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熟讀兵法,武藝高強,一步步受到重用,成為北齊的一名大將。


    公元563年,北周和突厥合兵一處,從恒州而下進攻北齊,一連攻克二十幾座城池,長驅直入,直殺向洛陽,


    形勢岌岌可危。北齊派出大將軍段韶前去抵禦聯軍。段韶命令大軍按兵不動,不理會北周聯軍的挑釁。和段韶一樣冷靜的還有高長恭。天氣越來越寒冷,戰局出現了轉機。


    北周聯軍扛不住嚴寒天氣準備撤退,此時按耐已久的北齊軍隊全軍出動殺向北周聯軍。高長恭率領的軍隊衝入敵陣,往來衝殺,銳不可當。


    誰也不會想到長相柔美的高長恭作戰如此勇猛,此戰士兵作戰皆奮力向前,北周聯軍大敗而歸。高長恭也一戰成名。


    之後,高長恭命匠人打造了一個猙獰的麵具,每逢作戰必以麵具遮麵,化身魔神。公元564年,北周宇文護征集10萬精兵出兵伐齊,洛陽被圍困。


    高長恭帶領500名騎兵衝進北周軍隊的包圍圈,殺至金墉城下,讓城內守軍接應。但高長恭及500騎兵重甲在身,隻露出眼睛,身份不明,守軍怎會輕易相信?


    無奈之下,高長恭隻得脫下重甲。當城內將士看到摘下麵具、露出絕美容貌的蘭陵王時,知道救援已到,士氣大振。一時間萬箭齊發,成功解圍。金墉城北周軍棄甲而逃,從芒山到穀水的30裏川澤之地都是北周丟棄的兵器、輜重。


    邙山之戰,高長恭聲名遠揚。將士們為謳歌他的英勇表現做了《蘭陵王入陣曲》,模仿蘭陵王頭戴麵具衝鋒陷陣編排。


    《蘭陵王入陣曲》曾是華夏戲劇史上風靡一時的文化瑰寶,也是京劇臉譜的源頭,卻於唐朝年間在我國失傳。


    功高震主的故事自古不絕,一個人的功勞成就越大,所處的境遇也就越危險。北齊的幾個皇帝都生性多疑。


    在與其堂弟北齊後主高緯談話時,隻因高長恭說了句“國事即家事”,皇帝便懷疑蘭陵王有謀反之心。高長恭也察覺到,為了免除猜忌,甚至不惜貪財自汙。


    朋友知道高長恭的用心,勸他不如稱病吧。可是高長恭稱病也躲不過猜忌,也躲不過帝王的屠刀。


    公元573年,後主高緯派人送來毒酒,蘭陵王飲鴆自殺,終年33歲。失去了蘭陵王高長恭,北齊已於4年後被北周攻滅,存世僅28年的北齊帝國淹沒在曆史煙雲裏。


    他的一生處處不容於北齊那個昏暗的時代。叔父兄弟荒淫無度,而蘭陵王一生潔身自好,不貪女色。武成帝高湛為表彰蘭陵王邙山之戰的功勞,賜給蘭陵王20名美女,他隻是象征性地帶走一人。


    他用情專一,與妻子一生相守。他也並不貪財,早年將蘭陵封地的稅收全部免除,免去了老百姓的皇糧。


    他寬厚待人,氣量宏大。早年在地方上認識的參軍楊士深曾誣告蘭陵王貪汙,導致他被免職。後來領兵出戰,楊士深就在高長恭手下,但他並沒有挾私報複。楊士深甚至不相信就會如此輕易被放過。看著惶恐的楊士深,高長恭隻得打他20軍棍以安其心,此事就此作罷。


    他愛兵如子,與士卒同甘共苦,即使隻是得到一些花果,也要和將士們分享。這樣一個近乎完美的人卻如流星般瞬間滑落夜空,如蘭草般敗露於短暫花期。


    ——“太漂亮確實會煩惱,我的一個閨蜜,就是因為長得太漂亮而苦惱,確實如此。”


    ——“就離譜,人家國事即家事說的是他要一心為國啊,這也能成為他的罪過嗎,北齊活該就二十多年,該!”


    【皇帝最短命的王朝——北魏#曆史#北魏】


    你肯定想象不到,擁有至高無上權力的皇帝竟然是一個高危職業。在華夏的曆代王朝中,無論是江山一統的大王朝,還是偏安一隅的小朝廷,皇帝的非正常死亡率遠遠高於其他社會群體。


    其中就有這樣一個王朝,從建立者開始到末代帝王,大多數都很短命。14位皇帝中竟然有11人不得善終,因此也被後人稱為曆史上最血腥的王朝——北魏。


    北魏是由鮮卑族拓跋氏建立的政權,也是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朝的第一個王朝。


    北魏的開國皇帝拓跋珪勇猛強悍,他本是代國遺孤,代國被前秦滅了以後,前秦天王苻堅十分仁慈,不僅沒有誅殺拓跋珪,反而將其留在了代國故地。


    淝水之戰後前秦土崩瓦解之際,慕容垂建立了後燕政權,而拓跋珪也依靠慕容垂的強大力量完成了部落的統一,恢複了代國的基業。


    此後拓跋珪野心膨脹,擊敗了慕容氏的後燕集團,拿下了北河地區大片土地。


    隻可惜拓跋珪到了晚年整天躲在後宮嗑藥,導致精神有點不正常。除了一言不合就要誅殺大臣外,拓跋珪對自己的女人也不手軟。


    當時王世子拓跋紹的母親賀夫人犯了點錯,拓跋珪就勃然大怒,打算殺了她。這事兒一不小心就傳到了拓跋紹耳中。


    本來拓跋紹也沒繼承權,他索性帶著殺手翻牆入院,宰了自己的父親拓跋珪,救了自己的母親,一代雄主拓跋珪被殺時年僅39歲。


    拓跋珪死後,他的長子拓跋嗣為其報仇,誅殺了弟弟拓跋紹一幫人,順利繼位。


    拓跋嗣還算不錯,勉強穩住了局麵。不過真正厲害的是拓跋嗣的兒子拓跋燾。太武帝拓跋燾16歲繼位,一生南征北戰,兵法如神。


    相繼滅亡大夏、北燕、北涼等國,又拿下了西域諸國,打服了柔然,最終於公元439年消滅北方的地方割據勢力,統一了北部中國。


    不過太武帝被勝利衝昏了頭腦,他想要一鼓作氣拿下劉宋,實現統一華夏的大業。可惜此時的北魏還不具備統一中國的實力,太武帝的軍隊多次渡江進攻都以失敗告終。


    盡管太武帝一生文治武功顯赫,但晚年卻變得暴躁和多疑,動不動就濫殺無辜,甚至在貼身太監宗愛的煽動下逼死了自己的長子拓跋晃。北魏朝政一度混亂。


    公元452年,宗愛害怕被太武帝處死,先行下手刺殺了太武帝。


    一代雄主死在了一個太監的手裏,年僅44歲。拓跋燾死後的王位爭奪也是血腥不斷。其兒子南安王拓跋餘被宗愛擁立登上皇位後,開始計劃將權力從宗愛手中剝奪。


    沒想到太監宗愛知道後利用南安王去宗廟祭祀的時候將其刺殺。南安王拓跋餘死後,太武帝拓跋燾的長孫拓跋浚即位。拓跋浚即位後立即調集大軍捉拿宗愛及其黨羽,將他們處以極刑。


    拓跋浚繼位後將北魏治理安穩,但卻英年早逝。隨後即位的是年僅24歲的拓跋弘和皇太後馮氏,堪稱史上比較幼小的皇帝和皇太後組合。但拓跋弘並不想一味地做個傀儡皇帝。有一次他鬧脾氣,打算把皇位禪讓給他的叔叔拓跋子推,自己出去做個閑散王爺,好在被群臣給攔住了。


    後來拓跋弘為了表明態度,18歲的時候便將皇位禪讓給了自己年僅5歲的兒子,自為太上皇,可以說是中國曆史上最年輕的太上皇。


    23歲那年拓跋弘剛剛禦駕親征柔然凱旋而歸,結果就突然去世了,死因不明。而這也是曆史上的一樁懸案,但是當時的人都懷疑是馮太後所殺。


    不過皇太後馮氏非常喜歡漢文化,在位期間極力推崇鮮卑漢化改革。


    孝文帝拓跋宏長大以後也深受祖母的影響,開啟了漢化改革之風。在位期間做了很多漢化工作,其中標誌性的有兩件事:一是將國姓拓跋改為元,所以此後北魏的皇帝都以元為姓,他本人也改名為元宏。


    二是將都城遷徙到更南邊的洛陽。這場改革不僅極大地改變了北魏保守落後的麵貌,而且還加速了鮮卑族與漢族的融合,對華夏的封建時代民族融合進程做出了積極貢獻。


    元宏去世後,他的兒子元恪繼位。元恪在位時利用其父推行改革所帶來的紅利,北魏柔然南伐頻繁,使得國事盛極一時。


    而宣武帝雖然在開疆拓土方麵成就很高,但在內政治理方麵卻很糟,正是在他的統治下,北魏官場上貪汙腐敗的現象極為嚴重,由此導致農民起義層出不窮。


    不僅如此,他因為篤信佛教,從而取消了子貴母死的製度,導致太子元詡的生母胡充華活下來,結果埋下了帝國滅亡的禍根。


    元詡登基後,年紀漸長的孝明帝對母親胡太後實施不軌正的行為很不滿,並對他推行的禍國政策憂心忡忡。


    為了避免帝國崩潰,孝明帝密召大將爾朱榮領兵入京以脅迫太後就範,不料消息泄露,胡太後震驚之餘,大發雷霆,竟夥同情夫鄭儼、李神軌將孝明帝毒死,而立年僅3歲的臨洮王子元釗為帝。


    胡太後毒殺孝明帝的舉動無疑打開了戰亂的潘多拉魔盒。駐紮在晉陽的柱國大將軍爾朱榮果斷舉兵南下,很輕易地便攻占洛陽,將胡太後和小皇帝逮捕,然後拋入黃河淹死。


    事後爾朱榮擁立孝文帝之孫元子攸為帝,並以太原王大將軍的身份執掌朝政。


    爾朱榮一位稱帝的野心,為了解除忠於朝廷的王侯公卿,他便以祭天為名,將包括丞相元雍、司空元欽、儀同三司元略等人在內的宗室百官2000餘人,全部騙到河陰的陶渚,然後將他們全部殺死,史稱河陰之變。爾朱榮殺戮宗室和百官後變得愈發驕橫跋扈,而其篡位稱帝之心也更加明顯。


    孝莊帝元子攸不甘心祖宗基業敗在自己手中,便鋌而走險將爾朱榮誘進宮中殺害。


    爾朱榮雖死,但爾朱榮背後那個龐大的宗族還在,他們手中掌握的帝國軍權。就這樣沒多久,爾朱榮的堂侄爾朱兆發動叛亂攻陷洛陽,並將孝莊帝元子攸勒死在晉陽。此時距爾朱榮被殺僅三個月時間。


    而朱氏家族的暴虐引發各地軍閥的集體聲討。在這種情況下,高歡、宇文泰相繼崛起,並在討伐爾朱氏的旗號下實力得以迅速壯大。


    與此同時,北魏境內的戍卒及農民起義此起彼伏。而南梁也趁機北伐,使得整個中原地區的形勢亂成一鍋粥。此時北魏實際上已經名存實亡,皇帝更是如流水般生產出來又迅速倒下。


    無論是爾朱氏立的元曄、元恭,還是高歡立的元朗、元修,亦或是南梁立的元慶和,全都是為各大勢力手中的傀儡,不僅無力重整山河,而且最終全都落得被殺的下場。再加上之前遇害的孝明帝,幼主元釗。


    孝武帝元修是一個值得一提的人。在534年,想要擺脫高歡控製的元修投奔了長安的宇文泰。高歡惱羞成怒,另立元善見做了皇帝,並遷都於鄴,史稱東魏。


    沒想到這個宇文泰也不是什麽善類。一年之後的535年,宇文泰便毒死元修,並立元寶炬為帝,國號仍為魏,史稱西魏。從此北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東魏和西魏。


    雖然東西魏皇帝仍舊是北魏皇室成員,仍舊是拓跋氏,但是東魏的真正掌權者是高歡,而西魏是宇文泰。東西魏不過是過渡王朝,很快就被北齊和北周取代了。


    ——“皇帝算什麽高危職業,呂布的衣服才是真正的高危職業好嗎。”


    ——“我沒記錯的話,拓跋燾是不是個大噴子?”


    ——“沒錯,太武帝和宋文帝棋逢對手,兩人堪稱祖安雙壁。”


    ——“我想到了錦繡未央,不會救我一個人看過吧。裏邊的李未央好像就是馮太後的原型。”


    ——“十八歲的太上皇,這也太離譜了。”


    ——“古代太上皇這玩意就沒有一個是自願退位的,全是逼宮,乾隆除外,因為他退位之後,權力沒有交接,還是在他手,所以退不退都一個樣。”


    ——“什麽爾朱榮,高歡,宇文泰,都是給宇文泰的馬仔楊忠打工。”


    ——“哈哈哈哈,李淵父子偷偷一笑,楊忠也是給我們家打工哦。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為啥父子兩要起一樣的名字?拓跋弘,拓跋宏。”


    ——“古代又不說普通話,獨眼當然是不一樣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諸朝陪我刷短視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不敢輕言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不敢輕言語並收藏諸朝陪我刷短視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