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晉王慧眼,一針見血
封地擁兵八十萬,皇帝逼我交兵權 作者:碼字農民黃三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戶部尚書羅元吉的提議,頓時得到了眾官員的附和。
“羅大人所言極是,這蘇婉兒自登上太後之位後,就一直在和秦相作對,還搞出衣帶詔這種拙劣的手段,試圖拉攏亂臣賊子陳懷安對抗秦相;”
“她好像是忘了,若是沒有秦相傾力相助,她蘇婉兒母子,又豈能輕易坐上這大新王朝皇上、太後的寶座?”
“沒錯,蘇婉兒不光試圖拉攏過陳懷安,甚至還讓其兄中山王蘇幕塵,暗中聯絡江南地區閑賦在家的三大異姓王;”
“並且在封地招募兵丁,訓練死士,以便在合適的時機進京勤王!”
“這不是針對秦相又是在針對誰?”
議事殿內,宰相一黨的六部官員你一言我一語的怒斥著太後蘇婉兒的種種“罪證”。
很顯然,蘇婉兒試圖拉攏大新朝廷武將新秀武三甲,以對抗宰相秦如檜的舉動,已經觸犯到了宰相一黨的核心利益。
在利益麵前,忠孝節義禮儀廉恥,早都被一眾大新六部官員拋之腦後,滿眼透著嗜血的凶光。
要不說,政治鬥爭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呢!
這時,突然有官員說了一句:“諸位,且聽我一言!”
“眼下,這禦林軍統帥何長東,已經表明了他效忠蘇婉兒的態度,若是選擇在此時向蘇婉兒母子動手,恐怕不太好過禦林軍這一關!”
刷!
此話一出,整個宰相府議事殿內頓時鴉雀無聲。
宰相一黨的六部官員,這才反應過來蘇婉兒和武三甲的勾結,應該是早有預謀之事。
這京師皇城禦林軍統領何長東,就是武三甲留給蘇婉兒的後手。
有他在,至少短時間內蘇婉兒母子的安全能得到保證。
一時間,宰相一黨的官員,誰都不說話了。
這幫家夥,動動嘴皮子還行,真讓他們拎著刀親自上陣,一個個立馬就顯露原形,變成了慫包軟蛋。
這時,一直沒有開口說話的秦如檜終於發話了。
他厲聲道:“傳令下去,讓赤衣衛密切監視皇宮內的一舉一動,宮內所有人的進出,隻要出了禦林軍的防區,全部由赤衣衛給本相逐個搜查;”
“本相要讓她蘇婉兒的聖旨,出不了金陵城!”
頓了頓,秦如檜繼續道:“此外,立刻以本相的名義,向瀛、莫二州進京的必經之路上的各地守軍將領下令;”
“沒有本相的命令,決不能讓虎賁新軍的一兵一卒借道返京。”
“他武三甲若是敢強攻城池,就以謀反之罪誅殺武家九族,號令全國兵馬群起攻之。”
哼!
說到這兒,秦如檜冷哼一聲,道:“他們不是想進京勤王嗎?那本相就讓他們進不來這金陵城!”
“跟我鬥,還嫩了點!”
“秦相英明!”
......
莫州城內,虎賁新軍大營。
副將營帳中,武三甲正在和趙魁密謀舉兵返京一事。
武三甲問道:“趙將軍,這莫州城內的兵馬調動情況怎麽樣了?”
趙魁回道:“稟大將軍,已經按照大將軍的意思,已將我們親自招募訓練的十萬虎賁新軍,借著夜色的掩護分批出城;”
“在繞開龍城叛軍的探子和眼線後,順利抵達了瀛州城。”
嗯!
武三甲點了點頭,道:“不過,這十萬人的虎賁新軍還不夠,還得想辦法不動聲色的再從莫州,抽調十萬人馬返回瀛州;”
“這一招瞞天過海的棋,可不能有半分閃失啊!”
“若是讓城外的陳懷安,還有軍中的黃四郎有所察覺,可就功虧一簣了!”
聞言,趙魁試探性的問道:“大將軍,要不要末將再率小股兵力出城襲擾,以擾亂城外龍城叛軍的視線,為大軍南撤爭取時間?”
武三甲搖了搖頭,道:“這種計策,隻能用一次,用多次了,肯定會引起陳懷安的警覺,到那個時候,龍城叛軍傾巢而出的話,咱們再想南撤可就沒那麽容易了。”
“這事兒,本將軍在琢磨琢磨!”
......
莫州城外,龍城兵馬大營。
中軍大帳內,晉王陳懷安正在伏案寫作,總結這一段時間大軍圍城以來的軍事行動得失。
自前一段時間,與武三甲在莫州城外打了一仗之後,陳懷安便傳令下去,大軍按兵不動,攻城暫緩。
經過反思和總結,陳懷安發現自己進入了一個誤區。
為何一定要在這莫州城下,和武三甲這個難纏的對手較勁呢?
為何不繞開莫州城,直取瀛洲?
按照古代行軍打仗的思路,遇到像莫州這種軍事重鎮,自然是必須要打下來而非繞過去的。
因為,古代行軍打仗,不光是打的攻城掠地,更是打的糧草後勤。
就拿瀛、莫二州的地理位置來說,龍城大軍若是想要揮師南下,就必定得先取莫州,再攻瀛州。
否則,大軍一旦繞道莫州,直取瀛州的話,必然會麵臨莫州敵軍傾巢而出,奇襲大軍糧道的局麵。
但,對於身懷【天生帝王命】係統的晉王陳懷安來說,他行軍打仗壓根兒就不用考慮大軍糧草和後勤補給之事。
所以,若是直接率兵繞道莫州城,直取瀛州城的話,就絕不可能出現大軍糧道被襲這種事情。
待到攻克瀛州之後,這莫州城便是一座孤城。
到那個時候,圍上三年五載,莫州必定不攻自破。
他武三甲即便是有三頭六臂,想必也回天乏術。
一想到這兒,陳懷安頓感豁然開朗。
都怪經驗主義害死人啊!
“報——”
“啟稟晉王殿下,京師皇城龍城內衛急報!”
就在陳懷安準備傳令下去,大軍兵分兩路取瀛州之時,大帳外卻傳來了傳令兵的通報聲。
是龍城內衛的急報,肯定是金陵城內發生了什麽重大事情。
“進來!”
陳懷安一聲厲喝,大帳外的傳令兵立馬行色匆匆的進入大帳內,將八百裏加急送來的急報,呈遞到晉王殿下的手上。
陳懷安翻開信件,一目十行的迅速瀏覽。
突然,他的目光定格在了“皇權相權矛盾激化,當朝太後蘇婉兒,欲加授武三甲節製天下兵馬大權”的一行字上。
下一刻,陳懷安的腦海中無數腦細胞飛速旋轉。
片刻過後,他得出一個令人驚詫的猜想結論——武三甲要跑!!!
“羅大人所言極是,這蘇婉兒自登上太後之位後,就一直在和秦相作對,還搞出衣帶詔這種拙劣的手段,試圖拉攏亂臣賊子陳懷安對抗秦相;”
“她好像是忘了,若是沒有秦相傾力相助,她蘇婉兒母子,又豈能輕易坐上這大新王朝皇上、太後的寶座?”
“沒錯,蘇婉兒不光試圖拉攏過陳懷安,甚至還讓其兄中山王蘇幕塵,暗中聯絡江南地區閑賦在家的三大異姓王;”
“並且在封地招募兵丁,訓練死士,以便在合適的時機進京勤王!”
“這不是針對秦相又是在針對誰?”
議事殿內,宰相一黨的六部官員你一言我一語的怒斥著太後蘇婉兒的種種“罪證”。
很顯然,蘇婉兒試圖拉攏大新朝廷武將新秀武三甲,以對抗宰相秦如檜的舉動,已經觸犯到了宰相一黨的核心利益。
在利益麵前,忠孝節義禮儀廉恥,早都被一眾大新六部官員拋之腦後,滿眼透著嗜血的凶光。
要不說,政治鬥爭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呢!
這時,突然有官員說了一句:“諸位,且聽我一言!”
“眼下,這禦林軍統帥何長東,已經表明了他效忠蘇婉兒的態度,若是選擇在此時向蘇婉兒母子動手,恐怕不太好過禦林軍這一關!”
刷!
此話一出,整個宰相府議事殿內頓時鴉雀無聲。
宰相一黨的六部官員,這才反應過來蘇婉兒和武三甲的勾結,應該是早有預謀之事。
這京師皇城禦林軍統領何長東,就是武三甲留給蘇婉兒的後手。
有他在,至少短時間內蘇婉兒母子的安全能得到保證。
一時間,宰相一黨的官員,誰都不說話了。
這幫家夥,動動嘴皮子還行,真讓他們拎著刀親自上陣,一個個立馬就顯露原形,變成了慫包軟蛋。
這時,一直沒有開口說話的秦如檜終於發話了。
他厲聲道:“傳令下去,讓赤衣衛密切監視皇宮內的一舉一動,宮內所有人的進出,隻要出了禦林軍的防區,全部由赤衣衛給本相逐個搜查;”
“本相要讓她蘇婉兒的聖旨,出不了金陵城!”
頓了頓,秦如檜繼續道:“此外,立刻以本相的名義,向瀛、莫二州進京的必經之路上的各地守軍將領下令;”
“沒有本相的命令,決不能讓虎賁新軍的一兵一卒借道返京。”
“他武三甲若是敢強攻城池,就以謀反之罪誅殺武家九族,號令全國兵馬群起攻之。”
哼!
說到這兒,秦如檜冷哼一聲,道:“他們不是想進京勤王嗎?那本相就讓他們進不來這金陵城!”
“跟我鬥,還嫩了點!”
“秦相英明!”
......
莫州城內,虎賁新軍大營。
副將營帳中,武三甲正在和趙魁密謀舉兵返京一事。
武三甲問道:“趙將軍,這莫州城內的兵馬調動情況怎麽樣了?”
趙魁回道:“稟大將軍,已經按照大將軍的意思,已將我們親自招募訓練的十萬虎賁新軍,借著夜色的掩護分批出城;”
“在繞開龍城叛軍的探子和眼線後,順利抵達了瀛州城。”
嗯!
武三甲點了點頭,道:“不過,這十萬人的虎賁新軍還不夠,還得想辦法不動聲色的再從莫州,抽調十萬人馬返回瀛州;”
“這一招瞞天過海的棋,可不能有半分閃失啊!”
“若是讓城外的陳懷安,還有軍中的黃四郎有所察覺,可就功虧一簣了!”
聞言,趙魁試探性的問道:“大將軍,要不要末將再率小股兵力出城襲擾,以擾亂城外龍城叛軍的視線,為大軍南撤爭取時間?”
武三甲搖了搖頭,道:“這種計策,隻能用一次,用多次了,肯定會引起陳懷安的警覺,到那個時候,龍城叛軍傾巢而出的話,咱們再想南撤可就沒那麽容易了。”
“這事兒,本將軍在琢磨琢磨!”
......
莫州城外,龍城兵馬大營。
中軍大帳內,晉王陳懷安正在伏案寫作,總結這一段時間大軍圍城以來的軍事行動得失。
自前一段時間,與武三甲在莫州城外打了一仗之後,陳懷安便傳令下去,大軍按兵不動,攻城暫緩。
經過反思和總結,陳懷安發現自己進入了一個誤區。
為何一定要在這莫州城下,和武三甲這個難纏的對手較勁呢?
為何不繞開莫州城,直取瀛洲?
按照古代行軍打仗的思路,遇到像莫州這種軍事重鎮,自然是必須要打下來而非繞過去的。
因為,古代行軍打仗,不光是打的攻城掠地,更是打的糧草後勤。
就拿瀛、莫二州的地理位置來說,龍城大軍若是想要揮師南下,就必定得先取莫州,再攻瀛州。
否則,大軍一旦繞道莫州,直取瀛州的話,必然會麵臨莫州敵軍傾巢而出,奇襲大軍糧道的局麵。
但,對於身懷【天生帝王命】係統的晉王陳懷安來說,他行軍打仗壓根兒就不用考慮大軍糧草和後勤補給之事。
所以,若是直接率兵繞道莫州城,直取瀛州城的話,就絕不可能出現大軍糧道被襲這種事情。
待到攻克瀛州之後,這莫州城便是一座孤城。
到那個時候,圍上三年五載,莫州必定不攻自破。
他武三甲即便是有三頭六臂,想必也回天乏術。
一想到這兒,陳懷安頓感豁然開朗。
都怪經驗主義害死人啊!
“報——”
“啟稟晉王殿下,京師皇城龍城內衛急報!”
就在陳懷安準備傳令下去,大軍兵分兩路取瀛州之時,大帳外卻傳來了傳令兵的通報聲。
是龍城內衛的急報,肯定是金陵城內發生了什麽重大事情。
“進來!”
陳懷安一聲厲喝,大帳外的傳令兵立馬行色匆匆的進入大帳內,將八百裏加急送來的急報,呈遞到晉王殿下的手上。
陳懷安翻開信件,一目十行的迅速瀏覽。
突然,他的目光定格在了“皇權相權矛盾激化,當朝太後蘇婉兒,欲加授武三甲節製天下兵馬大權”的一行字上。
下一刻,陳懷安的腦海中無數腦細胞飛速旋轉。
片刻過後,他得出一個令人驚詫的猜想結論——武三甲要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