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善識幾次三番想要張口問李治,為何想讓自己來醴泉任縣令呢?
這也是他來醴泉之前,一夜睡醒後,豫章公主臨走前對他鄭重其事的交代。
這種事情不能模棱兩可,那個小混賬現在狡猾的很,你得問清楚了為什麽才行。
要不然……這次在家躺了小半個月的事情,你還想再一次發生在你身上不成?
唐善識很聽勸,當時還滿口答應。
以為這也不是什麽難以啟齒的問題,到時候直接開口問晉王就是了。
但如今與李治閑聊了盞茶時間,唐善識卻是發現,這個問題好像並不像自己想的那麽簡單。
如今甚至是有些難以啟齒。
但不問吧,回去後跟豫章又辦法交代。
問吧,今日在見了驛館內的其他人後,他又突然覺得,晉王的目的跟如今的醴泉形勢,好像水很深,而且好像也很是錯綜複雜。
“怎麽了?心不在焉的。”
李治接過旁邊宮女手裏的錦帕,親自給睡醒後,剛吃完飯的李清擦嘴。
“啊?沒什麽。”唐善識回過神急忙說道。
“跟我還客氣?”李治笑道。
唐善識這邊還在猶豫著,那邊懂事的薑楠對著李治點點頭,而後帶著李清跟李明達離開了書房。
看著書房內再次剩下他們二人,唐善識咽了口唾沫,有些難以啟齒道:“晉王為何想讓我任醴泉縣令呢?長安周遭上縣也不少……。”
“這是蘭姐讓你問的吧?”李治不等唐善識說完道。
“呃……。”唐善識有些語塞。
“蘭姐一直都是謹慎小心的性子,也難為蘭姐了。”李治有些惆悵的說道。
“公主也是替你著想,畢竟,前些時日那件事情……。”
唐善識替自己的娘子想在李治麵前美言幾句。
李治打斷唐善識的話,而後微微歎口氣。
靜靜的看著唐善識好一會兒,而後道:“長安城很大,人也很多,但你認為……有我李治立足的地方嗎?”
唐善識愣了下,不明白李治此話何意。
李治也懶得解釋,想了想道:“過些時日你就會明白了。你轉告蘭姐,讓她把心踏踏實實的放進肚子裏,這次肯定不會坑她夫君的。”
唐善識見豫章的小心思被李治點破,有些不好意思的低頭笑了笑。
李治眼下自然無法把他為何要來醴泉的真實目的告訴唐善識。
而且別說是唐善識了,就算是暴君老李乃至整個大唐任何人,他也不會輕易說出來的。
畢竟,若是不了解將來曆史進程的走向,李治或許也不會憑空升起這麽多的念頭來。
但當他在大唐找到了歸屬感,找到了與大唐同呼吸共命運的責任感後。
李治心頭那股想為貞觀盛事錦上添花、畫龍點睛的衝動也就越發強烈。
是的,他可以在長安大展身手,做出比在醴泉更容易獲得老李認可,讓朝堂官員驚掉下巴的許多事情來。
可若是如此的話,那麽就等同於主動把自己裹進了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兩人之間的明爭暗鬥中了。
胖子李泰要編《括地誌》,太子李承乾立刻就想要負責《氏族誌》。
這就足以說明,他們兩人已經較上勁了。
胖子依仗的是老李無上限的寵愛,而太子所依仗的自然是他嫡長子的身份。
所以在李治看來,太子最終還是鬥不過胖子。
不因為別的,隻因為太子太缺乏心機城府了。
凡事隻要被胖子一相激,他就會立刻做出過激反應來。
就像後來李承乾謀反一事兒,雖然還有著其他種種誘因。
但究其原因,還是胖子李泰在旁煽風點火、挑撥離間,給李承乾施加了諸多無形壓力的結果。
最終造成了李承乾錯誤的認為,太子之位會被老李剝奪給李泰。
從而迫不得已之下,造起了老李的反。
當然,那時的李治也不是省油的燈,在老李麵前來了個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哭著在老李麵前告了胖子李泰一狀,於是李泰苦心經營的成果,就這麽奉送給他李治了。
所以長安看似很大,人也很多,但因為老李的嫡子隻有他們三人。
而且那兩位如今已經鬥的不亦樂乎,自己若是再參合進去,保不齊還會讓兩人化敵為友,來共同對付他這個潛在威脅。
何況,他也不知道,若是他們兄弟三人爭鬥起來後,會不會把老李這個慈父給傷的體無完膚。
畢竟,長孫皇後的離世,子女的夭折早薨,每一次對於老李而言,顯然都是一次對身心的重創。
因而如今他隻能遠走,離開長安去開創一片屬於自己想要的天地。
如此一來,顯然就沒有比正在修建昭陵的醴泉縣更為合適的地方了。
更何況,自己為長孫皇後修建昭陵的這個理由與動機,任何人都沒辦法去反駁跟質疑。
夜色漸深,驛館另外一側的廳堂,崔英、常和陪同著七八個人已經是酒過三巡、菜過五味。
為首一人很是年輕俊朗,年紀約莫十七八歲,喝了酒的緣故,臉色顯得有些潮紅。
但廳內大部分人的視線,還都是放在了他旁邊的美人兒身上。
長安城平康坊安樂館的花魁曹青衣。
廳內燭火通明,但都不及美豔不可方物的曹青衣讓人眼前一亮。
原本酒量很好的崔英、常和,今日麵對佳人曹青衣,始終都有些酒不醉人人自醉的狀態。
此時借著那三分酒意,再次舉杯敬了上首的年輕人崔自在一杯後。
“曹姑娘豔名冠絕長安,在下等人早有耳聞,今日有幸相見足以慰平生。隻是……。”
崔英紅通著臉,看了一眼旁邊眼睛始終沒有離開曹青衣身上的常和,又像是征求意見似的看了看神態平靜的崔自在一眼。
隨後繼續說道:“若是此情此景之下,能夠有幸聽曹姑娘唱上一曲,舞上一支,我等可謂是終生無憾了。”
曹青衣微微蹙眉,麵前的一杯酒,到如今還有一小半。
崔公子得罪不起,縣令與這陵令,曹青衣也不認為自己得罪的起。
不過好在,旁邊風流倜儻的崔自在,此刻則開口幫她解了圍。
“崔大人,如此怕是不妥吧?還是說……崔大人不知此處是何地?或是不清楚如今自己的職責?”
崔自在說的很輕鬆,微笑也很自然。
崔英愣了下,不自覺的望向了昭陵的方向,一時之間不知該說什麽。
倒是崔自在端起了酒杯,而後敬了常和、崔英一杯後。
繼續說道:“自然不是在下想要掃兩位大人的雅興,而是……如今真不合適,何況若是讓其他人知曉了今夜之事兒,一旦稟報朝廷,豈不是要影響兩位大人元日後的仕途了?到時候我可就是天大的罪人咯。”
“慢著……。”
常和眼睛一亮,心頭一動,抓住了崔自在話語中的重點。
“公子原諒在下唐突,隻是剛剛公子說仕途是指……?”常和心頭異常激動。
他認為剛剛崔自在那番話,說的就是自己跟崔英。
“兩位大人還不知道?”
崔自在睜大了眼睛,瞬間像是意識到了什麽,連連解釋道:“口誤口誤,剛剛在下說的是醉話,還望兩位大人莫要聽信……。”
“公子來自長安,消息自然是比我等靈通。今日雖是第一次見公子,但……同為博陵崔氏一脈,可是大有相見恨晚之感啊。公子,無論是坊間流言,還是朝堂蜚語,我等都不會當的真,權當今日之笑談如何?”
崔英用眼神示意著常和,常和急忙奪過丫鬟手裏的酒壺,親自起身給崔自在斟酒。
常和、崔英兩人一連敬了崔自在好幾杯酒後,崔自在連連擺手謝過兩人,並稱不勝酒力。
“過了今日,在下可不會承認今日說的話,如何?”崔自在妥協說道。
常和、崔英一手拿酒杯一手拿酒壺,異口同聲道:“那是自然。在座各位都可以證明,今日崔公子什麽都沒有說。”
“其實……事情也很簡單。”
崔自在斟酌了下,說出了長安城皇室宗親之間的一些秘辛內情。
“前些時日晉王祭奠去世不久的長孫皇後,這事兒表麵上看似隻是晉王至孝之心,但在長安,尤其是太子府跟魏王府可不這麽想。”
“年僅九歲的晉王率長孫皇後的四個親生公主,加一個自小撫養在身邊的豫章公主,以及不能說是文武百官,但九寺五監的官員,可是有很多人參與祭奠了。這件事情,崔大人跟常大人應該比在下清楚吧?”
“那是自然,那是自然,當時我們就在場。”崔英連連附和著。
崔自在一旁的曹青衣,聽到年僅九歲的晉王時,心頭不由一震,莫名想起了那夜留下一首詩、一首詞後,就像是人間蒸發了的唐公子。
而且不知為何,就在剛剛一瞬間,她腦海裏竟然把晉王跟那夜的唐公子聯想成了一個人。
隨即被自己這胡思亂想嚇了一跳,急忙微微搖了搖頭。
但腦海裏卻是那唐公子的作詩填詞時的認真模樣兒,揮也揮不去。
這也是他來醴泉之前,一夜睡醒後,豫章公主臨走前對他鄭重其事的交代。
這種事情不能模棱兩可,那個小混賬現在狡猾的很,你得問清楚了為什麽才行。
要不然……這次在家躺了小半個月的事情,你還想再一次發生在你身上不成?
唐善識很聽勸,當時還滿口答應。
以為這也不是什麽難以啟齒的問題,到時候直接開口問晉王就是了。
但如今與李治閑聊了盞茶時間,唐善識卻是發現,這個問題好像並不像自己想的那麽簡單。
如今甚至是有些難以啟齒。
但不問吧,回去後跟豫章又辦法交代。
問吧,今日在見了驛館內的其他人後,他又突然覺得,晉王的目的跟如今的醴泉形勢,好像水很深,而且好像也很是錯綜複雜。
“怎麽了?心不在焉的。”
李治接過旁邊宮女手裏的錦帕,親自給睡醒後,剛吃完飯的李清擦嘴。
“啊?沒什麽。”唐善識回過神急忙說道。
“跟我還客氣?”李治笑道。
唐善識這邊還在猶豫著,那邊懂事的薑楠對著李治點點頭,而後帶著李清跟李明達離開了書房。
看著書房內再次剩下他們二人,唐善識咽了口唾沫,有些難以啟齒道:“晉王為何想讓我任醴泉縣令呢?長安周遭上縣也不少……。”
“這是蘭姐讓你問的吧?”李治不等唐善識說完道。
“呃……。”唐善識有些語塞。
“蘭姐一直都是謹慎小心的性子,也難為蘭姐了。”李治有些惆悵的說道。
“公主也是替你著想,畢竟,前些時日那件事情……。”
唐善識替自己的娘子想在李治麵前美言幾句。
李治打斷唐善識的話,而後微微歎口氣。
靜靜的看著唐善識好一會兒,而後道:“長安城很大,人也很多,但你認為……有我李治立足的地方嗎?”
唐善識愣了下,不明白李治此話何意。
李治也懶得解釋,想了想道:“過些時日你就會明白了。你轉告蘭姐,讓她把心踏踏實實的放進肚子裏,這次肯定不會坑她夫君的。”
唐善識見豫章的小心思被李治點破,有些不好意思的低頭笑了笑。
李治眼下自然無法把他為何要來醴泉的真實目的告訴唐善識。
而且別說是唐善識了,就算是暴君老李乃至整個大唐任何人,他也不會輕易說出來的。
畢竟,若是不了解將來曆史進程的走向,李治或許也不會憑空升起這麽多的念頭來。
但當他在大唐找到了歸屬感,找到了與大唐同呼吸共命運的責任感後。
李治心頭那股想為貞觀盛事錦上添花、畫龍點睛的衝動也就越發強烈。
是的,他可以在長安大展身手,做出比在醴泉更容易獲得老李認可,讓朝堂官員驚掉下巴的許多事情來。
可若是如此的話,那麽就等同於主動把自己裹進了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兩人之間的明爭暗鬥中了。
胖子李泰要編《括地誌》,太子李承乾立刻就想要負責《氏族誌》。
這就足以說明,他們兩人已經較上勁了。
胖子依仗的是老李無上限的寵愛,而太子所依仗的自然是他嫡長子的身份。
所以在李治看來,太子最終還是鬥不過胖子。
不因為別的,隻因為太子太缺乏心機城府了。
凡事隻要被胖子一相激,他就會立刻做出過激反應來。
就像後來李承乾謀反一事兒,雖然還有著其他種種誘因。
但究其原因,還是胖子李泰在旁煽風點火、挑撥離間,給李承乾施加了諸多無形壓力的結果。
最終造成了李承乾錯誤的認為,太子之位會被老李剝奪給李泰。
從而迫不得已之下,造起了老李的反。
當然,那時的李治也不是省油的燈,在老李麵前來了個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哭著在老李麵前告了胖子李泰一狀,於是李泰苦心經營的成果,就這麽奉送給他李治了。
所以長安看似很大,人也很多,但因為老李的嫡子隻有他們三人。
而且那兩位如今已經鬥的不亦樂乎,自己若是再參合進去,保不齊還會讓兩人化敵為友,來共同對付他這個潛在威脅。
何況,他也不知道,若是他們兄弟三人爭鬥起來後,會不會把老李這個慈父給傷的體無完膚。
畢竟,長孫皇後的離世,子女的夭折早薨,每一次對於老李而言,顯然都是一次對身心的重創。
因而如今他隻能遠走,離開長安去開創一片屬於自己想要的天地。
如此一來,顯然就沒有比正在修建昭陵的醴泉縣更為合適的地方了。
更何況,自己為長孫皇後修建昭陵的這個理由與動機,任何人都沒辦法去反駁跟質疑。
夜色漸深,驛館另外一側的廳堂,崔英、常和陪同著七八個人已經是酒過三巡、菜過五味。
為首一人很是年輕俊朗,年紀約莫十七八歲,喝了酒的緣故,臉色顯得有些潮紅。
但廳內大部分人的視線,還都是放在了他旁邊的美人兒身上。
長安城平康坊安樂館的花魁曹青衣。
廳內燭火通明,但都不及美豔不可方物的曹青衣讓人眼前一亮。
原本酒量很好的崔英、常和,今日麵對佳人曹青衣,始終都有些酒不醉人人自醉的狀態。
此時借著那三分酒意,再次舉杯敬了上首的年輕人崔自在一杯後。
“曹姑娘豔名冠絕長安,在下等人早有耳聞,今日有幸相見足以慰平生。隻是……。”
崔英紅通著臉,看了一眼旁邊眼睛始終沒有離開曹青衣身上的常和,又像是征求意見似的看了看神態平靜的崔自在一眼。
隨後繼續說道:“若是此情此景之下,能夠有幸聽曹姑娘唱上一曲,舞上一支,我等可謂是終生無憾了。”
曹青衣微微蹙眉,麵前的一杯酒,到如今還有一小半。
崔公子得罪不起,縣令與這陵令,曹青衣也不認為自己得罪的起。
不過好在,旁邊風流倜儻的崔自在,此刻則開口幫她解了圍。
“崔大人,如此怕是不妥吧?還是說……崔大人不知此處是何地?或是不清楚如今自己的職責?”
崔自在說的很輕鬆,微笑也很自然。
崔英愣了下,不自覺的望向了昭陵的方向,一時之間不知該說什麽。
倒是崔自在端起了酒杯,而後敬了常和、崔英一杯後。
繼續說道:“自然不是在下想要掃兩位大人的雅興,而是……如今真不合適,何況若是讓其他人知曉了今夜之事兒,一旦稟報朝廷,豈不是要影響兩位大人元日後的仕途了?到時候我可就是天大的罪人咯。”
“慢著……。”
常和眼睛一亮,心頭一動,抓住了崔自在話語中的重點。
“公子原諒在下唐突,隻是剛剛公子說仕途是指……?”常和心頭異常激動。
他認為剛剛崔自在那番話,說的就是自己跟崔英。
“兩位大人還不知道?”
崔自在睜大了眼睛,瞬間像是意識到了什麽,連連解釋道:“口誤口誤,剛剛在下說的是醉話,還望兩位大人莫要聽信……。”
“公子來自長安,消息自然是比我等靈通。今日雖是第一次見公子,但……同為博陵崔氏一脈,可是大有相見恨晚之感啊。公子,無論是坊間流言,還是朝堂蜚語,我等都不會當的真,權當今日之笑談如何?”
崔英用眼神示意著常和,常和急忙奪過丫鬟手裏的酒壺,親自起身給崔自在斟酒。
常和、崔英兩人一連敬了崔自在好幾杯酒後,崔自在連連擺手謝過兩人,並稱不勝酒力。
“過了今日,在下可不會承認今日說的話,如何?”崔自在妥協說道。
常和、崔英一手拿酒杯一手拿酒壺,異口同聲道:“那是自然。在座各位都可以證明,今日崔公子什麽都沒有說。”
“其實……事情也很簡單。”
崔自在斟酌了下,說出了長安城皇室宗親之間的一些秘辛內情。
“前些時日晉王祭奠去世不久的長孫皇後,這事兒表麵上看似隻是晉王至孝之心,但在長安,尤其是太子府跟魏王府可不這麽想。”
“年僅九歲的晉王率長孫皇後的四個親生公主,加一個自小撫養在身邊的豫章公主,以及不能說是文武百官,但九寺五監的官員,可是有很多人參與祭奠了。這件事情,崔大人跟常大人應該比在下清楚吧?”
“那是自然,那是自然,當時我們就在場。”崔英連連附和著。
崔自在一旁的曹青衣,聽到年僅九歲的晉王時,心頭不由一震,莫名想起了那夜留下一首詩、一首詞後,就像是人間蒸發了的唐公子。
而且不知為何,就在剛剛一瞬間,她腦海裏竟然把晉王跟那夜的唐公子聯想成了一個人。
隨即被自己這胡思亂想嚇了一跳,急忙微微搖了搖頭。
但腦海裏卻是那唐公子的作詩填詞時的認真模樣兒,揮也揮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