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朱元璋的屠刀!
洪武大帝?本太子的傀儡而已! 作者:水一方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一日,城隍廟前,朱標親自為難民施粥。
而那幾名負責這座粥棚的應天府差役,早已被押送到刑部衙門,接受審訊!
等到所有的難民都分到了一碗熱粥之後,日暮已然漸漸西沉。
朱標這才帶著朱樉朱棡和朱棣三兄弟回宮。
馬車上,朱棣疑惑地問道:
“大哥,那些難民確實是有身體不適的症狀,或許真是吃了太倉中發黴的糧食,你怎麽就這麽斷定,那鍋中沒米呢?”
朱標淡然一笑。
“這還不簡單?”
“你多日不進飯食,以水充饑,也會頭暈目眩渾身發冷。”
聞言,朱棣撓了撓頭,有些尷尬地說道:
“原來是這樣。”
朱標緩緩說道:“你稍微動動腦子想想。”
“太倉中確實有不少發黴的糧食,但是在這應天府中,戶部那些官員怎麽可能敢把發黴的糧食給到天子腳下的賑災棚中?”
朱棣訕訕笑道:“這倒也是。”
解除了心中的疑惑,又處置了那些差役,朱樉等人的心情好了不少。
也開始在車廂中有說有笑地大鬧了起來。
至於朱標代替朱元璋頒召一事。
反正也見怪不怪了。
而且父皇應該也已經麻木了,不會再計較這些。
當晚,回到東宮之後。
常氏便將已經做好的飯菜給朱標端了過來。
“太子殿下,這麽晚才回來,定然餓了,臣妾為您做好了飯菜,都是你喜歡吃的。”
朱標笑著接過常氏遞過來的玉箸,笑著說道:
“我說過多少次了,又沒有外人在,你我夫妻之間就不用如此拘禮了,顯得生分。”
常氏卻堅持道:“太子殿下待臣妾極好,又將東宮交給臣妾打理,臣妾作為東宮主母,豈能壞了規矩,給那些妹妹們留下惡習?”
聽到常氏堅持,朱標便也不再多說。
而是拉著她在自己身旁坐下,“你用過晚膳沒有?”
常氏施施然點了點頭。
“雄英睡得早,臣妾和他便吃了一些。”
朱標看著麵前一桌子豐盛的菜肴,笑道:
“你做了這麽多,我一個人也吃不完,再陪我吃一些。”
聽見朱標這麽說,常氏也隻好落座,陪著朱標用膳。
朱標今日在城隍廟前為那些難民施粥,幾乎是一下午都不曾休息。
但是有朱棣等人幫忙,再加上朱標體質本就異於常人,倒是沒覺得多累。
不過常氏的廚藝極好,又是精心為朱標準備的晚膳,依舊讓朱標食指大動。
常氏給朱標夾了一筷子菜,看似漫不經心地問道:“呂家妹妹那邊,殿下最近可去看過?”
朱標頭也不抬地說道:
“不曾,怎麽?她有怨言了?”
自從呂氏進宮以來,朱標去看她的次數便屈指可數。
但是沒想到,她還是按照曆史的發展有了身孕。
所以這段時間,朱標更是減少了去看呂氏的頻率。
常氏幽幽歎了口氣道:
“呂家妹妹如今有了身孕,殿下卻不曾在身旁照料,我們都是女人,其中心酸,我自然知道。”
“臣妾今日去看了她,她整個人都有些憔悴。”
說著,常氏便滿含柔情地將手覆上朱標的手,輕輕將其握住。
“臣妾覺得殿下還是抽個空去看看。”
朱標反手將常氏的手握住,輕輕拍了拍她的手道:
“這東宮諸事,我都一並交給了你,有你打理,我很放心。”
“呂氏那邊,你還要多多照顧。”
“這段時間,我還有些政務要處理,所以恐怕是沒有時間去看她了。”
聽著朱標溫潤的嗓音,常氏點了點頭。
……
……
禦書房中。
朱元璋聽著王景弘的匯報,嘴角微微一抽。
“太子萬歲?那咱這個皇帝呢?萬萬歲嗎?”
“不過這小子,還能想起來去粥棚看看,處置了一批汙吏,還定下筷子浮起,人頭落地的標準,倒是難得。”
對於朱標的處置和安排。
朱元璋還是很滿意的。
自己每天被那些政務忙的焦頭爛額,根本就沒時間管這檔子破事。
標兒能有心去替咱處理這些事,確實不錯。
不過一想到連救濟難民的賑災糧都被那些貪官貪墨了,朱元璋就忍不住有些頭疼。
狠狠掐了一把眉心後,朱元璋開始坐在椅子上沉思起來。
“這群貪官汙吏,怎麽就殺不絕呢?”
“之前已經殺了這麽多了,怎麽又冒出來這麽多?”
“朝廷給的這麽多賑災糧,幾個小小的差役,怎麽就敢貪墨了呢?”
“看來,咱還是太仁慈了!”
突然間,朱元璋猛然睜開眼,一雙虎目中爆出兩道充滿殺意的精芒,口中緩緩吐出一個字。
“殺!”
隻要是貪官汙吏,咱發現一個,就殺一個!
……
……
幾日後。
朱元璋像往常一樣上完了早朝正要趕去禦書房開始自己卷王的一天。
同為皇帝,皇帝與皇帝之間,自然也是要有個高下之分。
現在的朱元璋敢說,將古往今來所有皇帝拉出來,單論勤政來說,自己就算不是前三,也必然會是前五!
禦書房中,朱元璋最先看的,不是那些中書省和內閣那邊送來,各地官員以及京官上奏的奏折。
而是由錦衣衛親軍指揮使司送來的密報。
錦衣衛雖然是朱標設立,更是全麵聽從朱標的指揮。
但是朱元璋好歹還是皇帝。
所以錦衣衛的一些密報,還是會送到朱元璋這邊。
尤其是近來這段時間,各地氣溫驟降,幾乎是整大明,每日都有不少百姓被活活凍死在這個冬天。
而朝廷在各地開設的賑災棚,幾乎沒起到任何作用。
畢竟連應天府這種天子腳下的皇城,依舊出現了官吏貪墨賑災糧的事情。
那大明其他地方,這種情況隻會更加嚴重!
所以這段時間以來,錦衣衛密報的消息,幾乎全都是於此有關。
朱元璋皺著眉看完今日錦衣衛送來的密報,眼神驟然淩厲了起來!
果然!
又有一地出現了災民大量餓死的情況。
盡管朱標已經代君頒召,朝廷的賑災粥以筷子浮起人頭落地來作為合格的評判標準。
但是有些地方,仗著天高皇帝遠,依舊不將這道詔令當回事。
朱元璋將這封密報與之前的一些密報一起夾在書架上的一本書中。
這幾日錦衣衛傳來的密報,都被朱元璋收藏了起來。
這位洪武大帝最擅長的,就是秋後算賬!
等到全國各地的情況都明朗了,那些貪官汙吏都浮出水麵了,那麽他的屠刀,也是時候揮下了!
ue5a???w
而那幾名負責這座粥棚的應天府差役,早已被押送到刑部衙門,接受審訊!
等到所有的難民都分到了一碗熱粥之後,日暮已然漸漸西沉。
朱標這才帶著朱樉朱棡和朱棣三兄弟回宮。
馬車上,朱棣疑惑地問道:
“大哥,那些難民確實是有身體不適的症狀,或許真是吃了太倉中發黴的糧食,你怎麽就這麽斷定,那鍋中沒米呢?”
朱標淡然一笑。
“這還不簡單?”
“你多日不進飯食,以水充饑,也會頭暈目眩渾身發冷。”
聞言,朱棣撓了撓頭,有些尷尬地說道:
“原來是這樣。”
朱標緩緩說道:“你稍微動動腦子想想。”
“太倉中確實有不少發黴的糧食,但是在這應天府中,戶部那些官員怎麽可能敢把發黴的糧食給到天子腳下的賑災棚中?”
朱棣訕訕笑道:“這倒也是。”
解除了心中的疑惑,又處置了那些差役,朱樉等人的心情好了不少。
也開始在車廂中有說有笑地大鬧了起來。
至於朱標代替朱元璋頒召一事。
反正也見怪不怪了。
而且父皇應該也已經麻木了,不會再計較這些。
當晚,回到東宮之後。
常氏便將已經做好的飯菜給朱標端了過來。
“太子殿下,這麽晚才回來,定然餓了,臣妾為您做好了飯菜,都是你喜歡吃的。”
朱標笑著接過常氏遞過來的玉箸,笑著說道:
“我說過多少次了,又沒有外人在,你我夫妻之間就不用如此拘禮了,顯得生分。”
常氏卻堅持道:“太子殿下待臣妾極好,又將東宮交給臣妾打理,臣妾作為東宮主母,豈能壞了規矩,給那些妹妹們留下惡習?”
聽到常氏堅持,朱標便也不再多說。
而是拉著她在自己身旁坐下,“你用過晚膳沒有?”
常氏施施然點了點頭。
“雄英睡得早,臣妾和他便吃了一些。”
朱標看著麵前一桌子豐盛的菜肴,笑道:
“你做了這麽多,我一個人也吃不完,再陪我吃一些。”
聽見朱標這麽說,常氏也隻好落座,陪著朱標用膳。
朱標今日在城隍廟前為那些難民施粥,幾乎是一下午都不曾休息。
但是有朱棣等人幫忙,再加上朱標體質本就異於常人,倒是沒覺得多累。
不過常氏的廚藝極好,又是精心為朱標準備的晚膳,依舊讓朱標食指大動。
常氏給朱標夾了一筷子菜,看似漫不經心地問道:“呂家妹妹那邊,殿下最近可去看過?”
朱標頭也不抬地說道:
“不曾,怎麽?她有怨言了?”
自從呂氏進宮以來,朱標去看她的次數便屈指可數。
但是沒想到,她還是按照曆史的發展有了身孕。
所以這段時間,朱標更是減少了去看呂氏的頻率。
常氏幽幽歎了口氣道:
“呂家妹妹如今有了身孕,殿下卻不曾在身旁照料,我們都是女人,其中心酸,我自然知道。”
“臣妾今日去看了她,她整個人都有些憔悴。”
說著,常氏便滿含柔情地將手覆上朱標的手,輕輕將其握住。
“臣妾覺得殿下還是抽個空去看看。”
朱標反手將常氏的手握住,輕輕拍了拍她的手道:
“這東宮諸事,我都一並交給了你,有你打理,我很放心。”
“呂氏那邊,你還要多多照顧。”
“這段時間,我還有些政務要處理,所以恐怕是沒有時間去看她了。”
聽著朱標溫潤的嗓音,常氏點了點頭。
……
……
禦書房中。
朱元璋聽著王景弘的匯報,嘴角微微一抽。
“太子萬歲?那咱這個皇帝呢?萬萬歲嗎?”
“不過這小子,還能想起來去粥棚看看,處置了一批汙吏,還定下筷子浮起,人頭落地的標準,倒是難得。”
對於朱標的處置和安排。
朱元璋還是很滿意的。
自己每天被那些政務忙的焦頭爛額,根本就沒時間管這檔子破事。
標兒能有心去替咱處理這些事,確實不錯。
不過一想到連救濟難民的賑災糧都被那些貪官貪墨了,朱元璋就忍不住有些頭疼。
狠狠掐了一把眉心後,朱元璋開始坐在椅子上沉思起來。
“這群貪官汙吏,怎麽就殺不絕呢?”
“之前已經殺了這麽多了,怎麽又冒出來這麽多?”
“朝廷給的這麽多賑災糧,幾個小小的差役,怎麽就敢貪墨了呢?”
“看來,咱還是太仁慈了!”
突然間,朱元璋猛然睜開眼,一雙虎目中爆出兩道充滿殺意的精芒,口中緩緩吐出一個字。
“殺!”
隻要是貪官汙吏,咱發現一個,就殺一個!
……
……
幾日後。
朱元璋像往常一樣上完了早朝正要趕去禦書房開始自己卷王的一天。
同為皇帝,皇帝與皇帝之間,自然也是要有個高下之分。
現在的朱元璋敢說,將古往今來所有皇帝拉出來,單論勤政來說,自己就算不是前三,也必然會是前五!
禦書房中,朱元璋最先看的,不是那些中書省和內閣那邊送來,各地官員以及京官上奏的奏折。
而是由錦衣衛親軍指揮使司送來的密報。
錦衣衛雖然是朱標設立,更是全麵聽從朱標的指揮。
但是朱元璋好歹還是皇帝。
所以錦衣衛的一些密報,還是會送到朱元璋這邊。
尤其是近來這段時間,各地氣溫驟降,幾乎是整大明,每日都有不少百姓被活活凍死在這個冬天。
而朝廷在各地開設的賑災棚,幾乎沒起到任何作用。
畢竟連應天府這種天子腳下的皇城,依舊出現了官吏貪墨賑災糧的事情。
那大明其他地方,這種情況隻會更加嚴重!
所以這段時間以來,錦衣衛密報的消息,幾乎全都是於此有關。
朱元璋皺著眉看完今日錦衣衛送來的密報,眼神驟然淩厲了起來!
果然!
又有一地出現了災民大量餓死的情況。
盡管朱標已經代君頒召,朝廷的賑災粥以筷子浮起人頭落地來作為合格的評判標準。
但是有些地方,仗著天高皇帝遠,依舊不將這道詔令當回事。
朱元璋將這封密報與之前的一些密報一起夾在書架上的一本書中。
這幾日錦衣衛傳來的密報,都被朱元璋收藏了起來。
這位洪武大帝最擅長的,就是秋後算賬!
等到全國各地的情況都明朗了,那些貪官汙吏都浮出水麵了,那麽他的屠刀,也是時候揮下了!
ue5a???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