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新人
娘娘駕到:安陵容重生後不想宮鬥 作者:寧夢歸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四郎,有人幾次三番的想要嬛嬛的命,前次淳兒為臣妾送命,這次又輪到眉姐姐,臣妾真是日夜難安。”
沈眉莊肩膀上的傷口觸目驚心,溫實初指揮著采月在內室為她包紮,甄嬛歪靠在皇上身邊輕輕發抖。
皇後則帶著一幹宮妃在旁靜聽甄嬛講述事情經過。
“今日初雪,臣妾與眉姐姐前去倚梅園看梅花是否開了?因倚梅園一派琉璃之景,臣妾跟眉姐姐看得入神了,誰曾想竟有歹人躲在雪堆後行刺,若不是眉姐姐將臣妾護在身後,臣妾隻怕當場殞命了。”
皇上臉色鐵青,他的視線掃過眾妃嬪,年羹堯雖死,可年家黨羽還需清理,這個節骨眼上後宮卻有人行刺殺之舉,他聯想到前幾日彈劾華妃的事,心中猜疑起二者的關聯,隻不過麵上不顯溫聲問甄嬛:
“當時伺候的眾人就沒發現異常?這麽多人抓不住一個行凶之人?”
甄嬛心中一緊,這兩日她外出時總覺得有人在窺探自己,今日她與沈眉莊一起在外轉悠,就是想揪出尾巴來,因此專往偏遠的地方走,原以為後麵跟了人,對方多少會有點忌憚,沒曾想一個不注意還是讓人鑽了空子,若不是眉姐姐拉了她一把,她今日早就凶多吉少了,皇上語氣雖輕,她卻從中聽出了質疑,忙小心回答:
“皇上,那賊人突然暴起,當時身邊的人離他尚有幾丈遠的距離,小允子他們上前時,被賊人用辣椒麵迷了眼睛,才讓他順利逃脫。”
皇上看了眼似有所思的皇後,轉而問道:
“皇後可是發現了什麽?”
“臣妾隻是覺得蹊蹺,凶徒是如何知曉莞嬪的行蹤,並能在短時間之內快速做好應對措施確保在傷人後能全身而退?”
皇後的話也是眾人疑惑的地方,甄嬛更是百思不得其解,難不成自己身邊出現了吃裏爬外之人?
見眾人思緒都跟著自己走,皇後做出一副大膽猜測的狀態:
“此人的行為更像是突發,臣妾想起前年宮中盛傳的鬧鬼之事,此事會不會也有異曲同工之處?當然是與不是,還得查了再說。”
前朝之事除了需清理年家一黨,更需清點國庫稅銀,預算來年各部開支等,皇上忙得是焦頭爛額,後宮裏隻想求穩,今日之事疑點過多,但他沒有精力親查,隻好囑咐皇後:
“皇後所言也是一番思路,但不能拘泥於此,後宮中既見凶器,皇後還是得嚴查一番。”
說著瞥見甄嬛期待的眼神,繼續道:
“莞嬪既跟著你處理宮務,此番也讓她曆練一下,讓她在旁為你打打下手也是好的。”
這一切剛好合乎了皇後的心意,她這次布局就是要將水攪渾,好讓甄嬛跳進來,至於為何會算中甄嬛行跡?
她前幾日故意讓人在外打探甄嬛行蹤,就是抓住了甄嬛會主動出擊的心思,然後在她可能出現的地方都布置了人手,為的就是造成疑雲重重,因此皇後笑得體貼至極:
“皇上放心,臣妾定會護著莞嬪的,莞嬪聰穎心細,說不定她反而能為臣妾提供新的思路,早日找到凶徒,也好讓後宮安心。”
皇後對宮權的大度讓皇上欣慰,他朝皇後點點頭:
“惠貴人處讓太醫盡著好藥用,景仁宮備晚膳,朕走了,晚上朕再過來陪你。”
皇後明知皇上晚上過來是有事相商,但還是笑得情真意切:
“臣妾等會親自到小廚房交代,這裏有臣妾照看,國事要緊皇上先去忙吧。”
皇上抬腳走後,皇後安撫了一番沈眉莊後,也帶著甄嬛離開了存菊堂,她二人要前去安排搜查事宜。
帝後既走,沈眉莊又需休息,眾人也就告辭了。
在存菊堂中安陵容未發一言,她全程偷偷盯著皇後看,從皇後的言語神情中,她又捕捉到了一絲熟悉的誌在必得,那是皇後算計得逞時不經意流露出的小表情。
等回到永和宮中,她忙將忍冬召來:
“莞嬪與惠貴人今日遇刺,你可曾從皇後手下發現端倪?”
忍冬在外麵就聽說了此事,她這段時間一直在盯梢皇後,今日卻被其他事情絆住,隻好如實回答:“奴婢查到皇後宮裏的人跟針織處和浣洗處的雜役太監都有往來,今日奴婢正準備前往這兩處查探時,遇到了吉祥姑娘,她在長街上崴傷了腳,給端妃娘娘抓的藥散落一地,她求奴婢送她回延慶殿,等奴婢從延慶殿回來時,已經聽聞了此事,奴婢並未發現任何線索。”
忍冬的一番話,徹底解開了安陵容在存菊堂的疑惑,端妃,是了,她是最熟悉皇後行事風格的人,她出手擾亂忍冬估計是洞察了皇後的手段,想趁混水為自己報仇。
安陵容理解她隱忍多年報仇心切之心,況且她自己在追查皇後人手一事上也並未對端妃明說,是以她也不好責怪端妃在此事對她的不信任,隻好吩咐忍冬:
“莞嬪遇刺一事,估計是疑兵之計,你無需留心,繼續盯著查到之人,看看他們後續還會有什麽行動。”
忍冬聽命離開後,安陵容坐在繡架上靜心刺繡起來。
隔日一早,眾人前往景仁宮請安時,皇後麵帶喜意的宣布好消息:
“後宮將迎來新的姐妹,皇上在此次功臣之家中選了兩位閨秀進宮伴駕以示獎勵之意...”
不是隻有瓜爾佳文鴛嗎?怎麽會生了這樣的變故,安陵容心頭震驚,麵上卻故作平靜,耐心聽皇後將話說完。
“督察院禦史瓜爾佳鄂敏之女瓜爾佳文鴛冊封貴人,封號為祺賜住永壽宮偏殿,驍騎營副統領黎斌之妹黎縈冊封為常在,賜住儲秀宮偏殿。”
安陵容再次愕然,她跟甄嬛同為一宮主位,按理永壽宮中安排了新人,永和宮也該如此才對,皇後這樣安排到底意欲何為?
皇後的聲音還在繼續:
“皇上旨意,兩人均安排在三日後進宮,此次新人進宮事宜,本宮就交付給莞嬪全權辦理,未必要妥帖周到。”
甄嬛忙表態一定辦得體麵妥當。
轉眼到了十一月初一,這天發生三件事情。
沈眉莊肩膀上的傷口觸目驚心,溫實初指揮著采月在內室為她包紮,甄嬛歪靠在皇上身邊輕輕發抖。
皇後則帶著一幹宮妃在旁靜聽甄嬛講述事情經過。
“今日初雪,臣妾與眉姐姐前去倚梅園看梅花是否開了?因倚梅園一派琉璃之景,臣妾跟眉姐姐看得入神了,誰曾想竟有歹人躲在雪堆後行刺,若不是眉姐姐將臣妾護在身後,臣妾隻怕當場殞命了。”
皇上臉色鐵青,他的視線掃過眾妃嬪,年羹堯雖死,可年家黨羽還需清理,這個節骨眼上後宮卻有人行刺殺之舉,他聯想到前幾日彈劾華妃的事,心中猜疑起二者的關聯,隻不過麵上不顯溫聲問甄嬛:
“當時伺候的眾人就沒發現異常?這麽多人抓不住一個行凶之人?”
甄嬛心中一緊,這兩日她外出時總覺得有人在窺探自己,今日她與沈眉莊一起在外轉悠,就是想揪出尾巴來,因此專往偏遠的地方走,原以為後麵跟了人,對方多少會有點忌憚,沒曾想一個不注意還是讓人鑽了空子,若不是眉姐姐拉了她一把,她今日早就凶多吉少了,皇上語氣雖輕,她卻從中聽出了質疑,忙小心回答:
“皇上,那賊人突然暴起,當時身邊的人離他尚有幾丈遠的距離,小允子他們上前時,被賊人用辣椒麵迷了眼睛,才讓他順利逃脫。”
皇上看了眼似有所思的皇後,轉而問道:
“皇後可是發現了什麽?”
“臣妾隻是覺得蹊蹺,凶徒是如何知曉莞嬪的行蹤,並能在短時間之內快速做好應對措施確保在傷人後能全身而退?”
皇後的話也是眾人疑惑的地方,甄嬛更是百思不得其解,難不成自己身邊出現了吃裏爬外之人?
見眾人思緒都跟著自己走,皇後做出一副大膽猜測的狀態:
“此人的行為更像是突發,臣妾想起前年宮中盛傳的鬧鬼之事,此事會不會也有異曲同工之處?當然是與不是,還得查了再說。”
前朝之事除了需清理年家一黨,更需清點國庫稅銀,預算來年各部開支等,皇上忙得是焦頭爛額,後宮裏隻想求穩,今日之事疑點過多,但他沒有精力親查,隻好囑咐皇後:
“皇後所言也是一番思路,但不能拘泥於此,後宮中既見凶器,皇後還是得嚴查一番。”
說著瞥見甄嬛期待的眼神,繼續道:
“莞嬪既跟著你處理宮務,此番也讓她曆練一下,讓她在旁為你打打下手也是好的。”
這一切剛好合乎了皇後的心意,她這次布局就是要將水攪渾,好讓甄嬛跳進來,至於為何會算中甄嬛行跡?
她前幾日故意讓人在外打探甄嬛行蹤,就是抓住了甄嬛會主動出擊的心思,然後在她可能出現的地方都布置了人手,為的就是造成疑雲重重,因此皇後笑得體貼至極:
“皇上放心,臣妾定會護著莞嬪的,莞嬪聰穎心細,說不定她反而能為臣妾提供新的思路,早日找到凶徒,也好讓後宮安心。”
皇後對宮權的大度讓皇上欣慰,他朝皇後點點頭:
“惠貴人處讓太醫盡著好藥用,景仁宮備晚膳,朕走了,晚上朕再過來陪你。”
皇後明知皇上晚上過來是有事相商,但還是笑得情真意切:
“臣妾等會親自到小廚房交代,這裏有臣妾照看,國事要緊皇上先去忙吧。”
皇上抬腳走後,皇後安撫了一番沈眉莊後,也帶著甄嬛離開了存菊堂,她二人要前去安排搜查事宜。
帝後既走,沈眉莊又需休息,眾人也就告辭了。
在存菊堂中安陵容未發一言,她全程偷偷盯著皇後看,從皇後的言語神情中,她又捕捉到了一絲熟悉的誌在必得,那是皇後算計得逞時不經意流露出的小表情。
等回到永和宮中,她忙將忍冬召來:
“莞嬪與惠貴人今日遇刺,你可曾從皇後手下發現端倪?”
忍冬在外麵就聽說了此事,她這段時間一直在盯梢皇後,今日卻被其他事情絆住,隻好如實回答:“奴婢查到皇後宮裏的人跟針織處和浣洗處的雜役太監都有往來,今日奴婢正準備前往這兩處查探時,遇到了吉祥姑娘,她在長街上崴傷了腳,給端妃娘娘抓的藥散落一地,她求奴婢送她回延慶殿,等奴婢從延慶殿回來時,已經聽聞了此事,奴婢並未發現任何線索。”
忍冬的一番話,徹底解開了安陵容在存菊堂的疑惑,端妃,是了,她是最熟悉皇後行事風格的人,她出手擾亂忍冬估計是洞察了皇後的手段,想趁混水為自己報仇。
安陵容理解她隱忍多年報仇心切之心,況且她自己在追查皇後人手一事上也並未對端妃明說,是以她也不好責怪端妃在此事對她的不信任,隻好吩咐忍冬:
“莞嬪遇刺一事,估計是疑兵之計,你無需留心,繼續盯著查到之人,看看他們後續還會有什麽行動。”
忍冬聽命離開後,安陵容坐在繡架上靜心刺繡起來。
隔日一早,眾人前往景仁宮請安時,皇後麵帶喜意的宣布好消息:
“後宮將迎來新的姐妹,皇上在此次功臣之家中選了兩位閨秀進宮伴駕以示獎勵之意...”
不是隻有瓜爾佳文鴛嗎?怎麽會生了這樣的變故,安陵容心頭震驚,麵上卻故作平靜,耐心聽皇後將話說完。
“督察院禦史瓜爾佳鄂敏之女瓜爾佳文鴛冊封貴人,封號為祺賜住永壽宮偏殿,驍騎營副統領黎斌之妹黎縈冊封為常在,賜住儲秀宮偏殿。”
安陵容再次愕然,她跟甄嬛同為一宮主位,按理永壽宮中安排了新人,永和宮也該如此才對,皇後這樣安排到底意欲何為?
皇後的聲音還在繼續:
“皇上旨意,兩人均安排在三日後進宮,此次新人進宮事宜,本宮就交付給莞嬪全權辦理,未必要妥帖周到。”
甄嬛忙表態一定辦得體麵妥當。
轉眼到了十一月初一,這天發生三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