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組六部、恢複朝綱,以及征討大新餘孽之事安排妥當之後,已自立為帝的陳懷安並未在金陵皇城逗留,而是馬不停蹄的趕回晉王封地龍城。


    他要第一時間回鄉祭祖,將天下歸晉的消息祭告先王陳破虜和陳家列祖列宗。


    而鎮守金陵城的重任,則交到了大將軍王翦的手上。


    有王翦坐鎮金陵,足以讓陳懷安安心。


    陳懷安是在三日後返回封地龍城的,這一次他輕車從簡,甚至是晉王府家眷都不知道他返回龍城的消息。


    這日,晉王府太妃娘娘徐若雲,正一左一右的牽著劉書君和月綺羅兩位兒媳,在王府的後花園散步談心時,一句突如其來的母後,頓時令徐若雲怔在原地。


    “母後!”


    遲疑片刻,徐若雲猛地轉身,目光正好落在風塵仆仆的陳懷安身上。


    一左一右陪在徐若雲身邊的劉書君和月綺羅,自然也是看見了陳懷安,在片刻的驚詫過後,二人幾乎是同時向陳懷安行禮:“見過晉王殿下!”


    哈哈哈!


    陳懷安爽朗大笑著向二人點頭回應,接著快步走到母後徐若雲身邊問候道:“母後,你認不得兒臣了?”


    撲哧!


    徐若雲的臉上終於露出了笑容,一邊拍打著陳懷安的後背,一邊慈愛而關切的問道:“回來怎麽也不知道提前給母後說一聲呀?”


    “母後也好帶著王府的家眷們,出城去迎你啊!”


    麵對母後從“斥責”,陳懷安並未第一時間作出回應,而是很自然的從兩位王府準兒媳的手上,拉過了母親的手臂扶著。


    劉書君和月綺羅二人,則是亦步亦趨的跟在陳懷安母子身後。


    花園內的其餘王府下人,很識趣的全部退了出去,把空間留給久別重逢的晉王母子。


    陳懷安一邊陪母親散步,一邊笑著說道:“母後,兒臣此番突然返回王府,其實是回來向母後報信的。”


    哦?


    聞言,徐若雲眉毛一挑,道:“讓母後猜猜,能讓日理萬機的晉王殿下親自前來報信,此事必定非同小可;”


    說著,徐若雲突然停下了腳步,看著陳懷安問道:“是不是龍城靖難大軍已經攻破金陵城了?”


    哈哈!


    陳懷安再度爽朗大笑,道:“母後聖明,要不說知子莫若母呢,果然是什麽事情都瞞不過母後的火眼金睛啊!”


    “不過——”


    陳懷安話鋒一轉,又道:“攻破金陵城隻是其一;”


    “其二嘛,從今日起,咱這晉王府的規矩和體統都應該要改一改了。”


    嗯?


    徐若雲不明就裏的看著陳懷安,就連跟在二人身後的劉書君和月綺羅,也是麵麵相覷不知所措。


    咳咳!


    陳懷安幹咳兩聲,清了清嗓子,一本正經的說道:“母後,朕已於三日前在金陵稱帝,初定於正月登基;”


    “您說,咱這晉王府的規矩和體統,是不是該改一改了啊?”


    刷!


    此話一出,在場的三位王府女眷俱是一驚,眼神中流露出難以置信的神色,表情複雜的看向陳懷安。


    盡管,對於晉王陳懷安登基稱帝一事,晉王府的家眷那都是心知肚明,板上釘釘的事情。


    可,真當陳懷安稱帝的這一天來到的時候,眾人還是免不了一番驚詫。


    最後,還是已經在不知不覺中,就貴為新朝太後的徐若雲最先反應過來,她當即吩咐道:“書君,綺羅,你們兩姐妹先退下吧,哀家和皇上有話要說;”


    “對了,你們去吩咐膳房準備一下,晉王府要大宴龍城軍民,晉王稱帝,要與民同慶!”


    “是,太後娘娘!”


    這劉書君和月綺羅二人,腦瓜子也是轉得快,當即連對徐若雲的稱呼都變成了太後娘娘。


    臨別前,二人分別回望了陳懷安一眼,那小眼神中既有含情脈脈,也夾雜著幾分意味深長。


    很快,偌大的王府後花園內,便隻剩下了陳懷安母子。


    徐若雲開門見山的說道:“兒啊,你就這麽在金陵城稱帝了,那大新的靈武皇帝,還有奸相秦如檜擁立的偽帝洪熙皇帝呢?”


    陳懷安回道:“母後,靈武帝對外宣稱的是投江自盡了,實際上朕已經把靈武帝收為義子,趙靈武已經改姓陳靈武;”


    “此時,他應該已經抵達膠州城,待到龍城水師艦隊清剿完盤踞在黃海近海,以及高句麗半島的倭寇海盜後,朕便打算將他們母子送往高句麗,去當個富家翁;”


    “至於偽帝趙靈瞻,已經死在了龍城靖難大軍攻破金陵城的那天,死在了奸相秦如檜的手上,而那奸相秦如檜也已經伏誅。”


    聽著陳懷安的話,徐若雲頻頻點頭,繼而再度發問:“兒啊,那傳國玉璽你可拿到手上?”


    “當然!”


    陳懷安笑著道:“正因已經拿到了傳國玉璽,朕才決定放了靈武帝母子一條生路;”


    “畢竟,朕沒必要再去為難一對孤兒寡母,去為難一個年僅三歲的小皇帝!”


    嗯!


    徐若雲點了點頭,似乎是默許了陳懷安放靈武帝一條生路的做法。


    隨後,母子二人又就新朝初立的事宜閑聊了一番,最終引到了陳懷安此行返回晉王府的目的上。


    陳懷安道:“母後,朕此番秘密返回龍城,目的有二;”


    “其一,祭奠父皇的在天之靈,告訴父皇而今天下歸晉,他老人家在九泉之下也可以安息瞑目了;”


    “其二,便是想趁著登基大典舉行之前,確定皇後的人選,總不能真的像母後說的那樣,開曆史之先河,立東西宮皇後吧?”


    頓了頓,陳懷安又補充道:“即便是立東西宮皇後,未來也避免不了王儲之爭啊,到時候立誰為太子,那也是一件令人頭疼的事情!”


    嗯!


    徐若雲點了點頭,道:“兒啊,你說的這也的確是個問題,先不考慮冊立皇後一事,先去你父皇的陵寢祭奠他吧!”


    “母後想,九泉之下的先皇在聽到你稱帝的消息,一定會很開心的。”


    “你父皇啊,這一輩子就是敗在了忠義二字上,若非如此,這皇位早在三十二年前,就該是我們陳家的,又怎能落到他趙莽手上?”


    “若是你父皇心狠一點,又何至於落到客死他鄉的地步,若不是我兒懷安有帝王之命神靈相助,我晉王府數百家眷恐怕早就慘死在前往北海就封的途中。”


    說著說著,徐若雲竟然紅了眼眶,繼續道:“誒,不管怎麽說,這老天爺還是開眼了,是我們陳家的東西,它終歸還是回到了陳家的手上!”


    當日下午,晉王陳懷安於金陵城稱帝,初定於正月登基的消息便在封地龍城傳開。


    消息一經傳出,整個龍城的五十萬軍民百姓都沸騰了!


    這龍城,可是晉王的基本盤,是兩代晉王苦心經營多年的大本營,城內的軍民百姓皆是晉王死忠,在得知晉王陳懷安稱帝的消息後,那自然是熱血沸騰,興奮異常。


    當日,城內的飯館全部被晉王府包下,在龍城大擺三天的流水席,以慶祝晉王稱帝。


    而在晉王府內,同樣是張燈結彩熱鬧非凡。


    坐鎮龍城的兵馬副元帥陳慶之,以及一眾龍城破虜軍舊將,還有西域三十六國和吐蕃派駐龍城的使臣齊聚王府,載歌載舞飲酒作樂,共同慶祝晉王稱帝。


    翌日,由新帝陳懷安牽頭,晉王府數百家眷隨行,還有城內的龍城破虜軍護駕的隊伍,浩浩蕩蕩的開出龍城永定門,前往先皇陳破虜的陵寢舉行盛大的祭祀儀式。


    陳懷安要在今日,親自追封其父陳破虜為帝。


    先王陳破虜的陵寢,坐落於鳳鳴山上,與互為犄角的龍山隔河相望。


    陵寢墓室正對著龍山大營,寓意九泉之下的先王陳破虜,在死後依然能眺望、注視著他一生中為之奮鬥,傾注了全部心血和精力的破虜軍大營。


    整個陵寢占地廣闊、氣勢磅礴,陵園內遍布精美的石虎、石象等石刻雕像,四周栽種著高大茂密的鬆柏,象征著先王陳破虜長眠於此,與天地同壽。


    辰時時分。


    以新帝陳懷安為首的王府一行,迎著穿破晨霧的晨光走進先王陳破虜的陵寢。


    祭祖殿堂之內,那寬闊的廣場早已經被人提前精心布置,正中間的青石板通道上已經被鋪上了厚厚的紅毯,道路兩側豎起高高的龍鳳旗迎風飄揚;


    吉時已到,祭祀大典正式開始。


    鼓樂聲漸起,低沉而莊嚴,如同曆史的長音在先王的陵寢上空回蕩。


    隨後,則是身穿華服的王府家眷和封地官員,手持玉笏和香爐進場,在莊嚴寶相的祭祖廣場上依次列隊。


    最後,才是穿上了一身裁剪合體的明黃色五爪龍袍的新帝陳懷安,邁著沉穩而有力的步伐,一步步走向廣場中央的祭壇。


    祭壇之上,早已擺滿了各種祭品,美酒佳肴以及象征著五穀豐登的五穀雜糧。


    在祭壇的正中間,則是擺放著先王陳破虜的牌位和畫像,牌位前香煙繚繞,畫像中的先王陳破虜麵容威嚴而慈祥。


    初登帝位的陳懷安麵對祭壇,眼前是父皇陳破虜的牌位和畫像。


    他雙手合十緩緩跪下,低著頭默念悼詞,向父皇陳破虜表達敬意和懷念之情。


    緊接著,陳懷安親自為父皇陳破虜獻上祭品,並且敬酒三杯,以示對父皇的恭敬和感激。


    隨後,在陳懷安的帶領下,前來參與祭祀的王府家眷和隨行的文臣武將依次上前,向先王陳破虜行叩拜之禮,並獻上了自己的祭品。


    整個過程漫長且莊嚴,每個人都沉浸在對先王陳破虜的敬仰和懷念之中。


    祭祀儀式進行到高潮之時,四周的鼓樂聲再起,節奏也變得更加慷慨激昂。


    而新帝陳懷安則再次舉起手中的酒杯,當著文武百官的麵高聲吟誦祭文,歌頌先王陳破虜一生的功績。


    最後,隻聽得陳懷安鏗鏘有力的說道:“朕已於舊曆大新靈武二年七月十九,於京師皇城稱帝,正月登基,特此祭告父王及陳家的列祖列宗;”


    “此外,為彰顯父王於新朝之功績,朕決議於今日起,正式追封先王陳破虜為我新朝之先皇帝,諡號高祖皇帝!”


    隨著陳懷安一錘定音的宣布,追封先王陳破虜為新朝的高祖皇帝,整個祭祀儀式也在此時達到頂峰。


    參與祭祀的文臣武將皆齊齊跪拜,拜見先帝。


    整個祭祖儀式一直持續到午時,隨著所有祭祀環節結束,這場盛大的祭祀儀式也終於算是完美落幕。


    而這一切,都被返回鳳鳴山棲霞寺閉關修行的黑袍老和尚東方孝看在眼裏。


    早在三日前,東方孝夜觀天象見帝星北移,就已經推算出晉王陳懷安已經在金陵城稱帝。


    但,這自詡是參破了天機的老和尚東方孝,卻並未主動前往晉王府,當麵向陳懷安祝賀他初登帝位。


    而陳懷安也心照不宣的,並未差人前往棲霞寺叨擾東方孝。


    這也算是,二人之間的默契吧!


    這時,站在棲霞寺外風波亭內的東方孝,看著先王陳破虜陵寢的方向,摸著下巴處花白的胡子,自言自語道:“殿下,當初貧僧不知天高地厚,竟然妄想著能送殿下一頂白帽子;”


    “而今看來,這頂白帽子戴在了殿下的頭上,那才是殿下曆劫的真正開始啊!”


    “前路漫漫,殿下且行且珍重吧,阿彌陀佛!”


    說完,東方孝雙手合十,默默的向先王陳破虜的陵寢方向彎腰行禮。


    阿嚏——


    阿嚏!


    幾乎同時,已經完成全部祭祖儀式,正著手返回王府的陳懷安,也毫無征兆的接連打了幾個阿嚏。


    見狀,一旁的金吾衛統領蕭破出言道:“皇上,要不要順路去一趟棲霞寺?”


    陳懷安抬眼看了一眼棲霞寺的方向,似乎在那半山上的風波亭中,看到了那一道熟悉的黑色身影。


    禁不住,又想起了他第一次與東方孝站在風波亭內指點江山時的場景。


    陳懷安也沒有忘記,在自己起兵之初東方孝坐鎮龍城,輔佐小王爺陳龍象處理封地政務的功勞。


    卻不知,這老和尚為何突然選擇在自己即將稱帝之時急流勇退。


    否則,陳懷安還真不介意,將黑衣宰相的位置交到東方孝的手上。


    可現在,他卻不想再去打擾一心閉關修行的老和尚。


    陳懷安擺了擺手,道:“算了,起駕回王府行宮吧!”


    “是,皇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封地擁兵八十萬,皇帝逼我交兵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碼字農民黃三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碼字農民黃三戒並收藏封地擁兵八十萬,皇帝逼我交兵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