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朱標:天下是百姓的
洪武大帝?本太子的傀儡而已! 作者:水一方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兩個月的時間,過得很快,幾個沿海地區的市舶司在緊鑼密鼓的修繕中,已經修繕完畢,甚至是一些不在朝廷規劃中的沿海地區也自發的修建起碼頭。
民間,以商為榮的氣息正大肆蔓延,上下一片和諧,欣欣向榮之態。
至於唐勝宗,在這段時間召集兵馬,點齊士兵,浩浩湯湯的出海,遠征倭國。
東宮太子府。
劉伯溫一身官服,從容的走向朱標的書房。
“微臣見過太子殿下。”
朱標斜躺在椅子上,嘴裏叼著根染了朱砂的毛筆,眉頭微微皺起。
聽見劉伯溫的聲音,立刻端正坐姿,將手中的奏折遞過去。
“這是禮部遞上來的折子,說是一年一度的恩科就要開考,規矩是否有所變化。”
劉伯溫恭恭敬敬的接過折子,認真的看起來。
須臾,合上折子的他略有疑惑的看來:“禮部提的恩科,是朝廷大事,可如今民間風氣與去年大相徑庭,朝廷也有所變化,若一成不變,似也不大好。”
朱標:“去年用的,還不是白話,如今的文人墨客和百姓交流也沒之前那麽大的壁壘,文字等,也在朝著簡單化走。”
“雖說這朝廷與民間區別很大,可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民意實則重中之重。”
“如今百姓生活逐步走向富裕,大家所需求的,也就不再隻是溫飽,而是精神上的滿足。”
“如此一分析,恩科走向白話階段便是民心所向了,劉愛卿,不知你意下如何?”
劉伯溫認真的聽著朱標的分析。
待他說完後,欣喜且崇拜的對朱標拱手:“太子殿下此舉為國為民,實乃國之大幸!”
“恩科一舉,本就是為了平民百姓能夠有入朝為官的機會,一來,防止世家子弟的壟斷,除掉妨礙國體的毒瘤,二來,來於民,想於民,更有助於發展,現如今推行白話百姓得到了利益,恩科自然也需時移世易。”
朱標:“我正是這個意思。”
劉伯溫:“那,太子殿下準備在幾月份推行恩科考試呢?”
朱標對劉伯溫做了個請的姿勢:“劉大人意下如何。”
“以往,小試在五月,鄉試則在八月,會試和殿試則在來年的二月和三月,微臣以為,這時間,不改變得好。”
朱標若有所思的頷首。
廣大學子寒窗多年,為的就是等這三年一次的恩科,先前做了諸多準備,若是臨時恩科時間改變,一定會對一部分的學子造成困擾,如此一來,便是不變最好。
片刻後,朱標定下:“那就不變。”
朱標請劉伯溫過府就為此事。
如今商議好,他也就告退了。
朱標將恩科旨意頒布了下去。
在朱標頒布了聖旨後,朱元璋才知道此事。
竟不經過他的同意就頒布恩科聖旨,朱標好大的膽子!
朱元璋立刻傳旨,把朱標召至禦書房。
朱標一進禦書房,就迎來朱元璋的大聲嗬斥:“朱標你好大的膽子,恩科一事,事關國體,不同朕商量就擅自做主,還將聖旨頒布出去,你把朕的麵子置於何處!”
朱標略有輕蔑的掃了眼朱元璋:“是你的麵子大,還是江山社稷更重要?”
朱元璋:……
“哼!這天下是朕的還是你的?”
口氣裏的怒少了不少。
朱標:“是百姓的。”
朱元璋:……
朱標繼續說:“恩科一事,事關國體,兒臣自然知道其重要性。而不與父皇商量就私下做決定,雖有過失,本質也是在為父皇減輕負擔。”
朱元璋:“嗬!難道你還要朕感謝你不成?”
“事實如此,不過也不需父皇感謝,恩科三年一次,無數寒門學子都在等著這機會,先前禮部上書,問及此,兒臣覺得,如今推行白話已有成效,人到底是群體動物,絕不能閉塞,排斥同某個階級的人接觸,所以此次恩科,就隻改了文體,其餘不變,免得辛苦多年的學子因恩科變化而未改變自身,造成損失。”
朱標這小子,考慮得也還算周全。
這麽說來,他真的是在為了他考慮?
朱元璋臉色有些變化,但還維持著嚴肅:“哼,別以為你這樣,朕就會原諒你的先斬後奏!”
朱標:“兒臣願領責罰。”
朱元璋氣結:“你還來真的?”
笑盈盈的朱標看著朱元璋,走到他的身邊,嬉笑道:“父皇你這語氣一點也不像開玩笑的。”
朱元璋:……
朱標笑得更誇張了。
劉伯溫回去後就覺得腹痛難忍,他知道是老毛病犯了,家裏還有一些藥,他煎了一副服下。
心想,過會兒便會好轉,可誰知,腹痛不僅沒有緩解,反而還愈發嚴重,縱然是服用了止疼藥也收效甚微。
他忍著劇痛,徹夜難眠,翌日連起床上朝的力氣都沒有,隻得請一同去上朝的禮部李大人代他向陛下呈上請假奏折。
早朝上,朱元璋見劉伯溫未來上朝,關切的問了一句。
此時李大人才得以站出來,將劉伯溫寫給他的請假奏折遞上去。
這下朱元璋才知道,劉伯溫因腹痛難忍,一夜未眠,實在是無力支撐上朝。
想來這劉伯溫深得朱標的青睞,便準了劉伯溫的請假,他也暗自記下,待早朝結束後,下令胡惟庸帶著禦醫上門為劉伯溫診治。
“老爺,胡大人帶著張禦醫上門來看你了。”劉夫人輕輕敲門。
劉伯溫聞言,連忙拿過外衫披在身上,強撐著肚子的疼欲起身。
也就在這時,胡惟庸推門而進。
他一眼就看到了劉伯溫慘白的臉色,連忙快走幾步,雙手攙扶劉伯溫,免得他摔倒。
“劉大人身體有恙,就不用起身相迎了。”
劉伯溫有些尷尬:“見過胡丞相,讓二位見笑了。”
“無妨,今日我也是得陛下命令,帶著張禦醫上門關切慰問。”
劉伯溫一聽,有些詫異,隨即便感動起來:“是,是陛下讓大人前來?”
胡惟庸笑著頷首,看了眼身後的張禦醫。
張禦醫上前,放下藥箱,拉了個凳子坐下。
打開藥箱,從中拿出號脈枕,恭敬的請劉伯溫把手腕放在上麵。
劉伯溫感動得熱淚盈眶:“著實不敢想,一個小小的老毛病竟惹得皇上記掛,老臣感激涕零!”
m ??r
民間,以商為榮的氣息正大肆蔓延,上下一片和諧,欣欣向榮之態。
至於唐勝宗,在這段時間召集兵馬,點齊士兵,浩浩湯湯的出海,遠征倭國。
東宮太子府。
劉伯溫一身官服,從容的走向朱標的書房。
“微臣見過太子殿下。”
朱標斜躺在椅子上,嘴裏叼著根染了朱砂的毛筆,眉頭微微皺起。
聽見劉伯溫的聲音,立刻端正坐姿,將手中的奏折遞過去。
“這是禮部遞上來的折子,說是一年一度的恩科就要開考,規矩是否有所變化。”
劉伯溫恭恭敬敬的接過折子,認真的看起來。
須臾,合上折子的他略有疑惑的看來:“禮部提的恩科,是朝廷大事,可如今民間風氣與去年大相徑庭,朝廷也有所變化,若一成不變,似也不大好。”
朱標:“去年用的,還不是白話,如今的文人墨客和百姓交流也沒之前那麽大的壁壘,文字等,也在朝著簡單化走。”
“雖說這朝廷與民間區別很大,可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民意實則重中之重。”
“如今百姓生活逐步走向富裕,大家所需求的,也就不再隻是溫飽,而是精神上的滿足。”
“如此一分析,恩科走向白話階段便是民心所向了,劉愛卿,不知你意下如何?”
劉伯溫認真的聽著朱標的分析。
待他說完後,欣喜且崇拜的對朱標拱手:“太子殿下此舉為國為民,實乃國之大幸!”
“恩科一舉,本就是為了平民百姓能夠有入朝為官的機會,一來,防止世家子弟的壟斷,除掉妨礙國體的毒瘤,二來,來於民,想於民,更有助於發展,現如今推行白話百姓得到了利益,恩科自然也需時移世易。”
朱標:“我正是這個意思。”
劉伯溫:“那,太子殿下準備在幾月份推行恩科考試呢?”
朱標對劉伯溫做了個請的姿勢:“劉大人意下如何。”
“以往,小試在五月,鄉試則在八月,會試和殿試則在來年的二月和三月,微臣以為,這時間,不改變得好。”
朱標若有所思的頷首。
廣大學子寒窗多年,為的就是等這三年一次的恩科,先前做了諸多準備,若是臨時恩科時間改變,一定會對一部分的學子造成困擾,如此一來,便是不變最好。
片刻後,朱標定下:“那就不變。”
朱標請劉伯溫過府就為此事。
如今商議好,他也就告退了。
朱標將恩科旨意頒布了下去。
在朱標頒布了聖旨後,朱元璋才知道此事。
竟不經過他的同意就頒布恩科聖旨,朱標好大的膽子!
朱元璋立刻傳旨,把朱標召至禦書房。
朱標一進禦書房,就迎來朱元璋的大聲嗬斥:“朱標你好大的膽子,恩科一事,事關國體,不同朕商量就擅自做主,還將聖旨頒布出去,你把朕的麵子置於何處!”
朱標略有輕蔑的掃了眼朱元璋:“是你的麵子大,還是江山社稷更重要?”
朱元璋:……
“哼!這天下是朕的還是你的?”
口氣裏的怒少了不少。
朱標:“是百姓的。”
朱元璋:……
朱標繼續說:“恩科一事,事關國體,兒臣自然知道其重要性。而不與父皇商量就私下做決定,雖有過失,本質也是在為父皇減輕負擔。”
朱元璋:“嗬!難道你還要朕感謝你不成?”
“事實如此,不過也不需父皇感謝,恩科三年一次,無數寒門學子都在等著這機會,先前禮部上書,問及此,兒臣覺得,如今推行白話已有成效,人到底是群體動物,絕不能閉塞,排斥同某個階級的人接觸,所以此次恩科,就隻改了文體,其餘不變,免得辛苦多年的學子因恩科變化而未改變自身,造成損失。”
朱標這小子,考慮得也還算周全。
這麽說來,他真的是在為了他考慮?
朱元璋臉色有些變化,但還維持著嚴肅:“哼,別以為你這樣,朕就會原諒你的先斬後奏!”
朱標:“兒臣願領責罰。”
朱元璋氣結:“你還來真的?”
笑盈盈的朱標看著朱元璋,走到他的身邊,嬉笑道:“父皇你這語氣一點也不像開玩笑的。”
朱元璋:……
朱標笑得更誇張了。
劉伯溫回去後就覺得腹痛難忍,他知道是老毛病犯了,家裏還有一些藥,他煎了一副服下。
心想,過會兒便會好轉,可誰知,腹痛不僅沒有緩解,反而還愈發嚴重,縱然是服用了止疼藥也收效甚微。
他忍著劇痛,徹夜難眠,翌日連起床上朝的力氣都沒有,隻得請一同去上朝的禮部李大人代他向陛下呈上請假奏折。
早朝上,朱元璋見劉伯溫未來上朝,關切的問了一句。
此時李大人才得以站出來,將劉伯溫寫給他的請假奏折遞上去。
這下朱元璋才知道,劉伯溫因腹痛難忍,一夜未眠,實在是無力支撐上朝。
想來這劉伯溫深得朱標的青睞,便準了劉伯溫的請假,他也暗自記下,待早朝結束後,下令胡惟庸帶著禦醫上門為劉伯溫診治。
“老爺,胡大人帶著張禦醫上門來看你了。”劉夫人輕輕敲門。
劉伯溫聞言,連忙拿過外衫披在身上,強撐著肚子的疼欲起身。
也就在這時,胡惟庸推門而進。
他一眼就看到了劉伯溫慘白的臉色,連忙快走幾步,雙手攙扶劉伯溫,免得他摔倒。
“劉大人身體有恙,就不用起身相迎了。”
劉伯溫有些尷尬:“見過胡丞相,讓二位見笑了。”
“無妨,今日我也是得陛下命令,帶著張禦醫上門關切慰問。”
劉伯溫一聽,有些詫異,隨即便感動起來:“是,是陛下讓大人前來?”
胡惟庸笑著頷首,看了眼身後的張禦醫。
張禦醫上前,放下藥箱,拉了個凳子坐下。
打開藥箱,從中拿出號脈枕,恭敬的請劉伯溫把手腕放在上麵。
劉伯溫感動得熱淚盈眶:“著實不敢想,一個小小的老毛病竟惹得皇上記掛,老臣感激涕零!”
m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