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毀譽參半的帝王——楊廣#曆史#隋朝#楊廣】
有人說他是史上最冤的皇帝,開鑿運河、修建長城、進軍洛陽,宜澤後世,但卻僅留下了殺兄弑父、好大喜功、窮兵黷武的惡名,僅用14年就快速敗光家業,將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那麽曆史上著名的暴君典型,到底是名副其實還是慘遭抹黑?本期視頻就讓我們一起還原隋煬帝楊廣的一生。
公元604年,隋文帝楊堅駕崩,在他臨終前曾派人去找廢太子楊勇進宮,結果消息泄露,楊堅離奇死亡。楊廣以父皇的名義假傳遺詔,賜死廢太子楊勇。
楊廣還派人召回晉陽的漢王楊諒。漢王楊諒不滿楊廣害死父兄,在同年8月起兵造反。楊廣派楚國公楊素平定了叛亂,將楊諒廢為庶人。
為了免除後患,楊廣把楊勇的兒子們盡數處死。在這場大亂中,接連被殺和流放的多達20多萬戶。楊廣踏著兄弟的鮮血登上了皇位,他的年號叫做“大業”。
他想要向天下宣告自己會開創出一個空前絕後的大業盛世。
楊廣登基後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營建東都洛陽。隋朝的首都是長安,但是由於常年戰亂,周邊糧草已不能支撐首都的運轉,還需要依靠關中的漕運。
遇上荒年朝廷就要搬到洛陽。這個問題直到唐朝都沒有得到太好的解決。楊廣營建洛陽是為了緩解長安的壓力,因此他耗費重資,每月征發200萬民夫服徭役,僅用10個月就完成了這個浩大的工程。
新建成的東都洛陽氣勢恢宏,壯麗無比,是楊廣最引以為傲的成就之一。然而在這盛世繁華圖景之下卻是累累的白骨。
根據《資治通鑒》記載,在營建洛陽的過程中,由於工期緊張,民夫沒日沒夜地幹活,導致有近一半的民夫死亡。用來運屍體的車一眼望不到邊。
營建洛陽僅僅是一個開始。除了洛陽之外,楊廣還非常喜歡江南的風光,從長安到江都一路上修了40餘座離宮。
為了溝通南北,楊廣下令征發百姓疏浚運河,將前朝所需的運河連通為貫穿南北的大運河。
這條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南至餘杭,北到涿郡,全長2700公裏,是世界上開鑿最早、規模最大的運河,給後來的唐朝、宋朝帶來便利,卻給隋朝百姓帶來了無數苦難。
如同營建洛陽一樣,隋朝修大運河的工期也非常緊張,民夫死傷無數,百姓甚至要靠自殘才能躲過一劫。
城池運河都有了之後,楊廣還征發百萬民夫去修長城,死者又是十之四五。
客觀來說,楊廣這些浩大工程確實也為國家設計考慮,但是更多的還是楊廣不甘於做一個普通的守成明君,他想成為比肩秦皇漢武的偉大帝王。至於黎民百姓的苦難,這顯然不是楊廣會考慮到的。
隋煬帝楊廣在位期間,無止境的耗費民力,引發了百姓的不滿和起義。
隋煬帝時期的第一次大規模民亂發生在公元610年。由於楊廣的征伐無度、窮兵黷武,百姓不堪重負。
在陸陽、雁門郡、入牙郡相繼發生了三次起義,但很快都被鎮壓下去。真正點燃起義大潮的還是楊廣三征高句麗,這把隋朝送上了絕路。
高句麗在開皇年間就曾進攻過隋朝,被當地守將擊退。隋文帝楊堅曾派出30萬大軍討伐,因糧草不濟、船隻沉沒而被迫終止。
高句麗遣使謝罪,雙方罷兵言和。公元611年,楊廣不滿高句麗不守藩籬,決心舉全國之力一舉消滅高句麗。他征集了113萬大軍、200多萬民夫,於次年正月向高句麗進軍。
在楊廣看來,高句麗不過是一隅之地,如何能敵得過百萬大軍?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由於戰線過長、指揮不當,隋軍居然沒有攻下高句麗的任何城市,反而損兵折將,死傷慘重。
楊廣不甘心認輸,又在次年再次出征高句麗。沒想到圍城月餘都未能攻下高句麗的遼東城。前線戰況焦灼,後方負責運糧的楊玄感卻先造反了。
他不滿楊廣猜忌自己,聚眾10萬在黎陽起兵,準備攻打洛陽。楊廣聞訊後急忙退兵,糧草輜重堆積如山,全都由高句麗笑納了。
楊玄感之亂很快就被平定了,但是他的親信李密卻逃脫了。李密幾經輾轉,最終來到了瓦崗寨,《隋唐演義》裏最著名的瓦崗寨起義即將登場。
此時的隋朝再也沒有開皇之治時的氣象。楊廣追求建功立業,常年大興土木,征伐無度,再加上水患天災,百姓生活已經窮困至極。黃河之北,千裏無煙;江淮之間,居為茂草。士族田公,排骨碧園也。國家已經到了這個地步,滅亡是遲早的事情。
然而楊廣並沒有放下腳步。公元610年,第三次出征高句麗。
這一次光是在行軍路上都有無數士族逃亡,楊廣下令鎮壓都沒能扼住勢頭。不過高句麗那裏也無力再與隋朝對抗,主動請降。楊廣覺得自己已經取得勝利,就下令撤軍。
回去以後,楊廣照高句麗王入朝,對方卻沒有理會楊廣。這時才知道自己被高句麗戲弄了。然而他已經無力再去打高句麗了。三征高句麗已經掏空了隋朝的國力,各地紛紛揭竿而起,朝廷自顧不暇。
更為致命的是,關隴貴族們對楊廣已經非常不滿了。楊廣和他父親楊堅一樣,生性多疑,待人嚴苛。為了保證中央集權,楊廣一直打壓關隴集團,重用江南士人。
在中原遍地反擊的情況下,他決定離開東都洛陽。都勸誡的人卻被楊廣當庭杖殺,至此,再也無人敢阻止楊廣離開洛陽,踏上命中注定的死路。
臨走前,楊廣把孫子楊侗留在洛陽監國,隋朝的末日開始了。
不久之後,瓦崗鎮首領翟讓起兵造反,因為有李密出謀劃策,瓦崗軍勢如破竹,一路攻城拔寨,並於次年春天逼近洛陽,占領了洛口倉。楊侗急派太長四城,袁善達到江都求救。
李密有中百萬為敵,東都聚洛口倉,城內無食。若陛下速還,烏合必散,不然者東都掘墓。
這時候楊廣身邊的寵臣虞世基說道,殿下年幼被這群人誆騙了,東都若是這麽危急,這個袁善達是怎麽跑出來的?
楊廣果然相信了虞世基的話,把袁善達逮了回去。洛陽就這樣失去了最後一根救命稻草。
不久,唐國公李淵在晉陽起兵,打著廢皇帝楊廣、立代王楊侑的旗號進軍長安,最終於同年11月攻入長安,立楊侑為帝,遙尊楊廣為太上皇。
消息傳來後,楊廣預感到自己恐怕是很難善終了,他陷入最後的瘋狂之中,整日醉生夢死,飄雪民間美女入宮,一言不合就把宮女打死。
有一天,楊廣對著鏡子感歎:“好頭顱,誰當斫之?“這個能斫他頭顱的不是李密,也不是李淵,而是他身邊的禁軍將領宇文化及。
隨著楊廣一起來到江都的禁軍都是關中人,思鄉心切,見楊廣整日醉生夢死,不想回去,心中都憤憤不平。他們推舉宇文化及為首領,精心策劃了一場政變,史稱江都之變。
公元618年3月的一天深夜,叛軍衝進江都行宮,抓住了楊廣,將宮中的宗室外戚都屠殺殆盡,就連楊廣12歲的小兒子都被殺死在楊廣麵前。
楊廣說道:“我就算有負於百姓,難道還有負於你們這群人嗎?你們榮華富貴,為何還要犯上作亂?“宇文化及冷笑一聲,要持刀殺掉楊廣。
沒想到楊廣突然說道:“天子有天子的死法,怎麽能用刀劍?“楊廣想要體麵,宇文化及不想給他體麵。無奈之下,楊廣解下頭巾,讓令狐行達勒死了他,終年50歲。
消息傳到洛陽後,大將王世充擁立楊侗為帝,後又殺死了楊侗,自立為帝。長安的唐國公李淵也逼迫楊侑退位,登基稱帝,以關中為根據地掃滅群雄。
在公元624年統一天下,繼漢朝以後,中國又迎來一個強盛偉大的大唐王朝。
至於我們應該如何看待楊廣,我們需要知道他所接手的大隋並不是一個完美無缺的國家,恰恰相反,由於隋文帝晚年刑法太過嚴苛,社會矛盾已經日漸嚴重。
而楊廣所作所為是在國家的下坡路上又踩了一腳油門。他無視官員百姓已經離心離德的事實,反而大興土木,窮兵黷武,想要標榜自己的皇圖霸業,最終卻讓百姓揭竿而起,武將造反。
諷刺的是,隋朝滅亡時民困財盡,而國庫仍然留著大量的糧草物資,這些遺產都留給了後來的唐朝,為唐朝繁榮奠定了堅實基礎。
——“楊廣確實被黑的很慘,開運河,前度洛陽,三征高句麗,收複失地,哪一件都是利國利民的好事,成功了就是武帝,再不濟也能說他過載當代,利在千秋,可惜失敗了,那就隻能是隋煬帝。”
——“我覺得楊廣一點也不冤,太過於急於求成,不讓百姓休養生息。”
——“楊廣是為了削弱關隴集團,隻不過太著急了。”
——“曆史上唯一一個能把正處於盛世的王朝搞滅亡的,也就隻有楊廣這麽一個人了,真就應證了那句話,不怕二代敗家,就怕二代創業有理想。”
【連武則天都我畏懼三分的男人——程咬金】
曆史上真實的程咬金並不是隻會三板斧的莽夫。他出身高貴,智勇雙全,人生履曆堪稱完美,但卻被人們誤會了千年的時間。本期視頻就讓我們認識一下曆史上真正的程咬金。
程咬金又名程知節,是冀州東阿人。他的父親程樓觀曾是冀州大中正。程咬金作為一個名副其實的官宦子弟,自幼就十分驍勇,擅長使用馬槊。
——“一看用的是馬槊,就知道程咬金是富家子弟了,古代一根這玩意,老特麽貴了!”
——“《隋唐演義》誤我太久了!”
隋朝末年天下大亂,程咬金便目擊了數百民兵保衛鄉裏,後又率眾歸附李密,加入了瓦崗軍。
當王世充出兵偷襲單雄信時,李密派裴行儼和程咬金率軍前去救援。可沒想到裴行儼卻被流矢射中,程咬金單槍匹馬衝入陣中,救出了裴行儼。
結果被追兵用槊刺穿了身體。若是一般人受此重創定會當場倒下,但是程咬金可不一樣,他不僅回頭扭斷了敵方的兵器,還反殺了追兵,帶著裴行儼跑回了邙山大營。
這一戰所表現出的勇猛善戰震撼到了如此猛將世所罕見,王世充暗暗打定主意一定要將他收入麾下。
這時的李密剛剛消滅掉宇文化及,驕傲自滿,根本沒有把王世充放在眼裏。雖然小敗一場,但還是信心滿滿,就連圍牆也懶得見。
第二天天亮後,早已埋伏在邙山的王世充突然衝了出來。李密被打了個措手不及,帶著殘部潰逃投奔了唐軍,程咬金和秦叔寶等人則暫時投靠了王世充。
王世充對於程咬金等人禮遇有加,但程咬金卻覺得王世充氣度狹隘,不能成大事。他和秦叔寶私下商議,準備投奔唐軍。
當王世充與唐軍在九曲交戰時,程咬金和秦叔寶臨陣倒戈,在戰場上帶著幾十個部下投奔了唐軍,被納入秦王李世民的麾下。李世民早都聽說了程咬金的大名,並將他任命為秦王府左三統軍。
程咬金作戰勇猛,每戰都身先士卒,先後打敗了宋金剛、竇建德、王世充,因功被封為宿國公。
隨著唐朝削平群雄一統天下,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的矛盾也愈發嚴峻起來。程咬金作為李世民麾下的得力幹將也遭到了太子的針對。
據《資治通鑒》記載,李建成曾通過在李淵麵前告狀的手段把程咬金趕到了杭州做刺史。程咬金堅持要留下來,不願赴任,並告誡李世民:“如今大王的羽翼都被解除,如何還能自保?臣誓死不會離開你,大王一定要早做打算啊。“
果然沒過多久就爆發了玄武門之變,程咬金跟隨李世民誅殺了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事後程咬金被任命為太子右衛率、右衛大將軍,賜封700戶。
有人說他是史上最冤的皇帝,開鑿運河、修建長城、進軍洛陽,宜澤後世,但卻僅留下了殺兄弑父、好大喜功、窮兵黷武的惡名,僅用14年就快速敗光家業,將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那麽曆史上著名的暴君典型,到底是名副其實還是慘遭抹黑?本期視頻就讓我們一起還原隋煬帝楊廣的一生。
公元604年,隋文帝楊堅駕崩,在他臨終前曾派人去找廢太子楊勇進宮,結果消息泄露,楊堅離奇死亡。楊廣以父皇的名義假傳遺詔,賜死廢太子楊勇。
楊廣還派人召回晉陽的漢王楊諒。漢王楊諒不滿楊廣害死父兄,在同年8月起兵造反。楊廣派楚國公楊素平定了叛亂,將楊諒廢為庶人。
為了免除後患,楊廣把楊勇的兒子們盡數處死。在這場大亂中,接連被殺和流放的多達20多萬戶。楊廣踏著兄弟的鮮血登上了皇位,他的年號叫做“大業”。
他想要向天下宣告自己會開創出一個空前絕後的大業盛世。
楊廣登基後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營建東都洛陽。隋朝的首都是長安,但是由於常年戰亂,周邊糧草已不能支撐首都的運轉,還需要依靠關中的漕運。
遇上荒年朝廷就要搬到洛陽。這個問題直到唐朝都沒有得到太好的解決。楊廣營建洛陽是為了緩解長安的壓力,因此他耗費重資,每月征發200萬民夫服徭役,僅用10個月就完成了這個浩大的工程。
新建成的東都洛陽氣勢恢宏,壯麗無比,是楊廣最引以為傲的成就之一。然而在這盛世繁華圖景之下卻是累累的白骨。
根據《資治通鑒》記載,在營建洛陽的過程中,由於工期緊張,民夫沒日沒夜地幹活,導致有近一半的民夫死亡。用來運屍體的車一眼望不到邊。
營建洛陽僅僅是一個開始。除了洛陽之外,楊廣還非常喜歡江南的風光,從長安到江都一路上修了40餘座離宮。
為了溝通南北,楊廣下令征發百姓疏浚運河,將前朝所需的運河連通為貫穿南北的大運河。
這條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南至餘杭,北到涿郡,全長2700公裏,是世界上開鑿最早、規模最大的運河,給後來的唐朝、宋朝帶來便利,卻給隋朝百姓帶來了無數苦難。
如同營建洛陽一樣,隋朝修大運河的工期也非常緊張,民夫死傷無數,百姓甚至要靠自殘才能躲過一劫。
城池運河都有了之後,楊廣還征發百萬民夫去修長城,死者又是十之四五。
客觀來說,楊廣這些浩大工程確實也為國家設計考慮,但是更多的還是楊廣不甘於做一個普通的守成明君,他想成為比肩秦皇漢武的偉大帝王。至於黎民百姓的苦難,這顯然不是楊廣會考慮到的。
隋煬帝楊廣在位期間,無止境的耗費民力,引發了百姓的不滿和起義。
隋煬帝時期的第一次大規模民亂發生在公元610年。由於楊廣的征伐無度、窮兵黷武,百姓不堪重負。
在陸陽、雁門郡、入牙郡相繼發生了三次起義,但很快都被鎮壓下去。真正點燃起義大潮的還是楊廣三征高句麗,這把隋朝送上了絕路。
高句麗在開皇年間就曾進攻過隋朝,被當地守將擊退。隋文帝楊堅曾派出30萬大軍討伐,因糧草不濟、船隻沉沒而被迫終止。
高句麗遣使謝罪,雙方罷兵言和。公元611年,楊廣不滿高句麗不守藩籬,決心舉全國之力一舉消滅高句麗。他征集了113萬大軍、200多萬民夫,於次年正月向高句麗進軍。
在楊廣看來,高句麗不過是一隅之地,如何能敵得過百萬大軍?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由於戰線過長、指揮不當,隋軍居然沒有攻下高句麗的任何城市,反而損兵折將,死傷慘重。
楊廣不甘心認輸,又在次年再次出征高句麗。沒想到圍城月餘都未能攻下高句麗的遼東城。前線戰況焦灼,後方負責運糧的楊玄感卻先造反了。
他不滿楊廣猜忌自己,聚眾10萬在黎陽起兵,準備攻打洛陽。楊廣聞訊後急忙退兵,糧草輜重堆積如山,全都由高句麗笑納了。
楊玄感之亂很快就被平定了,但是他的親信李密卻逃脫了。李密幾經輾轉,最終來到了瓦崗寨,《隋唐演義》裏最著名的瓦崗寨起義即將登場。
此時的隋朝再也沒有開皇之治時的氣象。楊廣追求建功立業,常年大興土木,征伐無度,再加上水患天災,百姓生活已經窮困至極。黃河之北,千裏無煙;江淮之間,居為茂草。士族田公,排骨碧園也。國家已經到了這個地步,滅亡是遲早的事情。
然而楊廣並沒有放下腳步。公元610年,第三次出征高句麗。
這一次光是在行軍路上都有無數士族逃亡,楊廣下令鎮壓都沒能扼住勢頭。不過高句麗那裏也無力再與隋朝對抗,主動請降。楊廣覺得自己已經取得勝利,就下令撤軍。
回去以後,楊廣照高句麗王入朝,對方卻沒有理會楊廣。這時才知道自己被高句麗戲弄了。然而他已經無力再去打高句麗了。三征高句麗已經掏空了隋朝的國力,各地紛紛揭竿而起,朝廷自顧不暇。
更為致命的是,關隴貴族們對楊廣已經非常不滿了。楊廣和他父親楊堅一樣,生性多疑,待人嚴苛。為了保證中央集權,楊廣一直打壓關隴集團,重用江南士人。
在中原遍地反擊的情況下,他決定離開東都洛陽。都勸誡的人卻被楊廣當庭杖殺,至此,再也無人敢阻止楊廣離開洛陽,踏上命中注定的死路。
臨走前,楊廣把孫子楊侗留在洛陽監國,隋朝的末日開始了。
不久之後,瓦崗鎮首領翟讓起兵造反,因為有李密出謀劃策,瓦崗軍勢如破竹,一路攻城拔寨,並於次年春天逼近洛陽,占領了洛口倉。楊侗急派太長四城,袁善達到江都求救。
李密有中百萬為敵,東都聚洛口倉,城內無食。若陛下速還,烏合必散,不然者東都掘墓。
這時候楊廣身邊的寵臣虞世基說道,殿下年幼被這群人誆騙了,東都若是這麽危急,這個袁善達是怎麽跑出來的?
楊廣果然相信了虞世基的話,把袁善達逮了回去。洛陽就這樣失去了最後一根救命稻草。
不久,唐國公李淵在晉陽起兵,打著廢皇帝楊廣、立代王楊侑的旗號進軍長安,最終於同年11月攻入長安,立楊侑為帝,遙尊楊廣為太上皇。
消息傳來後,楊廣預感到自己恐怕是很難善終了,他陷入最後的瘋狂之中,整日醉生夢死,飄雪民間美女入宮,一言不合就把宮女打死。
有一天,楊廣對著鏡子感歎:“好頭顱,誰當斫之?“這個能斫他頭顱的不是李密,也不是李淵,而是他身邊的禁軍將領宇文化及。
隨著楊廣一起來到江都的禁軍都是關中人,思鄉心切,見楊廣整日醉生夢死,不想回去,心中都憤憤不平。他們推舉宇文化及為首領,精心策劃了一場政變,史稱江都之變。
公元618年3月的一天深夜,叛軍衝進江都行宮,抓住了楊廣,將宮中的宗室外戚都屠殺殆盡,就連楊廣12歲的小兒子都被殺死在楊廣麵前。
楊廣說道:“我就算有負於百姓,難道還有負於你們這群人嗎?你們榮華富貴,為何還要犯上作亂?“宇文化及冷笑一聲,要持刀殺掉楊廣。
沒想到楊廣突然說道:“天子有天子的死法,怎麽能用刀劍?“楊廣想要體麵,宇文化及不想給他體麵。無奈之下,楊廣解下頭巾,讓令狐行達勒死了他,終年50歲。
消息傳到洛陽後,大將王世充擁立楊侗為帝,後又殺死了楊侗,自立為帝。長安的唐國公李淵也逼迫楊侑退位,登基稱帝,以關中為根據地掃滅群雄。
在公元624年統一天下,繼漢朝以後,中國又迎來一個強盛偉大的大唐王朝。
至於我們應該如何看待楊廣,我們需要知道他所接手的大隋並不是一個完美無缺的國家,恰恰相反,由於隋文帝晚年刑法太過嚴苛,社會矛盾已經日漸嚴重。
而楊廣所作所為是在國家的下坡路上又踩了一腳油門。他無視官員百姓已經離心離德的事實,反而大興土木,窮兵黷武,想要標榜自己的皇圖霸業,最終卻讓百姓揭竿而起,武將造反。
諷刺的是,隋朝滅亡時民困財盡,而國庫仍然留著大量的糧草物資,這些遺產都留給了後來的唐朝,為唐朝繁榮奠定了堅實基礎。
——“楊廣確實被黑的很慘,開運河,前度洛陽,三征高句麗,收複失地,哪一件都是利國利民的好事,成功了就是武帝,再不濟也能說他過載當代,利在千秋,可惜失敗了,那就隻能是隋煬帝。”
——“我覺得楊廣一點也不冤,太過於急於求成,不讓百姓休養生息。”
——“楊廣是為了削弱關隴集團,隻不過太著急了。”
——“曆史上唯一一個能把正處於盛世的王朝搞滅亡的,也就隻有楊廣這麽一個人了,真就應證了那句話,不怕二代敗家,就怕二代創業有理想。”
【連武則天都我畏懼三分的男人——程咬金】
曆史上真實的程咬金並不是隻會三板斧的莽夫。他出身高貴,智勇雙全,人生履曆堪稱完美,但卻被人們誤會了千年的時間。本期視頻就讓我們認識一下曆史上真正的程咬金。
程咬金又名程知節,是冀州東阿人。他的父親程樓觀曾是冀州大中正。程咬金作為一個名副其實的官宦子弟,自幼就十分驍勇,擅長使用馬槊。
——“一看用的是馬槊,就知道程咬金是富家子弟了,古代一根這玩意,老特麽貴了!”
——“《隋唐演義》誤我太久了!”
隋朝末年天下大亂,程咬金便目擊了數百民兵保衛鄉裏,後又率眾歸附李密,加入了瓦崗軍。
當王世充出兵偷襲單雄信時,李密派裴行儼和程咬金率軍前去救援。可沒想到裴行儼卻被流矢射中,程咬金單槍匹馬衝入陣中,救出了裴行儼。
結果被追兵用槊刺穿了身體。若是一般人受此重創定會當場倒下,但是程咬金可不一樣,他不僅回頭扭斷了敵方的兵器,還反殺了追兵,帶著裴行儼跑回了邙山大營。
這一戰所表現出的勇猛善戰震撼到了如此猛將世所罕見,王世充暗暗打定主意一定要將他收入麾下。
這時的李密剛剛消滅掉宇文化及,驕傲自滿,根本沒有把王世充放在眼裏。雖然小敗一場,但還是信心滿滿,就連圍牆也懶得見。
第二天天亮後,早已埋伏在邙山的王世充突然衝了出來。李密被打了個措手不及,帶著殘部潰逃投奔了唐軍,程咬金和秦叔寶等人則暫時投靠了王世充。
王世充對於程咬金等人禮遇有加,但程咬金卻覺得王世充氣度狹隘,不能成大事。他和秦叔寶私下商議,準備投奔唐軍。
當王世充與唐軍在九曲交戰時,程咬金和秦叔寶臨陣倒戈,在戰場上帶著幾十個部下投奔了唐軍,被納入秦王李世民的麾下。李世民早都聽說了程咬金的大名,並將他任命為秦王府左三統軍。
程咬金作戰勇猛,每戰都身先士卒,先後打敗了宋金剛、竇建德、王世充,因功被封為宿國公。
隨著唐朝削平群雄一統天下,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的矛盾也愈發嚴峻起來。程咬金作為李世民麾下的得力幹將也遭到了太子的針對。
據《資治通鑒》記載,李建成曾通過在李淵麵前告狀的手段把程咬金趕到了杭州做刺史。程咬金堅持要留下來,不願赴任,並告誡李世民:“如今大王的羽翼都被解除,如何還能自保?臣誓死不會離開你,大王一定要早做打算啊。“
果然沒過多久就爆發了玄武門之變,程咬金跟隨李世民誅殺了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事後程咬金被任命為太子右衛率、右衛大將軍,賜封700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