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兩江、兩湖總督為代表的新朝南方文臣武將集團,與以劉子玉為首的幽雲十六州文臣武將集團的結盟,是在雙方多次私下的接觸後確立的。


    總體來說,新朝中的這兩股勢力,已經在涉及武將兵權和科舉改革兩件大事上達成一致,南方出錢北方出兵,共同進退。


    殊不知,他們的一舉一動都被暗藏在金陵城中的赤衣衛所掌握,所有的情報已經整理成冊,第一時間被送到新帝陳懷安的案桌上。


    但,陳懷安卻並未龍顏大怒,而是將赤衣衛所掌握的情報全部鎖進了禦書房的櫃子裏。


    他,還在等一個合適的契機,收拾這幫驕兵悍將。


    陳懷安稱帝後的日子,就這麽按部就班的過著,每日勤於政事,卻鮮有自己閑暇閑逛的時間。


    甚至,在入駐金陵城這麽久以來,連名聲在外的秦淮河畔都沒有去逛過。


    轉眼間,已經來到了舊曆的臘月初,距離新帝陳懷安正月登基的大典,已不足一個月的時間。


    這日。


    禦書房內,陳懷安在退朝之後,又將兵部尚書李璟瑜,工部尚書胡誌軍以及水師提督戚繼光,重新召集到了禦書房內議事。


    議事主題有二。


    其一,是工部奉旨在全國範圍內,大力發展火器,推動新朝首次“工業革命”的成果匯報;


    其二,則是新朝水師艦隊下一步巡遊西洋的計劃。


    這一段時間以來,陳懷安不僅在忙著推動新朝科舉改革一事,更是抽空前去親自會見了南越國的偽皇帝李宗民,以及那協助南越對抗龍城大軍的夷人首領馬克爾。


    說起來,陳懷安之所以沒有對自立為帝的廣信王李宗民斬盡殺絕,一方麵是念及父輩之間同為前朝異姓王的舊情;


    另一方麵,也是希望在自己的登基大典上,前朝在各自封地德高望重的異姓王,能共同跪拜他這個新朝皇帝。


    如此一來,也能讓新朝推行的各種施政理念,能在前朝各大異姓王的封地順利推行。


    這次的科舉改革,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以武寧王劉新武為首的幾位異姓王,都願意利用他們的影響力,在各自的封地推行新政,在很大程度上也能減少陳懷安施政的阻力。


    同樣,南越國的天德偽皇帝李宗民,在被關押在金陵城禁足期間,也充分意識到了自己自立為帝,對抗龍城大軍的錯誤。


    並表示,若皇上不棄,也願意為新朝之建設出一份力。


    但,陳懷安卻沒有立即答複李宗民的請求,而是決定繼續磨一磨這位老王爺的心性。


    再來說那來自於大西洋國的夷人首領馬克爾。


    他所招供的情報,倒是引起了陳懷安不小的興趣。


    陳懷安從馬克爾的口中得知,眼下的歐洲地區正處於兩大帝國的統治之下。


    統治東歐地區的,是著名的拜占庭帝國(東羅馬帝國),統治西歐地區的是查理曼帝國(加洛林王朝),馬克爾所屬的大西洋國,就是加洛林王朝的一部分。


    大洋彼岸的這兩大帝國,不僅經濟、軍事實力都處於巔峰時期,在推動科學發展上那也是不遺餘力;


    甚至,已經製造出來了熱武器銅火炮!


    陳懷安在龍城南征大軍繳獲的戰利品中,倒是已經見過了夷人所鑄造的銅火炮,完全就是基礎版的“紅衣大炮”!


    這個發現,可是令陳懷安心中一驚。


    要知道,在這個時期的東方漢王朝,憑借著本土工匠自身的技藝,是根本無法鑄造出紅衣大炮這種跨時代的熱武器的。


    要不是新帝陳懷安身懷【天生帝王命】係統,這新王朝能自主研發鑄造紅衣大炮的時間,起碼還得向後推五十年。


    而同時期的歐洲,拜占庭帝國和查理曼帝國的“遠征軍”,已經借助先進的遠洋船隻和銅火炮等新式武器,打著通商往來的旗號在全世界跑馬圈地了。


    對於身為穿越者的陳懷安來說,這可不是什麽好兆頭。


    為了“全世界都說中國話”宏偉目標,新朝水師艦隊遠征西洋的戰略,也是時候該提上日程了。


    此外,陳懷安還從馬克爾的口中得知,在東起印度河、西抵大西洋沿岸、北達高加索山脈,南至阿拉伯海的遼闊疆域上,還有一個超級帝國的存在——阿拉伯帝國(阿拔斯王朝)!


    也就是說,當今的世界格局,是分別由陳懷安所建立的漢王朝、拜占庭帝國、查理曼帝國和阿拉伯帝國,四個超級帝國所分別割據控製。


    並且,這些全盛時期的帝國,已經不滿足於現階段的領土疆域和人口,正在不斷向外部擴張,以掠奪更多的資源。


    陳懷安是個居安思危的帝王,在結束了對夷人首領馬克爾的審問後,他便第一時間在心中琢磨起對策,如何能在當今的世界格局之下,讓漢民族利益最大化。


    所以,在今日的朝會之後,他便召集了兵部尚書李璟瑜,工部尚書胡誌軍和水師提督戚繼光到禦書房議事。


    對於如今的陳懷安來說,他既要穩定王朝內部的局勢,推行改革,施以新政;又要立足世界,謀求新王朝的長遠發展。


    書歸正傳。


    禦書房內,陳懷安一邊品茶,一邊向工部尚書胡誌軍問道:


    “胡大人,朕三個月責成兵部廣招天下工匠,以仿製水師艦船上的紅衣大炮為契機,推動新朝軍隊武器裝備更新迭代一事,現進展到何地步了?”


    “回皇上——”


    被點名的工部尚書胡誌軍,當即起身站直身子回道:“臣自三個月前奉旨廣招天下能工巧匠,仿製紅衣大炮以來;”


    “會同工部同僚一共在全國範圍內,召集了精通鑄鐵、鍛造、配製黑火藥及武器裝備製造的工匠,一共一千八百三十七人,統一安排在工部製造局參與紅衣大炮的仿製工作;”


    胡誌軍侃侃而談的繼續匯報道:“時至今日,工部製造局已經能獨立完成紅衣大炮的鑄造,並且在紅衣大炮的基礎原理上,經過加工改良還研製出了適用於步兵作戰的三眼神銃!”


    哦?


    聞言,陳懷安眉頭一挑,頗有興致的問道:“三眼神銃?”


    胡誌軍回道:“皇上,這所謂的三眼神銃其實隻是臣和工部的同僚,私底下給這種新式武器的命名;”


    “臣本想著,待到三眼神銃的各項使用性能都成熟之後,再擬成折子上奏皇上的,所以......”


    看著欲言又止的工部尚書胡誌軍,陳懷安擺了擺手,示意他繼續說下去。


    得到皇上的首肯後,胡誌軍繼續道:“啟稟皇上,這三眼神銃以黑火藥為發射物,以生鐵鍛造彈丸,五十步內可破甲,一百步內可傷人,最大射程能有一百五十步;”


    想了想,胡誌軍又補充了一句,道:“皇上,這三眼神銃的射程和破甲能力,雖然抵不上王朝大軍中能善騎射的射雕手;”


    “但,若是能在軍隊中大批量裝備三眼神銃,在配合紅衣大炮和弓弩手作戰的話,無論是在攻城還是野外的戰鬥中,都能大大提升我軍的戰鬥力和對敵有效殺傷力!”


    “所以......”


    工部尚書胡誌軍後麵詳細介紹三眼銃專業知識的話,陳懷安已經沒興趣聽下去了。


    身為當朝皇帝,他並不關心這三眼銃是工匠們怎麽研製出來,他隻清楚工部製造局發展三眼銃火器的思路是正確的就行了。


    以現目前這些工匠的技術,還無法實現對炮管和槍管拉膛線,前裝滑膛槍、滑膛炮已經是工匠們能改良武器的極限。


    可別小看這前裝滑膛槍、滑膛炮,在戰場上對上使用冷兵器的敵人之時,那可是擁有降維打擊的恐怖戰場統治力的。


    陳懷安當即打斷了工部尚書胡誌軍的匯報,大聲問道:“胡大人,現在工部製造局的紅衣大炮和三眼神銃的產量如何?”


    額——


    胡誌軍遲疑了片刻,道:“回稟皇上,臣自從接到聖旨要仿製紅衣大炮,和對軍隊的武器進行更新迭代後,是一刻也沒敢耽擱啊;”


    “隻是,這三個月的時間太短了,工部製造局的工匠們相互間的磨合時間也不夠;”


    “所以,所以這紅衣大炮和三眼神銃的產量,暫時,暫時還上不來!”


    說著,胡誌軍一咬牙,一跺腳還是據實匯報,道:“以目前工部的產能,能實現月製造紅衣大炮五十門,三眼神銃五百把!”


    “不夠!”


    陳懷安厲聲道:“胡大人,這樣的產量還遠遠不夠,必須得想辦法提升產量,盡快讓紅衣大炮和三眼神銃裝備軍隊;”


    頓了頓,陳懷安繼續說道:“幾位愛卿,朕今日特意召集幾位愛卿到禦書房議事,是因為朕從南征大軍在南越國俘虜的夷人首領口中得知;”


    “在遙遠的大洋彼岸,有兩大帝國正在崛起,並且他們也製造出來了類似於紅衣大炮的銅火炮,更是仰仗銅火炮的威力到處擴張掠奪;”


    “這些夷人此番橫渡大洋前往兩廣一帶,打著的是貿易通商的旗號,實則卻是行掠奪資源之實......”


    接下來,陳懷安回憶著穿越前,在曆史課本上所學的關於西方的殖民史,結合當下的實際情況,向禦書房內的幾位朝廷重臣,講述了大力發展火器和對外擴張的重要性。


    並且,還告訴他們除了實力強大的中原王朝外,還有拜占庭帝國、查理曼帝國和阿拉伯帝國三個強大的帝國,在外部虎視眈眈,擴張領土的鐵蹄隨時有可能踏上新朝的疆域。


    陳懷安口若懸河的講述,讓禦書房內的三位朝廷重臣聽得好一陣雲裏霧裏,隻覺得腦瓜子嗡嗡作響。


    但,這幾人似乎都已經習慣了,皇上口中時不時蹦出來的那些,他們聽得懂卻完全搞不明白是怎麽回事的名詞。


    事實已經證明,皇上所做出來的每一個決定,都是具有前瞻性的。


    就比如,在皇上剛剛稱帝的時候,就要求工部廣招天下能工巧匠,大力推動軍隊武器裝備更新迭代一事。


    尤其是三眼神銃的問世,更是令工部尚書胡誌軍,對新帝陳懷安佩服得五體投地。


    因為,那三眼銃神就是被幾個年輕的工匠,在仿製紅衣大炮的過程中,無意之間研發出來的。


    胡誌軍沒有匯報的是,工部製造局除了研製出三眼神銃之外,還有無數稀奇古怪的東西正處於研製階段。


    都是那些年輕的工匠在實踐過程中突發奇想,並且圍繞著那天馬行空的想法,夜以繼日的付出努力。


    甚至,胡誌軍都敢斷言,不出一年的時間,工部製造局工匠們研製的新奇玩意兒,一定會迎來百花齊放的局麵。


    就連身為工部尚書的胡誌軍也不敢預想,真到了那個時候,新朝將迎來怎樣的一副盛世場景。


    這邊,陳懷安對三位朝廷大員的“洗腦”終於接近尾聲。


    他鄭重其事的說道:“三位愛卿,朕和你們說了這麽多,是想告訴你們,而今新朝雖天下一統,萬國來朝;”


    “但,來自於外部的威脅卻並未消除,且隨著外部幾大帝國的不斷擴張,與新朝之間遲早會有一戰!”


    陳懷安繼續道:“若想讓新朝立於不敗之地,讓大漢民族不再經曆慘痛的“五胡之亂”,唯有時刻緊繃神經,抓緊時間和機會大力發展新式火器;”


    “工部尚書胡誌軍聽旨!”


    “臣在!”


    陳懷安道:“朕命令你,務必加快工部製造局紅衣大炮和三眼神銃的量產進度,盡早將新式的火炮交由兵部裝備新朝軍隊;”


    “臣,領旨!”


    陳懷安又道:“兵部尚書李璟瑜、水師提督戚繼光聽旨!”


    “臣在!”


    李璟瑜、戚繼光二人齊聲領命。


    陳懷安道:“朕命令你們兵部和水師,盡早拿出一個征討海外的方針策略出來,以戰代練,為新朝水師艦隊遠征西洋打下堅實基礎;”


    “朕的意思是,先拿靠近新朝的高句麗半島和倭國練手!”


    想了想,陳懷安又補充了一句,道:“至於出師之名,就以倭寇之海盜時常襲擾我新朝沿海一帶,屠戮沿海漁民發表征討檄文!”


    “臣等,領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封地擁兵八十萬,皇帝逼我交兵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碼字農民黃三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碼字農民黃三戒並收藏封地擁兵八十萬,皇帝逼我交兵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