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首先對遲來的更新深表歉意,如果僅從態度而言。
但是,從客觀角度來看:
心理學的內容實在難以像玄幻之類的小說那般呼之則來,而是要發自內心最深處地觸動。
太快的更新,反而不真實;且是對讀者的不負責任;因為這樣勢必會注入水分。
結果就是既不娛樂也不學術、不倫不類。
如果大家有足夠的耐心,就現有的章節而言,應要花費大量時間才能接受並舉一反三,這也就彌補了更新的不足和延遲。
言歸正傳。
從前麵的章節中,大家應該能夠看到,記憶的細節,往往能夠引起內心的巨大轉變。
就比如前麵所說的“微笑強迫”。
如果單就這一症狀而言,大家或許會認為這隻是紛繁蕪雜的心理症狀中的一種。
但從深層來看,這是一個縱向的遞進或演變過程,而非橫向的心理症狀種類。
也就是說:所有複雜的心理問題,都可以集中到“微笑強迫”這一細節上。
但前提一定要能夠前後連貫,否則會轉瞬即逝;認為這不能代表所有心理問題;隨即便被輕描淡寫而過,轉移到對其他症狀的關注上。
所以,本節從另一個細節入手,從另一角度闡述同一本質。
這個細節就是——數字。
相信大家或多或少有對數字的敏感,就像人們偏愛數字8,對4則較為敏感。
在這裏,我要描述的是更深層的數字敏感。
這種數字敏感,就是抑鬱者度日如年,數著分分秒秒的煎熬;和強迫者如履薄冰、步步為營的悸動。
就抑鬱者而言,他們有時會感覺人生漫漫、度日如年;但轉移到另一個極端就是——麵對親人的老去,或對自己青春的逝去,總是很傷感。
更嚴重地,他們會在內心深處計算著年華的流逝,絕望與災難的逼近。
任何的安慰都隻是一種暫時的轉移,或者說是一種醉生夢死的麻痹或逃避狀態。
等到現實的不幸真正降臨時,足以令他們產生錯亂與崩潰。
就像強行要一個長年躲在黑屋子裏的人見陽光,特別不適。
對於強迫者而言,他人的一言一行,都極有可能成為他症狀發生的誘因。
甚至於擔心下一秒就會疾病發作,或者危機臨近。
對數字的敏感自然不言而喻。
他們何以對數字如此敏感?
恐怕難以解釋。
就像為何失眠時候數星星,可能會催人入眠;玄幻小說愛好者對升級流癡迷一樣。
很難明白為何人們對數字的慢慢積累,會產生一種快感。
不要小看這種數字之謎。
就如一個有所好轉的心理疾患者,他們總會有一種擔心——對現有的快樂嚴格維護,因為他們害怕下一次,這種快樂就不複存在;或者說在n久以後,疾病會再現。
又比如他們在某項比賽中獲得了勝利,但害怕多次參加這種比賽,因為他不敢保證每次都勝利;還不如見好就收。
這樣固然安全,但壓製了本不該壓製的追求快樂的動力,無形中培養了憂鬱。
這是一種隱形的數字敏感。
實際是一種安全感的缺失。
如果大家如果記得:兒時在母親的依靠中,對待外界是如何好奇和朦朧,仿佛一切都是綿綿不斷地,沒有象征著悲傷與絕望地終結和分離;融入、妥協於社會過多,和母親的心靈分離後,則會對外界患得患失,過分敏感於每人每事、一事一物。
形象點說:把數字分離後,變成1、2、3、4……整數,沒有分離,則會是1、1.1、1.2……綿綿不斷。
也就不會有度日如年的壓抑和步步危機地焦慮。(未完待續。)
但是,從客觀角度來看:
心理學的內容實在難以像玄幻之類的小說那般呼之則來,而是要發自內心最深處地觸動。
太快的更新,反而不真實;且是對讀者的不負責任;因為這樣勢必會注入水分。
結果就是既不娛樂也不學術、不倫不類。
如果大家有足夠的耐心,就現有的章節而言,應要花費大量時間才能接受並舉一反三,這也就彌補了更新的不足和延遲。
言歸正傳。
從前麵的章節中,大家應該能夠看到,記憶的細節,往往能夠引起內心的巨大轉變。
就比如前麵所說的“微笑強迫”。
如果單就這一症狀而言,大家或許會認為這隻是紛繁蕪雜的心理症狀中的一種。
但從深層來看,這是一個縱向的遞進或演變過程,而非橫向的心理症狀種類。
也就是說:所有複雜的心理問題,都可以集中到“微笑強迫”這一細節上。
但前提一定要能夠前後連貫,否則會轉瞬即逝;認為這不能代表所有心理問題;隨即便被輕描淡寫而過,轉移到對其他症狀的關注上。
所以,本節從另一個細節入手,從另一角度闡述同一本質。
這個細節就是——數字。
相信大家或多或少有對數字的敏感,就像人們偏愛數字8,對4則較為敏感。
在這裏,我要描述的是更深層的數字敏感。
這種數字敏感,就是抑鬱者度日如年,數著分分秒秒的煎熬;和強迫者如履薄冰、步步為營的悸動。
就抑鬱者而言,他們有時會感覺人生漫漫、度日如年;但轉移到另一個極端就是——麵對親人的老去,或對自己青春的逝去,總是很傷感。
更嚴重地,他們會在內心深處計算著年華的流逝,絕望與災難的逼近。
任何的安慰都隻是一種暫時的轉移,或者說是一種醉生夢死的麻痹或逃避狀態。
等到現實的不幸真正降臨時,足以令他們產生錯亂與崩潰。
就像強行要一個長年躲在黑屋子裏的人見陽光,特別不適。
對於強迫者而言,他人的一言一行,都極有可能成為他症狀發生的誘因。
甚至於擔心下一秒就會疾病發作,或者危機臨近。
對數字的敏感自然不言而喻。
他們何以對數字如此敏感?
恐怕難以解釋。
就像為何失眠時候數星星,可能會催人入眠;玄幻小說愛好者對升級流癡迷一樣。
很難明白為何人們對數字的慢慢積累,會產生一種快感。
不要小看這種數字之謎。
就如一個有所好轉的心理疾患者,他們總會有一種擔心——對現有的快樂嚴格維護,因為他們害怕下一次,這種快樂就不複存在;或者說在n久以後,疾病會再現。
又比如他們在某項比賽中獲得了勝利,但害怕多次參加這種比賽,因為他不敢保證每次都勝利;還不如見好就收。
這樣固然安全,但壓製了本不該壓製的追求快樂的動力,無形中培養了憂鬱。
這是一種隱形的數字敏感。
實際是一種安全感的缺失。
如果大家如果記得:兒時在母親的依靠中,對待外界是如何好奇和朦朧,仿佛一切都是綿綿不斷地,沒有象征著悲傷與絕望地終結和分離;融入、妥協於社會過多,和母親的心靈分離後,則會對外界患得患失,過分敏感於每人每事、一事一物。
形象點說:把數字分離後,變成1、2、3、4……整數,沒有分離,則會是1、1.1、1.2……綿綿不斷。
也就不會有度日如年的壓抑和步步危機地焦慮。(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