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過市井,許黟在一家糖水鋪前停下來,花五文錢買了一碗甜絲絲的香飲。


    上麵撒著可食用的桃花瓣,下麵是用糯米做的團子,煮熟浸在糖水裏麵,晶瑩剔透,模樣瞧著誘人,喝起來涼絲絲,很開胃。


    許黟幾口就把這碗香飲喝完了,犒勞完自己,他沒有忘記小黃。在隔壁買包子的攤位裏,買了四個肉包子,一人一狗各兩個,速度頗快地吃完。


    這會兒快要到吃晚食的時辰,這個時間點兩個肉包子隻能墊肚子。他身上還剩三十七文,花十五文買了一腿燒雞,又花十二文買了當地有名的油燜鱖魚。


    除去鱖魚兩鰓的尖刺,用醬油、豬油、豆豉等佐料燜熟,放在陶罐裏慢慢的煨到軟爛。筷子一夾,就可以魚肉跟魚骨分離,肉質鮮嫩豐滿,肥厚鮮美,有食療養生的效果。


    特別是對小童,老人和脾胃虛弱的體弱人群,可以補氣虛,好消化,熱量還不高,吃了不會長胖。


    商販把兩條肥美的鱖魚從陶罐裏夾出來,再用油紙包好,笑嘻嘻地遞送給許黟。


    許黟提著吃食,心情悠哉地回到家中。


    小黃也高興,好幾個時辰沒回家了,它左嗅嗅右嗅嗅,最後停在一處稻草堆前。這幾日,它都是睡的這裏,稻草堆中間部分睡得凹陷了下去。


    它滿意地趴在上麵,黃溜溜的眼睛瞅著在院落裏忙碌的許黟。


    石井巷的住戶們每日用的水,都是從巷尾的軲轆井裏挑的,若是懶的話,也可以喊閑漢幫你挑,兩桶水一文錢,可以省不少體力。


    一開始,這閑漢隻接酒肆瓦舍和高檔酒樓的外賣單子,可南街住的人家裏有多少人能吃得起那樣高檔的吃食。


    這裏住的人在市店旋買飲食少了,爭不過那些霸占著富饒街道的閑漢們,這處的閑漢可不就發展出副業[注1]。


    許黟還有藥材要處理,便把缸裏剩餘的清水倒進木盆裏,用來浸泡剛從土裏挖出來的何首烏。


    他推開木柵欄,往外頭坐在石墩裏張望的閑漢喊了一聲,使他去挑四桶水來,一並把銅錢遞過去給他。


    “好嘞,小郎君且等著哩。”閑漢把錢塞入懷裏,態度好得很。


    這活他幹得多,嫻熟地進屋挑了空桶出去,一刻鍾的時間,滿滿兩桶水給挑了回來。反複兩趟,就把許黟家的水缸裝滿。


    解決水的問題,許黟把米飯蒸上,又在竹筐裏挑揀出可以食用的馬齒筧。


    馬齒筧是治痢疾的常見中草藥,可以用於濕熱淋證,帶下等病症,還能作常見的野生蔬菜。許黟在看到它時,本來是不打算采摘的。


    隻是想到自從穿來,他就沒有怎麽正經地吃過蔬菜,今天也沒吃,就想著摘回來晚上做一盤涼拌菜。


    許黟在灶房裏查看了一番,發現做菜的佐料挺少,隻有醬油,粗鹽,和隻剩陶罐底的豬油,主要的調味料蔥、薑、蒜都沒有。


    思來想去,許黟選擇把馬齒筧焯水,再把買回來的一腿燒雞撕成雞肉絲,同焯水好的馬齒筧炒成一盤菜。


    看著不倫不類,好歹馬齒筧沾了雞肉的香味,吃著也還不錯。


    許黟聞著香味,瞬間有了好胃口,等米飯蒸好,就分出三分之一給小黃,燒雞和鱖魚肉,也撿出來一些到它的碗裏。


    晚飯是解決了,還有更重要的事。


    新鮮采收的中藥材要盡快處理,趁著天色還早,許黟把何首烏刷洗幹淨,晾到了簸箕上。


    製首烏需要時間,每步驟都很重要,哪一步出錯了,可能會導致全部藥材全軍覆沒。


    縱觀華夏數千年,中醫在華夏的時間長河裏占據了很重要的位置,每一種中藥材能被發現並記錄下來,都是經曆過無數次的嚐試,在各種臨床試驗中,一步步地把它完善記載下來。


    許黟不敢小瞧這個時代的大夫,在宋朝,就有錢乙,宋慈,楊士瀛等有名的醫學家,他們撰寫的《少兒藥證直決》《洗冤集錄》等,許黟都拜讀過。


    學中醫不分科,隻專長哪一項,出生醫學世家,許黟對脈學、傷寒、兒科、內科和疑難雜症都有研究學習。


    想要在北宋當一名大夫,他是不怕的,就是怕出師不利。


    何首烏要製熟,需要三蒸三曬,期間要用黑豆拌均上鍋蒸,蒸好再曬幹,幹的首烏片再繼續炮製,蒸好,再曬幹。


    三次之後,等何首烏的顏色變成黝黑發亮,聞著有熟首烏獨特的藥香味,摸著有油脂般的質感,就算是製成了。


    春日暖烘烘的,正好合適用來製首烏。


    當晚,許黟就點著煤油燈,把曬幹表皮水分的何首烏切成片。


    次日一早,他背上分類捆好的藥材,讓小黃守家,自個背著竹筐出門。


    東街的妙手館是除去鹽亭縣官醫外,最大的醫館。裏麵出名的就屬陳大夫,此外,還有三個年紀較輕一些的,看著三十多歲的坐堂大夫,另有幾名挑揀藥材的學徒。


    許黟要把藥材賣去的,就是這妙手館。聽聞他家還在潼川府其他幾個縣開了分號,裏麵的大夫都是小有名聲,無一例外,診金都不便宜。


    看的病人多,藥材用量就大,他家是縣裏收藥材最多的一家醫館。


    許黟算是早出門了,哪想到穿過市井,來到妙手館前,看到收藥材處的小門,已經排了六七個穿著短褐的百姓。


    大家都是背著筐,提著籃,或是用麻繩捆著,或多或少的,都是十來斤,或是幾斤藥材。


    突然看到有個少年郎背著半人高的竹編筐,排隊的人齊齊地側目打量這個格格不入的少年。


    看清裏麵裝有幾十斤的藥材後,紛紛吸氣。


    這也太多了吧!


    不曉得挖了多少天,才能挖到這麽多的藥材呢。


    連前頭在收藥材的學徒都被一聲聲吸氣吸引,扭過頭往許黟看過來。許黟目不斜視,對著看過來的人,抿嘴點點頭。


    看著是個老實的,人群裏有人想著,就過來問:“你是在哪裏挖的?怎麽能挖到這麽多?”


    可別都是挖的什麽野草野菜,錯當成是什麽藥材吧。


    其他幾個人沒說話,目光卻是沒移開,顯然挺關注的。看來,不管是古今,人都是愛八卦的。


    “沒去哪裏,縣城外的幾座山都有。”許黟道。


    一老伯湊近了竹編筐,他年輕時讀過一本醫書,懂得不少藥材。像他這樣的老經驗,一天下來,頂多挖個十幾斤,這麽多年,就沒見哪個散戶一口氣賣這麽多的。


    本以為會是什麽便宜的沒人要的低等藥材,湊近了看,從縫隙裏看到了兩三種價貴的中藥材後,眼裏對這少年郎的懷疑轉化成震驚。


    “林伯是看出什麽了?”其中認識老伯的人問。


    “是藥材……”林伯怔了怔,別人想繼續問他,他就閉口不說話了。


    想他一個多活了幾十年的人,讓一個十幾歲的少年比下去,心情複雜極了。


    學徒收藥材,上秤稱重量,旁邊還有個小廝專門登記發錢。


    等輪到許黟了,前麵有賣了藥材還沒走的,就想看這少年郎都挖了什麽好東西。


    許黟走上前禮貌地朝學徒行了個禮。


    許黟的禮數對他來說很受用,他扳著的臉溫和一些,對著和他年齡相仿的許黟少了幾分冷傲。


    他道:“我們妙手館什麽藥材都收,價格都是統一的,按官秤斤重算,貴細藥材的話,價格要比進貨價少兩成,低賤藥材要少三成,每天定價都不一樣,要是沒有問題,現在就可以幫你算。”


    許黟點點頭,散貨無法和“熟藥所”比,這“熟藥所”既又稱“賣藥所”,是官家專門成立負責藥品製作和經營的官方機構,從藥材收購,到檢測、管理與監督,都有專人負責[注2]。


    無論是民間醫館,還是官方醫館,所用藥材皆大部分都來自於熟藥所。


    像散貨,是還沒有任何加工的新鮮藥材,賣到醫館以後,是不能直接使用的。不需要炮製的藥材,可以曬幹,切片,切段儲存著,需要炮製後才能使用的藥材,那就要經過繁瑣的步驟了。


    如今妙手館以低於二到三成的價收購百姓們挖的藥材,可謂是良心價。


    打開竹編筐的蓋子,許黟一一地把裏麵的藥材拿出來,每拿出一捆,他就輕聲地報出藥材名。


    不一會兒,許黟就報了二十多個藥名。


    其中占量最多的就是烏蘞莓,這烏蘞莓價格低於何首烏,一斤能賣十六文。


    裏麵就有十二斤,算下來就是一百九十二文。


    其他的藥材價高的十文,低的話是五文,算下來也有個一百四十四文。


    不多時,旁邊記錄的小廝就把銅錢數出來了,一共是三百三十六文。


    這麽多銅錢,拿在手裏該有多重啊,許黟讓小廝把其中的三百文換成了三錢銀子。


    來到這裏好幾天,這是許黟第一次摸到銀子,三錢銀子不多,成色一般般,就和花生米差不多大。


    那幾個沒離開的人,看到許黟賣出了這麽高的價,顯得非常不可置信。


    他們頂天了掙個幾十文,這少年到底是怎麽辦到的。


    別說是他們,收藥材的學徒內心同樣驚訝,他當學徒兩年,一年前由他負責收藥材,這麽久了,隻有幾個老農戶有這樣的能耐找到這麽多藥材。


    “我的天呀,小哥你可別藏著不願意告訴我們,這到底是哪座山能挖到這麽多的藥材?”


    “好教教我們,下次也去那山裏碰運氣,別說是賣個三錢銀子,有個百文錢也是好的嘞。”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在北宋當名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愛吃鹹蛋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愛吃鹹蛋黃並收藏在北宋當名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