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什麽原因,托德癱的持續時間,絕大多數在48小時內消失,個別持續時間長的,也絕對不會超過一周。”
“而這個病人,左側肢體的乏力,已經持續一個月,這絕對不符合托德癱的診斷。”
“所以,我也同意譚醫生的意見,這個病人,是因為腦血管病變所致。”李蘋的分析,同樣有理有據。
“好,非常好,譚醫生和李醫生的分析,都非常好,有理有據,說服力很強。”
“我們在座的每一位,都要好好繼承我們神經內科從翟向文主任和蘇承慶主任傳承下來的優良傳統,對專業的學習,要精益求精,絕對不能得過且過,否則,不僅自己沒有長進,還可能害了病人。”
“我們要盡量做到,對每一種疾病,既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這樣,我們的診斷和治療,才能有的放矢。”
“具體到這個病人,我是讚同主管醫生和蘇主任、譚醫生和李醫生的分析的,從定位診斷的角度看,病人病變的部位,在右側大腦中動脈深穿支供應區。”
“定性診斷上,我認為,短暫性缺血發作是成立的,不過,個別的分支,狹窄的程度可能已經比較嚴重,才會出現肌無力持續的時間這麽長。”
“有人可能會問,既然是這樣,為什麽頭部磁共振看不到相應的缺血灶。我想,這也是我剛才定性診斷時,考慮到的一個原因,那就是,個別血管處於狹窄比較嚴重,但又處於沒有完全斷流之間,這些血管供血的功能區的功能相對受損,但還未至於到不能挽救的地步。”
“所以,下一步的治療極為關鍵。對於這種情況,在最近的文獻上是有報道的。有些學者提出來,可以考慮兩種治療方式。”
“第一種,注意病人有沒有禁忌症,比如,凝血四項有異常,全身有出血傾向等,如果沒有,可以考慮用尿激酶,按公斤體重算出總量,然後,用總量的百分之十進行靜脈注射,百分之九十進行靜脈滴注,滴注的時間,控製在一個小時以內。”
“如果有效,24小時後,可以用抗血小板藥物長期治療,當然,降壓治療和他汀類藥物的治療,也是必須的。”
“第二種方法,就是用超過常規劑量兩至三倍的阿司匹林腸溶片或者氯吡格雷片,連續服用兩至三天,再改為正常劑量長期服用。”
“以上兩種治療方法,病人的年齡都不能超過70歲。年紀越大,繼發出血的風險越高。”
“我個人比較傾向於第一種方案,第一種方案,很快可以看到結果,重要的是,這個病人也沒有任何禁忌症。”
“如果有效,用藥後到明天,病人應該停止發作,肌力也會逐漸改善。”
陳浩的分析,不僅涉及診斷,還給出了具體的處理方法,而這方麵,正是廖梅他們所渴望的,也是蘇承慶所缺乏的。
“我插一句。”大家正準備結束今天的討論,蘇承慶再度開口。
“十幾年前,陳主任到我們科室,從那個時候起,我從陳主任身上,學到很多東西,包括對疾病的分析方法,包括對新的治療方法的應用等等。”
“剛才,陳主任的總結,再一次讓我意識到,作為一名醫生,永遠都不要停下學習的腳步,否則,就會被淘汰。”這是蘇承慶的肺腑之言。
十幾年來,蘇承慶與陳浩,各自成就對方,蘇承慶也履行了他退位時的承諾,支持陳浩的工作。剛才這番話,也是一種支持方式。
廖梅帶著她的手下,馬上動手,采取陳浩提出的第一種方案,為病人進行治療。
第二天下午,廖梅來到主任辦公室。
“阿陳,還是你厲害,昨天用了你的方法,病人至今沒有發作了。接下來,就按你說的去辦?”
“嗬嗬,你的診斷也是對的,隻是在治療方麵,沒有大膽地往前走一步。接下來,降壓藥,抗血小板藥,降血脂藥,一起上。”
“好的,謝謝你!我雖然能想到,但沒有療效說話,無法說服別人,更無法說服,一些別有用心的人。”
“做好自己就行,其他的,你我都管不了。”
“嗯,你說得對,有你在,我放心多了。”廖梅對於陳浩,也是十分佩服的。
本來應該在今年晉升為正主任醫師的陳浩,因為這次意外的受傷,使他的論文,從完成到投稿到發表,都趕不上今年的評審。
不過,陳浩的心態很好,反正,這是醫療生涯的最後“一升”,遲一年也無妨。這樣也有一個好處,讓陳浩有個喘息的時間。
轉眼到了2002年春節後,梁強也到醫院,辦理了入職手續,並到神經內科報到。
梁強的材料,陳浩早已看過,從他的成長履曆來看,他第一學曆,是漢江中醫學院的大專生,很多用人單位,對第一學曆是十分重視的,韓治為什麽選擇無視,陳浩不知道。
後來,通過努力,梁強實現了“專升本”。再後來,他就像開掛似的,本科畢業後,考入漢江醫學院中醫係碩士。
碩士畢業後,又考入漢江醫學院神經內科學博士,研究的課題為“黃酮類藥物在神經係統疾病中的應用。”
很顯然,這個梁強,與韓治是同一類型的人物,在臨床上,沒有半點經驗。
這樣的人,是陳浩最為擔心的,韓治當年的教訓,陳浩記憶猶新。所以,對於他的安排,陳浩不敢掉以輕心。
陳浩將梁強安排在謝冰霞這一組,謝冰霞的手下有鄭小花,有譚三少,有李蘋或者秦煜,個個都是非常踏實的人。
特別是鄭小花,經驗豐富,為人細心,陳浩私下找鄭小花談過,讓她留意梁強寫的病曆,開的醫囑等各種醫療細節。
“確實不輕,認真講,他就是一個臨床新手,你就將他當成剛畢業的醫生,甚至可以將他當成是實習醫生來對待。”
“放眼其它兩個治療組,都不如你這裏強大,特別是你,是三個組中,最強大的中間層,韓院長要了他,我總不能拒絕吧。”
“我知道,這樣一來,你的壓力很大,有什麽事情,或者有什麽要求,你盡管向我提出來。”
這樣的人,如果眼高手低,就特別難辦,以陳浩觀察一個人的經驗,梁強應該就是一個眼高手低的人。
“而這個病人,左側肢體的乏力,已經持續一個月,這絕對不符合托德癱的診斷。”
“所以,我也同意譚醫生的意見,這個病人,是因為腦血管病變所致。”李蘋的分析,同樣有理有據。
“好,非常好,譚醫生和李醫生的分析,都非常好,有理有據,說服力很強。”
“我們在座的每一位,都要好好繼承我們神經內科從翟向文主任和蘇承慶主任傳承下來的優良傳統,對專業的學習,要精益求精,絕對不能得過且過,否則,不僅自己沒有長進,還可能害了病人。”
“我們要盡量做到,對每一種疾病,既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這樣,我們的診斷和治療,才能有的放矢。”
“具體到這個病人,我是讚同主管醫生和蘇主任、譚醫生和李醫生的分析的,從定位診斷的角度看,病人病變的部位,在右側大腦中動脈深穿支供應區。”
“定性診斷上,我認為,短暫性缺血發作是成立的,不過,個別的分支,狹窄的程度可能已經比較嚴重,才會出現肌無力持續的時間這麽長。”
“有人可能會問,既然是這樣,為什麽頭部磁共振看不到相應的缺血灶。我想,這也是我剛才定性診斷時,考慮到的一個原因,那就是,個別血管處於狹窄比較嚴重,但又處於沒有完全斷流之間,這些血管供血的功能區的功能相對受損,但還未至於到不能挽救的地步。”
“所以,下一步的治療極為關鍵。對於這種情況,在最近的文獻上是有報道的。有些學者提出來,可以考慮兩種治療方式。”
“第一種,注意病人有沒有禁忌症,比如,凝血四項有異常,全身有出血傾向等,如果沒有,可以考慮用尿激酶,按公斤體重算出總量,然後,用總量的百分之十進行靜脈注射,百分之九十進行靜脈滴注,滴注的時間,控製在一個小時以內。”
“如果有效,24小時後,可以用抗血小板藥物長期治療,當然,降壓治療和他汀類藥物的治療,也是必須的。”
“第二種方法,就是用超過常規劑量兩至三倍的阿司匹林腸溶片或者氯吡格雷片,連續服用兩至三天,再改為正常劑量長期服用。”
“以上兩種治療方法,病人的年齡都不能超過70歲。年紀越大,繼發出血的風險越高。”
“我個人比較傾向於第一種方案,第一種方案,很快可以看到結果,重要的是,這個病人也沒有任何禁忌症。”
“如果有效,用藥後到明天,病人應該停止發作,肌力也會逐漸改善。”
陳浩的分析,不僅涉及診斷,還給出了具體的處理方法,而這方麵,正是廖梅他們所渴望的,也是蘇承慶所缺乏的。
“我插一句。”大家正準備結束今天的討論,蘇承慶再度開口。
“十幾年前,陳主任到我們科室,從那個時候起,我從陳主任身上,學到很多東西,包括對疾病的分析方法,包括對新的治療方法的應用等等。”
“剛才,陳主任的總結,再一次讓我意識到,作為一名醫生,永遠都不要停下學習的腳步,否則,就會被淘汰。”這是蘇承慶的肺腑之言。
十幾年來,蘇承慶與陳浩,各自成就對方,蘇承慶也履行了他退位時的承諾,支持陳浩的工作。剛才這番話,也是一種支持方式。
廖梅帶著她的手下,馬上動手,采取陳浩提出的第一種方案,為病人進行治療。
第二天下午,廖梅來到主任辦公室。
“阿陳,還是你厲害,昨天用了你的方法,病人至今沒有發作了。接下來,就按你說的去辦?”
“嗬嗬,你的診斷也是對的,隻是在治療方麵,沒有大膽地往前走一步。接下來,降壓藥,抗血小板藥,降血脂藥,一起上。”
“好的,謝謝你!我雖然能想到,但沒有療效說話,無法說服別人,更無法說服,一些別有用心的人。”
“做好自己就行,其他的,你我都管不了。”
“嗯,你說得對,有你在,我放心多了。”廖梅對於陳浩,也是十分佩服的。
本來應該在今年晉升為正主任醫師的陳浩,因為這次意外的受傷,使他的論文,從完成到投稿到發表,都趕不上今年的評審。
不過,陳浩的心態很好,反正,這是醫療生涯的最後“一升”,遲一年也無妨。這樣也有一個好處,讓陳浩有個喘息的時間。
轉眼到了2002年春節後,梁強也到醫院,辦理了入職手續,並到神經內科報到。
梁強的材料,陳浩早已看過,從他的成長履曆來看,他第一學曆,是漢江中醫學院的大專生,很多用人單位,對第一學曆是十分重視的,韓治為什麽選擇無視,陳浩不知道。
後來,通過努力,梁強實現了“專升本”。再後來,他就像開掛似的,本科畢業後,考入漢江醫學院中醫係碩士。
碩士畢業後,又考入漢江醫學院神經內科學博士,研究的課題為“黃酮類藥物在神經係統疾病中的應用。”
很顯然,這個梁強,與韓治是同一類型的人物,在臨床上,沒有半點經驗。
這樣的人,是陳浩最為擔心的,韓治當年的教訓,陳浩記憶猶新。所以,對於他的安排,陳浩不敢掉以輕心。
陳浩將梁強安排在謝冰霞這一組,謝冰霞的手下有鄭小花,有譚三少,有李蘋或者秦煜,個個都是非常踏實的人。
特別是鄭小花,經驗豐富,為人細心,陳浩私下找鄭小花談過,讓她留意梁強寫的病曆,開的醫囑等各種醫療細節。
“確實不輕,認真講,他就是一個臨床新手,你就將他當成剛畢業的醫生,甚至可以將他當成是實習醫生來對待。”
“放眼其它兩個治療組,都不如你這裏強大,特別是你,是三個組中,最強大的中間層,韓院長要了他,我總不能拒絕吧。”
“我知道,這樣一來,你的壓力很大,有什麽事情,或者有什麽要求,你盡管向我提出來。”
這樣的人,如果眼高手低,就特別難辦,以陳浩觀察一個人的經驗,梁強應該就是一個眼高手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