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虎不僅對漢人狠,對自己人也狠。十歲的兒子石邃與石虎不和,石虎便親手殺了兒子,還將兒子一家26口人一起殺掉,埋進一個棺材裏。


    之後石虎又複立兒子石宣為太子。但是石宣也反對他,於是石虎就把石宣一家也殺光了。連殺兩個兒子之後,石虎選擇冊立了年僅10歲的幼子石世為皇太子,埋下了後趙內亂的伏筆。


    那麽這時候的冉閔又在幹什麽呢?他在和東晉打仗。公元339年,石虎帶著兒子石遵、養孫冉閔出兵攻打東晉的諸城。


    東晉國宗秀因量收到諸城求救後置若罔聞,最終導致諸城失陷,6000人戰死。冉閔在此戰中大敗晉軍,從此和東晉結下了梁子。


    10年後,石虎去世,太子石世年幼,劉太後和丞相張豺專權,後趙迅速陷入內亂之中。


    石虎生前很喜歡石遵和石斌兩個兒子。他倆比石世年長,實力也很強大。劉太後為了消除隱患,假傳聖旨將石斌殺死,又封石遵為彭城王,試圖安撫。


    作為後趙大將的冉閔極力勸說石遵殺回首都鄴城奪取大權。石遵非常高興,就對冉閔說,事成之後我就讓你做太子。誰也沒想到,就是這一句話引發了後麵的血流成河,屍橫遍野。


    石遵有九萬大軍,還有冉閔當先鋒,氣勢洶洶直奔鄴城而去,劉太後和張豺無力抵抗,隻好開成投降,是遵村篡位等級,封冉閔為都督中外諸軍事輔國大將軍錄尚書事,輔佐朝政,又立石斌的兒子石衍為皇太子,這讓冉閔非常失望。


    論輩分,冉閔和石斌都是石虎的侄子,但冉閔並非石虎親生,雖有擁立之功,但論法統終究還是不如石衍。因此,石遵和冉閔產生了隔閡。冉閔極力將朝中大權攬在手中,試圖把石遵架空,而石遵也開始對冉閔不滿,並找來三哥石堅商議搶奪冉閔的權力。


    沒想到石堅竟然向冉閔告密,冉閔派人帶兵進宮殺了石遵,擁立石堅為帝。冉閔雖然當時還叫石閔,但在血統上隻能算是外人。他兩次廢立皇帝,視後趙皇權為兒戲的態度招來了後趙宗室的痛恨,其中就包括皇帝石衝。


    那麽接下來冉閔又會如何應對後趙宗室的挑戰呢?沒過多久,石堅派人暗殺冉閔,不僅沒有成功,反而引起了冉閔的警覺。為了不讓冉閔發現此事是由自己策劃,石堅衝隻能忍痛殺死了參與者,其中甚至還有他的親弟弟石苞。


    緊接著石堅的另一個弟弟石祗集結大軍討伐冉閔,留在鄴城的後趙宗室也有人試圖行刺冉閔,都被冉閔打敗。


    以上我們可以看出冉閔的掌權基礎相當薄弱,後趙宗室都不服他,對他群起而攻之,甚至還發生了有人想挾持天子石堅討伐冉閔的事情。


    為了根除後患,冉閔帶領數千人馬衝進宮中,囚禁了石堅,絞殺了叛軍。這場政變把皇宮殺得血流成河,屍橫遍野,城中無人,紛紛逃亡。


    冉閔知道這些無人不會服從自己的統治,於是頒布了曆史上最具有爭議性的殺胡令:無貴賤,男女少長皆斬之。這場前所未有的殺胡行動造成死者20餘萬,其中還包括不少已經胡化的漢人。


    他們的屍體在城外堆積,無人善後,隻能被野犬豺狼分食。這道殺胡令在曆史上一直都是褒貶不一。首先,後趙石虎的統治極為殘暴,中原百姓生活悲苦,民族矛盾非常嚴重,這是冉閔發起殺胡令的現實基礎。


    其次,冉閔的身份卻非常尷尬。他是石虎養孫,又是漢人血統,在羯胡人看來此人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但是在中原漢人看來,冉閔和那些羯胡人沒什麽兩樣。


    在這樣兩頭不落好的情況下,冉閔的設想能實現嗎?在下達殺胡令的次年,冉閔登基稱帝,複姓冉氏,國號大魏,史稱冉魏。


    石虎子孫三十八人,皆被冉閔所殺。冉閔雖然對羯胡人深惡痛絕,但是他所建立的冉魏政權依然帶有濃重的羯胡色彩。政治上實行胡漢分治,軍事上保留了部落兵製,就連冉閔的兒子也被封為大單於。


    這樣的冉魏與當時士族風流的東晉王朝形成了鮮明對比,正統性不足是擺在麵前最大的難題,無論是對內還是對外都沒有人願意認同冉魏政權。


    那麽冉閔要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冉閔稱帝後不久,石虎的兒子石祗也自稱大趙皇帝起兵造反,各地紛紛響應,剛剛立國的冉魏政權一下就陷入內亂四起的局麵。冉閔派人向東晉求救,讓東晉朝廷大為惱火。


    無人禍亂中原,如今已被我擺平,如果你們想和我一起討伐,那可以派軍來幫我。言外之意就是想以中原皇帝的身份與東晉平起平坐,這對於東晉朝廷來說簡直是異想天開。


    東晉一直自詡是華夏正統,與兩漢、曹魏、西晉一脈相承,對於在中原割據的北朝,無論胡漢統統都不予承認。


    因此東晉不僅沒有派人支援冉魏,反而還出兵攻打冉魏的肥合,遷徙了當地數千戶百姓。同為漢人的東晉指望不上,冉閔又該如何應對石祗的進攻呢?


    公元351年,冉閔率兵10萬攻打石祗的大本營鄴城,圍困百餘日,死傷慘重。剛剛接受東晉冊封的燕王慕容俊,氐族首領苻健派兵救援。三方合兵10餘萬,冉閔被殺得大敗,匆匆逃回了鄴城。


    諷刺的是,慕容俊是鮮卑人,卻得到了東晉的承認,以大燕燕王的身份進攻冉魏。


    而冉閔雖是漢人,卻得不到同時漢人的東晉認可。那麽東晉為何會這麽做呢?前麵說過,東晉自視為正統,不承認北方的北朝。


    但若是北方的胡人首領願意向東晉稱臣,在名義上臣服東晉的話,那麽東晉也會非常樂意地冊封他們官職爵位。而冉閔稱帝建國,還要與東晉平起平坐,這就挑戰了東晉立國的合法性。


    正因為東晉是唯一的華夏正統,這個楊閔這個皇帝,那日後東晉北伐中原是收複失地還是侵略他國?


    顯然同為漢人的樸素民族情感遠遠不如確保自身統治根基重要,因此東晉寧可支持稱臣的胡人首領,也不願支持想與東晉平起平坐的漢人皇帝冉閔。


    然而冉閔最大的悲劇在於他雖然有當皇帝的野心,卻無掃平群雄的能力。在敗退回鄴城之後,冉閔雖勉強滅掉了石祗,但是再也沒有能力應對慕容氏的大舉進攻。


    冉閔窮途末路,單騎潰逃20餘裏,最終被慕容俊的將領慕容恪所擒,送到了龍城,惡行山斬首。


    冉閔死後,方圓數裏,草木枯萎,連續5個月都沒有下雨。慕容俊連忙派人祭祀冉閔,追諡武悼天王。


    冉閔的失敗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得位不正,難以服眾。冉閔雖是後趙大將,但是未建大功,受石虎養育之恩,卻挑撥石虎子孫內訌,繼而又連廢兩地篡位登基。無論是漢人還是胡人都將他視為不忠不孝的亂臣賊子。


    二、剛愎自用,不聽勸誡。光祿大夫韋謏出身漢人士族高門,號儒學,在後趙時就已是德高望重。冉閔即位後,韋謏勸諫冉閔,結果全家慘遭誅殺。冉閔由此失去了漢人士族的支持。


    三、挑戰東晉法統,導致腹背受敵。雖然統治殘暴,但是立國也有幾十年,在北方餘威尚在。冉閔以石虎養孫身份奪得政權,卻以漢人的身份登基稱帝,其沒有繼承到後趙的法統,也沒有確立自己的法統。畢竟當時有一個更加正統的東晉在那裏。


    就算殺了20萬羯胡人,冉閔也不能用漢人的身份獲得同胞的認同,反而腹背受敵,最終走向死路。


    冉閔的殺胡令真的是無意義的嗎?這之後的前秦政權吸收了後趙滅亡的教訓,不再像石虎父子那般殘暴統治,冉閔的殺胡令又在其中起到了多大的警示作用呢?


    ——“冉閔雖然一身問題洗不白的,但是在華夏至暗時刻他是那個對抗過外族的男人,給華夏最後一縷光。”


    ——“別的不說,沒有冉閔漢人可能絕種了,就這一點,漢人就不該對冉閔有任何不好的評論。”


    ——“冉閔是真正黑暗籠罩萬物,他是最後一道曙光,以雷霆擊碎黑暗,沒有冉閔,就沒有乞活軍,漢人可能滅中了。”


    ——“可拉倒吧,不愧是網廟十哲,,先不說南方漢人王朝還在,怎麽論也輪不到漢人滅絕,其次北方漢人也還在,北方又不是沒有漢人政權,也不是沒有對漢人友好的政權,怎麽就輪到滅中了?”


    ——“就離譜,還滅種,前涼是北方漢人的政權,庇護了近百萬漢人,還有鮮卑慕容氏對漢人也挺友好的,甚至前燕是用戶東晉的,我真不懂一個胡人的養孫怎麽就成了大英雄了。”


    【五胡亂華使其最有希望一統天下的皇帝——苻堅#五胡亂華#前秦#曆史】


    他是東晉十六國時期最有機會統一天下的君王。淝水之戰中,他動員百萬大軍,卻被東晉8萬北府兵力挽狂瀾,錯失良機,致使北方再度分裂。本期視頻,我們就說說前秦天王苻堅。


    自三國以後,經曆了西晉幾十年短暫的安定,從永嘉之亂開始,戰亂四起,中原地區連年戰亂,民生凋敝,人口銳減,漢族無力統禦中原,北方少數民族紛紛趁虛而入。中原各地開始陷入五胡十六國的長期紛擾割據之中。


    其間,氐族人苻健在公元351年建立了前秦政權。


    苻健死後,其子苻生即位,苻生淫奢,過度殘暴不仁。苻健的侄子苻堅在公元357年發動政變,廢黜苻生,將帝位讓給其庶兄苻法。但苻法以庶出不敢受尊位,於是年僅20歲的苻堅在群臣的勸進下繼位。


    作為前秦的第三位君主,苻堅在位前期勵精圖治,實行漢化改革,倡導並推行儒學,漢文化並重,用漢人王猛等人的輔佐下出台了一係列政策來富國強兵。


    短短數年時間,前秦就從一個偏安一隅的割據政權變成了北方最強的霸主。


    國力強盛後,苻堅便開始向外擴張領土。值得一提的是,不同於同時期其他的割據勢力,在南征北戰的過程中,苻堅從未有過一次屠城的暴行。


    公元369年,堪稱十六國第一戰神的慕容垂因遭受迫害投靠前秦。苻堅認為他是非同小可之英豪,盡不是之功為由收留了慕容垂,並親自出郊迎接,對其極為禮敬,更是將慕容垂封為了冠軍將軍。


    ——“金刀計啊,古今幾大陽謀之一,這居然不講一講。”


    一年後,丞相王猛、將軍鄧羌等人以少勝多滅亡前燕,攻取關東六州。


    苻堅將燕王慕容暐及其王公以下皆徙於長安,按等級給予不同的待遇,將慕容垂及其王公貴族大臣以下4萬多戶以及關東地方豪族5萬餘戶遷到了關中和長安附近,並給慕容垂等鮮卑上層分子封授官爵,將慕容衝的姐姐清河公主納為妾,慕容衝也因此得寵。


    ——“把人家姐弟,還是兄妹來著全收了,然後苻堅這邊一打敗仗,慕容衝第一個反叛,酷酷幹苻堅!”


    ——“這不都說了嗎,是姐弟,我記得還有句詩是形容慕容姐弟來著。”


    到了34歲時,前秦滅亡。同為氐族的仇池氐楊氏被俘虜,迫使仇池首領楊纂臣服。


    兩年後又攻占了前涼二州,將巴蜀地區納入了版圖之內。與此同時,雲貴高原的羌族、夜郎等國也紛紛歸附。


    之後苻堅又派大將呂光攻滅了占據涼州的前涼,而後又滅鮮卑拓跋氏的代國,將代王拓跋什翼犍和王公大臣送入長安太學,讓他們學習漢文化,促使鮮卑貴族漢化。


    至此,前秦基本統一北方,疆域成為五胡之最,與東晉展開南北對峙。


    但就在苻堅躊躇滿誌,攻克了東晉的戰略重鎮襄陽,俘虜了東晉大將朱序,這也讓42歲的苻堅更加堅信了滅亡東晉的決心。


    於是苻堅於公元382年召開禦前會議,雄心勃勃地提出了舉國南下,一舉消滅東晉統一天下的計劃。


    要不要發動這場戰爭,在前秦統治集團內部發生了激烈的爭論。大多數的朝臣和耆老提出了反對意見。為了尋求支持,苻堅單獨留下了他的丞相,也是王猛死後接替其職位的陽平公苻融。


    雖然苻堅一味地訴說著自己的偉大理想抱負,但苻融仍對這次軍事行動表示反對,並提醒苻堅要警惕鮮卑等族趁機亂翻盤。苻堅大為惱火。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諸朝陪我刷短視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不敢輕言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不敢輕言語並收藏諸朝陪我刷短視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