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皇權相權,矛盾激化
封地擁兵八十萬,皇帝逼我交兵權 作者:碼字農民黃三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一聽到兵部侍郎高武提議,要讓武三甲節製天下兵馬大權之時,宰相秦如檜再也坐不住了。
他當著滿朝文武的麵,毫不客氣的說道:“皇上,太後,這才不到半年時間,武三甲就從一個兵部六品小吏,被破格擢升為正二品的朝廷總兵官、威武大將軍;”
“現在若是再加授武三甲節製天下兵馬的權利,任由其調度全國兵馬,恐怕難以服眾吧?”
“再說了,自古以來武將擁兵自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事情難道還少嗎?”
“此時,若是武三甲以兵符開路,掉頭直奔京師皇城逼宮,請問皇上、太後又該如何應對?”
“屆時,這武三甲對大新王朝的威脅,可要比陳懷安這個亂臣賊子大多了!”
說著,秦如檜突然調轉話鋒,將矛頭直指兵部侍郎高武,怒斥道:“高大人,本相不知道你是出於何種心思,才會向皇上、太後提出加授武三甲節製天下兵馬的權力;”
“但本相有一點很清楚,你定是與那武三甲在暗中結黨營私,試圖禍亂我大新朝綱,顛覆大新江山!”
“高武,你居心何在?”
哼!
隨著秦如檜冷哼一聲,猛地一甩衣袖,朝堂之上的其餘宰相一黨,立刻心領神會,爭先恐後的站了出來。
一邊怒斥兵部侍郎高武居心叵測,一邊奏請皇上、太後萬不能受奸臣蠱惑,加授武三甲節製天下兵馬的權利。
眨眼之間,麵對滿朝文武的口誅筆伐,勢單力薄的兵部侍郎高武,以及禦林軍統帥何長東便落了下風,被淹沒在宰相一黨的口水之中。
眼見事態就要失控,坐在金鑾殿上布簾之後的太後蘇婉兒,罕見的站起身來掀開布簾,走到金鑾殿的台階之前,一聲嬌喝:“肅靜!”
“朝堂之上,推搡吵鬧,成何體統?”
刷!
此話一出,喧鬧嘈雜的金鑾殿內果然安靜下來。
滿朝文武不約而同的轉身,看向金鑾殿上身穿一襲大紅色鳳袍的太後蘇婉兒。
片刻之後,喧鬧嘈雜之聲再起。
很顯然,這些老奸巨猾的大新朝臣、宰相一黨,並未把年輕的太後蘇婉兒放在眼裏。
見狀,蘇婉兒不由得怒火攻心,胸前的大紅色鳳袍上下起伏,瓜子臉蛋兒上冷若冰霜,卻又無可奈何。
“好了,都少說兩句!”
這時,秦如檜終於陰沉著臉站出來收拾殘局。
他帶著幾分挑釁的冷眼,先看了看金鑾殿上的太後蘇婉兒,又看了看灰頭土臉的高武、何長東二人,最後重新將目光投向金鑾殿上。
秦如檜語氣冰冷的說道:“皇上、太後,本相乃是大新王朝的三朝元老,更是先帝禦駕親征前的托孤大臣;”
“作為大新王朝的治國宰相,對於加授武三甲節製天下兵馬大權一事,是絕不同意的!”
“還請皇上、太後三思!”
說完,秦如檜毫不顧忌太後蘇婉兒的顏麵,直接當著滿朝文武的麵拂袖而去。
隨著宰相秦如檜的離去,其餘大新朝臣,也紛紛告辭。
朝會,不歡而散。
片刻過後,偌大的金鑾殿上,便隻剩下幼帝趙靈武,太後蘇婉兒,兵部侍郎高武,禦林軍統領何長東四人,以及一眾宮女太監。
高武急忙上前,一臉焦急的向太後蘇婉兒說道:“稟太後娘娘,今日之事,算是徹底和奸賊秦如檜撕破了臉皮;”
“微臣也沒有料到,這件事情竟會讓秦如檜的反應如此之大;”
“接來下,以微臣對秦如檜的了解,他肯定會不擇手段的想辦法加害我等。”
說到這兒,高武突然跪了下去,聲淚俱下的說道:“微臣為大新江山社稷,豁出去這條命倒是沒什麽,隻是,隻是——”
“唯恐那秦如檜狗急跳牆,對皇上、太後不利啊!”
一聽這話,身為禦林軍統帥的何長東當即站了出來,跪在太後蘇婉兒的麵前,語氣堅定的說道:
“稟太後娘娘,末將和駐守京師皇城的一萬禦林軍,定會誓死保護太後娘娘和皇上的安全;”
“隻是,隻是這秦如檜把持朝政已久,滿朝文武及各地武將多為其心腹,若是秦如檜鐵了心要行大逆不道之事,末將和這一萬禦林軍,恐怕也難以抵擋多時!”
頓了頓,何長東繼續道:“末將奏請太後娘娘,命武將軍率部進京勤王救駕一事,刻不容緩!”
“待到秦如檜反應過來之後,信使再想出金陵城,可就不容易了!”
蘇婉兒的臉上眉頭緊鎖,猶豫不決。
但萬分危急的形勢,又在逼迫著她不得不立刻拿定主意。
否則,一旦讓秦如檜反應過來,等待她和幼帝趙靈武的,恐怕也隻有以莫須有的病症,病逝於皇宮之內這一條路了。
終於,蘇婉兒下定了決心,低聲吩咐道:“高大人、何將軍,哀家,哀家立刻擬一道聖旨,下旨讓武三甲率虎賁新軍進京勤王,有勞二位大人、將軍親自去辦這件事;”
“至於,這自瀛、莫二州返程京師的沿途,各地城池守軍將領認不認哀家的這道聖旨,就隻能交給天意了!”
“事成之後,哀家和皇上,定不會虧待二位大人、將軍!”
“請太後娘娘放心,為皇上盡忠,我等萬死不辭!”
“萬死不辭!”
高武、何長東二人,當即領命。
眼神中,透著對位極人臣的渴望。
與此同時。
宰相秦如檜前腳剛從金鑾殿離開,後腳便召集朝中六部官員,於宰相府議事殿內議事。
宰相府,議事殿。
秦如檜陰沉著臉,端坐在議事殿主位上。
朝中六部宰相一黨的官員,分列在議事殿兩側。
戶部尚書羅元吉第一個站出來,同仇敵愾的說道:“秦相,這蘇婉兒背信棄義在先,與武三甲暗中勾結在後;”
“我們若是不能盡快控製住局麵,等到那武三甲率領三十萬虎賁新軍進京勤王之時,一切可都為時已晚了!”
說著,羅元吉做出了一個抹脖子的手勢,語氣陰狠的說道:“依下官所見,幹脆一不做二不休讓蘇婉兒母子徹底消失;”
“然後,再從藩王的子嗣中挑一個聽話的立為新帝,以確保秦相的權利不受影響!”
“諸位,你們說呢?”
他當著滿朝文武的麵,毫不客氣的說道:“皇上,太後,這才不到半年時間,武三甲就從一個兵部六品小吏,被破格擢升為正二品的朝廷總兵官、威武大將軍;”
“現在若是再加授武三甲節製天下兵馬的權利,任由其調度全國兵馬,恐怕難以服眾吧?”
“再說了,自古以來武將擁兵自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事情難道還少嗎?”
“此時,若是武三甲以兵符開路,掉頭直奔京師皇城逼宮,請問皇上、太後又該如何應對?”
“屆時,這武三甲對大新王朝的威脅,可要比陳懷安這個亂臣賊子大多了!”
說著,秦如檜突然調轉話鋒,將矛頭直指兵部侍郎高武,怒斥道:“高大人,本相不知道你是出於何種心思,才會向皇上、太後提出加授武三甲節製天下兵馬的權力;”
“但本相有一點很清楚,你定是與那武三甲在暗中結黨營私,試圖禍亂我大新朝綱,顛覆大新江山!”
“高武,你居心何在?”
哼!
隨著秦如檜冷哼一聲,猛地一甩衣袖,朝堂之上的其餘宰相一黨,立刻心領神會,爭先恐後的站了出來。
一邊怒斥兵部侍郎高武居心叵測,一邊奏請皇上、太後萬不能受奸臣蠱惑,加授武三甲節製天下兵馬的權利。
眨眼之間,麵對滿朝文武的口誅筆伐,勢單力薄的兵部侍郎高武,以及禦林軍統帥何長東便落了下風,被淹沒在宰相一黨的口水之中。
眼見事態就要失控,坐在金鑾殿上布簾之後的太後蘇婉兒,罕見的站起身來掀開布簾,走到金鑾殿的台階之前,一聲嬌喝:“肅靜!”
“朝堂之上,推搡吵鬧,成何體統?”
刷!
此話一出,喧鬧嘈雜的金鑾殿內果然安靜下來。
滿朝文武不約而同的轉身,看向金鑾殿上身穿一襲大紅色鳳袍的太後蘇婉兒。
片刻之後,喧鬧嘈雜之聲再起。
很顯然,這些老奸巨猾的大新朝臣、宰相一黨,並未把年輕的太後蘇婉兒放在眼裏。
見狀,蘇婉兒不由得怒火攻心,胸前的大紅色鳳袍上下起伏,瓜子臉蛋兒上冷若冰霜,卻又無可奈何。
“好了,都少說兩句!”
這時,秦如檜終於陰沉著臉站出來收拾殘局。
他帶著幾分挑釁的冷眼,先看了看金鑾殿上的太後蘇婉兒,又看了看灰頭土臉的高武、何長東二人,最後重新將目光投向金鑾殿上。
秦如檜語氣冰冷的說道:“皇上、太後,本相乃是大新王朝的三朝元老,更是先帝禦駕親征前的托孤大臣;”
“作為大新王朝的治國宰相,對於加授武三甲節製天下兵馬大權一事,是絕不同意的!”
“還請皇上、太後三思!”
說完,秦如檜毫不顧忌太後蘇婉兒的顏麵,直接當著滿朝文武的麵拂袖而去。
隨著宰相秦如檜的離去,其餘大新朝臣,也紛紛告辭。
朝會,不歡而散。
片刻過後,偌大的金鑾殿上,便隻剩下幼帝趙靈武,太後蘇婉兒,兵部侍郎高武,禦林軍統領何長東四人,以及一眾宮女太監。
高武急忙上前,一臉焦急的向太後蘇婉兒說道:“稟太後娘娘,今日之事,算是徹底和奸賊秦如檜撕破了臉皮;”
“微臣也沒有料到,這件事情竟會讓秦如檜的反應如此之大;”
“接來下,以微臣對秦如檜的了解,他肯定會不擇手段的想辦法加害我等。”
說到這兒,高武突然跪了下去,聲淚俱下的說道:“微臣為大新江山社稷,豁出去這條命倒是沒什麽,隻是,隻是——”
“唯恐那秦如檜狗急跳牆,對皇上、太後不利啊!”
一聽這話,身為禦林軍統帥的何長東當即站了出來,跪在太後蘇婉兒的麵前,語氣堅定的說道:
“稟太後娘娘,末將和駐守京師皇城的一萬禦林軍,定會誓死保護太後娘娘和皇上的安全;”
“隻是,隻是這秦如檜把持朝政已久,滿朝文武及各地武將多為其心腹,若是秦如檜鐵了心要行大逆不道之事,末將和這一萬禦林軍,恐怕也難以抵擋多時!”
頓了頓,何長東繼續道:“末將奏請太後娘娘,命武將軍率部進京勤王救駕一事,刻不容緩!”
“待到秦如檜反應過來之後,信使再想出金陵城,可就不容易了!”
蘇婉兒的臉上眉頭緊鎖,猶豫不決。
但萬分危急的形勢,又在逼迫著她不得不立刻拿定主意。
否則,一旦讓秦如檜反應過來,等待她和幼帝趙靈武的,恐怕也隻有以莫須有的病症,病逝於皇宮之內這一條路了。
終於,蘇婉兒下定了決心,低聲吩咐道:“高大人、何將軍,哀家,哀家立刻擬一道聖旨,下旨讓武三甲率虎賁新軍進京勤王,有勞二位大人、將軍親自去辦這件事;”
“至於,這自瀛、莫二州返程京師的沿途,各地城池守軍將領認不認哀家的這道聖旨,就隻能交給天意了!”
“事成之後,哀家和皇上,定不會虧待二位大人、將軍!”
“請太後娘娘放心,為皇上盡忠,我等萬死不辭!”
“萬死不辭!”
高武、何長東二人,當即領命。
眼神中,透著對位極人臣的渴望。
與此同時。
宰相秦如檜前腳剛從金鑾殿離開,後腳便召集朝中六部官員,於宰相府議事殿內議事。
宰相府,議事殿。
秦如檜陰沉著臉,端坐在議事殿主位上。
朝中六部宰相一黨的官員,分列在議事殿兩側。
戶部尚書羅元吉第一個站出來,同仇敵愾的說道:“秦相,這蘇婉兒背信棄義在先,與武三甲暗中勾結在後;”
“我們若是不能盡快控製住局麵,等到那武三甲率領三十萬虎賁新軍進京勤王之時,一切可都為時已晚了!”
說著,羅元吉做出了一個抹脖子的手勢,語氣陰狠的說道:“依下官所見,幹脆一不做二不休讓蘇婉兒母子徹底消失;”
“然後,再從藩王的子嗣中挑一個聽話的立為新帝,以確保秦相的權利不受影響!”
“諸位,你們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