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讓,東漢宦官,潁川人。桓帝、靈帝時,曆為小黃門、中常侍等職,封列侯,在職時以搜刮暴斂、驕縱貪婪見稱,靈帝極為寵信,常謂“張常侍是我父”。何進謀誅宦官,事泄,和其餘幾個常侍設計伏殺何進,袁紹、袁術等人聞何進被殺,入宮殺盡宦官,張讓走投無路,投水自盡。


    趙忠,安平人,東漢末年宦官,趙延之兄。桓帝、靈帝時,曆為小黃門、中常侍、大長秋、車騎將軍等職,封都鄉侯,在職時以搜刮暴斂、驕縱貪婪見稱,靈帝極為寵信,常謂“趙常侍是我母”。何進謀誅宦官,事泄,和其餘幾個常侍設計伏殺何進,袁紹、袁術等人聞何進被殺,入宮殺盡宦官,捕殺後趙忠。


    孫璋,東漢末期漢靈帝的宦官,官居中常侍,為十常侍之一,在張讓、趙忠之下位居第三。張讓、趙忠、段圭等誅殺何進,袁紹率軍入宮,誅殺孫璋。


    郭勝,南陽宛人。漢靈帝時為中常侍,與張讓、趙忠等狼狽為奸,並皆封侯,曾助同鄉何進、何太後貴幸,後被袁紹等人率兵誅滅。


    畢嵐,東漢宦官,十常侍之一。十常侍朋比為奸,禍亂朝綱,製造出黨錮之禍,後被袁紹誅殺,另外,畢嵐曾製造翻車,用於取河水灑路。


    宋典,字不詳。熹平中,擔任鉤盾令,掌管皇宮諸近池苑囿遊觀之處,宋典奉皇帝命,修繕南宮玉堂,事成之後被賞賜二千糧食。光和中升為中常侍,封列侯,靈帝駕崩,何進謀誅宦官事泄,張讓、宋典等數十人劫質天子走河上,追急,張讓等悲哭辭曰:“臣等殄滅,天下亂矣。惟陛下自愛!”皆投河而死。


    段珪,東漢宦官,“十常侍”之一。十常侍黨同伐異,賣官鬻爵,後在“十常侍之亂”中被殺。


    張恭,東漢宦官,“十常侍”之一,後被袁紹所誅。


    韓悝,東漢宦官,“十常侍”之一,後被袁紹所誅。


    夏惲,東漢宦官,十常侍之一。


    栗嵩,東漢宦官,十常侍之一。


    高望,東漢宦官,十常侍之一。


    “十常侍”是指東漢靈帝時操縱政權的張讓、趙忠、夏惲、郭勝、孫璋、畢嵐、栗嵩、段珪、高望、張恭、韓悝、宋典十二個宦官。因為他們都任職中常侍,所以被稱為“十常侍”,其首領是張讓和趙忠,他們玩弄小皇帝於股掌之中,以至靈帝稱“張常侍是我父,趙常侍是我母”。“十常侍”自己橫征暴斂,賣官鬻爵,他們的父兄子弟遍布天下,橫行鄉裏,禍害百姓,無官敢管,人民不堪剝削、壓迫,紛紛起來反抗,當時一些比較清醒的官吏,已看出宦官集團的黑暗腐敗,導致大規模農民起義的形勢。郎中張鈞在給皇帝的奏章中明白指出,黃巾起義是外戚宦官專權逼出來的,他說:“張角所以能興兵作亂,萬人所以樂附之者,其源皆由十常侍多放父兄、子弟、婚宗、賓客典據州郡,辜確財利,侵略百姓,百姓之怨無所告訴,故謀議不軌,聚為‘盜賊’。”


    張讓從宮中一雜役太監,逐步爬上太監首領中常侍,他慫恿昏君漢靈帝劉宏設立“四園賣官所”,公開賣官斂財,又在漢宮西苑設“裸遊館”,專供靈帝淫樂,哄得靈帝喜笑言開。他僭越朝製,把自家莊園建得皇宮還高,又怕靈帝發現,挖空心思拿“天子不可登高,登高必遭大禍”來蒙騙靈帝,這個昏君竟然確信,還口口聲聲稱張讓為父,張讓率領“十常侍”,顛倒黑白除異已,捏造罪名殺朝臣,終於引起以何進為首的外戚集團不滿,張讓又先下手為強,誘殺何進,導致京師衛軍變亂,殺盡宮中幾千太監,張讓也走上絕路,投身黃河。


    漢靈帝任用趙忠為車騎將軍,執金吾甄舉為太仆,甄舉對趙忠說:“傅南容有古人的氣節,之前在軍有功不卻封,讓天下失望,如今將軍正當其任,應當舉薦賢人、伸冤理枉,以副眾人的期待。”趙忠采納了甄舉的話,派遣其弟趙延寫信給傅燮,殷勤地曰:“南容隻要回信給趙常侍,封個萬戶侯也是輕而易舉。”傅燮正色拒絕,不回趙忠的信,趙忠愈發地恨傅燮,然而忌憚他的高明,不敢加害,進讒言將他外放為漢陽太守,一百多天後,趙忠的車騎將軍之位被罷免。袁紹早年在洛陽時,結交黨人和俠義之士,來的士人不論貴賤,在禮節上袁紹輿他們對等,來拜訪的賓客的各種車輛擠滿了大街小巷,趙忠憤憤然地警告說:“袁本初抬高身價,不應朝廷辟召,專養亡命徒,他到底想幹什麽!”袁隗聽到風聲,於是斥責袁紹說:“你這是準備破滅我們袁家!”但袁紹依然不為所動。


    畢嵐的曆史形象不用說,是徹底的反麵人物,因為他是“十常侍”之一,但是他無心的創造,使他意外成為了一位“傑出的科學家”,除了可以冠以水車發明者的稱號外,還是灑水車之父。熹平六年畢嵐奉皇帝命,鑄銅人四列於倉龍、玄武闕,又鑄四鍾,皆受二千斛,縣於玉堂及雲台殿前,又鑄天祿蝦蟆,吐水於平門外橋東,轉水入宮,又作翻車渴烏,旋於橋西,用灑南北郊路,以省百姓灑道之費,又鑄四出文錢,錢皆四道。識者竊言侈虐已甚,形象兆見,此錢成,必四道而去,及京師大亂,錢果流布四海。實際上,畢嵐造出來的翻車已經可以工作了,把水從低處引到高處,但是太笨重,從這個角度加以改進,馬鈞製造了既輕巧又便於操作的翻車,這種翻車,連小孩都能轉動,且能連續提水,可見有很大改進,所以很快流傳民間,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這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生產工具之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史事講將1三國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徐夏半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徐夏半生並收藏史事講將1三國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