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經常夢到已經去世很久的親人、鄰裏,再次複活出現在他麵前。


    他甚至看到她們仍然像以前那樣繼續生活。


    仿佛隻是從一個很遙遠的地方旅遊回來。


    這是一種十分奇妙地感覺。


    仿如隔世般的夢幻。


    其中似乎還深藏著他曾對這些去世的人,抱有的某種愧疚,或者說是一種遺憾。


    她們的複活似乎減輕了這種責難。


    這是他夢醒後的感覺。


    要是在現實生活中,他根本無法體會到這種“死而複活”地奇妙感覺。


    初次看這個夢的人,也許會有種本能地恐懼感覺。


    不由得聯想到一些神神鬼鬼。


    這也是人之常情。


    正如榮格說的:心理疾患者的幻覺來源於原始人類的鬼神崇拜。


    普通大眾的幻想也與此有關。


    但是,正如我在前麵所說:對於夢的解釋,我不會追求太多邏輯性的東西,僅是追求夢中的感受。


    就這一個夢來說,做夢者的感受就是:他體會到一種現實中根本無法體會到的“死而複活”地感覺;仿佛把他的觀念來了一個徹底地顛覆,進入了另一個世界。


    就像一些普通人也可能曾有過這種感受:如果鬼神真的存在,他們會感覺整個觀念都會顛覆,而感覺這個世界變得十分陌生。


    而有些人卻不以為然,因為他們本來就是迷信的。


    但不管信神鬼還是不信神鬼,一般情況下,並不會引起人們的心理疾病。


    不信神鬼的,堅信科學唯心主義;信神鬼的,可能會演化為對宗教地信仰。


    但是,請不要誤會我把宗教比喻成神鬼。


    我絕無此意。


    隻是信神鬼者,和宗教信仰者,內心堅持的,與唯物主義並非一類。


    僅此而已。


    在此,並無為哪一方辯護的意圖。


    隻是,我想表明一個觀點:信仰哪一類思想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這種信仰的倒塌。


    一個信仰科學唯物主義的人,如果他的信仰因意外事件而崩潰;則會變得不再相信科學;而變得宿命論,認為隻能聽天由命。


    這在心理疾患者當中是常見的。


    他們曾經或許是個積極向上、相信科學的好學生。


    因為一些偶然刺激,導致他們喪失了對科學的信念。


    而莫明其妙地認為自己的心理疾病無法治療。


    有些人甚至就是因為對科學決定論喪失信心,而導致心理疾病。


    就像有些男人,莫明其妙地認為沒有任何女孩會愛他,而導致悲觀抑鬱。


    或者他們會把“科學決定”轉換為負麵,認為“科學決定”他們的心理疾病永遠好不了。


    因為“治療”往往會被人們和“科學”聯想起來。


    一個信仰宗教的人,如果他的信仰因意外突然受到破壞,則也會走向另一個極端:殘暴。


    這在宗教恐怖份子身上可以看到這種現象。


    於是,大多數心理醫生可能會選擇幫心理疾患者“重建信仰”來獲得健康。


    他們也許會讓他們多接觸一些積極有益地思想。


    試圖恢複他們曾有的美好信仰。


    但是,這種美好的願望甚至連心理疾患者本身也具有。


    他們也渴望恢複美好信仰,但一旦願望落空,則會更加痛苦。


    因為這種願望是有條件的,必須依賴於“偶像”的作用。


    而且這種“偶像”的地位並非穩定的,總是容易因一些負麵因素而倒塌。


    而他們又不得不竭力尋求另一種信仰。


    而通過前麵的心理分析可知:過分依賴有條件的快樂,正是心理疾病的來源。


    所以,我不認為恢複信仰是最好的治愈心靈的方法。


    而是追求一種更自然更本能地的東西:信仰倒塌,也是一種心理自然現象。


    因為在信仰倒塌的背後,是一種更加熟悉和真實的快樂。


    隻是被他們遺忘太久。


    就比如說,有個人崇拜xx明星,一直崇拜了十多年。


    那個明星的歌曲陪伴他度過了美好的青春。


    但是,當一天,那位明星老去。


    他可能會變得十分傷感,好像看到自己的青春也已經老去了。


    這在現實中,在普通大眾身上,並不少見。


    人們也許可以看到他們為祭祀已經逝去的青春黯然神傷,又或者竭力撕喊。


    但他們似乎忘了,最初的那種美妙感覺——和母親最親密時,對外界人物朦朧好奇地看法。


    不會過度崇拜偶像,而忘了自己那種無限探索和好奇的心;也就不會因為偶像的老去,而讓自己的心也變老。


    回到這個夢。


    做夢者夢到去世多年的親人複活,難道不就是如上麵所說那樣:為逝去的青春而傷感,渴望青春重現嗎?


    逝去親人的身上,就有他們美好青春的痕跡。


    正如一個男人,一生當中總有一個最愛的女孩。


    如果那個最愛不愛他,他可能會異常失落。


    甚至有可能導致激發他的病態人格,導致心理疾病。


    所以,他們可能隱藏著一種願望:那個最愛他的女孩,重新出現在他麵前,選擇愛他。


    如果這個願望在夢中實現,他們的感覺會和“死而複活”的感覺一樣,非常奇妙;隻是少了一份恐懼,而隻有無盡地美妙。


    更現實一點,在現實中,如果一個男人癡愛一個女孩,而那個女孩卻不愛他。


    他的痛苦可想而知。


    但如果有一天,那個他最愛的女孩突然來愛他。


    這種最不可能、又最渴望的事發生了,他就會有種“複活”地奇妙感覺。


    和這個“複活夢”是一層意思。


    他在夢中對那些逝去的人感覺有一種遺憾,而她們的“複活”彌補了這種遺憾。


    就是因為他們得不到最愛女孩的愛,而感覺的一種遺憾,隻有在夢中才能彌補這種遺憾.


    隻是因為夢的多層偽裝性,在這種奇妙的感覺之外披上了一層神鬼的神秘麵紗。


    但不要以為“複活夢”的解釋到此結束。


    因為,夢中的感受並不是夢的全部,而是在提示做夢者,他該回憶最初的美好記憶。


    說到最初的美好記憶,又是老話重談了。


    就是和母親最初相識時,對外界那種朦朧的好奇感。


    隻是因為某個特殊事件,有外人破壞了他的母愛,而當時他的本能保護能力意外受阻;導致他的母愛分散到那些侵犯他母親的人身上。


    所以,他在無形中向那些侵犯他和母親的人妥協了,開始模仿他們。


    仿佛隻有模仿他們去愛某個女人,才能夠得到母愛和安全感一樣。


    所以,他最原始的母愛過多地轉移到了外界,變得對外界的女人太過在乎,以至達到病態。


    根據“自然生長”的演化來看:“複活的夢”,實際是一種————重新見到媽媽的感覺。在此之前,身心與媽媽的分離(往往被患者聯想到“死亡”),導致了他的心理疾病。


    “複活的夢”,就是——身心與媽媽的融合。


    這就是我在“從理論轉向記憶”章節所說的——與媽媽捉迷藏的感覺。


    一個人的愛人離他而去,足以令他傷心欲絕、心如死水。


    如果某天,那個愛人重新回到他身邊,這種“失而複得”的感覺,簡直有如“妙手回春”、“回天之力”。


    如果存在心理疾病,也會被這種“回天之力”所治愈。


    但是,這種“回天之力”的感覺,最終要回歸到——與母親的身心“相聚”。


    否則,僅依靠愛人的“失而複得”,治愈僅是暫時的。


    因為愛人與自己無血緣關係,“得”不會像母親那樣“無條件”。(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深層心理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蓮花九天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蓮花九天落並收藏深層心理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