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大明的貪官怎麽殺不絕?
洪武大帝?本太子的傀儡而已! 作者:水一方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東宮,太子府中。
朱標正坐在一個躺椅子上,手中捧著一本書,但是他的眼神明顯沒有看手中的那本書。
而是目光有些渙散地看著門外,似是陷入了沉思。
而在一旁,施耐庵和羅貫中對此也已經見怪不怪。
畢竟太子殿下經常會怔怔出神,不知在想些什麽。
而這些,自然不是他們能過問的。
師徒二人依舊在奮筆疾書地寫著手中的稿子。
畢竟經過上次朱棣和朱元璋催更的事,他們現在是一刻都不敢懈怠!
而坐在躺椅上的朱標,自然是在想關於那些貪官的事。
大明朝幾乎是曆朝曆代以來,對貪官汙吏的打擊力度最大的一個朝代。
但同時,又是曆朝曆代以來,貪官汙吏最為猖獗的朝代。
到了明朝末期,那些王公大一個個富得流油。
而作為皇帝的崇禎帝朱由檢,連身上的龍袍都是打補丁的。
更是摳門到了連個雞蛋都不舍得吃的地步。
雖然從古到今,哪怕是朱標穿越之前的那個時候,貪官汙吏都是如同雨後春筍一般殺之不絕。
但是大明朝,這個問題尤為嚴重!
朱標自然知道問題的根源出在哪裏,自然是朱元璋定下的官員俸祿。
之前空印案時,朱標就和朱棣談論過這個問題。
想要解決官員貪汙的問題,首先就要從俸祿上下手。
畢竟當官也好,還是普通百姓也罷,誰辛苦奔忙不是為了那幾兩碎銀?
想到這裏,朱標眼神一凝,那雙眼中重新煥發出攝人的神采。
他邁步走向書房中的書案,然後拿起一道裱好的金黃色綢緞,緩緩攤在桌麵上。
當施耐庵和羅貫中看清那道黃色綢緞上的圖案後,頓時倒吸一口涼氣!
乖乖,那上麵印的是五爪金龍啊!
那是聖旨!
不等施耐庵和羅貫中反應過來。
就見朱標在筆架中拿起一杆朱筆,開始在那道聖旨上寫著什麽。
這一幕直接給施耐庵和羅貫中驚得後背直冒冷汗。
太子殿下這是在寫聖旨?
可是聖旨不是隻有皇帝才能寫的嗎?
你還是個太子啊!
你這是僭越你知道嗎?
你這已經違反大明律法了!
你犯法了你知道嗎?
不過朱標對此好似習以為常。
寫一道聖旨仿佛家常便飯一般,筆鋒遊走之間,幾個呼吸的功夫,一道聖旨在朱標的手中已經寫就。
朱標拿起那道剛剛寫好的聖旨,對著從門外照來的陽光看了看,有些滿意地點了點頭。
“嗯,還差個東西。”
說罷,朱標卷起那道聖旨,放進袖子裏,走出了書房。
一道聖旨,自然要加蓋皇帝的玉璽。
朱標熟門熟路地來到禦書房。
而此時朱元璋恰好不在,這個時間,正好是朱元璋接見官員的時間。
朱標直接拿起禦案上擺著的玉璽,蓋在手中的聖旨上。
然後遞給跟過來的李恒道:“去中書省傳旨吧,讓他們即刻頒行,傳檄各地,不得有誤!”
“是!”
李恒對此好似已經見怪不怪。
小心翼翼地收起朱標遞過來的聖旨將其收起,然後趕往中書省傳旨。
……
……
武英殿中。
朱元璋此刻叫來了戶部尚書呂昶,戶部侍郎傅友文,刑部尚書周禎三人。
他先是看向呂昶問道:
“如今氣溫驟降,整個大明都陷入嚴寒中。”
“咱讓各地設立賑災棚,救濟難民,從每日放粥一次,變為每日放粥兩次。”
“你們戶部那邊糧食可拿得出來?”
呂昶連忙答道:
“回陛下,各地賑災棚每日放粥一次,戶部那邊自然是拿得出來的。”
“如今放粥兩次,開了太倉,再從其他地方擠一擠,也是能夠挺過這個冬天。”
聽見呂昶的話,朱元璋不鹹不淡地點了點頭。
呂昶的能耐,他還會使知道。
雖然墨守成規了一些,但是從不會開口應下自己做不到的事,更沒有膽子欺瞞自己。
他說能,那就是沒問題。
所以問題就出在下麵執行的那些人身上。
“周禎。”
朱元璋看向身穿大紅官袍,身材魁梧,滿臉絡腮胡,看上去麵相有些凶狠的周禎開口道。
周禎高大的身軀猛然一陣,連忙應道:“臣在。”
“前幾日太子送去刑部的那幾個應天府尹的小吏,審的如何了?”
周禎不慌不忙地開口道:
“回陛下,那些人,已經審完了,朝廷撥下來的賑災糧,有七成,都進了應天府尹的口袋。”
“兩成進了他們這些人的口袋。”
“至於能拿到賑災棚做成粥分給難民的,隻有一成,但是在施粥期間,他們這些負責施粥的人也要吃飯,所以真正分到難民手中賑災糧,連一成都不到。”
聽著周禎的匯報,朱元璋眉宇間已經隱約有了雷霆之怒。
“好啊,真是好!”
“咱的大明,竟然養了這麽多的貪官汙吏?”
“這還是在應天府,在咱眼巴前!”
“要是換了別的地方,這賑災糧,百姓豈不是連一粒米都分不到?”
這話還真不是朱元璋說的氣話。
根據錦衣衛傳回來的密報。
還真有地方的賑災糧被當地官員全部貪墨。
而且不僅僅是一個地方而已。
自從劉伯溫從禦史台退下去之後,整個大明對官員的監察係統幾乎就成了擺設。
雖然之前也有檢校。
但是對官員的檢查力度遠遠不如禦史台和現在的錦衣衛。
朱元璋早就有心整頓大明官場。
這才開國幾年,整個大明上下就烏煙瘴氣的。
若是再放任不管,那還得了?
朱元璋看向周禎道:
“凡是有牽扯的貪官汙吏,給咱狠狠地辦,一個都不能放過!”
“統統的給咱剝皮實草嘍!”
周禎苦笑著拱手稱是。
“行了,你們都下去吧!”
“戶部那邊也盯著點,凡是再發現有貪墨賑災糧的,直接上報刑部,全部給咱狠狠地辦!”
呂昶傅友文周禎三人當即告退。
等到大殿內空無一人後。
朱元璋坐在龍椅上,有些疲憊地揉了揉眉心。
各地的情況,他不是不知道。
如果動用錦衣衛,那些貪官汙吏一個都跑不掉。
可是現在這個時候,大明剛剛經曆過空印案,整個官場都空缺嚴重。
這個時候再驟興大獄,必然會讓大明元氣大傷!
b???
朱標正坐在一個躺椅子上,手中捧著一本書,但是他的眼神明顯沒有看手中的那本書。
而是目光有些渙散地看著門外,似是陷入了沉思。
而在一旁,施耐庵和羅貫中對此也已經見怪不怪。
畢竟太子殿下經常會怔怔出神,不知在想些什麽。
而這些,自然不是他們能過問的。
師徒二人依舊在奮筆疾書地寫著手中的稿子。
畢竟經過上次朱棣和朱元璋催更的事,他們現在是一刻都不敢懈怠!
而坐在躺椅上的朱標,自然是在想關於那些貪官的事。
大明朝幾乎是曆朝曆代以來,對貪官汙吏的打擊力度最大的一個朝代。
但同時,又是曆朝曆代以來,貪官汙吏最為猖獗的朝代。
到了明朝末期,那些王公大一個個富得流油。
而作為皇帝的崇禎帝朱由檢,連身上的龍袍都是打補丁的。
更是摳門到了連個雞蛋都不舍得吃的地步。
雖然從古到今,哪怕是朱標穿越之前的那個時候,貪官汙吏都是如同雨後春筍一般殺之不絕。
但是大明朝,這個問題尤為嚴重!
朱標自然知道問題的根源出在哪裏,自然是朱元璋定下的官員俸祿。
之前空印案時,朱標就和朱棣談論過這個問題。
想要解決官員貪汙的問題,首先就要從俸祿上下手。
畢竟當官也好,還是普通百姓也罷,誰辛苦奔忙不是為了那幾兩碎銀?
想到這裏,朱標眼神一凝,那雙眼中重新煥發出攝人的神采。
他邁步走向書房中的書案,然後拿起一道裱好的金黃色綢緞,緩緩攤在桌麵上。
當施耐庵和羅貫中看清那道黃色綢緞上的圖案後,頓時倒吸一口涼氣!
乖乖,那上麵印的是五爪金龍啊!
那是聖旨!
不等施耐庵和羅貫中反應過來。
就見朱標在筆架中拿起一杆朱筆,開始在那道聖旨上寫著什麽。
這一幕直接給施耐庵和羅貫中驚得後背直冒冷汗。
太子殿下這是在寫聖旨?
可是聖旨不是隻有皇帝才能寫的嗎?
你還是個太子啊!
你這是僭越你知道嗎?
你這已經違反大明律法了!
你犯法了你知道嗎?
不過朱標對此好似習以為常。
寫一道聖旨仿佛家常便飯一般,筆鋒遊走之間,幾個呼吸的功夫,一道聖旨在朱標的手中已經寫就。
朱標拿起那道剛剛寫好的聖旨,對著從門外照來的陽光看了看,有些滿意地點了點頭。
“嗯,還差個東西。”
說罷,朱標卷起那道聖旨,放進袖子裏,走出了書房。
一道聖旨,自然要加蓋皇帝的玉璽。
朱標熟門熟路地來到禦書房。
而此時朱元璋恰好不在,這個時間,正好是朱元璋接見官員的時間。
朱標直接拿起禦案上擺著的玉璽,蓋在手中的聖旨上。
然後遞給跟過來的李恒道:“去中書省傳旨吧,讓他們即刻頒行,傳檄各地,不得有誤!”
“是!”
李恒對此好似已經見怪不怪。
小心翼翼地收起朱標遞過來的聖旨將其收起,然後趕往中書省傳旨。
……
……
武英殿中。
朱元璋此刻叫來了戶部尚書呂昶,戶部侍郎傅友文,刑部尚書周禎三人。
他先是看向呂昶問道:
“如今氣溫驟降,整個大明都陷入嚴寒中。”
“咱讓各地設立賑災棚,救濟難民,從每日放粥一次,變為每日放粥兩次。”
“你們戶部那邊糧食可拿得出來?”
呂昶連忙答道:
“回陛下,各地賑災棚每日放粥一次,戶部那邊自然是拿得出來的。”
“如今放粥兩次,開了太倉,再從其他地方擠一擠,也是能夠挺過這個冬天。”
聽見呂昶的話,朱元璋不鹹不淡地點了點頭。
呂昶的能耐,他還會使知道。
雖然墨守成規了一些,但是從不會開口應下自己做不到的事,更沒有膽子欺瞞自己。
他說能,那就是沒問題。
所以問題就出在下麵執行的那些人身上。
“周禎。”
朱元璋看向身穿大紅官袍,身材魁梧,滿臉絡腮胡,看上去麵相有些凶狠的周禎開口道。
周禎高大的身軀猛然一陣,連忙應道:“臣在。”
“前幾日太子送去刑部的那幾個應天府尹的小吏,審的如何了?”
周禎不慌不忙地開口道:
“回陛下,那些人,已經審完了,朝廷撥下來的賑災糧,有七成,都進了應天府尹的口袋。”
“兩成進了他們這些人的口袋。”
“至於能拿到賑災棚做成粥分給難民的,隻有一成,但是在施粥期間,他們這些負責施粥的人也要吃飯,所以真正分到難民手中賑災糧,連一成都不到。”
聽著周禎的匯報,朱元璋眉宇間已經隱約有了雷霆之怒。
“好啊,真是好!”
“咱的大明,竟然養了這麽多的貪官汙吏?”
“這還是在應天府,在咱眼巴前!”
“要是換了別的地方,這賑災糧,百姓豈不是連一粒米都分不到?”
這話還真不是朱元璋說的氣話。
根據錦衣衛傳回來的密報。
還真有地方的賑災糧被當地官員全部貪墨。
而且不僅僅是一個地方而已。
自從劉伯溫從禦史台退下去之後,整個大明對官員的監察係統幾乎就成了擺設。
雖然之前也有檢校。
但是對官員的檢查力度遠遠不如禦史台和現在的錦衣衛。
朱元璋早就有心整頓大明官場。
這才開國幾年,整個大明上下就烏煙瘴氣的。
若是再放任不管,那還得了?
朱元璋看向周禎道:
“凡是有牽扯的貪官汙吏,給咱狠狠地辦,一個都不能放過!”
“統統的給咱剝皮實草嘍!”
周禎苦笑著拱手稱是。
“行了,你們都下去吧!”
“戶部那邊也盯著點,凡是再發現有貪墨賑災糧的,直接上報刑部,全部給咱狠狠地辦!”
呂昶傅友文周禎三人當即告退。
等到大殿內空無一人後。
朱元璋坐在龍椅上,有些疲憊地揉了揉眉心。
各地的情況,他不是不知道。
如果動用錦衣衛,那些貪官汙吏一個都跑不掉。
可是現在這個時候,大明剛剛經曆過空印案,整個官場都空缺嚴重。
這個時候再驟興大獄,必然會讓大明元氣大傷!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