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1、還要請教陳策
大明:拿命教太子,皇帝求我別死 作者:李夏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洪鍾在倭島做的事實在太駭人聽聞,足足兩百多的官吏和兩名朱家藩王被屠殺,如此大的腥風血雨,很快便在京師傳開。
一封封奏疏不斷飛入乾清宮,紛紛請求弘治皇帝嚴懲洪鍾。
洪鍾在倭島上屠殺的這群人,自然和朝廷的文官們並沒有太大的關係,朝廷這些文官現在還不會傻到去勾結遠在倭島的宗室藩王,他們也不會從這些宗室藩王中獲取多少好處。
但問題是,皇上今天可以允許洪鍾在倭島上大開殺戒,明天會不會就讓洪鍾來對付他們?
倭島上死了那麽多文官,皇帝絲毫不考慮後果和影響,這很明顯讓京師那群文官們也膽寒了。
以前皇帝的權力都在他們可控範圍內,皇上若是殺每一名文官,都需要司法程序嚴格走一趟,等證據確鑿才能批紅誅殺。
但現在皇帝已經允許洪鍾越過了司法程序,那以後洪鍾若是在京師要殺他們這些官吏呢?畢竟京師包括整個大明的文官們,他們的屁股可都不幹淨。
雖然不像倭島上那群文官那樣肆無忌憚,但他們多多少少也都幹了一些見不得光的事,貪汙腐敗等事他們都沒少幹。
以後皇帝要殺他們,豈不是易如反掌?一旦倭島上這個口子開了,以後還了得?
這也是為什麽明明京師這些文官和倭島的文官沒多大關係,卻紛紛上書替他們鳴不平的原因。
如此多的文官上書,本以為弘治皇帝會加以重視,可弘治皇帝壓根沒理會這些人,並且將這麽多奏疏全部交給了朱厚照去處理。
他想看看朱厚照在麵對這麽多文官同時逼宮時,會怎麽處理。
朱厚照現在也焦頭爛額,這麽多文官全部用辭職威脅他這個太子,讓他務必要狠狠申飭洪鍾,不然他們就要辭職。
看到這一幕,朱厚照也慌了神,朝廷這麽多官吏若是都辭職了,以後誰來給他治國?
朱厚照沒辦法,不得不找到了弘治皇帝,一臉擔憂的道:“父皇,這麽多文官如此大陣仗上疏,若是我不處理洪鍾,他們真有可能辭職。”
“可若是我處理了洪鍾,以後誰還敢給我做事?”
“我真不知道該怎麽處理了,父皇你教教我。”
這還是朱厚照第一次麵對如此大的政治危機,他真不知道該怎麽處理,進退維穀,左右為難。
也幸好他的父皇還在他麵前,他的小老弟也還在世,雖然他有些不知所措,但終究還不至於太緊張,畢竟有人給他兜底。
弘治皇帝語重心長的對朱厚照道:“皇兒,你說以後朕不在你麵前,純簡也不在你麵前了,你該問誰?”
“朕先不告訴你怎麽處理,你就在這兒好好想想,如果是你自己獨自處理這件事,你會怎麽做?”
朱厚照:“啊?”
他不理解,明明父皇就在他麵前,為什麽要讓他自己去麵對這些事?
那群文官們一個個如狼似虎,恨不得吃了洪鍾,可他想不明白的是,洪鍾在倭島明明做了正確的事,為什麽要處理洪鍾?
還有,父皇為什麽不幫著自己呢?
朱厚照沉思了許久,才對弘治皇帝道:“父皇,兒臣覺得……嗯,他們要辭官,就讓他們辭吧,將他們的數量控製在一定範圍內,找出帶頭的人,先處理掉一批,其餘人肯定就會怕了。”
弘治皇帝道:“如果他們不怕呢?如果他們執意要一同辭職呢?”
朱厚照這次真不知該如何是好了,他想了很久也想不出來該怎麽麵對。
弘治皇帝微笑道:“皇兒,你的思路是沒錯的,照著這個思路好好想想,如果實在想不通,就去問問純簡。”????朱厚照:“父皇……你該不會也不知道該怎麽處理吧?在這和我故弄玄虛呢是不是?”
弘治皇帝:“……”
“臭小子!”
弘治皇帝早就替朱厚照想過該怎麽做了,想要平息這段風波,其實可以以最小的代價解決,就是先將洪鍾給貶官,提前和洪鍾說清楚,等日後再找個借口重新啟用洪鍾,並且給予他更高的官職嘉獎。
最主要的是,先要穩住這群文官。
可如果真要按照弘治皇帝的思路去解決這件事,無疑會讓文官們覺得你太子在讓步,覺得朱厚照和他父皇一樣,是軟弱可欺,日後他們一定會想方設法的剝奪更多屬於朱厚照的權力。
如果是弘治皇帝,他可以在日後的操作中,不斷將權力給一點點收回來,但朱厚照不行,或者說他沒有辦法用這種溫水煮青蛙的方式,一點點教朱厚照。
可他的身子情況他清楚,他未必能支撐到那一天。
如果陳策那邊有更好的辦法,他也暫時就不用讓朱厚照如此做,真要這樣讓朱厚照去處理,終究會讓朱厚照被文官們輕視。
朱厚照噢了一聲,道:“那我去找小老弟問問吧。”
弘治皇帝點點頭道:“嗯,純簡興許會教你更好的對策,如果他也沒有好的辦法,朕再告訴你如何應對。”
“勿要擔憂,朕還活著,就不會讓你受欺負。”
朱厚照重重點頭:“好!”
……
天氣炎熱,陳策坐在書房內的輪椅上,書桌上放著一堆白紙,白紙上畫著各種圖案。
吳娘子端著一些冰塊混合著水果汁來到陳策麵前,輕聲問道:“相公你在畫什麽啊?”
陳策道:“燧發槍的圖紙。”
吳娘子不解,問陳策道:“什麽是燧發槍?”
陳策道:“就是大明的火銃,隻是比火銃射擊更加方便,這種便於騎兵攜帶,真要在北疆塞外衝鋒起來,騎兵的威力會大大增加。”
吳娘子知道,她的相公始終還是放心不下北疆的危害。
如果說陳策現在還有什麽放心不下的事,一個是朱厚照的執政能力,另一個可能就是北疆的蒙古人和韃靼人了。
雖然吳娘子不知道燧發槍是什麽,盡管陳策解釋之後,她依舊一知半解,但這不妨礙吳娘子對自家相公的崇拜。
兩人正說話期間,外麵有婢女走來,對陳策道:“少爺,太子爺來了。”
(本章完)
一封封奏疏不斷飛入乾清宮,紛紛請求弘治皇帝嚴懲洪鍾。
洪鍾在倭島上屠殺的這群人,自然和朝廷的文官們並沒有太大的關係,朝廷這些文官現在還不會傻到去勾結遠在倭島的宗室藩王,他們也不會從這些宗室藩王中獲取多少好處。
但問題是,皇上今天可以允許洪鍾在倭島上大開殺戒,明天會不會就讓洪鍾來對付他們?
倭島上死了那麽多文官,皇帝絲毫不考慮後果和影響,這很明顯讓京師那群文官們也膽寒了。
以前皇帝的權力都在他們可控範圍內,皇上若是殺每一名文官,都需要司法程序嚴格走一趟,等證據確鑿才能批紅誅殺。
但現在皇帝已經允許洪鍾越過了司法程序,那以後洪鍾若是在京師要殺他們這些官吏呢?畢竟京師包括整個大明的文官們,他們的屁股可都不幹淨。
雖然不像倭島上那群文官那樣肆無忌憚,但他們多多少少也都幹了一些見不得光的事,貪汙腐敗等事他們都沒少幹。
以後皇帝要殺他們,豈不是易如反掌?一旦倭島上這個口子開了,以後還了得?
這也是為什麽明明京師這些文官和倭島的文官沒多大關係,卻紛紛上書替他們鳴不平的原因。
如此多的文官上書,本以為弘治皇帝會加以重視,可弘治皇帝壓根沒理會這些人,並且將這麽多奏疏全部交給了朱厚照去處理。
他想看看朱厚照在麵對這麽多文官同時逼宮時,會怎麽處理。
朱厚照現在也焦頭爛額,這麽多文官全部用辭職威脅他這個太子,讓他務必要狠狠申飭洪鍾,不然他們就要辭職。
看到這一幕,朱厚照也慌了神,朝廷這麽多官吏若是都辭職了,以後誰來給他治國?
朱厚照沒辦法,不得不找到了弘治皇帝,一臉擔憂的道:“父皇,這麽多文官如此大陣仗上疏,若是我不處理洪鍾,他們真有可能辭職。”
“可若是我處理了洪鍾,以後誰還敢給我做事?”
“我真不知道該怎麽處理了,父皇你教教我。”
這還是朱厚照第一次麵對如此大的政治危機,他真不知道該怎麽處理,進退維穀,左右為難。
也幸好他的父皇還在他麵前,他的小老弟也還在世,雖然他有些不知所措,但終究還不至於太緊張,畢竟有人給他兜底。
弘治皇帝語重心長的對朱厚照道:“皇兒,你說以後朕不在你麵前,純簡也不在你麵前了,你該問誰?”
“朕先不告訴你怎麽處理,你就在這兒好好想想,如果是你自己獨自處理這件事,你會怎麽做?”
朱厚照:“啊?”
他不理解,明明父皇就在他麵前,為什麽要讓他自己去麵對這些事?
那群文官們一個個如狼似虎,恨不得吃了洪鍾,可他想不明白的是,洪鍾在倭島明明做了正確的事,為什麽要處理洪鍾?
還有,父皇為什麽不幫著自己呢?
朱厚照沉思了許久,才對弘治皇帝道:“父皇,兒臣覺得……嗯,他們要辭官,就讓他們辭吧,將他們的數量控製在一定範圍內,找出帶頭的人,先處理掉一批,其餘人肯定就會怕了。”
弘治皇帝道:“如果他們不怕呢?如果他們執意要一同辭職呢?”
朱厚照這次真不知該如何是好了,他想了很久也想不出來該怎麽麵對。
弘治皇帝微笑道:“皇兒,你的思路是沒錯的,照著這個思路好好想想,如果實在想不通,就去問問純簡。”????朱厚照:“父皇……你該不會也不知道該怎麽處理吧?在這和我故弄玄虛呢是不是?”
弘治皇帝:“……”
“臭小子!”
弘治皇帝早就替朱厚照想過該怎麽做了,想要平息這段風波,其實可以以最小的代價解決,就是先將洪鍾給貶官,提前和洪鍾說清楚,等日後再找個借口重新啟用洪鍾,並且給予他更高的官職嘉獎。
最主要的是,先要穩住這群文官。
可如果真要按照弘治皇帝的思路去解決這件事,無疑會讓文官們覺得你太子在讓步,覺得朱厚照和他父皇一樣,是軟弱可欺,日後他們一定會想方設法的剝奪更多屬於朱厚照的權力。
如果是弘治皇帝,他可以在日後的操作中,不斷將權力給一點點收回來,但朱厚照不行,或者說他沒有辦法用這種溫水煮青蛙的方式,一點點教朱厚照。
可他的身子情況他清楚,他未必能支撐到那一天。
如果陳策那邊有更好的辦法,他也暫時就不用讓朱厚照如此做,真要這樣讓朱厚照去處理,終究會讓朱厚照被文官們輕視。
朱厚照噢了一聲,道:“那我去找小老弟問問吧。”
弘治皇帝點點頭道:“嗯,純簡興許會教你更好的對策,如果他也沒有好的辦法,朕再告訴你如何應對。”
“勿要擔憂,朕還活著,就不會讓你受欺負。”
朱厚照重重點頭:“好!”
……
天氣炎熱,陳策坐在書房內的輪椅上,書桌上放著一堆白紙,白紙上畫著各種圖案。
吳娘子端著一些冰塊混合著水果汁來到陳策麵前,輕聲問道:“相公你在畫什麽啊?”
陳策道:“燧發槍的圖紙。”
吳娘子不解,問陳策道:“什麽是燧發槍?”
陳策道:“就是大明的火銃,隻是比火銃射擊更加方便,這種便於騎兵攜帶,真要在北疆塞外衝鋒起來,騎兵的威力會大大增加。”
吳娘子知道,她的相公始終還是放心不下北疆的危害。
如果說陳策現在還有什麽放心不下的事,一個是朱厚照的執政能力,另一個可能就是北疆的蒙古人和韃靼人了。
雖然吳娘子不知道燧發槍是什麽,盡管陳策解釋之後,她依舊一知半解,但這不妨礙吳娘子對自家相公的崇拜。
兩人正說話期間,外麵有婢女走來,對陳策道:“少爺,太子爺來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