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太子殿下萬歲
洪武大帝?本太子的傀儡而已! 作者:水一方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百姓對於這等沒有用釘子和粘合劑就做出來的船,持懷疑態度。
不過,現在也就隻有這麽一個辦法。
也就隻能靜靜的看。
做好以後,朱標跟著百姓把船拖到了山下有水的地方。
船到了水中,朱標第一個跳下去,劃著船槳勻速前進。
百姓看到朱標的船並沒有出現問題,而且速度還很快,也趕緊把自己的船拖下來,劃著離開了。
朱標則到下一個地方,教這裏的百姓造船,坐船離開。
都是生活在沿海地帶的百姓,常年和水打交道,自然有自己的一套道理。
朱標這生活在南京,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太子爺怎麽可能懂得比他們還多?
所以,當朱標提出來,要造船的時候,百姓也是拒絕的。
這時候,前來幫忙的趙翥為朱標說話。
他表示,朱標確實是造出了船,沒有用一滴粘合劑,船還很好用。
百姓還是將信將疑。
朱標直接造船。
同時,他也把造船技術交給年輕的百姓,分給這些百姓教會其他百姓造船的任務。
先前乘船離開的百姓中,有一些年輕力壯的回來了。
他們也帶來了自己的船隻。
他們讓上了年紀的和小孩跟著他們走,先離開。
就這樣,一個幫一群的,逐漸的,在山頭的百姓都得以離開。
來到了相對安全,沒有雨和洪水的地方,吃住又成了問題。
住的話,倒是可以隨便一點,用一些樹葉和木頭簡單的搭建庇護所,再利用火來驅蚊。
趙翥早早的去了府衙,告知身份和來意,得到了一些糧食和衣物。
可這些糧食,遠遠不夠。
朱標來了以後,看到糧食不夠,直接去了府衙要糧食。
周知府看到朱標來了,先是假惺惺的表示自己也很難,最近幾年天災人禍很多,農民們沒什麽收成,又說,朝廷賦稅很重,百姓家中根本沒有餘糧。
最後摳摳搜搜的給了五十旦。
受災群眾有幾萬人,五十旦僅僅夠一天的量。
他來之前做了背調,受災地區旁幾個縣,是年年豐收,年年增收,怎麽可能拿不出糧食來呢?
再者,大明律例明確規定,但凡發生災害,所有縣衙都有義務提供幫助。
想來是這周知府不把他放在眼中了。
朱標立刻拿出太子的氣勢,直接把周知府仗責二十。
周知府知道自己要被打,連連求饒並找借口,說自己真的盡力了。
朱標隻是冷麵讓衙差行刑。
被打了二十板子的周知府總算老實了一些。
朱標問他,到底有多少糧食,他才如實告知,還有一千旦。
朱標讓他交出七百旦。
周知府不願意。
朱標下令繼續打。
周知府這下淩亂了,連連告饒。
朱標不聽也就算了,還讓衙差拖到外麵打。
周知府被打得嗷嗷叫,痛苦極了。
站在門口,看著周知府行刑的朱標麵上沒一分輕快之意。
反而在百姓越發聚集過來的時候,臉色凝重了不少。
百姓都隻敢圍過來,安靜的看,根本就不敢發出一點聲音。
甚至一些百姓的臉上還出現了害怕。
想來是這位周知府對百姓尤為苛刻,才會至百姓見如此情形都不敢出聲八卦一下。
“趙翥。”朱標叫了一聲。
身後的趙翥立刻走上前:“微臣在。”
“去調查一下,這位周周知府有多少違法亂紀的事。本太子一定按律,從重,從嚴處理。”
“是。”
此刻,百姓爆發熱烈掌聲。
“好,好啊。”
“太子殿下簡直是我們的神!”
“太子殿下萬歲!”
“皇上萬歲,太子萬歲!”
看到百姓高興,朱標往前一步,十分真誠的深鞠一躬。
百姓惶恐,連忙下跪。
趕緊走上前,朱標把下跪的百姓都扶起來。
“抱歉,是朝廷失察,才讓此等奸詐小人做了周知府,坑了你們。本太子保證,在這裏,乃至大明各個地區,凡有隱私害公,假公濟私等不利於百姓之舉,都會被嚴肅處理。”
百姓再次爆發震天熱烈掌聲。
聽到這裏,周知府心涼了。
他的錢,他的老婆孩子……
李善長姍姍來遲。
“老臣參見太子殿下。”
朱標:“李丞相有心了。”
“既然李丞相來了,那周知府就交給你了。”
朱標揮手,讓衙差跟著他去糧倉。
李善長皺眉,低眸看著被打得隻剩一口氣,可憐兮兮的周知府,心中在打鼓。
朱標來了幾日了?
又做了多少事?
他怎麽會來的?
暴雨不是沒幾日就走了,被困在山頂的百姓們也還有些吃的,這次肯定能抗得過去的啊。
想了片刻,李善長發現自己想不出來。
算了,先表現表現再看吧。
胡惟庸不會聽他的,那他就給孔希學修書一封吧。
朱標去糧倉把糧食運了出來,交給了趙翥。
趙翥會帶著衙差將糧食運送到它該去的地方。
解決了一個縣衙,那得去下一個。
畢竟,七百旦,也還是不夠的。
百姓經曆了這等大難,恢複生產需要時日。
重新修建房子又需要時日。
在這期間,朱標接觸的,多半是淳樸的百姓。
他每日必定會抽出時間,將今日的所見所聞記錄下來。
等回京後,好拿給老頭子看。
身在高位,想要接觸最底層的百姓可沒有機會,朝中官員眾多,別有用心者,抓也抓不完。
下一個知府在得知了朱標的雷霆做法後,不敢怠慢,隻留足了口糧便通通上交。
接下來的幾個縣衙,也一樣。
不過三日,朱標就籌措好百姓半年內的糧食。
這些糧食,足夠他們支撐到恢複生產了。
趙翥把這邊的所見所聞都寫成了奏折,遞了上去。
折子到了胡惟庸手中。
胡惟庸見朱標不過半月就處理好了水患,嫉妒又是憤怒。
再加上趙翥用的是白話文,他就更不想呈上去了。
翌日上朝時,此事他也隻字未提。
隻匯報了商賈出海做生意賺了不少銀子,湖南一帶百姓安居樂業。
朱元璋在聽他匯報時,麵色陰沉,等他匯報完也什麽都沒說。
這讓胡惟庸心裏很不是滋味。
不過,現在也就隻有這麽一個辦法。
也就隻能靜靜的看。
做好以後,朱標跟著百姓把船拖到了山下有水的地方。
船到了水中,朱標第一個跳下去,劃著船槳勻速前進。
百姓看到朱標的船並沒有出現問題,而且速度還很快,也趕緊把自己的船拖下來,劃著離開了。
朱標則到下一個地方,教這裏的百姓造船,坐船離開。
都是生活在沿海地帶的百姓,常年和水打交道,自然有自己的一套道理。
朱標這生活在南京,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太子爺怎麽可能懂得比他們還多?
所以,當朱標提出來,要造船的時候,百姓也是拒絕的。
這時候,前來幫忙的趙翥為朱標說話。
他表示,朱標確實是造出了船,沒有用一滴粘合劑,船還很好用。
百姓還是將信將疑。
朱標直接造船。
同時,他也把造船技術交給年輕的百姓,分給這些百姓教會其他百姓造船的任務。
先前乘船離開的百姓中,有一些年輕力壯的回來了。
他們也帶來了自己的船隻。
他們讓上了年紀的和小孩跟著他們走,先離開。
就這樣,一個幫一群的,逐漸的,在山頭的百姓都得以離開。
來到了相對安全,沒有雨和洪水的地方,吃住又成了問題。
住的話,倒是可以隨便一點,用一些樹葉和木頭簡單的搭建庇護所,再利用火來驅蚊。
趙翥早早的去了府衙,告知身份和來意,得到了一些糧食和衣物。
可這些糧食,遠遠不夠。
朱標來了以後,看到糧食不夠,直接去了府衙要糧食。
周知府看到朱標來了,先是假惺惺的表示自己也很難,最近幾年天災人禍很多,農民們沒什麽收成,又說,朝廷賦稅很重,百姓家中根本沒有餘糧。
最後摳摳搜搜的給了五十旦。
受災群眾有幾萬人,五十旦僅僅夠一天的量。
他來之前做了背調,受災地區旁幾個縣,是年年豐收,年年增收,怎麽可能拿不出糧食來呢?
再者,大明律例明確規定,但凡發生災害,所有縣衙都有義務提供幫助。
想來是這周知府不把他放在眼中了。
朱標立刻拿出太子的氣勢,直接把周知府仗責二十。
周知府知道自己要被打,連連求饒並找借口,說自己真的盡力了。
朱標隻是冷麵讓衙差行刑。
被打了二十板子的周知府總算老實了一些。
朱標問他,到底有多少糧食,他才如實告知,還有一千旦。
朱標讓他交出七百旦。
周知府不願意。
朱標下令繼續打。
周知府這下淩亂了,連連告饒。
朱標不聽也就算了,還讓衙差拖到外麵打。
周知府被打得嗷嗷叫,痛苦極了。
站在門口,看著周知府行刑的朱標麵上沒一分輕快之意。
反而在百姓越發聚集過來的時候,臉色凝重了不少。
百姓都隻敢圍過來,安靜的看,根本就不敢發出一點聲音。
甚至一些百姓的臉上還出現了害怕。
想來是這位周知府對百姓尤為苛刻,才會至百姓見如此情形都不敢出聲八卦一下。
“趙翥。”朱標叫了一聲。
身後的趙翥立刻走上前:“微臣在。”
“去調查一下,這位周周知府有多少違法亂紀的事。本太子一定按律,從重,從嚴處理。”
“是。”
此刻,百姓爆發熱烈掌聲。
“好,好啊。”
“太子殿下簡直是我們的神!”
“太子殿下萬歲!”
“皇上萬歲,太子萬歲!”
看到百姓高興,朱標往前一步,十分真誠的深鞠一躬。
百姓惶恐,連忙下跪。
趕緊走上前,朱標把下跪的百姓都扶起來。
“抱歉,是朝廷失察,才讓此等奸詐小人做了周知府,坑了你們。本太子保證,在這裏,乃至大明各個地區,凡有隱私害公,假公濟私等不利於百姓之舉,都會被嚴肅處理。”
百姓再次爆發震天熱烈掌聲。
聽到這裏,周知府心涼了。
他的錢,他的老婆孩子……
李善長姍姍來遲。
“老臣參見太子殿下。”
朱標:“李丞相有心了。”
“既然李丞相來了,那周知府就交給你了。”
朱標揮手,讓衙差跟著他去糧倉。
李善長皺眉,低眸看著被打得隻剩一口氣,可憐兮兮的周知府,心中在打鼓。
朱標來了幾日了?
又做了多少事?
他怎麽會來的?
暴雨不是沒幾日就走了,被困在山頂的百姓們也還有些吃的,這次肯定能抗得過去的啊。
想了片刻,李善長發現自己想不出來。
算了,先表現表現再看吧。
胡惟庸不會聽他的,那他就給孔希學修書一封吧。
朱標去糧倉把糧食運了出來,交給了趙翥。
趙翥會帶著衙差將糧食運送到它該去的地方。
解決了一個縣衙,那得去下一個。
畢竟,七百旦,也還是不夠的。
百姓經曆了這等大難,恢複生產需要時日。
重新修建房子又需要時日。
在這期間,朱標接觸的,多半是淳樸的百姓。
他每日必定會抽出時間,將今日的所見所聞記錄下來。
等回京後,好拿給老頭子看。
身在高位,想要接觸最底層的百姓可沒有機會,朝中官員眾多,別有用心者,抓也抓不完。
下一個知府在得知了朱標的雷霆做法後,不敢怠慢,隻留足了口糧便通通上交。
接下來的幾個縣衙,也一樣。
不過三日,朱標就籌措好百姓半年內的糧食。
這些糧食,足夠他們支撐到恢複生產了。
趙翥把這邊的所見所聞都寫成了奏折,遞了上去。
折子到了胡惟庸手中。
胡惟庸見朱標不過半月就處理好了水患,嫉妒又是憤怒。
再加上趙翥用的是白話文,他就更不想呈上去了。
翌日上朝時,此事他也隻字未提。
隻匯報了商賈出海做生意賺了不少銀子,湖南一帶百姓安居樂業。
朱元璋在聽他匯報時,麵色陰沉,等他匯報完也什麽都沒說。
這讓胡惟庸心裏很不是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