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


    天色微亮,陳懷安親率的龍城北伐大軍作戰部隊便開始在臨時營地集結,輜重部隊的輔兵們也在有條不紊的清收大軍安營紮寨所需的帳篷器械。


    今日,北伐大軍就將離開晉王封地,正式踏上北伐征程。


    “報——”


    “啟稟晉王殿下,樊將軍已率先鋒部隊提前開拔探查軍情,斥候來報,前方大軍行軍路線一切正常,龐將軍請示殿下,大軍何時開拔?”


    “嗯,本王知道了!”


    陳懷安點了點頭,對傳令兵吩咐道:“告訴龐將軍,一炷香的時間後全軍開拔,不得有誤!”


    “末將得令!”


    很快,傳令兵便匆忙離去。


    此時,中軍大帳前就隻剩下了陳懷安和朝廷禮部侍郎,傳旨欽差孫鶴齡二人。


    陳懷安看著眼前大營內正忙著做開拔準備的龍城北伐大軍,再一次出言挽留道:“孫大人,你當真還是要返回京師複命嗎?”


    “以本王對趙乾的了解,你就這麽回去,他肯定不會輕易放過你。”


    說著,陳懷安扭頭看向身邊的孫鶴齡,一字一句的說道:


    “要不然,你別回去了,等本王的靖難大軍打到金陵城的時候,你在同本王一起進城回家可好?”


    “隻要你在本王這邊,趙乾肯定會認為是本王將你扣押於此的,從而不太會為難尚在金陵城中的尊夫人和家中老幼。”


    對於朝廷傳旨欽差孫鶴齡,陳懷安始終是心懷感激的。


    他深知,自己此番在龍城舉兵靖難討逆,一仗打掉吳青雲十萬雲麾軍的消息,一旦傳到二世帝趙乾的耳中,後者必定龍顏大怒。


    相關人等勢必會遭到牽連,身為朝廷傳旨欽差的孫鶴齡更是首當其衝。


    畢竟,是他搶在吳青雲十萬大軍圍城之前把聖旨送到晉王府的。


    所以,陳懷安想把孫鶴齡留在龍城,留在自己的身邊。


    一方麵,是為了保全孫鶴齡,另一方麵嘛,是想為自己網羅天下英才,為日後稱孤道寡一統天下做準備。


    可麵對陳懷安的再一次挽留,孫鶴齡依然是堅定而決絕的搖了搖頭,道:“孫某在此謝過殿下的一番好意了。”


    “孫某乃是大新真武二十三年的殿試三甲,高祖皇帝欽點的探花,即便建安帝再怎麽暴戾不堪,他也是正統的大新二世皇帝,


    孫某此番奉旨出行,不管最終結局如何,也得回京複命,把龍城真實的情況稟明當今聖上。”


    “隻要孫某還是朝廷正三品命官一天,就得恪守為官之道為皇上盡忠,決不能放任奸相秦如檜,吳青雲之流的佞臣欺上瞞下,禍亂朝綱!”


    這一番話,孫鶴齡說得言之鑿鑿,卻又糾結萬分。


    從情感上來講,曾受過晉王陳破虜知遇之恩的孫鶴齡自然是偏向於世子陳懷安的。


    況且,陳懷安於龍城舉兵發表靖難討逆檄文之後,其頒布的一係列施政措施利國利民,已頗具幾分一代明君的風範。


    可作為一個讀書人,一個深受傳統儒家文化影響的文臣,刻在文人骨子裏的忠孝節義又在時刻提醒著孫鶴齡。


    不管陳懷安的靖難楔文寫得多麽的文采飛揚,打出“清君側,除奸佞,安社稷,固國本”的口號喊得多麽的漂亮響亮,都依然改變不了他興兵作亂的事實。


    在龍城的這段日子裏,孫鶴齡的內心飽受折磨,在情感和理智之間反複煎熬。


    最終,在陳懷安舉兵南征北討之時,孫鶴齡也下定了返回京師複命的決心。


    要把他在龍城的所見所聞如實奏明當今聖上,並勸諫皇上收斂起好大喜功之心施以仁政,與民休息。


    哪怕,自己最終會因此落得個身首異處的下場也在所不辭。


    文死諫,武死戰,不應該才是為人臣者畢生的追求嗎?


    至於先王陳破虜的救命之情,知遇之恩,在他孫鶴齡冒死趕在西北總兵吳青雲大軍壓境之前,將皇上改封晉王世子的聖旨提前送到晉王府邸的那一刻,就已經還清了。


    看著孫鶴齡再一次果斷而決絕的拒絕將他留在龍城的提議,陳懷安也隻得無奈的歎息一聲,搖了搖頭道:


    “孫大人,既然你去意已決,那本王也不再強留!”


    說著,他衝大帳外喊了一聲:“來人啊,把本王給孫大人準備的東西拿上來!”


    很快,金吾衛統領蕭破端著一個用綢緞蓋住的托盤走進中軍大帳,直挺挺的站在孫鶴齡的麵前。


    孫鶴齡眉頭一皺,一臉疑惑的看向陳懷安。


    陳懷安笑道:“孫大人,打開看看吧!”


    聞言,孫鶴齡猶豫再三,最終還是伸手將覆蓋在托盤之上的綢緞掀開。


    映入眼簾的卻是,陳懷安親自撰寫的《奉天靖難,討逆楔文》,以及西北總兵吳青雲與敵國大汗鐵木爾暗通曲款的來往書信。


    陳懷安依舊麵帶笑容,一臉誠懇的說道:“本王深知孫大人一生清廉兩袖清風,所以送你金銀珠寶綾羅綢緞都顯得太過俗氣,孫大人也未必會收。”


    說著,陳懷安起身走到孫鶴齡的身邊,從蕭破手中的托盤裏麵拿出蓋有晉王印璽的討逆楔文,以及吳青雲叛國的罪證,繼續道:


    “文死諫,武死戰,想必也是孫大人畢生的追究吧?”


    “孫大人此前冒死將皇帝改封本王為北海王的消息提前送到晉王府,於本王和王府家眷有大恩,大恩不言謝,


    既然孫大人執意要走,那本王就送孫大人一個以死勸諫,名留青史的機會!”


    說完,陳懷安毫不客氣的將手上的兩封書信硬塞到了孫鶴齡的手上。


    隨後,頭也不回的向中軍大帳外走去。


    臨出大帳前,陳懷安突然頓了頓腳步,背對著孫鶴齡說道:


    “孫大人,日後不管任何情況下,晉王府的大門永遠向你敞開!”


    “蕭破,替本王送大人!”


    “末將遵命!”


    ......


    晉城。


    此地距龍城不過百餘裏,不僅是雲麾軍的輜重糧草補給重鎮,也是龍城南征大軍南下攻取雲州的第一道阻礙。


    此刻,駐守晉城的雲麾軍守城士兵們,一個個正哈欠連天的靠在城牆垛口上有一搭沒一搭的吹牛打屁。


    突然,城牆上的青石板地麵好像動了動。


    守在城門口盤查過往百姓商隊的士兵,也突然發現放在桌上的一碗清水頃刻間變得水波湧動起來。


    正當一眾守城的雲麾軍士兵納悶之際,耳畔卻隱約傳來了猶如驚雷滾滾般的馬蹄聲。


    蹬蹬蹬!


    蹬蹬蹬!


    見狀,城樓上值守的守軍百戶揉了揉睡意惺忪的雙眼,隨後趴到城樓上放眼望去。


    這一看,差點嚇得這名百戶當場靈魂出竅。


    隻見通往晉城的官道上,黑壓壓的一片騎兵正在向晉城方向高速衝刺,戰馬揚起的鐵蹄踏得大地顫動不止。


    恍惚間,這名守軍百戶似乎在衝鋒的騎兵隊伍中,看到了一麵猩紅的四爪黃龍旗在迎風招展,高速移動。


    “敵襲——”


    下一刻,這名百戶在驚慌恐懼中發出的尖嘯聲都破了音!


    幾乎同時,策馬揮刀衝鋒在騎兵最前麵的大明第一猛將常遇春一聲怒吼:


    “龍城兵馬副元帥,征南大將軍常遇春在此,爾等速速出城投降,方可免死!”


    “速速出城投降,方可免死!”


    身後,是兩萬精騎齊聲怒吼,氣吞山河,直上雲霄的狂嗥。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封地擁兵八十萬,皇帝逼我交兵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碼字農民黃三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碼字農民黃三戒並收藏封地擁兵八十萬,皇帝逼我交兵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