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花滑 穿到民國寫小說 作者:菌行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張素商攤手:“我要不參賽,練這麽努力做什麽呢?” 兩人相視一笑,對了一拳。 時日久了,張素商也看出來,和他一同來留學的這幾人不僅是愛國的熱血少年,還思維清明敏捷,腦子好使得很,又很願意去學習和接受新鮮事物,實在是難得一見的優秀人才。 伍夜明想做運動員是他沒想到的,但他樂見其成。 不過說到參賽,伍夜明心裏也清楚,自己的經濟狀況算不上好,在這讀書就不容易了,再去別的國家比賽,實在沒那麽多的錢。 他嘀咕著:“我要不要也投稿賺點錢呢?可我不會寫小說啊。” 張素商眼前一亮:“可以啊,我見伍兄上學期寫的論文,簡潔清晰,文筆流暢,不以傳世佳作為目的,隻寫娛樂之作的話,已是很夠了。” 伍夜明不僅擁有在這個時代算得上不錯的一米七二的身高,長得帥,學習努力,半年學完一年的課,有運動天賦,語言天賦也非常高,一學期磨煉出來的俄語水平,和張素商才穿越那會兒比也不差什麽了。 天之驕子指的就是這種人。 “至於小說,寫起來更是不難。”張素商給他出主意。 “伍兄不是工程係的麽,不若寫一個工程師的故事。”其實張素商更喜歡《雷雨》《回家的誘惑》那一類看著就讓人念叨“真是家門不幸”的狗血故事,但伍夜明看起來不像是能寫這種故事的性子。 伍夜明納悶:“可工程涵蓋的範圍極廣,我寫什麽工程啊?” 張素商撓頭:“是哦,我對工程也不了解,但若我是讀者,必然想看那種覺著新奇的工程,普通的修鐵路怕是不行。” 伍夜明麵無表情:“我說過很多遍了,不是學工程學的就會建鐵路,工程學下麵有很多專業,建築工程、材料工程、水利工程、輕化工程……” 他吐出一堆工學專業,張素商赧然:“哎呀,我學醫的,對工學不太了解,多謝伍兄科普了。” 伍夜明是機械工程的,不過他這人很全能,動手能力特強,平時教室裏的電路壞了、或者要換電燈泡,看起來就像電氣工程的學生,誰的自行車壞了也可以找他去修。 張素商的自行車要是出了問題,也找伍夜明處理。 琢磨了一陣,張素商又提議道:“若說最能吸引大眾目光的,自然是大家都向往的,比如說航空航天,要是伍兄寫一篇飛到外太空的小說,說不定會很受歡迎,我記得上回還看到伍兄在圖書館看齊奧科夫斯基的論文,想必對此是有所了解的。” 齊奧科夫斯基是新俄羅斯的科學院院士,他在1903年到1911年期間,發表了數篇論文,奠定了火箭飛行的理論基礎,像研究液體火箭、多級火箭係統都是他的設想。 順便一提,世界上第一枚液體火箭,就是在今年,1926年在美國升了天。 伍夜明猶豫一下:“我對這方麵有興趣不假,可我卻不太清楚具體的設計。” 他掰著手指和張素商數:“飛行器的設計、功力、製造,還有飛行器的環境與人員如何在其中生存,這些我都沒有進行專業的學習,隻是有所了解而已。” 張素商看著他一陣無言:“你覺得必須要對這方麵的事情擁有專業級別的了解,才能動筆寫小說是嗎?” 伍夜明看著他,一臉不解:“不然呢?” 寫著偵探小說,但本人對怎麽做偵探完全懵逼的張素商:…… 你們這些學神真的對自己很嚴格誒,劉大神寫了《三體》,可他也不會製造二向箔啊。 原本在這段對話後,張素商覺得伍夜明可能已經放棄了寫小說的念頭,也做好了自己將來支援伍夜明外出比賽費用的心理準備,結果到了第二周,他再去找蔣靜湖理療時,就得知伍夜明準備正式去研究航空工程。 他要衝擊雙學位!將來造不了火箭,也可以造飛機! 用伍夜明自己的話來說就是:“反正我人都在俄羅斯了,隻學一門專業,也不知回去以後夠不夠祖國使喚,不若多學一些,技多不壓身,知識多了總不虧。” 雖然張素商自己也是個考得起清華北大的學霸,但他還是覺得自己摸不透這些上古學神在想什麽。 他隻是小聲和李源、蔣靜湖說:“那我們要翻譯的教科書又多一門啦?” 李源歎氣:“是啊,而且這門專業的知識,可能這邊不太樂意我們帶回去,我和靜湖商量了一下,要不咱們每人都背一部分要緊的內容,要是到時候帶不回去,咱們就用腦子帶回去,再默出來。” 李源是個過目不忘的人。 蔣靜湖問他:“那你的化學要不要也背一部分?我這邊背完醫術還有些空閑,正好化學與醫學有相同之處,我可以幫忙。” 小蔣大夫的記性也不差。 張素商心想,原來自己才是四人組裏最沒用的那個。 腦子不好使的他也隻能多賺錢,並努力改善他們的生活了。 第二天,張素商買了五套嶄新的厚外套,軍綠色,厚毛邊,光看著就暖和,乃是過冬利器。 張素商都算好了,他自己和阿列克謝拿兩件,另外三件就送蔣靜湖這邊。 唯一的問題就是阿列克謝有一米九,想買他這個尺碼的衣服不容易,張素商也是在和阿列克謝做室友的這段時間裏,才慢慢發現對方平時都是自己給自己做衣服。 難怪阿列克謝的針線活做得那麽好,原來是實踐機會多。 跑了幾家店才找到特大號的厚實冬衣,張素商心滿意足的背著加起來有三十斤的衣物,才回家,就看到阿列克謝慢吞吞的坐腳踏縫紉機旁邊做衣服。 腳踏縫紉機由美國的商人、發明家勝家在1859年發明並申請專利,是當下所有裁縫們都極為喜愛的利器。 張素商放下東西,在阿列克謝旁邊坐下,聽著縫紉機工作時的嘚嘚聲響,心中安靜了下來。 他雙手托腮:“這是米沙的那件?” 阿列克謝頭也不抬的回道:“是你的。” 在他旁邊還有一張小桌,上麵是針線簍子和顏色豐富的布料,最上麵是一張吉賽爾畫的設計圖,這位女士品味極佳,除了不肯給自己的編舞節目和設計圖打折外哪裏都好。 而在雪白的紙上,畫著一個以張素商為原型的模特,身穿一件紅色的衣物,式樣簡潔大方,如同一位小王子。第23章 “天氣越來越冷了。”張素商搓了搓手臂。 秋天來了, 溫度又開始朝著個位數進發了,《神探伊利亞》的故事也落下了帷幕。 《神探伊利亞》的第六個、第七個、第八個、第九個案件,則圍繞著達莉婭律師所屬的正義一方、奇盜鱷魚所在組織的鬥爭展開, 劇情越發展到後麵, 奇盜亦正亦邪的特質顯現, 有時候他會對伊利亞下死手, 有時候又會在某起殺人案裏, 隨手幫伊利亞一把。 要不是讀者們明白這是個女裝大佬, 大家都要以為鱷魚是女主角了, 雖然他的戲份比女主角還多就是了…… 而故事的結尾,則是敵軍入侵開始,具體哪個國家, 張素商也沒明寫, 總之故事中的人放下恩怨, 慫包伊利亞放棄避去大後方, 而決定投身前線,而瓦西裏與他一起奔赴保家衛國的戰爭中,就在營地中,他們看到了一位俊美的新兵。 …… 這個結局有點開放式,在現在的很多人看來, 也不是尋常的偵探小說該有的結局,但張素商覺得再過十幾年,大家會覺得他給的結局很正常。 眾所周知,一個偵探一生可以經曆多起案件,所以偵探小說完全可以寫成超級長篇, 隻要故事質量不掉, 作者完全可以靠這個係列養一輩子, 隻是張素商覺得劇情已經敘述完整,再寫下去也有狗尾續貂之嫌,便幹脆結束了。 就算如此,他拿到的版權費也特別多,甚至足以讓他在聖彼得堡本地買不止一套房子,但他思考了許久,還是沒買。 買啥啊,等到1941年,這座城市得被戰火包圍好幾年,啥房子都不頂用,還不如繼續租著呢,不過在和阿列克謝商量過後,他們決定搬家。 其實他倆原來住的屋子優點挺多的,比如離學校近,再比如有個大壁爐,缺點就是木門不太結實,張素商覺得等今年冬天到了,他和阿列克謝再撞幾次,就真要給房東賠新門了。 而且他樓底下那個鄰居也不知是何方神聖,反正脾氣大得很,張素商晚上做幾個波比跳,第二跳早上必然能在地板上發現門縫裏塞進來的恐嚇信。 恐嚇內容一般是“你再吵,我就放狗咬你。” 張素商:…… 雖然他沒見過鄰居的真麵目,但他穿越前就養狗,光聽狗叫聲就能分辨出狗的體型,自然知道這位鄰居家養的是小型犬,拿這玩意威脅一個一米八的大漢,這鄰居也是個能人。 算了,還是搬吧。 阿列克謝認識的人比張素商多些,就由他去找了中介,然後兩人就開始了看房。 張素商和阿列克謝商量著:“首先麵積要大一點,起碼得90平,不然咱們兩個大男人實在住的擠,堆啞鈴的地方都沒有。” 阿列克謝補充:“還要有陽台,不然老曬不著陽光。” 他們原來住的地方就采光不好,一年到頭都陰暗得很,要不是有個壁爐,估計屋裏要發黴。 兩人商量定了,就把附近符合要求的房子都逛了一遍,雖然大家現在都有錢了,阿列克謝有大把獎學金,張素商更是有大把稿費,但兩人都不打算分開住。 一個人住多麻煩啊,生了病都沒個人照顧,還是有人陪著好。 逛來逛去,最讓他們最滿意的還是一間靠海的房子,臨街二樓,一樓被租出去開文具店,二樓就是住房。 新家還是離學校不遠,方便兩人通勤,麵積卻比以前大了不少,大約90平,兩室一廳一衛,有一個設施齊全的廚房,還有全套的紅木家具,書架子做得特別大,沙發也軟。 一看這套家具,張素商就拍板定了這裏,接著就是搬家。 本來張素商和阿列克謝都覺得自己沒什麽東西需要帶,誰知一收拾,鍋碗瓢盆是肯定不能丟的,書和稿子、文具也要帶,加上衣服、洗漱用品、被子毯子枕頭,最後還是下樓雇了輛車,加上兩個大男人能扛,才一趟運了過去。 收拾完這些,張素商就滿19歲了。 他是10月1日出生,每年都能和祖國母親一起過生日,說起生日,他還很有點悲傷。 眾所周知,申請入黨需要滿18周歲,張素商雙親都是黨員,他自己才滿18歲就通過參加的社區義工協會提交了入黨申請書,參加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等接受審查以後,就有希望成為預備黨員,結果……他穿越了! 真是悔不該考駕照。 為了讓自己的心情好起來,張素商決定認真給自己辦個生日,恰好阿列克謝是9月30日的生日,兩人就差一天,可以一起過。 他給自己所有的好朋友,包括留學四人組的另外三人,班裏關係比較好的丹尼爾、伊萬abcd、吉賽爾、奧洛夫、米沙發出了邀請。 “我和室友一起過生日,你們也來玩啊。” 他寫好了自己想請的人的名單,還問了阿列克謝:“你呢,你那邊有幾個人?” 阿列克謝掰著手指數了數:“我的學長米哈伊姆、尼基塔會過來。” 他不擅交際,隻有這兩個朋友,尼基塔是最照顧他的那位教授的兒子。 張素商一拍手:“那我們得好好招待。” 雖然是壽星,但做飯肯定不能讓客人幹,張素商幹勁滿滿,當即拉著阿列克謝去買菜。 羊肉來十斤,到時候他做羊排,然後是時鮮蔬菜,到時候加土豆做個沙拉看,再買一隻雞,加上生薑、蘿卜、菌菇一起燉十來個小時,便是一鍋好湯。 在這待了許久,張素商也知道俄羅斯這一塊兒吃東西有講究,他們習慣先喝湯和吃沙拉,然後才是熱菜,最後吃甜品和茶。 若是家裏人隨便吃吃,那就無所謂,請客人還是按流程來比較有誠意。 他念叨著:“甜品米沙會帶過來,我們自己也備點雞蛋糕吧,這個簡單,有雞蛋、麵粉和糖就可以了。” 張素商小時候和鄰居家的鹿爺爺學花樣滑冰的基礎,偶爾也去那邊蹭飯,鹿爺爺的愛人在世時就做得一手好吃的雞蛋糕,而張素商自詡是這手藝的嫡係傳人。 阿列克謝靜靜的看著他盤算買東西時的模樣。 “廖莎,生日要明天才辦,你今天有什麽想吃的嗎?我們可以先做。”張素商回頭問阿列克謝。 阿列克謝想了想,回道:“我想喝羅宋湯。” 他解釋著:“我小時候家裏很窮,唯一一次過生日,是母親幫我辦的,那時候她用家裏僅剩的材料做了羅宋湯給我。” 張素商耐心的聽他說完,打了個響指:“好嘞,那咱們就做這個。” 他穿越前就在俄羅斯訓練過一年花樣滑冰,羅宋湯肯定是會做的,隻是那玩意做起來複雜一點,張素商平時懶得做,但如果是壽星提出要求的話,張素商就不怕麻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