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八章 省錢省的“盡善盡美”2
二十四片竹簡全部刻滿字後,又要在竹簡旁邊打捆,而後用牛皮繩拴起來,打捆的時候萬一出現失誤,整篇竹簡又要重新寫……你用一天時間刻錄一張蠟紙,眨眼之間就能出一百餘份複製品,這樣的效率,如果用竹簡記錄,恐怕一年都無法完成,你還有什麽可說的,一年的工夫,你一天就完成了,這樣你還嫌效率不高嗎?”
副祭酒隨口回答:“聽家主說,這種印刷術並不完美,或許還能想出更好的印刷方法,比如在硬木上刻版,板上刻上反的字,一塊木板能印數萬份……隻是在木頭上刻版也很麻煩,我們正在摸索……”
季劄隨手拿起一張印刷出來的書稿,書稿散發著油墨香味,隻是這份書稿閱讀的方式有點怪異,季劄按照以往的閱讀習慣讀了幾句,發現句子文理很不同。沒等他詢問,副祭酒趕緊解釋:“蠟紙刻錄出來的字,很不方便,比如蠟紙很薄,寫字的時候手腕在蠟紙上磨來磨去,會把蠟紙磨破,所以我們隻能從左向右刻錄,這樣,寫過字的地方,手腕就不再去摩擦,以保證蠟紙的完整。
另外,蠟紙不像竹簡,以往竹簡上刻字,一片竹簡一句話,讀起來很方便,而在蠟紙上刻錄書籍,沒有竹簡的效果,人們無法進行斷句,為了方便學生進行閱讀,家主發明了斷句的標誌,他把這稱作‘標點符號’,用各種符號來表示斷句,這樣,學生隻要識字,無需通過口傳心授就能進行閱讀,方便了很多啊。”
季劄想了想,又問:“這樣印出的書籍,恐怕很貴吧?”
副祭酒回答:“沒錯,是很貴,一冊書籍相當於中等人家三個月的日常花費。”
稍停,副祭酒又補充:“不過,我趙氏領地內,趙氏本族的人每年享受家主的補貼,家主自己掏錢給他們分發課本,倒讓他們學習的費用降低了許多。”
副祭酒每次談到學院的祭酒的時候,總是口稱“家主”,這倒提醒了季劄——眼前這座學宮是趙氏家學,隻不過對外開放了而已。
“趙氏今後必然能昌盛啊”,季劄感慨:“趙氏培養自己的百姓,如此不遺餘力,等過幾年,趙氏人人都讀書了,趙氏想不昌盛都難啊。”
“請跟我上三樓……”,副祭酒向前引路:“人人都讀書——真是個美好的願望,但可惜現在還做不到。如今人人不富裕,家裏供養一個孩子十多年,這孩子不下地勞動,專門進行讀書,恐怕一般的家庭負擔不起。更何況,即使書本免費,筆墨紙硯終究還是要花錢的,所以讀書依舊是一件非常昂貴的事。
如今我趙氏隻有勳貴子弟才送孩子來讀書,但他們也不見得情願,隻是因為家主有命令,強製勳貴子弟送孩子讀書,否則,他們將失去勳貴身份的繼承權。”
三樓是藏,巨大的木架上堆滿了竹簡,木架很高大,從地一直延伸到天花板,木架旁邊很多人像蜂巢裏的蜜蜂一樣忙碌,他們扛著木梯,在書架旁邊來回穿梭,剛才季劄在一樓見到的幾名借書處的人員,正指揮這些人查找書籍。
“所謂‘汗牛充棟’就是這個意思吧?”季劄感慨:“拉竹簡的牛累的渾身冒汗,竹簡堆滿了房屋,以至於堆到了天花板,大概說的就是趙氏書殿裏的藏書吧?”
季劄不打算走了,他要在趙城學宮多多停留幾天,以便閱覽這裏的書籍——這時代沒有電視電話,沒有qq,知識的傳承渠道單一,獲得書籍的手段隻剩下一條途徑,別人口傳身授,自己執筆記錄,眼見著有個難得的機會……季劄直接被趙城學宮的巨量信息擊倒了。
不說吳國的季劄在趙城過的悠哉悠哉,每日找一些學術人士研討學問,他來晉國後不著急開展外交活動,隻是每天悠閑度日,在另一方麵,趙武也不著急接見吳國人,因為他繼位以來,第一件麻煩事找上門來了。
此時,晉國正忙著接收朝歌,忙著鞏固衛國新占領地,麵對衛獻公悲慘的遭遇,附屬國的幾位國君有兔死狐悲的感覺,於是,他們在重丘盟會上私下裏商議,委托齊景公、鄭簡公出麵,為衛獻公求情。兩位國君跟著來到新田城,晉平公設宴款待,齊、鄭兩國君臣通過席間的賦詩活動,婉請晉國留情,但晉平公似乎不為所動。
隨後,齊國名臣晏嬰出動了,他找到叔向,直接向叔向遞話說:“晉君因為在諸侯中宣揚自己的美德,同情諸侯的禍患,彌補諸侯的過失,糾正諸侯的錯誤,治理諸侯的動亂,因此才做了諸侯的盟主。現在為什麽要為了一個臣子而拘捕一位國君呢?”
晏嬰說的話很婉轉,但裏麵的譴責意味非常濃厚,叔向不敢怠慢,趕緊找趙武商量:“元帥,我不是來說孫林父錯誤的,但‘封建’是什麽,封建是完全的自主權。
衛國國君在自己的國內行使自己完全的自主權,對於衛國國君來說,這是他的封建君權,不管他與臣子孫林父發生什麽衝突,不管這場衝突中誰對誰錯,我們晉國無權幹涉啊。
況且,諸侯小國的國君追隨我們,不就是期望我們霸主國能夠幫他們維護封建秩序嗎?如果我們連這一點都做不到,今後怎麽讓諸侯國心悅誠服的擁護我們呢?
更況且,對孫林父、衛國國君之間爭執的處理,還牽扯到對領權的尊重,趙氏恐怕也不希望自己在自家領地裏處理事務的時候,受到其他人的幹涉吧?我們幹涉衛國國君與孫林父之間的糾紛,開了一個非常惡劣的先例。今日我們出手幹涉了封建權,如果縱容這種情況發展下去,今後誰更有權勢,就有權幹涉別人在自己的領地裏行使自己的領主權。
元帥,事情不能這麽辦啊!我們光考慮孫林父的感受,卻破壞了封建規則,如今各國君主已經開始抱怨了,如果我們繼續一意孤行,恐怕列國諸侯會對我們離心離德。”
趙武悚然而驚:“不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權力,衛國國君處理自己的臣子,那是行使自己的權力,我不該因為與孫林父私下的友誼,幹涉了衛國的事務。”
稍停,趙武充滿遺憾的問:“可是,孫林父現在投靠了我國,他把領地獻給我晉國,自己又作為晉國的臣子,費心竭力幫助我設立新的行政體製,他現在身為晉國的臣子,我更應該庇護他,不應該因為別國國君的好惡,而使他受到傷害啊。”
趙武這是不想吐出吞到嘴裏的肉,叔向雖然固執的維護封建規則,但他終究是霸主國的臣子,他也不想將吃到嘴裏的肉再吐出去。
“孫林父進獻戚地給我國,這事咱們就先含糊過去吧。畢竟衛國國君確實進攻了我國,殺了我晉國戎卒三百名,這樣的惡行不應該不受到懲罰,所以我們接納孫林父的獻地,是為了進一步的懲罰衛國,更保護我們晉國在黃河北岸的領地。
至於朝歌城——朝歌城是齊國獻給我們的,是齊國替齊莊公贖罪的,衛國從齊國手裏失去了朝歌,如果他們想要討還朝歌,應該向齊國討要,與我們晉國有什麽關係?所以朝歌城我們無須歸還。”
叔向這麽說,趙武很滿意:“沒錯啊,如果這麽理論起來,我們即使把衛獻公放了,我也沒什麽心疼的。”
“何止不用心痛——”正在大廳裏幫忙處理公務的田蘇突然插嘴:“我還有個計策,元帥一定滿意……”
二十四片竹簡全部刻滿字後,又要在竹簡旁邊打捆,而後用牛皮繩拴起來,打捆的時候萬一出現失誤,整篇竹簡又要重新寫……你用一天時間刻錄一張蠟紙,眨眼之間就能出一百餘份複製品,這樣的效率,如果用竹簡記錄,恐怕一年都無法完成,你還有什麽可說的,一年的工夫,你一天就完成了,這樣你還嫌效率不高嗎?”
副祭酒隨口回答:“聽家主說,這種印刷術並不完美,或許還能想出更好的印刷方法,比如在硬木上刻版,板上刻上反的字,一塊木板能印數萬份……隻是在木頭上刻版也很麻煩,我們正在摸索……”
季劄隨手拿起一張印刷出來的書稿,書稿散發著油墨香味,隻是這份書稿閱讀的方式有點怪異,季劄按照以往的閱讀習慣讀了幾句,發現句子文理很不同。沒等他詢問,副祭酒趕緊解釋:“蠟紙刻錄出來的字,很不方便,比如蠟紙很薄,寫字的時候手腕在蠟紙上磨來磨去,會把蠟紙磨破,所以我們隻能從左向右刻錄,這樣,寫過字的地方,手腕就不再去摩擦,以保證蠟紙的完整。
另外,蠟紙不像竹簡,以往竹簡上刻字,一片竹簡一句話,讀起來很方便,而在蠟紙上刻錄書籍,沒有竹簡的效果,人們無法進行斷句,為了方便學生進行閱讀,家主發明了斷句的標誌,他把這稱作‘標點符號’,用各種符號來表示斷句,這樣,學生隻要識字,無需通過口傳心授就能進行閱讀,方便了很多啊。”
季劄想了想,又問:“這樣印出的書籍,恐怕很貴吧?”
副祭酒回答:“沒錯,是很貴,一冊書籍相當於中等人家三個月的日常花費。”
稍停,副祭酒又補充:“不過,我趙氏領地內,趙氏本族的人每年享受家主的補貼,家主自己掏錢給他們分發課本,倒讓他們學習的費用降低了許多。”
副祭酒每次談到學院的祭酒的時候,總是口稱“家主”,這倒提醒了季劄——眼前這座學宮是趙氏家學,隻不過對外開放了而已。
“趙氏今後必然能昌盛啊”,季劄感慨:“趙氏培養自己的百姓,如此不遺餘力,等過幾年,趙氏人人都讀書了,趙氏想不昌盛都難啊。”
“請跟我上三樓……”,副祭酒向前引路:“人人都讀書——真是個美好的願望,但可惜現在還做不到。如今人人不富裕,家裏供養一個孩子十多年,這孩子不下地勞動,專門進行讀書,恐怕一般的家庭負擔不起。更何況,即使書本免費,筆墨紙硯終究還是要花錢的,所以讀書依舊是一件非常昂貴的事。
如今我趙氏隻有勳貴子弟才送孩子來讀書,但他們也不見得情願,隻是因為家主有命令,強製勳貴子弟送孩子讀書,否則,他們將失去勳貴身份的繼承權。”
三樓是藏,巨大的木架上堆滿了竹簡,木架很高大,從地一直延伸到天花板,木架旁邊很多人像蜂巢裏的蜜蜂一樣忙碌,他們扛著木梯,在書架旁邊來回穿梭,剛才季劄在一樓見到的幾名借書處的人員,正指揮這些人查找書籍。
“所謂‘汗牛充棟’就是這個意思吧?”季劄感慨:“拉竹簡的牛累的渾身冒汗,竹簡堆滿了房屋,以至於堆到了天花板,大概說的就是趙氏書殿裏的藏書吧?”
季劄不打算走了,他要在趙城學宮多多停留幾天,以便閱覽這裏的書籍——這時代沒有電視電話,沒有qq,知識的傳承渠道單一,獲得書籍的手段隻剩下一條途徑,別人口傳身授,自己執筆記錄,眼見著有個難得的機會……季劄直接被趙城學宮的巨量信息擊倒了。
不說吳國的季劄在趙城過的悠哉悠哉,每日找一些學術人士研討學問,他來晉國後不著急開展外交活動,隻是每天悠閑度日,在另一方麵,趙武也不著急接見吳國人,因為他繼位以來,第一件麻煩事找上門來了。
此時,晉國正忙著接收朝歌,忙著鞏固衛國新占領地,麵對衛獻公悲慘的遭遇,附屬國的幾位國君有兔死狐悲的感覺,於是,他們在重丘盟會上私下裏商議,委托齊景公、鄭簡公出麵,為衛獻公求情。兩位國君跟著來到新田城,晉平公設宴款待,齊、鄭兩國君臣通過席間的賦詩活動,婉請晉國留情,但晉平公似乎不為所動。
隨後,齊國名臣晏嬰出動了,他找到叔向,直接向叔向遞話說:“晉君因為在諸侯中宣揚自己的美德,同情諸侯的禍患,彌補諸侯的過失,糾正諸侯的錯誤,治理諸侯的動亂,因此才做了諸侯的盟主。現在為什麽要為了一個臣子而拘捕一位國君呢?”
晏嬰說的話很婉轉,但裏麵的譴責意味非常濃厚,叔向不敢怠慢,趕緊找趙武商量:“元帥,我不是來說孫林父錯誤的,但‘封建’是什麽,封建是完全的自主權。
衛國國君在自己的國內行使自己完全的自主權,對於衛國國君來說,這是他的封建君權,不管他與臣子孫林父發生什麽衝突,不管這場衝突中誰對誰錯,我們晉國無權幹涉啊。
況且,諸侯小國的國君追隨我們,不就是期望我們霸主國能夠幫他們維護封建秩序嗎?如果我們連這一點都做不到,今後怎麽讓諸侯國心悅誠服的擁護我們呢?
更況且,對孫林父、衛國國君之間爭執的處理,還牽扯到對領權的尊重,趙氏恐怕也不希望自己在自家領地裏處理事務的時候,受到其他人的幹涉吧?我們幹涉衛國國君與孫林父之間的糾紛,開了一個非常惡劣的先例。今日我們出手幹涉了封建權,如果縱容這種情況發展下去,今後誰更有權勢,就有權幹涉別人在自己的領地裏行使自己的領主權。
元帥,事情不能這麽辦啊!我們光考慮孫林父的感受,卻破壞了封建規則,如今各國君主已經開始抱怨了,如果我們繼續一意孤行,恐怕列國諸侯會對我們離心離德。”
趙武悚然而驚:“不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權力,衛國國君處理自己的臣子,那是行使自己的權力,我不該因為與孫林父私下的友誼,幹涉了衛國的事務。”
稍停,趙武充滿遺憾的問:“可是,孫林父現在投靠了我國,他把領地獻給我晉國,自己又作為晉國的臣子,費心竭力幫助我設立新的行政體製,他現在身為晉國的臣子,我更應該庇護他,不應該因為別國國君的好惡,而使他受到傷害啊。”
趙武這是不想吐出吞到嘴裏的肉,叔向雖然固執的維護封建規則,但他終究是霸主國的臣子,他也不想將吃到嘴裏的肉再吐出去。
“孫林父進獻戚地給我國,這事咱們就先含糊過去吧。畢竟衛國國君確實進攻了我國,殺了我晉國戎卒三百名,這樣的惡行不應該不受到懲罰,所以我們接納孫林父的獻地,是為了進一步的懲罰衛國,更保護我們晉國在黃河北岸的領地。
至於朝歌城——朝歌城是齊國獻給我們的,是齊國替齊莊公贖罪的,衛國從齊國手裏失去了朝歌,如果他們想要討還朝歌,應該向齊國討要,與我們晉國有什麽關係?所以朝歌城我們無須歸還。”
叔向這麽說,趙武很滿意:“沒錯啊,如果這麽理論起來,我們即使把衛獻公放了,我也沒什麽心疼的。”
“何止不用心痛——”正在大廳裏幫忙處理公務的田蘇突然插嘴:“我還有個計策,元帥一定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