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萬多移民,這日總算抵達了和平關。


    因錯過給小皇帝看病,從商都逃出來的兒科聖手黃禦醫的整個家族,在這些移民裏。


    他們一路往西北而來。


    遇到的蛤蟆瘟患者簡直不要太頻繁了。


    禦醫世家,還是精通兒科的。


    遇到了這種情況能怎麽辦呢?


    治病吧。


    能治多少,治多少。


    整個行程是走幾天停幾天。


    拖拖拉拉走了兩個多月才到金州。


    起初,他們是打算去邊城投奔西北王的。


    但過了渡口抵達金州關時,就聽聞關西的火州發現了對蛤蟆瘟有奇效的良藥神仙掌。


    據說,使用這味神藥後,關西上千的蛤蟆瘟患者竟然沒有一例死亡的。


    啥神藥啊?


    老黃禦醫出手,蛤蟆瘟都沒有八成的痊愈率。


    好奇得很。


    這不,就在老黃禦醫的主張下,整個家族三十幾口人改道跟著一群移民來了關西。


    期間,在河裏走廊上,有不低於十個村的村子邀請這一家人留下來。


    但任誰都攔不住老黃禦醫一家,對神藥和良方的渴求。


    人老成精。


    初到和平關,老黃禦醫就讓兒子用了祖傳的藥丸,向守將打聽了關西發現蛤蟆瘟並治療蛤蟆瘟的過程。


    宮廷禦醫親手製作的藥丸,和平關守真的拒絕不了。


    人家打聽的也不是啥軍事機密。


    自然是知無不盡,言無不盡:


    “話還要從第一批移民說起......


    要是不是甘將軍當時提議讓大夫們給號脈,那些染上蛤蟆瘟的患者還不知要傳染多少人!


    ......藥方還是從甘將軍手裏傳出來的,而且神仙掌也是她帶人去火焰山找到的......


    ......甘將軍不是大夫,聽說她當初卻是以醫護隊隊長的身份入伍的,她帶的那個娘子軍醫護隊很是厲害,次次都跟著上戰場,個個手裏的縫合術都很了得......”


    甘將軍的厲害之處,真不是三言兩語能誇完的。


    反正守將就把自己知道的,劈裏啪啦說了一通。


    中心思想,甘將軍在關西九衛是一個最厲害的存在,關軍們有今天的好日子全仰仗甘將軍。


    聽得黃禦醫全家星星眼。


    老黃禦醫拉著幾個兒孫嘀咕:


    熊總兵所在的哈密城咱不去了!那個生出神仙掌的火焰山,遲早能見著。就衝著女將軍對醫者的態度和對病患的重視,就值得咱全家去投奔!


    於是乎。


    他們也不跟著移民們一塊行動了。


    到了瓜州衛就對登記移民的關軍說,他們家是甘將軍的舊故,是奔著甘將軍才來關西的。


    “哦哦,是甘將軍家的親戚啊,那你們得再往西北走上一千裏地,甘將軍現在帶著先鋒鎮駐紮在了甘露川。”


    人家關軍很熱情。


    甘將軍親戚的身份顯然在這裏很好使,不僅給提供了熱騰騰的飯菜,還讓人架了駝車領著他們往甘露川去。


    至於和黃禦醫一家分道揚鑣的三萬移民們,關軍們也很是歡迎。


    春耕嘛。


    來多少人,就能消化多少人。


    瓜州衛千夫長不請自來。


    他對著這些新移民們,喜笑顏開:“隻要願意留在咱們瓜州衛的,登記完戶籍就給你們分地。”


    移民們一顆懸著的心,當即落到了肚子裏。


    大夥兒最關心的問題是:“不知關西這裏能分多少地,地稅又是怎麽算的?”


    怎麽算的?


    熊總兵過年前就與各衛所的將領們開會商議過了。


    不管是軍戶還是移民,在墾荒屯田這事上都要給予優惠政策。


    千夫長就給眾人宣揚了起來:


    “每戶可分地二十畝,由衛所供給耕馬、種子、農具。三年之後再交納賦稅,每畝征兩鬥(邶國的計量單位一鬥為十八斤)。”


    移民們關注的重點在二十畝上。


    就有上了年紀的老爺子搓著衣角,忐忑的問:


    “一戶隻給二十畝嗎?我家有五個兒子一個閨女,三個娶了媳婦兒,又生了八個孫輩,二十畝地種出來的糧食,真不夠全家嚼用的。”


    人家千夫長對他客氣得不得了,還鼓勵道:


    “老人家,老話都說樹大分枝,兒大分家。你家五個兒子就給分成五個戶頭嘛,一戶二十畝,五個戶頭就是一百畝,一百畝地還不夠養活你們家這些人的?”


    老爺子吭哧了半晌,一臉的為難。


    千夫長恍然:


    “老人家莫要怕分戶,咱們關西的軍戶和農戶分得很明白的,軍戶要不是死絕了輕易不會對外征兵的。且咱要是修什麽水渠,鋪什麽路的,隻會雇傭勞力,給工錢的那一種!”


    “真是這樣嗎?”


    “那還能有假?你們和先來的那些移民打聽打聽,他們去年也是空著手來的,一來就遇到了哈密要建新城,十幾萬人都找到了活兒幹呢。


    也就這兩個月都在忙著修水渠墾荒,再過兩月,哈密新城的工程又要開工了。到時候,你們這些人中,有手藝的也能去工地上掙點家用。”


    所以。


    關西真和關內不一樣,除了鼓勵你們墾荒種地,多餘的活計你們要願意幹,都是能掙到工錢的。


    工錢不工錢的另說。


    咱就是農人,除了關心到手的地有多少畝,地稅的征收比例也至關重要。


    都是地裏刨食大半輩子的。


    你問一畝兩鬥的稅高不高?


    就有人說:“一路過來看到的都是沙地,這種地沒甚肥力,就是用三年時間給養熟了,一畝地的收成,頂多也就六七鬥。”


    你們一畝就要收兩鬥稅,萬一有個天災什麽的,說不定到手的麥子都不夠繳稅的。


    瓜州衛千夫長好脾氣道:


    “我們衛所下發的種子最適宜的就是沙地,這些種子在熟地裏種,最低都能收四石!”


    那你們算算。


    二十畝地,三年不納稅!


    給種子、農具、耕馬,哪怕荒地隻有熟地三成的產量,也都能吃飽飯的。


    即使三年後要納稅,人家也說了,熟地的產量能提高到畝產四石的。


    帳這麽一算,還有什麽好猶豫的?


    當即就有人拍著胸脯表示:


    “瓜州衛給咱這些逃難的這麽好的條件,那咱得為衛所做貢獻呐。我們家男丁多,成家的兒子就給他們單獨分戶。”


    “是啊,是啊!我們五個戶頭能墾荒一百畝呢,種出來的糧食要是吃不完,到時候還可以賣給衛所嘛。”


    “支持衛所墾荒屯田......”


    瓜州衛千夫長揚起的嘴角,壓都壓不下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豬肉西施她,幹活比殺豬還絲滑!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三十六樓看風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三十六樓看風景並收藏豬肉西施她,幹活比殺豬還絲滑!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