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木石道:“此前,李兄曾言史書上已載,說崮峴地區在南北朝時或許便是滕縣的永福縣,如果此是史實,那麽這個傳說更應當是真。”
王三台更奇:“為何這麽說?咦,讓我想想。”
朱木石見了,當即不語,容他細想。那一邊,李燕高也在閉目沉思。
王三台看看朱木石:“你是不是說,這本是個三縣相交的地方,隻是……隻是……”
“隻是一開始滕縣縣令便被人忽視了。”李燕高突然插口。
王三台:“對,被嶧、銅兩縣令忽視了,崮峴地區,也就是所說的悌二十一區,那十三個村子,本就歸滕縣,因為其小……”
朱木石:“因為其小,且遠離滕縣本土,被人忽視便很是正常。”
李燕高:“但是,在滕縣縣令眼裏就成了不正常。”
王三台:“不正常,而且是很不正常,滕縣縣令便挖空心思割他們的肉。”
李燕高悠然道:“這樣就有了北部源於嶧縣的悌二十區。”
王三台:“也就有了南部源於銅山縣的悌二十二區。”
朱木石:“這樣,誰還敢忽視滕縣縣令?”
李燕高:“這隻是推測,一切都是推測。”
朱木石:“我們也隻有推測。或許在浩瀚的史海書籍中的某一個角落裏,正靜靜的藏著事情的真相,等待我們去發現。”
李燕高:“隻是我們沒有那個時間,尤其在這槍聲與炮火之中,誰又可能,誰又能,靜下心來,安安穩穩的做學問。”
朱木石:“不能,至少我不能。”
王三台:“既然不能,我們還在這上麵浪費時間?朱兄,我們是不是扯得太遠了,可別忘了,我請你喝茶,可不是為了研究學問,該給我斷斷當今的戰爭情勢了。”
李燕高:“說得好,這茶可不能白喝,王兄的茶豈是能白喝的?”
朱木石:“斷勢,這我還不敢說,不過說說當今地區戰事,我還可勉強道來。倭人覬覦我中華國土,由來已久。”
“甲午戰爭,我大清朝戰敗,次年馬關條約,台灣遂入倭鬼子手中,至今日已是四十三年了,自那時,我國台灣人民便時時發動抵抗倭鬼子的鬥爭。大清朝隨隨便便就把台灣扔了出去,時到今日我們依然沒能收回國土,在這一點上我們愧對同為華夏子孫的台灣人民。”
“民國二十年,奉天發生九·一八事變,此後東北三省更被倭鬼子控製。”
“去年,北平盧溝橋七·七事變,倭鬼子大舉進攻華北地區。八月十三日,我國民政府主動發動了淞滬會戰,此戰持續三個月,雖傷亡慘烈,但值得肯定。因為:其一,在心態上我們已經變被動為主動,主動出擊,積極抗戰,讓倭鬼子按照國民政府的思路走,這一點是最要的,能改變心態,這是中華民族最大的勝利;其二,倭鬼子戰前喊出在三個月內滅我中華,淞滬之戰,讓其閉口,在心態上,敵方已是輸了;這第三,斃敵約四萬,自家傷亡約三十萬,我方傷亡慘烈,敵方也不輕鬆,這四萬人也就是四萬個家庭。我三十萬為護國,漫說三十萬,縱然是三百萬,國人也無怨聲怨語;敵方為外侵,這四萬家庭在日本本土便會掀起不小的輿論聲討……”
王三台點頭道:“你是說,這一戰雖敗尤榮?”
朱木石:“雖敗尤榮!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久受戰火,對外處處退讓,卻屈辱連連。東北三省,張學良一槍不發,致三省與內地割裂;盧溝橋事變之後,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北平、天津接連失守,二十九軍副軍長佟麟閣、一三二師師長趙禹登在守衛戰中殉國。這一係列的失敗與傷亡,處處體現的是忍讓與守衛,缺少的是進攻的勇氣和霸氣。淞滬之戰說明我們這個國家已經醒了,至少自上層人士已經意識到被動的守衛是不行的,這一戰能持續三個月,說明我們在人、後勤物資保障上都下足了功夫,做足了準備,最後雖然敗了,那是敗在敵我裝備的差別太大……”
王三台:“如果說淞滬會戰是雖敗尤榮,那麽南京之戰呢?”
朱木石雙眉緊鎖,其胸起伏,其氣如流,其目如刀,其聲嘶嘶:“恥辱啊!”
良久,朱木石:“堂堂我華夏,好歹也是世界一大國,而一大國之都竟守不得半個月,軍民死亡數十萬,我黃埔將士,全不見滕縣王銘章將軍精神,亦不見台兒莊軍士死戰神韻……,朱某身為黃埔人之一員,恨……,不說也罷……。”
朱木石鼻息咻咻,目中似要噴火,抬手舉起半碗殘水,一飲而盡,全不顧茶水早已涼透。飲畢,把那茶碗向桌上隨手一擲,那碗於桌上旋轉不停,良久始息。
朱木石壓了壓胸中怒火:“失態了,讓王兄見笑。”遂又回複此前溫文雅姿。
朱木石:“南京失守,倭鬼控津浦路,自南京沿津浦路北壓,北有倭鬼磯穀師團自天津南下,這兩路人馬急欲相會,貫通津浦路,再控製隴海路,如此我華夏危機矣。然北上之敵被阻於明光鎮附近一月有餘;北路之敵,於滕縣受阻,於台兒莊又受重創,如此……”
王三台急道:“慢著,慢著,朱兄,慢著,慢著,這明光鎮是怎麽一回事,怎麽就阻了一月有餘,兄弟知之甚少,還勞煩朱兄細細道來。”
朱木石:“此事我雖有所聞,但也是知之不多……,不過明光鎮之戰影響還是較為深遠的,在徐州聽郭舉廈書記說,不隻國軍高層對此次明光鎮之戰評價很高,就連我黨高層對此戰之評價也是甚高……”
王三台奇道:“共產黨也對此戰評價很高?”
朱木石:“那是自然,據郭書記言,我黨之《新華日報》曾論及此戰,認為明光鎮之戰係‘抗戰以來第四次大戰,可與上海、南口、忻口三役媲美’。”
王三台有些興奮:“明光鎮,既是一個鎮,那麽同台兒莊鎮一樣,也是一個小地方了,竟然,竟然……,不好意思,朱兄,這個地方在哪兒?”
朱木石:“南京的西北方向,津浦線上,在安徽省境內的嘉山縣,鎮的前麵有一條河,叫池河,再向北就是淮河了。”
王三台:“哦,憑河而戰。”
朱木石:“也可以說是,此地不隻有河,而且多山,憑河倚山,再加上指揮官靈活和高超的作戰指揮技術……,效仿當年諸葛亮妙用空城計,此一戰也算是用了一回,給了倭鬼一個空城,然後聚而擊之……”
王三台愈奇:“妙,妙人,指揮官乃何人也?”
王三台更奇:“為何這麽說?咦,讓我想想。”
朱木石見了,當即不語,容他細想。那一邊,李燕高也在閉目沉思。
王三台看看朱木石:“你是不是說,這本是個三縣相交的地方,隻是……隻是……”
“隻是一開始滕縣縣令便被人忽視了。”李燕高突然插口。
王三台:“對,被嶧、銅兩縣令忽視了,崮峴地區,也就是所說的悌二十一區,那十三個村子,本就歸滕縣,因為其小……”
朱木石:“因為其小,且遠離滕縣本土,被人忽視便很是正常。”
李燕高:“但是,在滕縣縣令眼裏就成了不正常。”
王三台:“不正常,而且是很不正常,滕縣縣令便挖空心思割他們的肉。”
李燕高悠然道:“這樣就有了北部源於嶧縣的悌二十區。”
王三台:“也就有了南部源於銅山縣的悌二十二區。”
朱木石:“這樣,誰還敢忽視滕縣縣令?”
李燕高:“這隻是推測,一切都是推測。”
朱木石:“我們也隻有推測。或許在浩瀚的史海書籍中的某一個角落裏,正靜靜的藏著事情的真相,等待我們去發現。”
李燕高:“隻是我們沒有那個時間,尤其在這槍聲與炮火之中,誰又可能,誰又能,靜下心來,安安穩穩的做學問。”
朱木石:“不能,至少我不能。”
王三台:“既然不能,我們還在這上麵浪費時間?朱兄,我們是不是扯得太遠了,可別忘了,我請你喝茶,可不是為了研究學問,該給我斷斷當今的戰爭情勢了。”
李燕高:“說得好,這茶可不能白喝,王兄的茶豈是能白喝的?”
朱木石:“斷勢,這我還不敢說,不過說說當今地區戰事,我還可勉強道來。倭人覬覦我中華國土,由來已久。”
“甲午戰爭,我大清朝戰敗,次年馬關條約,台灣遂入倭鬼子手中,至今日已是四十三年了,自那時,我國台灣人民便時時發動抵抗倭鬼子的鬥爭。大清朝隨隨便便就把台灣扔了出去,時到今日我們依然沒能收回國土,在這一點上我們愧對同為華夏子孫的台灣人民。”
“民國二十年,奉天發生九·一八事變,此後東北三省更被倭鬼子控製。”
“去年,北平盧溝橋七·七事變,倭鬼子大舉進攻華北地區。八月十三日,我國民政府主動發動了淞滬會戰,此戰持續三個月,雖傷亡慘烈,但值得肯定。因為:其一,在心態上我們已經變被動為主動,主動出擊,積極抗戰,讓倭鬼子按照國民政府的思路走,這一點是最要的,能改變心態,這是中華民族最大的勝利;其二,倭鬼子戰前喊出在三個月內滅我中華,淞滬之戰,讓其閉口,在心態上,敵方已是輸了;這第三,斃敵約四萬,自家傷亡約三十萬,我方傷亡慘烈,敵方也不輕鬆,這四萬人也就是四萬個家庭。我三十萬為護國,漫說三十萬,縱然是三百萬,國人也無怨聲怨語;敵方為外侵,這四萬家庭在日本本土便會掀起不小的輿論聲討……”
王三台點頭道:“你是說,這一戰雖敗尤榮?”
朱木石:“雖敗尤榮!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久受戰火,對外處處退讓,卻屈辱連連。東北三省,張學良一槍不發,致三省與內地割裂;盧溝橋事變之後,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北平、天津接連失守,二十九軍副軍長佟麟閣、一三二師師長趙禹登在守衛戰中殉國。這一係列的失敗與傷亡,處處體現的是忍讓與守衛,缺少的是進攻的勇氣和霸氣。淞滬之戰說明我們這個國家已經醒了,至少自上層人士已經意識到被動的守衛是不行的,這一戰能持續三個月,說明我們在人、後勤物資保障上都下足了功夫,做足了準備,最後雖然敗了,那是敗在敵我裝備的差別太大……”
王三台:“如果說淞滬會戰是雖敗尤榮,那麽南京之戰呢?”
朱木石雙眉緊鎖,其胸起伏,其氣如流,其目如刀,其聲嘶嘶:“恥辱啊!”
良久,朱木石:“堂堂我華夏,好歹也是世界一大國,而一大國之都竟守不得半個月,軍民死亡數十萬,我黃埔將士,全不見滕縣王銘章將軍精神,亦不見台兒莊軍士死戰神韻……,朱某身為黃埔人之一員,恨……,不說也罷……。”
朱木石鼻息咻咻,目中似要噴火,抬手舉起半碗殘水,一飲而盡,全不顧茶水早已涼透。飲畢,把那茶碗向桌上隨手一擲,那碗於桌上旋轉不停,良久始息。
朱木石壓了壓胸中怒火:“失態了,讓王兄見笑。”遂又回複此前溫文雅姿。
朱木石:“南京失守,倭鬼控津浦路,自南京沿津浦路北壓,北有倭鬼磯穀師團自天津南下,這兩路人馬急欲相會,貫通津浦路,再控製隴海路,如此我華夏危機矣。然北上之敵被阻於明光鎮附近一月有餘;北路之敵,於滕縣受阻,於台兒莊又受重創,如此……”
王三台急道:“慢著,慢著,朱兄,慢著,慢著,這明光鎮是怎麽一回事,怎麽就阻了一月有餘,兄弟知之甚少,還勞煩朱兄細細道來。”
朱木石:“此事我雖有所聞,但也是知之不多……,不過明光鎮之戰影響還是較為深遠的,在徐州聽郭舉廈書記說,不隻國軍高層對此次明光鎮之戰評價很高,就連我黨高層對此戰之評價也是甚高……”
王三台奇道:“共產黨也對此戰評價很高?”
朱木石:“那是自然,據郭書記言,我黨之《新華日報》曾論及此戰,認為明光鎮之戰係‘抗戰以來第四次大戰,可與上海、南口、忻口三役媲美’。”
王三台有些興奮:“明光鎮,既是一個鎮,那麽同台兒莊鎮一樣,也是一個小地方了,竟然,竟然……,不好意思,朱兄,這個地方在哪兒?”
朱木石:“南京的西北方向,津浦線上,在安徽省境內的嘉山縣,鎮的前麵有一條河,叫池河,再向北就是淮河了。”
王三台:“哦,憑河而戰。”
朱木石:“也可以說是,此地不隻有河,而且多山,憑河倚山,再加上指揮官靈活和高超的作戰指揮技術……,效仿當年諸葛亮妙用空城計,此一戰也算是用了一回,給了倭鬼一個空城,然後聚而擊之……”
王三台愈奇:“妙,妙人,指揮官乃何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