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文采耽誤的劍術大師——李白#李白#唐朝】


    李白不喝酒還會不會寫詩?但究竟會不會借樹關於對李白的爭議,從其出生時就已經開始,他好飲酒,善劍術,喜郊遊,幾乎走遍了大唐境內所有的名山大川,天生奇才卻一生不得誌。


    他雖然是有名的贅婿,再去申請皇敢讓大太監高力士脫靴。那麽曆史上的李白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物?本期視頻就讓我們按照時間的順序一起走進詩仙李白的一生。


    李白少年時就很喜歡借書,後人都知道李白的詩、裴旻的劍術、張旭的草書合稱為唐代三絕,但卻不知李白的劍術之高僅位於裴旻之下。


    武則天去世這一年,李白5歲,開始發奮讀書。15歲時就已經做有師傅多首,他輕財重師,在師父上極有天分。


    到了18歲,李白便隱居在今川四省江油市內的大匡山讀書,節後出遊到江油、劍閣、梓州等地,增長了不少的閱曆與見識。


    24歲時,李白離開家鄉踏上了遠遊的征途。他北遊劍南,南遊都成、峨眉山,然後東下到慶重,之後返回綿陽。一年後離開川四遠遊,東出三峽,來到北湖宜昌,之後由九江登廬山作詩《望廬山瀑布》,從此再也沒有回過川四。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然而比蜀道更難的卻是無常的命運。26歲時李白來到揚州遊玩,臥病揚州,半夜望月思鄉,作詩《靜夜思》。


    之後,李白從揚州乘船沿隋唐大運河南下,渡過錢塘江,來到興紹,又沿曹娥江溯流而上,來到山中天台山登頂華峰,作詩《天台曉望》。之後,李白去往北湖的安陸縣,在途中還結識了李邕和孟浩然。


    一年後,李白迎娶了宰相許圉師的孫女許氏為妻,定居在安陸。這時正是大唐最強盛的時代,經過前麵幾代皇帝的努力,到了唐玄宗在位前期,社會經濟空前繁盛,人口大幅度增長,史稱開元盛世。


    30歲時,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揚州,前往送別時寫下名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作為盛唐的見證者,李白也於這一年抵達南陽,來到長安。半夜,宰相張說希望能得到他的引薦進入仕途,又曾謁見其他王公大臣,但均無結果。


    那麽李白為何不去參加科舉呢?雖然史書上沒有記載,但我們也可以試著尋找一下原因。在唐朝中前期科舉錄取人數較少,而且地位也相對較低。


    除此之外,李白的家世背景比較模糊,在史書上記載不一,甚至都沒有譜牒,這在當時是不符合參加科舉條件的。因此李白才選擇通過高官舉薦入仕。


    李白在長安時寓居於玉真公主的別館。玉真公主是唐玄宗的胞妹,早年修仙入道,時常召集文人道士宴飲作樂,李白也是其中之一。


    他為公主寫了一首詩,盛讚公主的仙風道骨。坊間傳聞李白與玉真公主有一段情史,但從後麵的結果來看,這時的李白和玉真公主恐怕沒有什麽深厚的交情。


    心灰意冷的李白在暮秋時分出遊濱州,冬季出遊後又回到長安。李白在長安呆了一年左右,由於生活困頓,於是就離開長安。


    在此期間他的好友王昌齡入川四,李白作詩《蜀道難》贈與王昌齡。回到安陸後,李白每日以耕種讀書為生,閑暇時也會出遊,結交了一些好友。


    34歲這一年李白北上洛陽,與崔宗之相遇成為好友。在嵩山與友人喝酒的時候作詩《將進酒》,也正是在這一年李白為玄宗獻上著作《明堂賦》,盛讚明堂之宏大壯麗,喜慶開元盛世的雄偉氣象,想要以此謀求官位。


    由於家庭的緣故,李白不能應長舉和製舉入仕途,隻能走獻賦之路,這就是李白獻賦謀仕的原因。


    一年後唐玄宗外出狩獵,李白恰好也在西遊,獻上《大獵賦》,希望能博得玄宗的賞識。同年李白在長安向玉真公主信道,助他入道成仙,由此一步步接近了統治階級的上層。


    三年後李白發出《行路難》,歸去來的感歎,離開長安。40歲時,李白的原配許夫人去世,李白移居魯地與好友韓準、裴政等人隱居在徂徠山縱酒酣歌,號稱竹溪六逸。


    不久之後,李白的命運又一次發生改變。在玉真公主和賀知章的推薦下,唐玄宗看了李白的詩,對其十分傾慕,並將42歲的李白召入長安。


    李白進宮朝覲那天,玄宗降輦步迎,李白憑半生飽學及長期對社會的觀察,對唐玄宗的問題對答如流,唐玄宗大為讚賞,隨即令李白供奉翰林,負責給皇上寫詩文娛樂,陪侍皇帝左右。


    唐玄宗沒有宴請或郊遊,必命李白侍從。李白覺得這次自己都能大展宏圖,然而唐玄宗召他進京並不是真的愛才,隻是想用李白的詩句來標榜自己的盛世罷了。


    43歲時,李白奉詔作《宮中行樂詞》和《清平調》等詩詞。久而久之,李白也對這種禦用文人的生活感到無趣,整日飲酒作樂,與賀知章等人結成了酒中八仙。


    李白一鬥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杜甫的這首名作就是李白在長安時的生動寫照,不過這時的李白還沒有認識杜甫,詩聖與詩仙的相遇還要等到兩年之後。


    有一日唐玄宗召李白作樂詞,李白正在醉酒之中,洋洋灑灑寫了十幾章,還讓大宦官高力士為自己脫靴。


    由於李白太過狂傲,因而招來小人的嫉恨,他們在唐玄宗麵前攻擊李白,使得唐玄宗對李白越來越疏遠。44歲時,李白知道自己終究不會得到重用,便離開了長安。


    在洛陽,李白結識了33歲的杜甫,兩人一見如故,成為至交。結伴來到河南商丘,分手之後,李白來到山東濟南紫極宮,請道士受道籙,正式履行了道家儀式,成為了一個道士。


    作詩《俠客行》,一年後李白與杜甫在沙丘第三次會麵,交情不斷加深。李白作詩《沙丘城下寄杜甫》,之後,二人再也沒會麵。這時的李白已經46歲了,人生已經過了2\/3。


    在之後的8年裏,李白南下揚州,在南京作詩《登金陵鳳凰台》。之後以京南為中心,登天台山,遊過雁蕩山,回到山東兗州家中,後又由封丘北上去往安陽,之後經河北邯鄲抵達京北,最後返回商丘。


    休整之後,李白離開商丘,再次春遊京南,夏至揚州,然後繼續向南來到九華山,將九華山改名為九子山後,繼續南下,由黃山遊曆桃花潭。在此期間李白寫給好友汪倫一首離別詩《贈汪倫》。


    此時的李白已經見識到了在盛唐光輝豔麗的表象之下,其實潛藏著各種危機,一旦有人砸碎這個幻象,那麽盛世錦袍下的虱子將會現出原形,而這個人就是安祿山。


    公元755年,安祿山以討伐楊貴妃之兄楊國忠的名義起兵造反,迅速席卷中原,史稱安史之亂。


    沒過幾個月叛軍就攻陷長安,唐玄宗被迫南逃至屬地,皇太子李亨在靈武自行登基稱帝,史稱唐肅宗,唐朝自此由盛轉衰。


    56歲的李白當時正在宣城遊曆,聽說中原大亂之後,連忙接家人南下避難,隱居於廬山之中。唐玄宗第十六子永王李璘聽說了李白的才名,便要叫李白入幕府。


    李白本不想摻和這個亂攤子,但是永王連下幾次聘書,最終還是將李白收入麾下。李白作詩《永王東巡歌》,以表建功報國之心。


    永王李璘手握四道兵馬,野心勃勃,順利率領水軍東巡直奔揚州而去,被唐肅宗以謀反的罪名圍剿,而李白也跟著倒了黴,被抓進獄中。


    李白的第二任妻子宗夫人為他四處奔走,經過禦史中丞宋若思說情才得以獲釋。宋若思要推薦李白入朝為官,沒想到唐肅宗非常記恨永王李璘,將參加過永王幕府的李白流放到夜郎。


    58歲的李白從九江監獄向朗伊出發,經北湖黃石至漢武,過三峽,慶重,後來到夜郎。公元759年,朝廷因關征遭遇大旱,宣布大赦,規定死者從流放以下者完全赦免59歲的李白經過長期的輾轉流離。


    終於獲得了自由,趕緊北上開始了他人生中的最後一次旅行。李白隨即順著長江疾馳而下,而那首著名的《早發白帝城》最能反映他當時的心情。


    在李白人生中最後的三年裏,他四處遊浪,從南湖,北湖再到西江,蘇江,徽安,最終再赴臨中歌後病逝,享年六十二歲。


    ——“李白原來是個旅遊博主,掛不得是大唐第一網紅。”


    ——“他哪來的錢啊?”


    ——“不是有汪倫嗎,再說就以他那名聲,不會缺小錢的。”


    ——“李白不會劍術吧,那時候佩劍隻是裝飾品。”


    ——“師從劍術大師啊,咋可能不會。”


    ——“應該會吧,不然他怎麽能在刺客選項裏呢?”


    ——“李白一技能將進酒,二技能神來之筆,大招青蓮劍歌,還有被動,俠客行。”


    【安史之亂的始作俑者——安祿山#曆史#唐朝】


    天寶14年,15萬唐軍精銳以憂國之威奉逆戰討伐楊國忠為借口,在範陽起兵一時間煙塵千裏,鼓噪之聲震地。


    海內承平日久的大唐百姓大驚失色,沿途州縣望風瓦解,叛軍直取長安,盛極一時的大唐,至此由勝轉衰。


    這就是曆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亂,本期視頻就讓我們按照時間的順序來看一看這場內戰的始作俑者安祿山的故事。


    安祿山原本沒有姓氏,他的一生大致可以分為四個階段:30歲之前,30至50歲,51歲發動安史之亂,以及55歲被殺。


    他的母親是突厥族的一個巫師,以占卜為生。安祿山很小的時候就失去了父親,母親也改嫁於一位突厥將軍。安祿山這個名字也是根據突厥語中“鬥戰”這個詞的發音而取的。


    10多歲時,安祿山已與他的繼父生活在一起,並跟著他的結拜兄弟娶了“安”這個姓。長大成人後,安祿山可以通曉六國的語言,當上了一個為買賣人協議物價的牙郎。


    30歲時,安祿山因為偷羊被抓,麵對嚴刑拷打,安祿山情急之下高聲喊道:“將軍難道不想消滅兩個藩族嗎?”正是因為這句豪言壯語,安祿山不僅保住了一條小命,還被提拔為偏將。


    不久之後,安祿山就因為驍勇善戰而被幽州節度使收為了義子。多年的軍旅生涯讓安祿山練就了一身為人處世的本領。


    因為自己的義父討厭他肥胖,安祿山就再也不敢多吃一口食物。


    後來僅僅用了8年的時間,38歲的安祿山就被朝廷授予了很高的官職。這也更加方便安祿山用厚禮賄賂往來的官員,讓他們在朝堂之上都為自己說好話,因此唐玄宗也十分信任他。


    40歲時,唐玄宗在平盧設置節度,安祿山憑借著自己過人的本領順利地拿下了這個職位,自此便可到朝堂之上參與議事。唐玄宗也在一係列馬屁之下變得更加寵幸安祿山。


    幾年之後,安祿山又接替了範陽節度使。通過賄賂,使得唐玄宗身邊幾位信賴的朝臣都在替他說好話。重量級的李林甫因為一味地迎合唐玄宗,也跟著一起替安祿山說話。


    光說好話還不夠,安祿山還因為唐玄宗寵幸楊貴妃而請求當了楊貴妃的養子。


    每次進宮朝見唐玄宗之前都要先去拜訪楊貴妃,唐玄宗更是被安祿山忽悠得一愣一愣的,甚至下令讓楊家兄妹們一起同安祿山結為兄弟姐妹。


    45歲時,安祿山一路平步青雲,被提拔為禦史大夫。安祿山仗著唐玄宗的寵愛,就連進宮朝見唐玄宗都不大彎腰。


    但李林甫卻每次都能摸準安祿山的心思,並在兩人交談時搶先說出來,這也讓安祿山認為李林甫像神仙一樣無所不知,對其十分真心害怕。


    ——“說實話,李林甫雖然也不咋地,但隻要他或者,安祿山還真不敢反。”


    ——“確實,李林甫比楊國忠多少強一點。安祿山還是很怕他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諸朝陪我刷短視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不敢輕言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不敢輕言語並收藏諸朝陪我刷短視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