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阿保機長成了一位人高馬大的、武功高強的英俊少年。據說耶律阿保機可以開300斤硬弓,深受伯父器重。
不僅帶著他南征北戰,還讓他組建了一支侍衛親軍。
耶律阿保機正是憑借著這支部隊打出了一片屬於自己的名聲,他降服了小黃侍衛、月烏烏穀、六西諸部,憑借戰功被聯盟推舉為最高軍事長官,專事征伐。
與此同時,延續了280多年的大唐王朝已經開始分崩離析,中原地區逐漸進入五代十國時期,耶律阿保機趁中原大亂多次率軍攻略北方的女真、黑車子侍衛以及河東代北等地。
擄掠了大量人口牲畜。期間他還和晉王李克用拜了把子,結為異性兄弟,契丹在他的帶領下儼然有稱霸北方之勢。
公元906年,正逢契丹三年一輪的可汗選舉,本來有希望繼續連任的韓德景可汗知趣地主動去世了。
耶律阿保機正式當選為新一屆契丹可汗,作為草原遊牧政權的最高統治者,耶律阿保機的眼光開始變得更加長遠,他在繼續擴大疆域的同時,也想在中原政權的頻繁更迭中撈取好處。
他繼位的第二年朱溫篡唐建立了後梁,耶律阿保機馬上主動遣使請求冊封,直接把當初和李克用訂立的盟約拋在了腦後。李克用對此事一直耿耿於懷,以至於在臨終前還要交代兒子李存勖誓報此仇。
在對外征伐的同時,耶律阿保機也不忘在內部加強集權。他不僅設置了專管皇族事務的宗政官,還在占領的土地上廣建悲鳴,以張大其功德,樹立個人的權威。
起初契丹貴族並沒有察覺耶律阿保機想幹什麽,等到了三年一度的可汗換屆選舉,耶律阿保機以公務繁忙為由,故意拖延的時候,眾人方才恍然大悟。
原來耶律阿保機這是不想交出可汗寶座,想自己當皇帝了。於是一場被稱為“周帝之亂”的契丹貴族內部叛亂爆發了。
內亂表麵上是耶律阿保機的幾個弟弟不滿他久不受待,實際上是以他的叔叔耶律峽底為首的各部貴族勢力在背後撐腰,三年之內連續發生三次叛亂。
雖然最終被耶律阿保機平息,但代價也是慘重的。阿保機事後曾感慨說:“過去大軍出征,輜重連綿數裏,民間原有金馬萬匹。
而今隻能徒步,牲畜死亡十之八九,過去糧肉充盈,現在士族隻能主馬駒采野菜,以為食。”自己弟弟有幾斤幾兩,阿保機自然非常清楚。
所以在平息叛亂之後,他對參與叛亂的弟弟全部網開一麵,隻是處死了背後的主使耶律霞等人,並正式宣布交出可汗之位,自己隻待屬下漢人到泰山建立漢城。
漢城建好後,耶律阿保機大擺宴席,邀請各部首領前往赴宴,首領們不知事跡,欣然前往,結果被阿保機一網打盡,從此契丹內部的反對勢力蕩然無存。阿保機又重新做回了草原的主人。
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機正式稱帝,建立契丹國,契丹族的可汗選舉製度從此成為曆史。阿保機早在當可汗時就非常重視漢文化,重用漢臣。
他建國以後又大量招攬漢族將領和世人,仿照中原王朝建立了製度和禮儀,法令還創製了屬於契丹人自己的文字——契丹大小字。
國家統一,內部團結,阿保機又有了覬覦中原的實力,此時他最為忌憚的晉王李克用已死。前進、劫煙和後梁三個政權各自割據一方,相互攻防,正是他出手的最佳時機。
於是他趁李存勖與後梁交戰之時,突然發兵攻略幽州,不想偷雞不成蝕把米,連續兩次都被李存勖打得大敗,死傷慘重。從此再也不敢染指中原。
強行南下不成,阿保機決定先向東西兩翼繼續拓展勢力,待羽翼豐滿之時,再全力南下逐鹿中原,於是他給自己定下了兩個計劃,一個是馬踏西域,征服西方的禦魂、朱布;
二是進軍龍黑江,消滅東北最大的勢力渤海國。
此後數年耶律阿保機親率大軍出征,禦魂黨項族、諸部,將契丹西方的勢力範圍擴大到了北至臚河、西達阿爾泰山的廣大地區,東北方的遼西、遼東以及大興安嶺地區也被他收入囊中。
期間他為了證明自己天命所歸,還宣傳自己親自彎弓射殺了一條幾十米長的黑龍,龍骨還被他收藏在了宮中。
公元924年,耶律阿保機突然下了一道奇怪的詔令:“三年之後,歲在丙戌,實時初秋,必有歸期。然魏中兩事,起赴傾城,日月飛揚,戒嚴世俗。”
意思就是三年後的秋天就是我的死期。現在我的兩個心願隻剩下最後一件了,攻滅渤海國的事情要趕緊規劃,不然就來不及了。
經過近一年的籌備之後,耶律阿保機傾全國之力兵發渤海,他僅用4天時間便攻克渤海國西部重鎮扶餘府,又用了9天時間拿下了渤海國都城忽汗城,隨後阿保機將渤海改為東契丹國。
又用了半年的時間消滅了渤海的殘餘勢力,至此契丹的勢力擴大到了渤海沿岸,為將來契丹攻略中原解除了後顧之憂,阿保機的心願也總算是完成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公元926年秋,耶律阿保機死於班師回上京的路上,終年55歲
【明朝皇室脈絡盤點,朱標一脈#曆史#朱標#小知識】
明朝從朱元璋在南京即位開始,至李自成攻入bj,朱由檢自縊身亡為止,共曆經了276年,產生了16位皇帝,皇子皇孫更是不計其數,
其中既有開創了洪武之治的朱元璋和永樂盛世的朱棣,也有曆史上最讓人遺憾的太子朱標,那麽他們後代的命運又是如何呢?本期內容就讓我們一口氣盤點明朝皇室脈絡。
朱元璋共生有26個兒子,嫡長子就是大家意難平的朱標。朱標的母親是孝慈高皇後馬氏,朱元璋對他寄予厚望,自幼便對他悉心教導。
朱標5歲的時候,朱元璋就讓頂流大儒宋濂給朱標做啟蒙老師。朱元璋自立為吳王時,就立朱標為世子,等到朱元璋稱帝,又立朱標為太子,還給他安排了頂配導師天團:
左丞相李善長為太子少師,右丞相徐達為太子少傅,中書平章陸軍國重事常遇春為太子少保。他們都是跟隨朱元璋多年的文臣武將,大明王朝的中流砥柱。
東宮的其他大小官員也都是由馮勝等公侯之臣兼任。後來等到朱標與常遇春之女成婚,並生下大兒子朱雄英和二兒子朱允炆。然後朱元璋覺得時機成熟,便直接讓他參與政事,
當實***,大小事務都是先上報給朱標,再上奏給朱元璋。如此一來,朱標業務水平不斷提高,威望也日漸提升。而且朱標還性格仁厚,
當他的老師宋濂一家牽扯進胡惟庸案中,朱元璋想處死宋濂時,朱標力保宋濂,讓他免去一死。他對弟弟們也十分有愛,齊王朱榑、晉王朱棡、燕王朱棣、周王朱橚等弟弟犯錯時,都是朱標從中調和求情,使他們免受責罰。
如此一來,文臣武將都為他馬首是瞻,他的兄弟們也都對他十分敬服。但可惜天妒英才,1391年,朱元璋有意遷都,於是讓朱標前往關中與洛陽視察,朱標考察後回京不久就因病去世了。
朱標死後,朱元璋痛哭不已,將他葬在孝陵東側,是為懿文太子。朱標共有5個兒子,嫡長子朱雄英是他和敬懿太子妃常氏所生。
朱雄英既是朱元璋的嫡長孫,也是開平王常遇春的外孫,血統純正的朱雄英按照《皇明祖訓》的規定將被冊封為皇太孫,然而尚未獲得冊封,年僅8歲的朱雄英就去世了,死後他被追封為沂王,
諡號為懷,葬於南京紫金山,後世稱為沂懷王。如果不是朱標和朱雄英英年早逝,那麽明朝的曆史可能會被再次改寫。朱標的二兒子朱允炆,
也是明朝的第二位皇帝。1378年孝康皇後去世後,朱允炆的生母呂氏轉正成為皇太子妃,後來哥哥朱雄英早早去世,所以朱允炆就成了朱元璋的嫡長孫。朱允炆14歲時父親朱標病重,朱允炆寸步不離地日夜陪伴,但是父親還是因病去世了,
朱允炆十分難過,茶不思飯不想,日漸消瘦。朱元璋被孫子的孝心打動,於是不久就立朱允炆為皇太孫。父親朱標性格仁厚,對刑獄的判決多以寬厚為主,朱允炆也延續了父親的政治風格,1396年,朱允炆向明太祖請求修改《大明律》,
他參考曆朝刑法修改了《大明律》中73條過分嚴苛的條文,更是圈粉無數,成為網絡明星收割機。朱標本是朱元璋最寵愛的兒子,朱標死後,朱元璋愛屋及烏,將自己的感情寄托在了朱允炆身上,十分疼愛這個孫子,最終還將皇位傳給了他。
1398年朱元璋去世,朱允炆繼位,性格仁厚的他,下詔行寬人之政,赦免有罪之人,免除百姓拖欠的賦稅,裁剪冗官冗員,改變了祖父朱元璋的一些嚴厲政策,史稱建文新政。同時朱允炆開始著手進行削藩,明太祖朱元璋即位後將自己的兒子們分封為藩王
領兵駐守邊塞,野心與實力齊飛,逐漸脫離了朝廷的管控,朱允炆身為皇太孫時就有了削藩的意識,當時勢力最大的就是燕王朱棣,
而周王朱橚和燕王是同母兄弟,又已有不法行為,所以朱允炆就先拿周王開刀,將周王廢為庶人流放雲南,後來齊王朱榑、代王朱桂、岷王朱楩都被貶為庶人,襄王朱柏自焚而亡,感受到威脅的朱棣決定反擊。
1399年,他打著清君側旗號起兵靖難,史稱靖難之役。近代之初燕王其實是弱勢開局,在兵力上不占優勢,他的軍隊隻有10萬人,除了他的封地bj之外,
他也沒有能夠控製任何其他領土,但燕王的領導能力,高素質的軍隊卻不是朱允炆可比的。隨著戰爭時間的延長,朝廷決策掉線,
內部鬆懈,儼然一副青銅操作,最終節節敗退,頻頻給朱棣送人頭,許多將領投降了燕王。1402年,朱棣打到了南京,在一場混戰中,南京城內的皇宮大院起了火,當火勢撲滅後,灰燼中發現了幾具燒得麵目全非的殘骸,
太監隻認說那是皇帝、皇後和他的長子朱文奎的屍體,雖然無法證實太監證詞的真假,但是建文帝就此從曆史的舞台上下線了。朱允炆這一脈共生有兩個兒子。在朱允炆還是皇太孫的時候,大兒子朱文奎就出生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他出生在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十月晦日,就是該月的最後一天,一個日月同時處於終結的日子,朱元璋覺得日月皆中大凶之相,所以並不待見這個曾孫子,不過這也不影響朱文奎在1399年被立為太子,1402年朱棣攻入南京之後。
他和父親朱允炆一起消失在了皇宮的大火中,多年後,南明第一個皇帝明安宗朱由崧為朱文奎平反。
朱允炆的二兒子朱文圭,他出生的時候靖難之役已經打響,第二年朱棣就取代了朱允炆成為皇帝,朱文圭從這時起就開始被幽禁在廣安宮裏,被迫開始了宅男生活,日子一天一天過去,明朝已經傳到了朱棣曾孫子手中,
本來朱棣的曾孫朱祁鎮早年被冊立為皇太子,但是在王振的慫恿下,率軍親征北方,結果把自己交代在了瓦剌手中成了俘虜,等到他被釋放時,他弟弟朱祁鈺被立為帝,回宮後,朱祁鎮就被朱祁鈺囚禁在南宮,
直到1457年,大臣徐有貞等人趁朱祁鈺病重發動奪門之變,將囚禁在南宮的明英宗朱祁鎮放出擁戴朱祁鎮複辟,也許是因為嚐過被囚禁的滋味,所以朱祁鎮動了惻隱之心,他將50多歲的朱文圭放了出來,這時的朱文圭連牛馬都不會分辨,
但是朱文圭也沒能享受太久自由的滋味,一年後就去世了,朱文奎和朱文圭都沒有明確記載的後代,建文帝朱允炆這一脈也隨之消失在曆史的長河中。朱標的三兒子是朱允熥,母親孝康皇後常氏生下他沒多久就去世了,
等到14歲時父親也去世了,後來他同父異母的哥哥朱允炆繼承了皇位,他被冊封為吳王,剛想動身前往封地杭州,靖難之役就發生了,
等到朱棣得到了皇位後,朱允炆先是從親王降為郡王,後來朱棣這個叔叔還是不放心,幹脆以不能好好輔佐他的哥哥朱允炆為由,將朱允熥這個侄子貶為庶人,禁錮在安徽鳳陽,
1417年。
朱元璋第19子古王朱慧企圖聯合第十一子蜀王朱春篡位。朱允騰被平白無故牽連其中不久,39歲的朱允就在鳳陽的居所暴斃而亡。朱允濤留有一個兒子叫朱文坤。
喜歡諸朝陪我刷短視頻請大家收藏:(xiakezw)諸朝陪我刷短視頻
不僅帶著他南征北戰,還讓他組建了一支侍衛親軍。
耶律阿保機正是憑借著這支部隊打出了一片屬於自己的名聲,他降服了小黃侍衛、月烏烏穀、六西諸部,憑借戰功被聯盟推舉為最高軍事長官,專事征伐。
與此同時,延續了280多年的大唐王朝已經開始分崩離析,中原地區逐漸進入五代十國時期,耶律阿保機趁中原大亂多次率軍攻略北方的女真、黑車子侍衛以及河東代北等地。
擄掠了大量人口牲畜。期間他還和晉王李克用拜了把子,結為異性兄弟,契丹在他的帶領下儼然有稱霸北方之勢。
公元906年,正逢契丹三年一輪的可汗選舉,本來有希望繼續連任的韓德景可汗知趣地主動去世了。
耶律阿保機正式當選為新一屆契丹可汗,作為草原遊牧政權的最高統治者,耶律阿保機的眼光開始變得更加長遠,他在繼續擴大疆域的同時,也想在中原政權的頻繁更迭中撈取好處。
他繼位的第二年朱溫篡唐建立了後梁,耶律阿保機馬上主動遣使請求冊封,直接把當初和李克用訂立的盟約拋在了腦後。李克用對此事一直耿耿於懷,以至於在臨終前還要交代兒子李存勖誓報此仇。
在對外征伐的同時,耶律阿保機也不忘在內部加強集權。他不僅設置了專管皇族事務的宗政官,還在占領的土地上廣建悲鳴,以張大其功德,樹立個人的權威。
起初契丹貴族並沒有察覺耶律阿保機想幹什麽,等到了三年一度的可汗換屆選舉,耶律阿保機以公務繁忙為由,故意拖延的時候,眾人方才恍然大悟。
原來耶律阿保機這是不想交出可汗寶座,想自己當皇帝了。於是一場被稱為“周帝之亂”的契丹貴族內部叛亂爆發了。
內亂表麵上是耶律阿保機的幾個弟弟不滿他久不受待,實際上是以他的叔叔耶律峽底為首的各部貴族勢力在背後撐腰,三年之內連續發生三次叛亂。
雖然最終被耶律阿保機平息,但代價也是慘重的。阿保機事後曾感慨說:“過去大軍出征,輜重連綿數裏,民間原有金馬萬匹。
而今隻能徒步,牲畜死亡十之八九,過去糧肉充盈,現在士族隻能主馬駒采野菜,以為食。”自己弟弟有幾斤幾兩,阿保機自然非常清楚。
所以在平息叛亂之後,他對參與叛亂的弟弟全部網開一麵,隻是處死了背後的主使耶律霞等人,並正式宣布交出可汗之位,自己隻待屬下漢人到泰山建立漢城。
漢城建好後,耶律阿保機大擺宴席,邀請各部首領前往赴宴,首領們不知事跡,欣然前往,結果被阿保機一網打盡,從此契丹內部的反對勢力蕩然無存。阿保機又重新做回了草原的主人。
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機正式稱帝,建立契丹國,契丹族的可汗選舉製度從此成為曆史。阿保機早在當可汗時就非常重視漢文化,重用漢臣。
他建國以後又大量招攬漢族將領和世人,仿照中原王朝建立了製度和禮儀,法令還創製了屬於契丹人自己的文字——契丹大小字。
國家統一,內部團結,阿保機又有了覬覦中原的實力,此時他最為忌憚的晉王李克用已死。前進、劫煙和後梁三個政權各自割據一方,相互攻防,正是他出手的最佳時機。
於是他趁李存勖與後梁交戰之時,突然發兵攻略幽州,不想偷雞不成蝕把米,連續兩次都被李存勖打得大敗,死傷慘重。從此再也不敢染指中原。
強行南下不成,阿保機決定先向東西兩翼繼續拓展勢力,待羽翼豐滿之時,再全力南下逐鹿中原,於是他給自己定下了兩個計劃,一個是馬踏西域,征服西方的禦魂、朱布;
二是進軍龍黑江,消滅東北最大的勢力渤海國。
此後數年耶律阿保機親率大軍出征,禦魂黨項族、諸部,將契丹西方的勢力範圍擴大到了北至臚河、西達阿爾泰山的廣大地區,東北方的遼西、遼東以及大興安嶺地區也被他收入囊中。
期間他為了證明自己天命所歸,還宣傳自己親自彎弓射殺了一條幾十米長的黑龍,龍骨還被他收藏在了宮中。
公元924年,耶律阿保機突然下了一道奇怪的詔令:“三年之後,歲在丙戌,實時初秋,必有歸期。然魏中兩事,起赴傾城,日月飛揚,戒嚴世俗。”
意思就是三年後的秋天就是我的死期。現在我的兩個心願隻剩下最後一件了,攻滅渤海國的事情要趕緊規劃,不然就來不及了。
經過近一年的籌備之後,耶律阿保機傾全國之力兵發渤海,他僅用4天時間便攻克渤海國西部重鎮扶餘府,又用了9天時間拿下了渤海國都城忽汗城,隨後阿保機將渤海改為東契丹國。
又用了半年的時間消滅了渤海的殘餘勢力,至此契丹的勢力擴大到了渤海沿岸,為將來契丹攻略中原解除了後顧之憂,阿保機的心願也總算是完成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公元926年秋,耶律阿保機死於班師回上京的路上,終年55歲
【明朝皇室脈絡盤點,朱標一脈#曆史#朱標#小知識】
明朝從朱元璋在南京即位開始,至李自成攻入bj,朱由檢自縊身亡為止,共曆經了276年,產生了16位皇帝,皇子皇孫更是不計其數,
其中既有開創了洪武之治的朱元璋和永樂盛世的朱棣,也有曆史上最讓人遺憾的太子朱標,那麽他們後代的命運又是如何呢?本期內容就讓我們一口氣盤點明朝皇室脈絡。
朱元璋共生有26個兒子,嫡長子就是大家意難平的朱標。朱標的母親是孝慈高皇後馬氏,朱元璋對他寄予厚望,自幼便對他悉心教導。
朱標5歲的時候,朱元璋就讓頂流大儒宋濂給朱標做啟蒙老師。朱元璋自立為吳王時,就立朱標為世子,等到朱元璋稱帝,又立朱標為太子,還給他安排了頂配導師天團:
左丞相李善長為太子少師,右丞相徐達為太子少傅,中書平章陸軍國重事常遇春為太子少保。他們都是跟隨朱元璋多年的文臣武將,大明王朝的中流砥柱。
東宮的其他大小官員也都是由馮勝等公侯之臣兼任。後來等到朱標與常遇春之女成婚,並生下大兒子朱雄英和二兒子朱允炆。然後朱元璋覺得時機成熟,便直接讓他參與政事,
當實***,大小事務都是先上報給朱標,再上奏給朱元璋。如此一來,朱標業務水平不斷提高,威望也日漸提升。而且朱標還性格仁厚,
當他的老師宋濂一家牽扯進胡惟庸案中,朱元璋想處死宋濂時,朱標力保宋濂,讓他免去一死。他對弟弟們也十分有愛,齊王朱榑、晉王朱棡、燕王朱棣、周王朱橚等弟弟犯錯時,都是朱標從中調和求情,使他們免受責罰。
如此一來,文臣武將都為他馬首是瞻,他的兄弟們也都對他十分敬服。但可惜天妒英才,1391年,朱元璋有意遷都,於是讓朱標前往關中與洛陽視察,朱標考察後回京不久就因病去世了。
朱標死後,朱元璋痛哭不已,將他葬在孝陵東側,是為懿文太子。朱標共有5個兒子,嫡長子朱雄英是他和敬懿太子妃常氏所生。
朱雄英既是朱元璋的嫡長孫,也是開平王常遇春的外孫,血統純正的朱雄英按照《皇明祖訓》的規定將被冊封為皇太孫,然而尚未獲得冊封,年僅8歲的朱雄英就去世了,死後他被追封為沂王,
諡號為懷,葬於南京紫金山,後世稱為沂懷王。如果不是朱標和朱雄英英年早逝,那麽明朝的曆史可能會被再次改寫。朱標的二兒子朱允炆,
也是明朝的第二位皇帝。1378年孝康皇後去世後,朱允炆的生母呂氏轉正成為皇太子妃,後來哥哥朱雄英早早去世,所以朱允炆就成了朱元璋的嫡長孫。朱允炆14歲時父親朱標病重,朱允炆寸步不離地日夜陪伴,但是父親還是因病去世了,
朱允炆十分難過,茶不思飯不想,日漸消瘦。朱元璋被孫子的孝心打動,於是不久就立朱允炆為皇太孫。父親朱標性格仁厚,對刑獄的判決多以寬厚為主,朱允炆也延續了父親的政治風格,1396年,朱允炆向明太祖請求修改《大明律》,
他參考曆朝刑法修改了《大明律》中73條過分嚴苛的條文,更是圈粉無數,成為網絡明星收割機。朱標本是朱元璋最寵愛的兒子,朱標死後,朱元璋愛屋及烏,將自己的感情寄托在了朱允炆身上,十分疼愛這個孫子,最終還將皇位傳給了他。
1398年朱元璋去世,朱允炆繼位,性格仁厚的他,下詔行寬人之政,赦免有罪之人,免除百姓拖欠的賦稅,裁剪冗官冗員,改變了祖父朱元璋的一些嚴厲政策,史稱建文新政。同時朱允炆開始著手進行削藩,明太祖朱元璋即位後將自己的兒子們分封為藩王
領兵駐守邊塞,野心與實力齊飛,逐漸脫離了朝廷的管控,朱允炆身為皇太孫時就有了削藩的意識,當時勢力最大的就是燕王朱棣,
而周王朱橚和燕王是同母兄弟,又已有不法行為,所以朱允炆就先拿周王開刀,將周王廢為庶人流放雲南,後來齊王朱榑、代王朱桂、岷王朱楩都被貶為庶人,襄王朱柏自焚而亡,感受到威脅的朱棣決定反擊。
1399年,他打著清君側旗號起兵靖難,史稱靖難之役。近代之初燕王其實是弱勢開局,在兵力上不占優勢,他的軍隊隻有10萬人,除了他的封地bj之外,
他也沒有能夠控製任何其他領土,但燕王的領導能力,高素質的軍隊卻不是朱允炆可比的。隨著戰爭時間的延長,朝廷決策掉線,
內部鬆懈,儼然一副青銅操作,最終節節敗退,頻頻給朱棣送人頭,許多將領投降了燕王。1402年,朱棣打到了南京,在一場混戰中,南京城內的皇宮大院起了火,當火勢撲滅後,灰燼中發現了幾具燒得麵目全非的殘骸,
太監隻認說那是皇帝、皇後和他的長子朱文奎的屍體,雖然無法證實太監證詞的真假,但是建文帝就此從曆史的舞台上下線了。朱允炆這一脈共生有兩個兒子。在朱允炆還是皇太孫的時候,大兒子朱文奎就出生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他出生在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十月晦日,就是該月的最後一天,一個日月同時處於終結的日子,朱元璋覺得日月皆中大凶之相,所以並不待見這個曾孫子,不過這也不影響朱文奎在1399年被立為太子,1402年朱棣攻入南京之後。
他和父親朱允炆一起消失在了皇宮的大火中,多年後,南明第一個皇帝明安宗朱由崧為朱文奎平反。
朱允炆的二兒子朱文圭,他出生的時候靖難之役已經打響,第二年朱棣就取代了朱允炆成為皇帝,朱文圭從這時起就開始被幽禁在廣安宮裏,被迫開始了宅男生活,日子一天一天過去,明朝已經傳到了朱棣曾孫子手中,
本來朱棣的曾孫朱祁鎮早年被冊立為皇太子,但是在王振的慫恿下,率軍親征北方,結果把自己交代在了瓦剌手中成了俘虜,等到他被釋放時,他弟弟朱祁鈺被立為帝,回宮後,朱祁鎮就被朱祁鈺囚禁在南宮,
直到1457年,大臣徐有貞等人趁朱祁鈺病重發動奪門之變,將囚禁在南宮的明英宗朱祁鎮放出擁戴朱祁鎮複辟,也許是因為嚐過被囚禁的滋味,所以朱祁鎮動了惻隱之心,他將50多歲的朱文圭放了出來,這時的朱文圭連牛馬都不會分辨,
但是朱文圭也沒能享受太久自由的滋味,一年後就去世了,朱文奎和朱文圭都沒有明確記載的後代,建文帝朱允炆這一脈也隨之消失在曆史的長河中。朱標的三兒子是朱允熥,母親孝康皇後常氏生下他沒多久就去世了,
等到14歲時父親也去世了,後來他同父異母的哥哥朱允炆繼承了皇位,他被冊封為吳王,剛想動身前往封地杭州,靖難之役就發生了,
等到朱棣得到了皇位後,朱允炆先是從親王降為郡王,後來朱棣這個叔叔還是不放心,幹脆以不能好好輔佐他的哥哥朱允炆為由,將朱允熥這個侄子貶為庶人,禁錮在安徽鳳陽,
1417年。
朱元璋第19子古王朱慧企圖聯合第十一子蜀王朱春篡位。朱允騰被平白無故牽連其中不久,39歲的朱允就在鳳陽的居所暴斃而亡。朱允濤留有一個兒子叫朱文坤。
喜歡諸朝陪我刷短視頻請大家收藏:(xiakezw)諸朝陪我刷短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