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維楨,字廉夫,元紹興路諸暨州楓橋全堂人,元末明初著名詩人、文學家、書畫家和戲曲家。號鐵崖、鐵笛道人,又號鐵心道人、鐵冠道人、鐵龍道人、梅花道人等,晚年自號老鐵、抱遺老人、東維子,與陸居仁、錢惟善合稱為“元末三高士”。


    楊維楨,在很多文學領域造詣頗深,書法也是一絕,他的詩自成一體,號稱“鐵崖體”,特點是狂而怪,清新詭譎,因為這種文風,楊維楨又被稱為“文妖”。曆代對於楊維楨作品的評價都頗高,可見楊維楨在文學上很有建樹。


    楊維楨打小便在父親所造的紅樓裏讀書,值得一提的是,他的父親為了讓他安心讀書,將紅樓的樓梯撤去,僅用轆轤傳食,在這樣的情況下,楊維楨呆了五年,學識就超過了他的老師。


    在楊維楨20歲時,他到湧東從師求學,楊維楨的父親為供他遊學,就將良馬變賣了,楊維楨節衣縮食,買了大量的書籍歸來,他的父親很高興的稱,這些書比良馬值錢多了。


    楊維楨當官後,因為性格狷直,不喜逢迎,所以十年都沒有升遷,後來因為交通受阻而遷官不成,便浪跡浙西。張士誠占領浙西後,屢召不赴,到明太祖奪得天下後,同樣召楊維楨,楊維楨則表示不仕二朝,婉言拒絕。


    明太祖強行再次入召,楊維楨隻好進京,等修纂完成後,楊維楨請辭,但是到家不久後便病逝。楊維楨寬厚待人,隻對有才德的人尊敬,不管身份貴賤,平時喜歡稱道別人的才華,對於過失則不太在意。


    楊維楨是元末著名的大文學家和書法家,在很多文學體裁上都有自己的建樹,特別是他的詩,意蘊深長。楊維楨的書法就如同他的詩一般抒情,極具韻味,楊維楨的草書超逸放帙、奇崛峭拔,更是顯露出他放浪形骸、狷狂不羈的性格特點。留傳於世的楊維楨書法,均是他50多歲以後的作品,從傳世的這十餘件墨跡裏,雖然不大能看出楊維楨學書的軌跡,但可以看出楊維楨功力之深厚。


    他行筆能夠追溯到漢魏兩晉,並將漢隸與章草的古拙筆意,和二王行草之風韻及歐字勁峭之方筆融合,再結合自己強烈的藝術個性,成就了楊維楨自己的書法。這些特點與趙孟頫平和、資媚、秀美、曲雅的風格格格不入,形成強烈對比,楊維楨晚年的書法更上層樓,恣肆古奧、狂放雄奇,擁有詭譎的想象力和磅礴的氣勢。


    楊維楨的思想比較複雜,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反叛傳統的“異端”傾向。肯定人性的“自然”,是其思想的核心價值範疇。他說:“堯舜與許由雖異,其得於自然一也。”意謂堯舜為聖人,許由作隱士,都出於自己的生活意欲,他們的選擇並無高下善惡之分。《贈櫛工王輔序》一文表達了同樣思想,認為無論是醫卜工賈,還是公卿大吏,謀生方式各異,但都有自己的生存意欲,所謂“耕雖不一,其為不耕之耕則一也”。


    楊維楨希望櫛工王輔明白,自己和“公卿大吏”一樣,大家都是為了吃飯,盡管方式不同,其間沒有貴賤的區別,強調“自然”,當然和《莊子》有關係,但在楊維楨這裏,已經全然沒有避世和委曲求全的意識,而是用相當平淡的態度來看待人們,在社會中的不同生活方式,表現出對自由的生活意欲的尊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史事講將1三國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徐夏半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徐夏半生並收藏史事講將1三國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