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 “霸”的讓人無話可說1


    眾人忙著與季劄比賽,叔孫豹乘人不注意,拉著趙武躲在牆角竊竊私語:“看來晉國要對楚國開戰了,你瞧鄭國子產那副心滿意足的神情,想必楚國人不久會入侵鄭國,鄭國人隨後就會如願獲得晉國的救援,如此一來:南北大戰即將開始了。”


    稍停,叔孫豹側耳傾聽場中傳來的喧鬧,繼續輕聲說:“隻是……你剛才聽說了,齊國正在慢慢的恢複,而我們魯國恢複的速度遠遠比不上齊國,如今‘三公分室(魯國三名正卿分享了原來屬於國君的上中下三軍)’,掌握軍隊的季孫氏、孟孫氏與我們彼此不合,一旦遇到戰事,我們魯國恐怕不能擰成一股繩子對抗外敵,那時,我們還能仰仗晉國嗎?”


    趙武輕聲回答:“這次閱兵式在虎牢城舉行,此後武衛軍將調往南方。不過,我們晉國將大力發展駐朝歌城的軍力,今後朝歌將駐紮一支城衛軍,以就近幫助魯國。另外,黃河南岸,魯國還可以指望小邾國、許國,以及我趙氏新領地的就近支援。等明年過去,黃河南岸新分封的晉國領主穩定下來,魯國還有什麽可怕的?”


    正說話的工夫,先導音樂傳了過來,這是在召喚趙武出場。


    盟會過後是盛大的樂舞表演,像這樣閱兵式後的盛典,要以“觀象”、“傷陵”等大型樂舞開場,然後以武王伐紂時演奏的閱兵舞蹈接續——在這場舞蹈演奏中,趙武是執政,許多樂舞都必須由他開場領演,所以樂師們用細碎的音樂聲連續呼喚趙武出現。


    談到跳舞,各國諸侯都有點緊張。


    此時此刻,他們不免想起上一次盟會,荀偃與範匄勒令諸侯齊舞,而後用齊國使者跳的舞蹈不合節拍,不符合音樂的風格,指責齊國有了二心……接著導致了晉國與齊國的大戰。


    列國諸侯小心的望向趙武,趙武優雅的站起身來,穩穩的走向殿門口,見到他出現,樂師們奏著細樂,逐漸向殿門口匯集。


    晏嬰望著趙武的背影,轉頭衝衛獻公感慨:“就是這樣一個說話細聲細氣的人,卻執掌著天下諸侯的命運,真讓人不可思議。”


    齊國與衛國關係好——當然,齊國也隻與衛國關係好了,除了衛國之外,在場的其餘國家都參與過攻擊齊國的行動,所以晏嬰隻能找衛獻公說話……後者是國君。


    在這種盛大的典禮上,國君是要注重自己身份的,衛獻公不方便直接與晏嬰交談,因為晏嬰是一個卿,兩人身份不相當,所以,即使衛獻公在流亡齊國期間,像個哈巴狗一樣奔走於齊國卿大夫之間,但他現在,也隻能倨傲的衝晏嬰點點頭,表示讚同對方的講話。


    魯國的叔孫豹哼了一聲,自言自語:“有理不在聲高,趙武子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武事上且不要說,隻看他當執政一年,便幫助晉國度過罕見的災荒,這等經營才能,恐怕管仲複生也比不上了。”


    晏嬰是個正直的人,正直的人不肯撒謊,雖然叔孫豹的斥責關係國家榮譽,但晏嬰還是誠懇的承認:“沒錯,下宮之亂後,趙武子幸存下來,他經營趙氏,令趙武在短短一代人的時間裏,超越了父祖百餘年的努力;他經營晉國,廢除了晉國嚴酷的律法,溝通商路,使得商稅大幅增長;他修建大型水渠,使得農業不再看天吃飯……這份經營手段,確實令人神往。”


    晏嬰回避了管仲與趙武的比較。


    叔孫豹拿管仲與趙武比,不是狂妄,也不是故意貶低管仲,畢竟趙武擁有的經濟學理念,要比管仲多兩千餘年的積累,二者真要比較起來,優劣是很分明的。


    晏嬰隻想談論趙武的“仁”,在他看來,這個春秋末世,刑罰確實越來越嚴酷,有點不適應這個時代,而這點,恰好也是當時傑出政治家的共識。晏嬰這麽一說,連鄭國子產,也包括魯國的叔孫豹都微微點頭,他們的腦海裏不約而同的對趙武產生一種高山仰視的向往。


    然而,時代的變化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感覺到的——晉國這場樂舞以正統的王室音樂——“大雅之音”開場。樂聲中,晉平公姬彪一手執三足青銅樽,祝酒道:“寡人敬諸君一爵,願與諸國世代和好,永享太平。”


    齊景公、鄭簡公、齊國晏嬰、鄭國子產、宋國向戎等人捧樽回禮道:“願世代和好,永享太平!”然後一飲而盡。


    晉平公心中甚是喜悅,當即賦詩一首《嘉樂》,齊國大夫國晏嬰也寫了一首《蓼蕭》,鄭國子產則寫了一首《緇衣》。晉平公按照趙武事先安排,在樂聲中向齊景公、鄭簡公,以及列國國君下拜,道:“寡人拜謝鄭國和我們晉國肝膽相照,沒有二心!寡人感謝齊國的曆代君主對晉國的支持……寡人拜謝宋國對我們晉國的堅定立場……寡人拜謝魯國國君……拜謝衛國國君……許國國君……”


    鄭國執政子展走下場,領先讚頌:“晉國君主宣其明德於諸侯,此真盟主也!”


    三舞三蹈過後,晉平公回到自己的座位,趙武再度領舞,引導音樂轉向了鄭風、衛風,以此答謝列國對晉國霸業的支持。


    季劄皺了皺眉頭,繼續重複他在鄭國的時候,對鄭、衛音樂的評價:“衛國衰亡了,衛國的靡靡之音不過是亡國小調,在這種場合演奏起來,晉國的霸業恐怕不長久了。當初鄭國稱霸天下,最終還不是失去了霸業,前轍可鑒,晉國要重蹈覆轍了。”


    這是個變革的時代,音樂也在走向變革。


    六百年前周王室的音樂,如果用現代事物作比較,那它就相當於京劇當中的青衣劇,節奏異常緩慢,咿咿呀呀的,哼唱著一些與當今時代相隔很久遠,甚至聽不懂的腔調;而鄭、衛音樂就相當於流行歌曲。


    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在此基礎上發展出來的鄭、衛音樂節奏明顯加快了許多,生活氣息也非常濃厚,曲調輕快明朗,大多數人對此都非常動心。


    不知什麽時候,叔向來到了季劄身邊,他仿佛預先猜到了季劄會說那些話,早有準備的回應說:“我們元帥說過:音樂無關政治,音樂也影響不了國運。所謂亡國之音,這是非常好笑的理由,哪有音樂令人亡國的?


    亡國,那是一場綜合實力的下降,其中既包括軍事力量、經濟實力的衰落,也包含執政者是否順應民心,以及百姓對執政的擁護與否,生產力、技術進步與否等等——唯獨不包含音樂因素。”


    其實,叔向來這裏,是早有準備的。


    這場典禮開始之前,叔向記得季劄對音樂的評價,他特意要求趙武去掉音樂當中的鄭、衛因素,但趙武不以為然,他對季劄說了上麵的話,叔向認為老師這段話太富含哲理了。但他又擔心季劄張著烏鴉嘴,四處亂說,敗壞了盟會氣氛,導致什麽不詳——春秋人對這點格外敏感,所以叔向早已有準備的守候在列國卿大夫的席位,等季劄張開烏鴉嘴,他恰如其分的出現,趕緊批駁季劄的評論。


    季劄是貴族,他對音樂的評價引導了此後兩千餘年的音樂評價策略。在他之後,人們往往給音樂添加許多政治因素,比如《廣陵散》講的是中國四大刺客“要離”刺殺“慶正”的事,曲調壯觀激烈,後來的人則按照季劄的音樂評價體係,認為《廣陵散》讚頌了以下犯上,有“淩君”的企圖。如果默許這種音樂的流行,是在變相鼓勵老百姓對上位者的欺詐進行反抗,不利於社會和諧,因此,《廣陵散》被人為扼殺。


    與《廣陵散》同樣命運的還有《羽衣霓裳舞》、《後庭花》等等一代名曲,而在現代,還有鄧麗君歌曲被禁的例子。這也使得中國音樂的傳承屢屢出現斷代。許多前朝的音樂,都被認為是“不祥之音”,結果,每朝每代的音樂都要從原始蒙昧狀態中重新起步。為此,趙武在這裏特地提出了一個論點:音樂與政治無關!亡國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唯獨不包含音樂因素。


    這個道理非常堂皇正氣,駁的季劄無話可說。


    早先季劄做出否定評價時,因為欣賞鄭、衛音樂,列國諸卿都埋藏起了麵孔。現在他們感到精神一振,連一向跟趙武不對氣的衛獻公也頻頻點頭——此前的他,被季劄否定了本國音樂,弄得很沒麵子,現在趙武這話一說,他也無暇顧及自己與趙武的仇恨了,趕緊說:“沒錯沒錯,亡國不是音樂導致的,從來就沒有什麽音樂,能使國家滅亡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春秋小領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赤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赤虎並收藏春秋小領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