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2、正德大禮議
大明:拿命教太子,皇帝求我別死 作者:李夏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陳策示意婢女將朱厚照帶來,然後又讓吳娘子下去。
朱厚照一臉愁容的來到陳策旁邊,看到陳策桌上的草圖,好奇的拿起來道:“小老弟,你這是在做什麽?”
“這個是啥?”
“看起來像是火銃啊。”
陳策微笑道:“嗯,火銃,不過和傳統的大明火銃不同,準確的說應該是燧發槍,射擊的時候更方便。”
“未來在戰場上發揮的作用應該是火銃遠遠比不了的。”
此前陳策發明了戰車和紅衣大炮,這兩武器在戰場上能發揮巨大的作用,但也僅限於陣地戰。
如果未來大明在塞外戰場和蒙古人發生戰場,蒙古人的騎兵機動性十分強大,他們不會傻傻的和大明打陣地戰。
那時候無論是戰車還是紅衣大炮,能發揮的作用就顯得小之又小。
陳策想打造一支輕騎兵,配備燧發槍的輕騎兵,這樣才能在和蒙古人的戰爭中取得優勢。
這算是陳策對大明的武器做的最後一個貢獻了,這段時間他閑賦在家,出門都十分困難,他不想就那麽靜靜的躺在床上等死,給自己找點事做,總不至於那麽無聊。
聽到陳策的描繪後,朱厚照興奮的瞪大眼睛,激動的道:“這武器比紅衣大炮還強?”
陳策:“武器沒有強弱之分,隻不過發揮的作用不同罷了。”
“你找我有事啊?”
陳策很好奇,剛才這家夥還一臉陰鬱愁容,怎麽到現在,完全像變了一個人一樣?
朱厚照這才想起來自己來找陳策的目的,拍了拍額頭,然後繼續愁苦道:“小老弟你不說我都忘了,我找你有正事的。”
陳策:“……”
這都能忘,真有你的,你這家夥心依舊是這麽大。
“怎麽了?”
朱厚照道:“之前我與你說過,倭島上的那些藩王和官吏,已經將倭島當成他們自己的天下,隨意欺辱殺伐百姓,隨意安排官吏占據重要的職位,整個倭島幾乎都成了他們的奴隸,他們哪裏將大明放在眼中?心中還有大明,還有我父皇這個天子嗎?”
“他們這分明是在報複,報複當初我父皇將他們遷徙到倭島!目無法紀,眼中無父無君!”
“本宮讓洪鍾去倭島大開殺戒,本以為能震懾住他們,結果倭島的這群宗藩是震住了,但京師卻又出來了一群惡心的文官們!”
“他們紛紛聯合上書,說洪鍾在倭島大開殺戒,繞過司法程序,讓本宮嚴懲申飭洪鍾。”
陳策一直在安靜的傾聽,等朱厚照說完後,才緩緩地倒了一壺茶,遞給朱厚照道:“喝茶。”
“你去問皇上了嗎?”
這種棘手的事,朱厚照處理不了,也不是他的能力範圍,而且聽朱厚照的意思,有點像正德版本的大禮議事件一樣。
這麽多文官逼宮,這對朱厚照來說無疑是一場巨大的政治考驗,若是處理不好,朱厚照在文官中的威嚴將會一落千丈,那個時候文官們就能拿捏住他的權力,就如漢獻帝一樣,任人玩弄。
朱厚照點頭道:“去問了,本宮第一時間就去問了父皇,但父皇說的似是而非,他讓我先來問你,然後他才告訴我怎麽處理。”????“我懷疑父皇可能也不知道怎麽處理,他在我麵前強撐著麵子。”
陳策:“……”
你可真是個大孝子,皇上要聽到你這樣的話,估計做夢也能笑醒了。
陳策沉默片刻,對朱厚照道:“有兩種處理辦法,我先對你說皇上可能會處理的手段。”
他也無所謂會不會冒犯皇帝,說話也沒有任何顧忌,畢竟和朱厚照、弘治皇帝都這麽熟了,就不擔心會說錯話了。
“你父皇應該會建議你先處理洪鍾。”
聽到這話,朱厚照急了,他道:“處理洪禦史?那不是對這群文官們投降了?洪鍾在倭島做的事,都是本宮交代他做的。”
“現在你讓本宮將他處理掉了,以後誰還敢給本宮辦事?誰還能聽命於本宮呢?”
陳策壓了壓手,示意朱厚照別急,他道:“此舉隻是先穩住文官群體,雖然短時間內看起來你好像是輸了,但時間還很長,在日後的日子裏,你可以想辦法將洪鍾給調回中樞,賜予更高的權柄。”
“那個時候文官們隻會感覺你懂隱忍,手段高明,不會輕視你。”
“但這個過程需要消耗時間,需要很長的時間去調整,而且萬一以後你沒能力調整回來,後果會很嚴重。”
朱厚照點了點頭,原來是這個意思,先將洪鍾處理了,將麵前的輿論風波給壓住,然後再慢慢施展手段,將洪鍾給調回來。
這在日後需要找出契機,需要耐心,短時間內會讓文官們權柄膨脹。
朱厚照並不喜歡這樣,這不符合他的性子,他問陳策道:“小老弟,還有別的辦法嗎?”
陳策道:“有!”
“但也有風險。”
“不對文官群體妥協,和他們對抗到底,培養一兩名底層言官,讓他們上書替洪鍾辯駁,找到辯駁可取的官吏,給他們升遷!”
“如此一來,將會有更多的文官為了自身的利益,站在你的陣營中,幫助你對抗那群文官。”
“再想辦法將這群文官中的為首者給貶官、流放!這需要一個正大光明的借口,你可以讓錦衣衛暗中去查。”
“但這樣操作,萬一文官們集體辭呈,那麽朝廷將會陷入紊亂,如果你贏了,以後你的權力將會平穩,將會讓文官們懼怕你,等你未來登基,你的權力也會更加穩固!”
有利有弊,全看朱厚照怎麽權衡。
沉默片刻,陳策道:“不管你選哪種手段,我都會支持你,你不用著急回答我,回去好好想想。”
“這是屬於你和文官群體的戰爭,需要你認真權衡權衡,如果決定了,再來找我,我幫你一起對付他們!”
聽到陳策的話,朱厚照徹底安心了,其實他心中早就偏向陳策說的第二種手段,隻不過這些事他要回去和弘治皇帝商量商量,看看自己的父皇會如何決策。
(本章完)
朱厚照一臉愁容的來到陳策旁邊,看到陳策桌上的草圖,好奇的拿起來道:“小老弟,你這是在做什麽?”
“這個是啥?”
“看起來像是火銃啊。”
陳策微笑道:“嗯,火銃,不過和傳統的大明火銃不同,準確的說應該是燧發槍,射擊的時候更方便。”
“未來在戰場上發揮的作用應該是火銃遠遠比不了的。”
此前陳策發明了戰車和紅衣大炮,這兩武器在戰場上能發揮巨大的作用,但也僅限於陣地戰。
如果未來大明在塞外戰場和蒙古人發生戰場,蒙古人的騎兵機動性十分強大,他們不會傻傻的和大明打陣地戰。
那時候無論是戰車還是紅衣大炮,能發揮的作用就顯得小之又小。
陳策想打造一支輕騎兵,配備燧發槍的輕騎兵,這樣才能在和蒙古人的戰爭中取得優勢。
這算是陳策對大明的武器做的最後一個貢獻了,這段時間他閑賦在家,出門都十分困難,他不想就那麽靜靜的躺在床上等死,給自己找點事做,總不至於那麽無聊。
聽到陳策的描繪後,朱厚照興奮的瞪大眼睛,激動的道:“這武器比紅衣大炮還強?”
陳策:“武器沒有強弱之分,隻不過發揮的作用不同罷了。”
“你找我有事啊?”
陳策很好奇,剛才這家夥還一臉陰鬱愁容,怎麽到現在,完全像變了一個人一樣?
朱厚照這才想起來自己來找陳策的目的,拍了拍額頭,然後繼續愁苦道:“小老弟你不說我都忘了,我找你有正事的。”
陳策:“……”
這都能忘,真有你的,你這家夥心依舊是這麽大。
“怎麽了?”
朱厚照道:“之前我與你說過,倭島上的那些藩王和官吏,已經將倭島當成他們自己的天下,隨意欺辱殺伐百姓,隨意安排官吏占據重要的職位,整個倭島幾乎都成了他們的奴隸,他們哪裏將大明放在眼中?心中還有大明,還有我父皇這個天子嗎?”
“他們這分明是在報複,報複當初我父皇將他們遷徙到倭島!目無法紀,眼中無父無君!”
“本宮讓洪鍾去倭島大開殺戒,本以為能震懾住他們,結果倭島的這群宗藩是震住了,但京師卻又出來了一群惡心的文官們!”
“他們紛紛聯合上書,說洪鍾在倭島大開殺戒,繞過司法程序,讓本宮嚴懲申飭洪鍾。”
陳策一直在安靜的傾聽,等朱厚照說完後,才緩緩地倒了一壺茶,遞給朱厚照道:“喝茶。”
“你去問皇上了嗎?”
這種棘手的事,朱厚照處理不了,也不是他的能力範圍,而且聽朱厚照的意思,有點像正德版本的大禮議事件一樣。
這麽多文官逼宮,這對朱厚照來說無疑是一場巨大的政治考驗,若是處理不好,朱厚照在文官中的威嚴將會一落千丈,那個時候文官們就能拿捏住他的權力,就如漢獻帝一樣,任人玩弄。
朱厚照點頭道:“去問了,本宮第一時間就去問了父皇,但父皇說的似是而非,他讓我先來問你,然後他才告訴我怎麽處理。”????“我懷疑父皇可能也不知道怎麽處理,他在我麵前強撐著麵子。”
陳策:“……”
你可真是個大孝子,皇上要聽到你這樣的話,估計做夢也能笑醒了。
陳策沉默片刻,對朱厚照道:“有兩種處理辦法,我先對你說皇上可能會處理的手段。”
他也無所謂會不會冒犯皇帝,說話也沒有任何顧忌,畢竟和朱厚照、弘治皇帝都這麽熟了,就不擔心會說錯話了。
“你父皇應該會建議你先處理洪鍾。”
聽到這話,朱厚照急了,他道:“處理洪禦史?那不是對這群文官們投降了?洪鍾在倭島做的事,都是本宮交代他做的。”
“現在你讓本宮將他處理掉了,以後誰還敢給本宮辦事?誰還能聽命於本宮呢?”
陳策壓了壓手,示意朱厚照別急,他道:“此舉隻是先穩住文官群體,雖然短時間內看起來你好像是輸了,但時間還很長,在日後的日子裏,你可以想辦法將洪鍾給調回中樞,賜予更高的權柄。”
“那個時候文官們隻會感覺你懂隱忍,手段高明,不會輕視你。”
“但這個過程需要消耗時間,需要很長的時間去調整,而且萬一以後你沒能力調整回來,後果會很嚴重。”
朱厚照點了點頭,原來是這個意思,先將洪鍾處理了,將麵前的輿論風波給壓住,然後再慢慢施展手段,將洪鍾給調回來。
這在日後需要找出契機,需要耐心,短時間內會讓文官們權柄膨脹。
朱厚照並不喜歡這樣,這不符合他的性子,他問陳策道:“小老弟,還有別的辦法嗎?”
陳策道:“有!”
“但也有風險。”
“不對文官群體妥協,和他們對抗到底,培養一兩名底層言官,讓他們上書替洪鍾辯駁,找到辯駁可取的官吏,給他們升遷!”
“如此一來,將會有更多的文官為了自身的利益,站在你的陣營中,幫助你對抗那群文官。”
“再想辦法將這群文官中的為首者給貶官、流放!這需要一個正大光明的借口,你可以讓錦衣衛暗中去查。”
“但這樣操作,萬一文官們集體辭呈,那麽朝廷將會陷入紊亂,如果你贏了,以後你的權力將會平穩,將會讓文官們懼怕你,等你未來登基,你的權力也會更加穩固!”
有利有弊,全看朱厚照怎麽權衡。
沉默片刻,陳策道:“不管你選哪種手段,我都會支持你,你不用著急回答我,回去好好想想。”
“這是屬於你和文官群體的戰爭,需要你認真權衡權衡,如果決定了,再來找我,我幫你一起對付他們!”
聽到陳策的話,朱厚照徹底安心了,其實他心中早就偏向陳策說的第二種手段,隻不過這些事他要回去和弘治皇帝商量商量,看看自己的父皇會如何決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