。”
“但什麽?”李世民的語氣變的很不耐煩。
“但好像是遇到了阻力,查不下去。”
王相和飛快說道,隨即補充道:“奴婢也曾無意看到謝遠懷搖頭歎息,因為晉王在山體坍塌那一天,曾親自找到太醫屬的給謝遠懷包紮傷口。所以謝遠懷對晉王可謂是感恩戴德,那天就搖頭歎氣、自言自語著說什麽隻怪自己品級太低,跟年幼的晉王在那些人跟前沒有份量,要是換做別人,他們早不敢如此掩飾了等等之類。”
李世民沉默著像是辨別王相和的話,幾分真幾分假,而後道:“雉奴沒有對那陵令、縣令等人發過火?沒有強行要查嗎?”
“沒有。晉王顧大局識大體,晉王的意思是,自山體坍塌導致工匠受傷遇難後,那麽一切都沒有如何撫恤他們重要了。而且……晉王的意思是,因修建昭陵而出現的混亂,並不是誰一個人的錯……。”
“這件事雉奴如何看?”李世民繼續問道。
“奴婢不知,晉王從沒有透露過。”
“那謝遠懷也不知道嗎?”李世民有些驚訝,難不成那混賬小子如今都已具備城府了?
“想必是不知道,昨日離開時,晉王曾吩咐那謝遠懷,在晉王不在的這些時日,他謝遠懷在昭陵的差事,就是給晉王當眼睛,隻能看不能說。”王相和回憶著昨日聽到的談話道。
“哦,對了。”
王相和像是想起了什麽,道:“晉王每天在書房都會書寫很多文章。好像……有取名為《摘要》的,有取名《守則》,哦不,好像是《安全準則》……。”
“去武德殿。”李世民突然起身,把苦苦思索的王相和嚇了一跳。
“晉王與兩位公主殿下都已經睡了。”王相和小心提醒道。
“誰說朕要找他了?”李世民不滿的看了一眼王相和。
王相和隨即明白,就像是李治頭一天住進武德殿一樣,陛下是要偷偷去看望晉王與兩個公主。
楊淑妃還在等著李世民,見李世民要出去,便急忙起身。
李世民匆匆說了一句:朕很快回來。
而後便頭也不回的離開了。
留在立政殿門口的明英,倒是讓楊淑妃放心了不少。
從而更加篤信,陛下肯定一會兒就會回來了。
整個武德殿靜悄悄的,李治、李明達、李清三人的房間,隻有一盞小小的燈火,以及一個守夜宮女。
而外間則是宮女薑楠的房間,薑楠此時還在陪著守夜宮女。
外麵輕微的腳步聲,讓薑楠一驚:誰人這麽晚了還來武德殿?
輕步走到外麵,看到李世民後,第一反應就跪了下來。
而李世民像是做賊似的,把食指飛快的放到嘴邊,做了個噤聲的動作。
“雉奴的那個挎包在哪裏?”李世民小聲對薑楠問道。
一邊問,一邊還抬頭看向薑楠身後的房間方向,像是怕驚醒了李治等人。
“回陛下,在書房。晉王回來後,又在書房坐了好一會兒後,才跟兩位公主洗簌後回房間的。”薑楠也壓低了聲音說道。
邁著小心翼翼的步伐,王相和掌燈走在前,薑楠更像是做賊一般,一邊開書房的門,一邊聽那邊是否有動靜傳來。
隨即三人走進書房,李世民示意薑楠可以離開了。
書房內,王相和原本還想要多點幾盞燈,但被李世民拒絕了。
示意他把書房門輕輕關上即可。
王相和躡手躡腳的把書房門關上,轉身望向桌前,隻見李世民已經開始打量著李治的那個式樣怪異的挎包。
但他也不得不佩服,這式樣怪異的挎包,好像還真挺適合李治這般年紀來背著。
“裏麵都裝了些什麽啊,還挺重。”李世民小聲嘀咕著。
隨即打開那挎包,先是從裏麵小心掏出一摞紙張。
放在燈前看了看,上麵的全都是密密麻麻的字,或者是簡明扼要、潦草至極的畫。
老李並沒有立刻細看,而是對這挎包裏的其他東西也起了好奇心。
放下那厚厚一摞紙,掀開那挎包的口,隨即又拿出了兩支長短不一的毛筆。
筆端還有兩個粗糙的,用細竹管做的筆帽,是用來保護毛筆筆尖的。
而後又拿出了一個小小的布包,打開一看,裏麵則是手指長短粗細的炭筆。
翻了翻後還找出了一個火折子,包括兩把梳子、紅繩等,顯然是給李明達、李清梳頭用的。
而後拿出了兩根銅簪子,跟李治當初買給李明達、李清的金步搖很相似,造型都是以簡單、實用為準。
隨即又掏出了一個小布包,打開後,隻見裏麵放了一些果脯零嘴。
不用想都知道,這些還是用來哄李明達跟李清的。
最後還從包裏翻出了一小塊廉價的墨條,看那大小好像已經用了很久了。
文房四寶齊全,但並沒有找到鎮紙,估計是嫌太重了。
當然,也沒有硯台……。
哦,對了,今日當作離別禮物送給李慎了。
“明日把朕那方硯台給晉王拿過來。”李世民看著滿桌子的“亂七八糟”,既心疼又欣慰。
在他看來,李治當作寶貝的這些東西,全部加起來估計也值不了幾個錢。
唯獨值錢的,可能就是那兩個銅簪子了。
可惜,還是給兕子跟清兒準備的。
“怕是您給了晉王,殿下也不舍得用。”王相和在旁邊小聲附和道。
“為何?”李世民詫異道。
隨即不等王相和回答,李世民就欣慰的笑了。
可不是,若是舍得用,就不用去了趟醴泉驛館,還把人家的硯台給順回來了。
示意王相和把那“亂七八糟”再重新給李治裝回去,隨即李世民就拿起了那厚厚的紙張。
紙張下麵的數十張還沒有寫字,看來是備用的,拿在手裏摩挲著,也不是什麽好宣紙。
《工匠明細》中,上麵有很多問號,但李世民不懂那些符號。
拿在手裏猜了半天,算是猜出了可能的意思是未定。
而後翻了幾張,看到了那《摘要》,上麵寥寥數語,刺眼的倒是最開始的三個字:致暴君。
既有《守則》,也有《安全準則》,通篇大意是以因山建陵的安全來展開的。
《守則》是約束官員的,《準則》是針對工匠的。
一份《材料明細》進入了李世民的眼睛,細細端詳了一番,發現李治記載的還頗為細致。
包括了各種各樣從各地運送到昭陵的材料等,有些後麵還標記了具體用途以及……應該是數目吧?
李世民不確定,因為還是很簡單的符號。
但他琢磨了半天,也沒有琢磨明白。
問王相和,王相和腦袋搖的跟撥浪鼓似的,也不知道啥意思。
其實,就是阿拉伯數字。
而在那些簡單的符號後麵,還有單價、總價一覽,而後後麵有些是問號,有些是數字。
總之,看了好半天之後,李世民一知半解的有些頭昏腦脹:這還不如完全看不懂呢。
再往下翻,又看了名為《策》的東西。
第一行直接了當:回去後,找適當的時機,請求暴君暫停修建昭陵。
第二行:石灰、水泥,有用。
但需要實驗,恐怕需要的時間不會短,因為我不會。
第三行:畫出昭陵的全貌,以此吸引暴君,從而達到第四個目的……。
第四行:謝遠懷的官太小了,我的年紀太小了,我倆加起來也夠不上人家正眼看的份量。
所以得給謝遠懷要官、加品。
就以第二、第三為條件,跟暴君談判、交易。
但有可能第一點會招來暴君的痛揍,所以需帶著兕子、清兒一同前往,給我打掩護。
李世民越往下看,手就越發抖的厲害。
他是真的沒有想到啊,自己這混賬逆子,竟然就這麽明目張膽的算計自己!
“你看看,這是人子所為嗎?這……這簡直就是禽獸啊!”
李世民氣憤的抖著手,把那張《策》遞給了王相和看。
而後想要發泄的狠敲桌麵表達不滿,但又怕驚醒了熟睡中的逆子。
“陛下……。”
王相和一臉為難,看著李世民還要繼續翻,急忙緊張的提醒道:“陛下小心。”
“怎麽了?”李世民不明所以。
“不能弄亂了吧?要不然晉王會不會發現有人動了他的包?”王相和把那張紙遞了回來。
李世民半信半疑,愣了下後,還是接過了那張紙,夾在了原先的地方。
楊淑妃頭一次留在了立政殿,至於李福則是被乳母抱著回了後宮。
此時的李世民,則是在立政殿內的書房。
楊淑妃親自端過來一杯茶離開後。
立政殿外傳來了腳步聲,新晉的隨身太監明英,帶著曾經的隨身太監王相和走進了書房。
李世民揮了揮手,明英便走出了書房,隨手把房門輕輕關上。
放下手裏的奏章,李世民抬頭看了一眼王相和。
“跟朕說說吧,這幾日雉奴在昭陵、醴泉都做了些什麽。”李世民往椅背上舒服一靠道。
“晉王每日都在巡視昭陵,記錄修建昭陵的一些問題與不足之處。每日回到驛館後,便是在書房整理往後該如何修建的一些對策……。”
王相和一五一十的說著李治這幾日在昭陵的一舉一動。
一些他沒有參與的,也都通過三言兩語,從謝遠懷那裏旁敲側擊出了不少。
“每天都如此嗎?”李世民挑眉問道。
“每天如此。”王相和回答道。
李世民微微歎口氣,腦海裏回想著昭陵的樣子。
“每天如此,一連好幾個時辰上山下山,這份孝心難得了。”李世民最後欣慰總結道。
隨後又問了一些問題,王相和也都如實回答。
當從王相和嘴裏得知,李治、謝遠懷查到山體坍塌的遇難、受傷人數,與工匠名冊有出入時。
李世民那雙丹鳳眼,瞬間變的銳利了起來,像是兩道利刃一樣,直插王相和的心髒。
王相和低頭不敢與之對視,甚至忍不住腳下偷偷往後退了半步。
“真有此事兒?”李世民冷哼一聲問道。
王相和斟酌了下,如實說道:“奴婢無法確定此事的真假。因為晉王跟那謝遠懷想查,但……。”
“但什麽?”李世民的語氣變的很不耐煩。
“但好像是遇到了阻力,查不下去。”
王相和飛快說道,隨即補充道:“奴婢也曾無意看到謝遠懷搖頭歎息,因為晉王在山體坍塌那一天,曾親自找到太醫屬的給謝遠懷包紮傷口。所以謝遠懷對晉王可謂是感恩戴德,那天就搖頭歎氣、自言自語著說什麽隻怪自己品級太低,跟年幼的晉王在那些人跟前沒有份量,要是換做別人,他們早不敢如此掩飾了等等之類。”
李世民沉默著像是辨別王相和的話,幾分真幾分假,而後道:“雉奴沒有對那陵令、縣令等人發過火?沒有強行要查嗎?”
“沒有。晉王顧大局識大體,晉王的意思是,自山體坍塌導致工匠受傷遇難後,那麽一切都沒有如何撫恤他們重要了。而且……晉王的意思是,因修建昭陵而出現的混亂,並不是誰一個人的錯……。”
“這件事雉奴如何看?”李世民繼續問道。
“奴婢不知,晉王從沒有透露過。”
“那謝遠懷也不知道嗎?”李世民有些驚訝,難不成那混賬小子如今都已具備城府了?
“想必是不知道,昨日離開時,晉王曾吩咐那謝遠懷,在晉王不在的這些時日,他謝遠懷在昭陵的差事,就是給晉王當眼睛,隻能看不能說。”王相和回憶著昨日聽到的談話道。
“哦,對了。”
王相和像是想起了什麽,道:“晉王每天在書房都會書寫很多文章。好像……有取名為《摘要》的,有取名《守則》,哦不,好像是《安全準則》……。”
“去武德殿。”李世民突然起身,把苦苦思索的王相和嚇了一跳。
“晉王與兩位公主殿下都已經睡了。”王相和小心提醒道。
“誰說朕要找他了?”李世民不滿的看了一眼王相和。
王相和隨即明白,就像是李治頭一天住進武德殿一樣,陛下是要偷偷去看望晉王與兩個公主。
楊淑妃還在等著李世民,見李世民要出去,便急忙起身。
李世民匆匆說了一句:朕很快回來。
而後便頭也不回的離開了。
留在立政殿門口的明英,倒是讓楊淑妃放心了不少。
從而更加篤信,陛下肯定一會兒就會回來了。
整個武德殿靜悄悄的,李治、李明達、李清三人的房間,隻有一盞小小的燈火,以及一個守夜宮女。
而外間則是宮女薑楠的房間,薑楠此時還在陪著守夜宮女。
外麵輕微的腳步聲,讓薑楠一驚:誰人這麽晚了還來武德殿?
輕步走到外麵,看到李世民後,第一反應就跪了下來。
而李世民像是做賊似的,把食指飛快的放到嘴邊,做了個噤聲的動作。
“雉奴的那個挎包在哪裏?”李世民小聲對薑楠問道。
一邊問,一邊還抬頭看向薑楠身後的房間方向,像是怕驚醒了李治等人。
“回陛下,在書房。晉王回來後,又在書房坐了好一會兒後,才跟兩位公主洗簌後回房間的。”薑楠也壓低了聲音說道。
邁著小心翼翼的步伐,王相和掌燈走在前,薑楠更像是做賊一般,一邊開書房的門,一邊聽那邊是否有動靜傳來。
隨即三人走進書房,李世民示意薑楠可以離開了。
書房內,王相和原本還想要多點幾盞燈,但被李世民拒絕了。
示意他把書房門輕輕關上即可。
王相和躡手躡腳的把書房門關上,轉身望向桌前,隻見李世民已經開始打量著李治的那個式樣怪異的挎包。
但他也不得不佩服,這式樣怪異的挎包,好像還真挺適合李治這般年紀來背著。
“裏麵都裝了些什麽啊,還挺重。”李世民小聲嘀咕著。
隨即打開那挎包,先是從裏麵小心掏出一摞紙張。
放在燈前看了看,上麵的全都是密密麻麻的字,或者是簡明扼要、潦草至極的畫。
老李並沒有立刻細看,而是對這挎包裏的其他東西也起了好奇心。
放下那厚厚一摞紙,掀開那挎包的口,隨即又拿出了兩支長短不一的毛筆。
筆端還有兩個粗糙的,用細竹管做的筆帽,是用來保護毛筆筆尖的。
而後又拿出了一個小小的布包,打開一看,裏麵則是手指長短粗細的炭筆。
翻了翻後還找出了一個火折子,包括兩把梳子、紅繩等,顯然是給李明達、李清梳頭用的。
而後拿出了兩根銅簪子,跟李治當初買給李明達、李清的金步搖很相似,造型都是以簡單、實用為準。
隨即又掏出了一個小布包,打開後,隻見裏麵放了一些果脯零嘴。
不用想都知道,這些還是用來哄李明達跟李清的。
最後還從包裏翻出了一小塊廉價的墨條,看那大小好像已經用了很久了。
文房四寶齊全,但並沒有找到鎮紙,估計是嫌太重了。
當然,也沒有硯台……。
哦,對了,今日當作離別禮物送給李慎了。
“明日把朕那方硯台給晉王拿過來。”李世民看著滿桌子的“亂七八糟”,既心疼又欣慰。
在他看來,李治當作寶貝的這些東西,全部加起來估計也值不了幾個錢。
唯獨值錢的,可能就是那兩個銅簪子了。
可惜,還是給兕子跟清兒準備的。
“怕是您給了晉王,殿下也不舍得用。”王相和在旁邊小聲附和道。
“為何?”李世民詫異道。
隨即不等王相和回答,李世民就欣慰的笑了。
可不是,若是舍得用,就不用去了趟醴泉驛館,還把人家的硯台給順回來了。
示意王相和把那“亂七八糟”再重新給李治裝回去,隨即李世民就拿起了那厚厚的紙張。
紙張下麵的數十張還沒有寫字,看來是備用的,拿在手裏摩挲著,也不是什麽好宣紙。
《工匠明細》中,上麵有很多問號,但李世民不懂那些符號。
拿在手裏猜了半天,算是猜出了可能的意思是未定。
而後翻了幾張,看到了那《摘要》,上麵寥寥數語,刺眼的倒是最開始的三個字:致暴君。
既有《守則》,也有《安全準則》,通篇大意是以因山建陵的安全來展開的。
《守則》是約束官員的,《準則》是針對工匠的。
一份《材料明細》進入了李世民的眼睛,細細端詳了一番,發現李治記載的還頗為細致。
包括了各種各樣從各地運送到昭陵的材料等,有些後麵還標記了具體用途以及……應該是數目吧?
李世民不確定,因為還是很簡單的符號。
但他琢磨了半天,也沒有琢磨明白。
問王相和,王相和腦袋搖的跟撥浪鼓似的,也不知道啥意思。
其實,就是阿拉伯數字。
而在那些簡單的符號後麵,還有單價、總價一覽,而後後麵有些是問號,有些是數字。
總之,看了好半天之後,李世民一知半解的有些頭昏腦脹:這還不如完全看不懂呢。
再往下翻,又看了名為《策》的東西。
第一行直接了當:回去後,找適當的時機,請求暴君暫停修建昭陵。
第二行:石灰、水泥,有用。
但需要實驗,恐怕需要的時間不會短,因為我不會。
第三行:畫出昭陵的全貌,以此吸引暴君,從而達到第四個目的……。
第四行:謝遠懷的官太小了,我的年紀太小了,我倆加起來也夠不上人家正眼看的份量。
所以得給謝遠懷要官、加品。
就以第二、第三為條件,跟暴君談判、交易。
但有可能第一點會招來暴君的痛揍,所以需帶著兕子、清兒一同前往,給我打掩護。
李世民越往下看,手就越發抖的厲害。
他是真的沒有想到啊,自己這混賬逆子,竟然就這麽明目張膽的算計自己!
“你看看,這是人子所為嗎?這……這簡直就是禽獸啊!”
李世民氣憤的抖著手,把那張《策》遞給了王相和看。
而後想要發泄的狠敲桌麵表達不滿,但又怕驚醒了熟睡中的逆子。
“陛下……。”
王相和一臉為難,看著李世民還要繼續翻,急忙緊張的提醒道:“陛下小心。”
“怎麽了?”李世民不明所以。
“不能弄亂了吧?要不然晉王會不會發現有人動了他的包?”王相和把那張紙遞了回來。
李世民半信半疑,愣了下後,還是接過了那張紙,夾在了原先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