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安隊長到皇帝的逆襲#曆史知識#宋朝#趙匡胤。】


    一覺醒來成為皇帝是一種怎樣的體驗?他本是一個保安隊長,被手下披上龍袍,在五代十國的吃雞大賽中脫穎而出,開啟了300年的大宋王朝。


    從陳橋兵變到杯酒釋兵權,宋朝的開始既驚險又刺激。那麽宋朝為什麽叫“燭影斧聲”的背後又有著什麽樣的故事?


    本期視頻就讓我們按照時間的順序一起走進宋太祖趙匡胤的一生。


    趙匡胤出生在南河省的洛陽,父親本是五代時期的一名雇傭兵,先後輾轉於後唐、後晉和後漢,直到參與建立了後周王朝之後才轉正成為了一名正式員工,負責掌管公司的安保工作,統領禁軍。


    因為他父親的緣故,他和老板的幹兒子柴榮成為了鐵哥們兒。在父親去世之後,他也順理成章地繼承了父親的職位,成為了禁軍的頭號人物,深得柴榮的信任。


    柴榮登基後,他跟隨柴榮開疆拓土,先後拿下了後蜀四州、南唐十四州,還有遼國的三關三州,為國家的市場壟斷奠定了基礎。


    後世也將柴榮稱之為五代第一名將。然而隨著柴榮的英年早逝,國家的未來被交到一個7歲的孩子身上,一切又回到了原點。一個7歲的孩童能守得住江山嗎?


    ——‘欺負人家孤兒寡母,為了要點臉,還設計一出黃袍加身,可真讓人惡心,還不如直接挑明了呢。’


    ——“趙大是體麵人,縱觀他一生,你會發現他幹過很多這種脫褲子放屁的事。”


    在他34歲這一年,公司總部開封突然收到一封急報,北漢聯合遼國開始大舉南下搶占市場。他作為公司的元老,隻好親自掛帥出征。


    當隊伍剛剛走到城外的陳橋驛時,手下的將士們卻將黃袍披在了他的身上,想讓他成為新的皇帝。這也造就了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的曆史佳話。


    但這種場麵在五代十國時期並不算什麽新鮮事。皇帝不行了,將軍們就會兵變造反;新皇帝要是不行了,那麽再換一個,如此循環往複,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


    在得知整個國家的保安全部換遍之後,29歲的後周太後和8歲的小皇帝也很識時務地將管理權讓了出來。他順理成章地登上了皇位,開啟了一個全新的朝代——宋朝。


    和很多開國皇帝一樣,當前擺在他麵前的頭號難題就是自己的國家應該起一個什麽名字。在他之前所有朝代的首任皇帝都以自己的爵位來給朝代命名,再不濟也是以封地為名。


    可是他不僅沒有爵位,甚至連封地都沒有,隻好選擇了自己曾經做過官的地名——宋,宋朝就這樣橫空出世。


    當時南方尚有後蜀、南唐、南漢等割據政權,此外還有眾多名義上臣服但實際仍然自成一體的軍閥藩鎮。朝廷無法發號施令。


    在這種情況下,他按照先南後北、先易後難的策略,先後平定了荊湖、後蜀、南唐、南漢,除了苟延殘喘的北漢以及幽雲十六州外,完成了全國大部的統一。


    與此同時,削藩鎮兵權的工作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他先在物質上籠絡諸侯,賜以錢財,再向各藩鎮派出朝廷命官,負責地方行政財政,改變了唐末以來節度使軍政一把抓的現狀。


    然後他又來了一招釜底抽薪,下旨抽調藩鎮的精兵入京。這軟硬兼施的三板斧,徹底把武將們的囂張氣焰給消滅了。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這種事在之後的幾百年時間裏不會再上演了。


    然而,如此打壓武將勢力的後遺症也非常明顯。後世對宋朝重文輕武有不少非議,一開始為了活下來的國策,到後來竟成了外戰無力的根源


    。不過,真正將宋朝變成外戰無力的皇帝卻是他的弟弟趙光義。


    若是說宋史的第一迷案,那非“金匱之盟”和“燭影斧聲”莫屬。雖然兩者看起來並沒有什麽關聯,但實際上都指向了一個問題。


    宋太宗趙光義究竟是怎麽登基的?自唐末以來,中原王朝一直都沒有立過太子,皇帝死了誰接班或是約定俗成,或是競爭上崗。趙匡胤也沒有立過太子,但是一直提拔自己的弟弟趙光義。


    宋朝建立的第二年,趙光義就組建了自己的團隊,與宰相趙普分庭抗禮,雙方明爭暗鬥,互相使絆子。而作為趙光義的親哥,他終究還是更偏向自家兄弟一些。


    47歲時,他將獨相10年的趙普罷相出京,弟弟趙光義自此位在宰相之上,權勢達到頂峰。


    公元976年10月19日夜,兄弟二人在宮中飲酒。第二天清晨,趙匡胤被發現在萬歲殿逝世,享年50歲。趙匡胤之死是宋史難以解開的謎案,數百年來爭議不休。


    有人說趙匡胤是被趙光義害死,也有人說趙匡胤是意外猝死。那麽,你覺得趙匡胤之死的真相究竟是什麽呢?


    ——“杯酒釋兵權是趙匡胤犯的最大的錯誤,也是宋朝羸弱的最大根源。”


    ——“當時五代十國皇帝輪流做,不這樣做,他宋朝能有三百年江山?”


    ——“這還用想,包是趙光義殺的啊,趙大身體多好啊,人家習武之人,一條水火棍打遍天下無敵手。”


    ——“趙大也就是吃了沒有完全一統的虧,不然絕對是板上釘釘的前五,現在的話,我覺得他能力是前五的選手,但很多人估計不會認。”


    【南唐天子多風流,不愛江山愛美人。一口氣看懂南唐後主李煜的一生。#曆史#南唐】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他是最會寫詩的皇帝,也是最不想當皇帝的詩人,被後世譽為千古詞帝。


    ——“乾隆:我不服,我寫的可比他好多了,最會寫詩的皇帝一定是我。”


    ——“你說的對,畢竟人家寫的是詞。”


    一首《長相思》600多年無人敢仿,作為南唐後主,李煜經曆了從醉生夢死到亡國之痛,目睹了心愛的美人被敵人所召見。正是這種平常人無法體驗的經曆,造就了無數經典的詞句。


    本期視頻就讓我們按照時間順序一起走進這位文藝青年的錯位人生。


    李煜原名李從嘉,出生於如今的js省nj市,他是南唐中主李璟的第6個兒子。根據史書記載,李煜的長相比較奇異,他腦門寬大,牙齒重疊,一隻眼睛裏有兩個瞳孔,因而得字重光。


    ——“重瞳本是無敵路,何須再借他人骨。”


    ——“重瞳的人,基本都有兩把刷子啊。”


    在古代傳統中,天子之下,李煜雖是中皇後所生的嫡子,但在他的前麵還有一個同母的大哥李弘冀。


    為了避免遭到長兄太子的猜忌,李煜隻能遠離政治,沉迷於書畫詩文之中,而太子則與叔父李景遂為了皇位爭得你死我活。


    18歲那年,李煜迎娶了南唐司徒的長女周娥皇為妻。周娥皇不僅知書達理,而且精通音律,擅長歌舞,尤其是彈得一首好琵琶。


    她和李煜誌趣相投,琴瑟和諧。若是不出意外,李煜會作為一個富貴王爺與周娥皇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然而,越想當皇帝的人當不上,不想當皇帝的人反而被推上了皇位。


    在李煜22歲這一年,太子謀殺了叔父李景遂被廢為庶人,李煜陰差陽錯地被立為皇太子,名字也正是從李從嘉改為李煜。


    但此時的南唐已是山河日下,麵對後周柴榮的進逼,李璟隻能步步退讓,自去帝號,割地稱臣,並向中原納貢。


    沒過多久,李璟就在憂鬱中去世,時年二十五歲的李煜登基稱帝,周娥皇也順理成章地被立為皇後,史稱大周後。


    就在李煜登基的前一年,中原再次改朝換代,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稱帝,借宋是要掃平群雄一統天下,而南唐就是宋朝統一大業的墊腳石。


    李煜對宋朝卑躬屈膝,想靠著俯首稱臣來保住易於偏安。然而滿懷雄心壯誌的趙匡胤哪裏會放任南唐割據一方?在這種情況下,李煜這個江南國主又能當多長時間的?


    28歲時,李煜的兒子意外受到驚嚇而夭折,大周後哀傷過度一病不起。大周後的妹妹入宮探望,卻和姐夫李煜產生了私情。


    大周後得知此事後病情加重,至死都不肯再看妹妹一眼。李煜悔恨交加,寫了很多悼亡詩文。在李煜身後流傳下來的18首詩詞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為哀悼大周後和兒子所作。


    在《悼文昭惠周後》中,李煜更是極盡哀傷之情,連用14個“嗚呼哀哉”來表達自己的哀思。李煜這些悼亡詩文文采斐然,感情真摯,聞者傷心,見者落淚。


    但這並不影響李煜在日後立大周後的妹妹為皇後,是為小周後。小周後比李煜小13歲,不僅長得漂亮,而且也和姐姐一樣精通音律。李煜對他的寵愛甚至超過了大周後。


    這時的北方宋朝正是如日方升之際,趙匡胤根據先南後北、先易後難的策略相繼消滅了荊湖、後蜀、南漢,南唐岌岌可危。


    可是身為南唐皇帝的李煜卻躲進了後宮的溫柔鄉中,不願再去操心國家大事。為了自保,他下令自去帝號,改稱江南國主,而且貶損儀製,必會宋朝做足了臣服的姿態。


    然而對於趙匡胤來說,南唐他勢在必得,臥榻之上豈容他人酣睡。趙匡胤二次下詔到金陵,讓李煜來大宋首都開封朝貢。


    李煜知道自己若是去了就不可能回來了,於是他百般推脫,還聲稱自己願意接受宋朝冊封王爵,被趙匡胤強硬地拒絕了。


    公元973年,趙匡胤以李煜拒絕朝貢為由,發兵10萬進攻南唐。由於實力相差懸殊,南唐軍隊麵對宋朝大軍毫無還手之力。


    次年春天宋軍包圍金陵,但金陵城池堅固,一直到冬天都未攻克,城內糧草耗盡,居民死傷無數。主將曹彬派使臣給李煜下了最後通牒,讓他在11月27日前開城投降,李煜不聽,發誓要和南唐社稷共存亡,還在宮裏堆起柴火,城破之際就要引火自焚。


    然而在最後關頭李煜還是選擇了苟且偷生,開城投降,南唐至此宣告滅亡。


    南唐曾是被送到開封,趙匡胤下旨封李煜為違命侯,不久趙匡胤駕崩,其弟趙光義即位。還得還給他花,改封李煜為隴西郡公。


    野史盛傳趙光義曾強幸小周後,然而這隻是元明時期的野史,有宋一代從未出現過趙光義與小周後有染的記載。


    ——“這玩意就算是有,也不會留下記載啊。又不是啥光彩的事,肯定偷偷摸摸的啊。”


    ——“不是說還畫了畫像嗎,初代x照門始祖。(捂臉)”


    然而李煜入宋之後的生活仍是十分窘迫的,宋朝雖給他封了一個郡公的爵位,但是在物質待遇上肯定是無法和在江南當皇帝時相比的。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李煜曾向趙光義說自己府上已經很是貧困,趙光義大筆一揮,給李煜賜了300萬錢,不久又給李煜加了一筆俸祿。


    但是這並不代表趙光義會相信李煜安分守己,趙光義的多疑程度遠甚於其兄趙匡胤。


    公元978年,李煜在心情鬱結之下寫下了他生命中的最後一首詞,《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隻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這首詞一下子就惹怒了趙光義,他派人給李煜賜了一杯毒酒,在七夕之日鴆殺了李煜,終年42歲,追封吳王。小周後殉情而死。


    ——“李煜:寫的好吧,江山換來的。”


    ——“這是什麽頂級渣男啊,很傷心了,所以立了妹妹為小周後。(笑死)”


    ——“誰又能拒絕美女姐妹花呢,以前也有趙飛燕,趙合德不是麽。”


    ——“隻能說,當皇帝很垃圾,當文人很牛逼,我覺得可以了。”


    ——“我覺得他已經很可以了,本來也沒有接受過帝王教育,再說他這知名度可不比任何一位頂級帝王低,有些人或許不知道趙光義,但一定知道李煜是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諸朝陪我刷短視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不敢輕言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不敢輕言語並收藏諸朝陪我刷短視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