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起勢了!
拜師青城山,師兄餘滄海 作者:握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靜室裏一時間,再也不複剛剛的平靜。
一道一尼兩人目光在空中碰撞,氣氛有些劍拔弩張,雙方勢如水火,誰也沒有低頭退讓。
楚源之所以不退讓,是因為和氏璧對他來說十分重要,他必須得到。
梵清惠之所以不退讓,是因為她雖然不知道,楚源是從何處得知和氏璧在慈航靜齋的消息。
和氏璧不僅代表了慈航靜齋,在江湖中的顏麵,更是慈航靜齋日後為天下百姓選出一位賢君的神物,和氏璧對於慈航靜齋也十分重要。
無論如何,她都不能將和氏璧交給他人。
站在楚源身後的傅君婥和傅君瑜,不知道是不是錯覺,她們恍惚之間,竟然看到一尊身形異常高大,宛如神靈的道人,在和無數柄神劍隔空對峙。
下一刻……
楚源和梵清惠以兩人的中間為分界線,地麵上的石板,竟然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出現了如同蛛網一樣的裂紋,並且迅速向周圍蔓延。
很快石板上的裂紋,就蔓延到了楚源和梵清惠腳下。
兩人美目中,皆閃過了一絲驚色,明明沒有看到兩人交手,但是地麵上裂紋,卻又真實出現了。
吼!
吟!
就在這時,一聲龍吟和虎嘯,隱約間伴隨著劍光,在靜室中出現。
噗!
梵清惠嘴裏吐出一口鮮血,整個靜室都跟著顫抖了幾下,房梁上的塵土簌簌而落,地麵上的裂紋戛然而止。
“青陽掌門武功高強,當真是名不虛傳。”
梵清惠精神萎靡,臉色有些蒼白道。
剛剛她和青陽道人楚源,進行了一番暗中較量,結果是她落入下風,甚至受了輕傷,而青陽道人楚源卻毫發無傷。
“梵掌門雖然在江湖上名聲不顯,但是武功卻非同小可。”
楚源也道。
剛剛那番暗中試探,讓他對於梵清惠的武功,有了一定的了解。
梵清惠的武功,可能與“陰後”祝玉妍有些差距,但是差距並不大。
楚源剛剛以元神,施展了《雌雄龍虎劍》,才在剛剛那番暗自較量中,取得了上風。
“和氏璧慈航靜齋可以給青陽掌門。”
沉默了片刻後,梵清惠態度放軟道。
雖然她和慈航靜齋,都不願交出異寶和氏璧,但形勢比人強,剛剛在和青陽道人那番暗自較量中,她落入了下風,就算她和慈航靜齋不願,也隻能交出來了。
雖然慈航靜齋和包括靜念禪院在內的白道勢力,外加諸多高手都有交情,但遠水解不了近渴。
“條件呢?”
楚源問。
他知道慈航靜齋,既然願意如此幹脆的交出和氏璧,一定是有條件的。
慈航靜齋終究是白道勢力首領之一,除了梵清惠這位掌門外,門中說不定還有著其他高手。
“青陽掌門果真快人快語,條件就是這和氏璧,算是我慈航靜齋借給青陽掌門的,青陽掌門借我慈航靜齋一物,日後需在我慈航靜齋傳人找上門時,幫我慈航靜齋完成三件事情。”
慈航靜齋掌門梵清惠語氣一轉道。
楚源心中一動,這樣一來的話,自己就變相因為和氏璧,要為慈航靜齋所用了。
在原著劇情中,身為天下三大宗師之一的道門宗師“散人”寧道奇,就是因為借閱了慈航靜齋的《慈航劍典》,不得已為慈航靜齋所用,出手阻止寇仲與李世民爭奪天下。
楚源突然想起來了,之前慈航靜齋用《慈航劍典》,換取自己手中的《長生訣》。
“慈航靜齋不會將《長生訣》,特意拿給寧道奇去看了吧?如果是這樣的話,這慈航靜齋當真是懂得借勢,中原武林幾乎所有高手,都因為欠了慈航靜齋人情,以後在關鍵時刻,都會像那寧道奇一樣,為慈航靜齋所用。”
楚源心中暗自道。
“可以,但這三件事情,必須經過我的同意,是得到我認同,符合我心中是非觀念的事情才行。”
心中思緒閃爍間,楚源緩緩開口答應道。
和氏璧是他此行必得的目標,隻要梵清惠和慈航靜齋條件不過分的話,他可以選擇答應。
“一言為定。”
梵清惠聞言答應道。
青陽道人楚源的成就日後不可限量,某種意義上來說,青陽道人楚源幫慈航靜齋辦成三件事情的承諾,說不定要比和氏璧本身都價值要高。
和氏璧除了它本身離奇的傳說,外加其身上的少許異能後,實際上並沒有多大用處。
“和氏璧稍後我會讓妃暄親自送到青陽掌門手中,青陽掌門稍待。”
梵清惠接著又道。
“不著急,此次突兀前來,除了“和氏璧”外,也是想拜會一番身為白道領袖的慈航靜齋。”
楚源應道。
既然此行目的已經達到,早點晚點拿到“和氏璧”,已經沒什麽關係了。
“想不到青陽掌門,除了《長生訣》和那門驅雷掣電的掌法外,竟然還精通劍法。”
梵清惠神情複雜。
身為慈航靜齋掌門,修練《慈航劍典》有成的她,看出楚源剛剛施展的那門武功,明顯是一門威力高強的絕世劍法。
“這劍法叫《雌雄龍虎劍》,說起來還真要感謝慈航靜齋,若不是之前看了慈航靜齋的《慈航劍典》,我還真不一定能將這門《雌雄龍虎劍》完善完成。”
楚源一副十分感激的神情道。
梵清惠:……
這算不算自己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這樣看來的話,之前用《慈航劍典》和楚源手中的《長生訣》互換,得利最大的反而是這位青陽道人,而不是慈航靜齋。
很快,帶領石清璿去她娘碧秀心的舊居,逛了一遍的師妃暄和石清璿重新回來。
當她們二人看到一片狼藉的靜室時,各自用好奇的神情打量著楚源和梵清惠。
剛剛梵清惠在和楚源交談時,她已經用衣袖拭去了嘴角的殷紅血跡,隻是唯獨臉色有些蒼白。
但這已經足以讓石清璿和師妃暄明白,看樣子剛剛在她們二人離開的時候,青陽道人和慈航靜齋的掌門暗中交手試探過了。
結局卻是以慈航靜齋的掌門,落入下風為結果。
“妃暄,你去將門中收藏的異寶和氏璧拿來,交給青陽掌門。”
兩人剛剛進來沒多久,梵清惠就吩咐師妃暄。
“是,師父。”
師妃暄雖然心中有所疑惑,但還是率先答應下來,轉身離開了此處。
等再次回來的時候,她手中捧著一個一尺長,六寸寬的漆黑木盒。
“青陽掌門,和氏璧就在木盒裏麵。”
師妃暄將木盒交到楚源手上的時候,她對楚源道。
“謝了。”
楚源接過木盒。
說來也奇怪,在楚源一將盛放著和氏璧的木盒拿在手上的時候,周圍空間好似被扭曲了,木盒周圍竟然不存在絲毫天地靈氣。
木盒周圍雖然沒有天地靈氣,卻有一股奇異的能量時隱時現,這能量漸漸逸散到楚源身上。
楚源竟然有一種內心平靜,和經脈正在被擴展的感覺。
這正是和氏璧獨有,能夠抑製心魔,和擴展經脈的效果。
光憑借這一點,楚源就能確定,木盒中的和氏璧是真的,不是慈航靜齋用來糊弄自己的假貨。
隻是可惜的是!
依照楚源目前的武功,他也不需要去抑製心魔。
他天生百脈俱通,經脈已經被擴展到了極限,這擴展經脈的作用,對他來說根本沒什麽作用。
“望青陽掌門莫要忘了自己的承諾。”
見楚源收下和氏璧,梵清惠叮囑楚源。
“放心,必不會忘。”
楚源說話間,還是打開木盒,檢查了一下。
不然若是自己被慈航靜齋用不知名的手段騙了,那可就滑天下之大稽了。
隻見裏麵躺著一枚方形印璽。
仔細一看的話,就會發現印璽缺了一角,是用黃金鑲補。
“和氏璧在始皇時期,被始皇尋到,做成了和氏璽,後來王莽時期孝元太後怒摔和氏璽,以至於和氏璽缺了一角,後又被王莽命工匠以金鑲補,這應該就是真的“和氏璧”無疑了。”
楚源心中暗自道。
“有古籍記載,此物是仙界奇石,蘊含著驚天動地的秘密,我慈航靜齋得到這寶物也有一段時間了,發現這和氏璧隻是一塊蘊含了特殊能量的奇石印璽而已,它除了是曆任皇帝使用的印璽,對習武者有抑製心魔和擴展經脈的作用外,沒有任何特殊之處,想來是以訛傳訛,此物的作用被誇大了。”
見楚源打開木盒,檢查和氏璧的真假,梵清惠對楚源解釋道。
楚源確認此物真假後,將木盒重新蓋上道:“江湖傳聞,和氏璧和楊公寶庫得其一,就能奪得天下,若真是如此的話,那當年楊公寶庫的主人楊素,和尋得和氏璧的慈航靜齋為何沒有奪得天下,可見江湖以訛傳訛,當不得真。”
這就跟“武林至尊,寶刀屠龍,號令天下,莫敢不從,倚天不出,誰與爭鋒”的口號一樣,誰真信了這件事情誰就是真傻。
慈航靜齋尋得和氏璧,估計也從來沒想過,靠和氏璧奪得天下。
而是想以和氏璧為餌,替天下選出一個未來的皇帝來。
可見慈航靜齋的勢力有多大,實力有多強。
梵清惠道:“江湖傳聞而已,的確當不得真。”
拿到和氏璧後,楚源就提出告辭。
梵清惠巴不得趕緊將楚源送走,起身和弟子師妃暄一起,親自將楚源一行四人送下了山去。
“師父,你不是說和氏璧,是我們慈航靜齋插手天下大勢,為天下百姓選出一個未來賢君的關鍵一步棋嗎?為什麽你會同意,將和氏璧送給青陽掌門呢?”
看著四人下山,漸漸消失在山道上的背影,師妃暄師徒站在慈航靜齋的入口“七重門”處,問身旁的師父梵清惠。
“形勢所迫,此一時彼一時。”
梵清惠搖頭道。
她也可以選擇不交,但問題是此物既然被青城道人這等高手盯上了,就保不住了。
“妃暄,你須知人生行事不僅僅在於進,更在於退,剛過易折,適當退讓,更能讓自己或者門派,在人世間更好地生存下去。”
梵清惠接著教誨師妃暄。
“弟子明白了。”
師妃暄思索片刻,眼中漸漸閃過了一絲明悟。
“更何況我們還得到了青陽道人的三個承諾,我們不僅沒虧,甚至從這件事情中得利了,不是嗎?”
梵清惠反問自己的弟子道。
在青陽道人尋找到慈航靜齋的門派所在,就在終南山的時候,這一切就已經注定了。
以前的慈航靜齋,之所以在武林江湖中,樹立一個神秘強大隱世門派的印象,就是為了震懾各方,讓各方勢力的高手,不敢對慈航靜齋生出任何歹心。
但問題是當青陽道人,尋到慈航靜齋所在地就在終南山,還知道和氏璧就在慈航靜齋,對於慈航靜齋如此了解,還擁有一身高強武功的時候,慈航靜齋就注定需要退讓。
“這倒是。”
師妃暄道。
究竟是和氏璧重要,還是青陽道人楚源的三個承諾重要,她也有些說不準。
“青陽道人已經徹底起勢了,天下武林的第四位宗師,恐怕很快就要出現了。”
梵清惠想到剛剛那番暗中試探,以自己處於下風為結局,梵清惠感慨道。
“師父的意思是?”
師妃暄語氣有些不解道。
“青陽道人楚源,距離宗師之境不遠了。”梵清惠語氣凝重道:“甚至……”
“甚至什麽?”師妃暄問。
“沒什麽!”
梵清惠搖頭。
她甚至覺得,青陽道人已經是宗師了,也說不定。
不過終究隻是自己的揣測而已,沒有真憑實據的話,還是不要說出來的好,所以剛到嘴邊的話,梵清惠又收了回來。
“妃暄,青陽道人的那位弟子,是李閥閥主李淵的二子對嗎?”
梵清惠問師妃暄。
“不錯。”
師妃暄點頭。
“你覺得我們慈航靜齋,也落子李閥如何?”
梵清惠思索半晌後道。
“李閥本就是天下四大門閥之一,底蘊深厚,奪得天下的概率本就不小,如今又得到了青陽道人和他背後蜀盟的支持,奪得天下的概率就更大了,支持李閥要比支持其他勢力,奪得天下的機會大多了。”
“但問題是李世民是青陽道人的弟子,他恐怕不會允許其他勢力染指。”
師妃暄分析。
“那我們就支持長子李建成,反正李淵有三個兒子,按理來說最有可能繼承皇位的是皇長子,那三子李元吉也可以,有了我們支持,對方奪得皇位的概率同樣不低。”
梵清惠道。
“可以倒是可以,此事需要從長計議,我們要看看他們二人,那位更有可能成為一位賢君。”
師妃暄道。
一道一尼兩人目光在空中碰撞,氣氛有些劍拔弩張,雙方勢如水火,誰也沒有低頭退讓。
楚源之所以不退讓,是因為和氏璧對他來說十分重要,他必須得到。
梵清惠之所以不退讓,是因為她雖然不知道,楚源是從何處得知和氏璧在慈航靜齋的消息。
和氏璧不僅代表了慈航靜齋,在江湖中的顏麵,更是慈航靜齋日後為天下百姓選出一位賢君的神物,和氏璧對於慈航靜齋也十分重要。
無論如何,她都不能將和氏璧交給他人。
站在楚源身後的傅君婥和傅君瑜,不知道是不是錯覺,她們恍惚之間,竟然看到一尊身形異常高大,宛如神靈的道人,在和無數柄神劍隔空對峙。
下一刻……
楚源和梵清惠以兩人的中間為分界線,地麵上的石板,竟然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出現了如同蛛網一樣的裂紋,並且迅速向周圍蔓延。
很快石板上的裂紋,就蔓延到了楚源和梵清惠腳下。
兩人美目中,皆閃過了一絲驚色,明明沒有看到兩人交手,但是地麵上裂紋,卻又真實出現了。
吼!
吟!
就在這時,一聲龍吟和虎嘯,隱約間伴隨著劍光,在靜室中出現。
噗!
梵清惠嘴裏吐出一口鮮血,整個靜室都跟著顫抖了幾下,房梁上的塵土簌簌而落,地麵上的裂紋戛然而止。
“青陽掌門武功高強,當真是名不虛傳。”
梵清惠精神萎靡,臉色有些蒼白道。
剛剛她和青陽道人楚源,進行了一番暗中較量,結果是她落入下風,甚至受了輕傷,而青陽道人楚源卻毫發無傷。
“梵掌門雖然在江湖上名聲不顯,但是武功卻非同小可。”
楚源也道。
剛剛那番暗中試探,讓他對於梵清惠的武功,有了一定的了解。
梵清惠的武功,可能與“陰後”祝玉妍有些差距,但是差距並不大。
楚源剛剛以元神,施展了《雌雄龍虎劍》,才在剛剛那番暗自較量中,取得了上風。
“和氏璧慈航靜齋可以給青陽掌門。”
沉默了片刻後,梵清惠態度放軟道。
雖然她和慈航靜齋,都不願交出異寶和氏璧,但形勢比人強,剛剛在和青陽道人那番暗自較量中,她落入了下風,就算她和慈航靜齋不願,也隻能交出來了。
雖然慈航靜齋和包括靜念禪院在內的白道勢力,外加諸多高手都有交情,但遠水解不了近渴。
“條件呢?”
楚源問。
他知道慈航靜齋,既然願意如此幹脆的交出和氏璧,一定是有條件的。
慈航靜齋終究是白道勢力首領之一,除了梵清惠這位掌門外,門中說不定還有著其他高手。
“青陽掌門果真快人快語,條件就是這和氏璧,算是我慈航靜齋借給青陽掌門的,青陽掌門借我慈航靜齋一物,日後需在我慈航靜齋傳人找上門時,幫我慈航靜齋完成三件事情。”
慈航靜齋掌門梵清惠語氣一轉道。
楚源心中一動,這樣一來的話,自己就變相因為和氏璧,要為慈航靜齋所用了。
在原著劇情中,身為天下三大宗師之一的道門宗師“散人”寧道奇,就是因為借閱了慈航靜齋的《慈航劍典》,不得已為慈航靜齋所用,出手阻止寇仲與李世民爭奪天下。
楚源突然想起來了,之前慈航靜齋用《慈航劍典》,換取自己手中的《長生訣》。
“慈航靜齋不會將《長生訣》,特意拿給寧道奇去看了吧?如果是這樣的話,這慈航靜齋當真是懂得借勢,中原武林幾乎所有高手,都因為欠了慈航靜齋人情,以後在關鍵時刻,都會像那寧道奇一樣,為慈航靜齋所用。”
楚源心中暗自道。
“可以,但這三件事情,必須經過我的同意,是得到我認同,符合我心中是非觀念的事情才行。”
心中思緒閃爍間,楚源緩緩開口答應道。
和氏璧是他此行必得的目標,隻要梵清惠和慈航靜齋條件不過分的話,他可以選擇答應。
“一言為定。”
梵清惠聞言答應道。
青陽道人楚源的成就日後不可限量,某種意義上來說,青陽道人楚源幫慈航靜齋辦成三件事情的承諾,說不定要比和氏璧本身都價值要高。
和氏璧除了它本身離奇的傳說,外加其身上的少許異能後,實際上並沒有多大用處。
“和氏璧稍後我會讓妃暄親自送到青陽掌門手中,青陽掌門稍待。”
梵清惠接著又道。
“不著急,此次突兀前來,除了“和氏璧”外,也是想拜會一番身為白道領袖的慈航靜齋。”
楚源應道。
既然此行目的已經達到,早點晚點拿到“和氏璧”,已經沒什麽關係了。
“想不到青陽掌門,除了《長生訣》和那門驅雷掣電的掌法外,竟然還精通劍法。”
梵清惠神情複雜。
身為慈航靜齋掌門,修練《慈航劍典》有成的她,看出楚源剛剛施展的那門武功,明顯是一門威力高強的絕世劍法。
“這劍法叫《雌雄龍虎劍》,說起來還真要感謝慈航靜齋,若不是之前看了慈航靜齋的《慈航劍典》,我還真不一定能將這門《雌雄龍虎劍》完善完成。”
楚源一副十分感激的神情道。
梵清惠:……
這算不算自己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這樣看來的話,之前用《慈航劍典》和楚源手中的《長生訣》互換,得利最大的反而是這位青陽道人,而不是慈航靜齋。
很快,帶領石清璿去她娘碧秀心的舊居,逛了一遍的師妃暄和石清璿重新回來。
當她們二人看到一片狼藉的靜室時,各自用好奇的神情打量著楚源和梵清惠。
剛剛梵清惠在和楚源交談時,她已經用衣袖拭去了嘴角的殷紅血跡,隻是唯獨臉色有些蒼白。
但這已經足以讓石清璿和師妃暄明白,看樣子剛剛在她們二人離開的時候,青陽道人和慈航靜齋的掌門暗中交手試探過了。
結局卻是以慈航靜齋的掌門,落入下風為結果。
“妃暄,你去將門中收藏的異寶和氏璧拿來,交給青陽掌門。”
兩人剛剛進來沒多久,梵清惠就吩咐師妃暄。
“是,師父。”
師妃暄雖然心中有所疑惑,但還是率先答應下來,轉身離開了此處。
等再次回來的時候,她手中捧著一個一尺長,六寸寬的漆黑木盒。
“青陽掌門,和氏璧就在木盒裏麵。”
師妃暄將木盒交到楚源手上的時候,她對楚源道。
“謝了。”
楚源接過木盒。
說來也奇怪,在楚源一將盛放著和氏璧的木盒拿在手上的時候,周圍空間好似被扭曲了,木盒周圍竟然不存在絲毫天地靈氣。
木盒周圍雖然沒有天地靈氣,卻有一股奇異的能量時隱時現,這能量漸漸逸散到楚源身上。
楚源竟然有一種內心平靜,和經脈正在被擴展的感覺。
這正是和氏璧獨有,能夠抑製心魔,和擴展經脈的效果。
光憑借這一點,楚源就能確定,木盒中的和氏璧是真的,不是慈航靜齋用來糊弄自己的假貨。
隻是可惜的是!
依照楚源目前的武功,他也不需要去抑製心魔。
他天生百脈俱通,經脈已經被擴展到了極限,這擴展經脈的作用,對他來說根本沒什麽作用。
“望青陽掌門莫要忘了自己的承諾。”
見楚源收下和氏璧,梵清惠叮囑楚源。
“放心,必不會忘。”
楚源說話間,還是打開木盒,檢查了一下。
不然若是自己被慈航靜齋用不知名的手段騙了,那可就滑天下之大稽了。
隻見裏麵躺著一枚方形印璽。
仔細一看的話,就會發現印璽缺了一角,是用黃金鑲補。
“和氏璧在始皇時期,被始皇尋到,做成了和氏璽,後來王莽時期孝元太後怒摔和氏璽,以至於和氏璽缺了一角,後又被王莽命工匠以金鑲補,這應該就是真的“和氏璧”無疑了。”
楚源心中暗自道。
“有古籍記載,此物是仙界奇石,蘊含著驚天動地的秘密,我慈航靜齋得到這寶物也有一段時間了,發現這和氏璧隻是一塊蘊含了特殊能量的奇石印璽而已,它除了是曆任皇帝使用的印璽,對習武者有抑製心魔和擴展經脈的作用外,沒有任何特殊之處,想來是以訛傳訛,此物的作用被誇大了。”
見楚源打開木盒,檢查和氏璧的真假,梵清惠對楚源解釋道。
楚源確認此物真假後,將木盒重新蓋上道:“江湖傳聞,和氏璧和楊公寶庫得其一,就能奪得天下,若真是如此的話,那當年楊公寶庫的主人楊素,和尋得和氏璧的慈航靜齋為何沒有奪得天下,可見江湖以訛傳訛,當不得真。”
這就跟“武林至尊,寶刀屠龍,號令天下,莫敢不從,倚天不出,誰與爭鋒”的口號一樣,誰真信了這件事情誰就是真傻。
慈航靜齋尋得和氏璧,估計也從來沒想過,靠和氏璧奪得天下。
而是想以和氏璧為餌,替天下選出一個未來的皇帝來。
可見慈航靜齋的勢力有多大,實力有多強。
梵清惠道:“江湖傳聞而已,的確當不得真。”
拿到和氏璧後,楚源就提出告辭。
梵清惠巴不得趕緊將楚源送走,起身和弟子師妃暄一起,親自將楚源一行四人送下了山去。
“師父,你不是說和氏璧,是我們慈航靜齋插手天下大勢,為天下百姓選出一個未來賢君的關鍵一步棋嗎?為什麽你會同意,將和氏璧送給青陽掌門呢?”
看著四人下山,漸漸消失在山道上的背影,師妃暄師徒站在慈航靜齋的入口“七重門”處,問身旁的師父梵清惠。
“形勢所迫,此一時彼一時。”
梵清惠搖頭道。
她也可以選擇不交,但問題是此物既然被青城道人這等高手盯上了,就保不住了。
“妃暄,你須知人生行事不僅僅在於進,更在於退,剛過易折,適當退讓,更能讓自己或者門派,在人世間更好地生存下去。”
梵清惠接著教誨師妃暄。
“弟子明白了。”
師妃暄思索片刻,眼中漸漸閃過了一絲明悟。
“更何況我們還得到了青陽道人的三個承諾,我們不僅沒虧,甚至從這件事情中得利了,不是嗎?”
梵清惠反問自己的弟子道。
在青陽道人尋找到慈航靜齋的門派所在,就在終南山的時候,這一切就已經注定了。
以前的慈航靜齋,之所以在武林江湖中,樹立一個神秘強大隱世門派的印象,就是為了震懾各方,讓各方勢力的高手,不敢對慈航靜齋生出任何歹心。
但問題是當青陽道人,尋到慈航靜齋所在地就在終南山,還知道和氏璧就在慈航靜齋,對於慈航靜齋如此了解,還擁有一身高強武功的時候,慈航靜齋就注定需要退讓。
“這倒是。”
師妃暄道。
究竟是和氏璧重要,還是青陽道人楚源的三個承諾重要,她也有些說不準。
“青陽道人已經徹底起勢了,天下武林的第四位宗師,恐怕很快就要出現了。”
梵清惠想到剛剛那番暗中試探,以自己處於下風為結局,梵清惠感慨道。
“師父的意思是?”
師妃暄語氣有些不解道。
“青陽道人楚源,距離宗師之境不遠了。”梵清惠語氣凝重道:“甚至……”
“甚至什麽?”師妃暄問。
“沒什麽!”
梵清惠搖頭。
她甚至覺得,青陽道人已經是宗師了,也說不定。
不過終究隻是自己的揣測而已,沒有真憑實據的話,還是不要說出來的好,所以剛到嘴邊的話,梵清惠又收了回來。
“妃暄,青陽道人的那位弟子,是李閥閥主李淵的二子對嗎?”
梵清惠問師妃暄。
“不錯。”
師妃暄點頭。
“你覺得我們慈航靜齋,也落子李閥如何?”
梵清惠思索半晌後道。
“李閥本就是天下四大門閥之一,底蘊深厚,奪得天下的概率本就不小,如今又得到了青陽道人和他背後蜀盟的支持,奪得天下的概率就更大了,支持李閥要比支持其他勢力,奪得天下的機會大多了。”
“但問題是李世民是青陽道人的弟子,他恐怕不會允許其他勢力染指。”
師妃暄分析。
“那我們就支持長子李建成,反正李淵有三個兒子,按理來說最有可能繼承皇位的是皇長子,那三子李元吉也可以,有了我們支持,對方奪得皇位的概率同樣不低。”
梵清惠道。
“可以倒是可以,此事需要從長計議,我們要看看他們二人,那位更有可能成為一位賢君。”
師妃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