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政,南直隸揚州府泰州如皋縣人,明朝副都禦史,元皇室遺臣孛爾隻斤·德新三子受漢姓“冒“,冒政是泰州德新次子冒啟之的五世孫。自幼聰穎,勤奮好學,有事遠出,必攜書一卷,時時誦讀,因此飽受漢儒三綱五常、忠君恤民的熏陶,成為明朝一代清廉高官。


    冒政,早年出身州學生,後中舉應天府鄉試第三十四名,曆官右副都禦史,巡撫寧夏。從政四十五年,曆經成化、弘治、正德三朝。從戶部部員從六品,一直做到位高權重的都察院右副禦史二品,以廉潔奉公,體貼民情著稱朝野。


    冒政進入戶部,他辦事幹練、秉公執法,整頓各地糧倉,打擊了許多糧食貪官,“於是宿蠹頓祛“,得到器重,部內許多難以處理事宜,都找他予以解決。冒政升戶部廣西司郎中,到江西督查糧食運輸。萬安縣令,備金若幹饋贈,在明代中期,官場風氣十分腐敗,地方官員參謁上司,饋贈禮品實屬常規,上司也受之無愧。一京官勸說縣令:“我看此君行事公正,是不會收禮金的,你不要自討沒趣。”縣令說:“這是年例!哪有不送之理”,竟懷金入見,剛剛遞上手帖,冒政見此大為震怒,訓斥縣令,並要繩之以法,縣令叩頭謝罪求情,才得幸免,此事驚動江西全境,各州縣官員莫不認真辦事,籌糧、運糧任務沒有嚴督,就很順利完成。


    冒政由戶部升遷武昌知府,武昌素有九省通衢的美稱,是大明帝國的經濟文化發達地區。冒政不負眾望,每日早出晚歸,辦公於撫、按二府,入夜秉燭視事,書判若流,數年積牘,很快批理清楚。那時武昌江堤屢修屢毀,嚴重威脅人民生命財產,冒政認真調查研究,撥出公款,領導人民,一改過去修理土壩江堤為磚石襯砌欄洪壩,長數十裏,厚二丈,高二丈有餘,有效的保衛武昌安全。


    江心有一小島居民萬人,每日渡船往來,常翻船出事,淹死不少民眾。冒政決心造一座橋梁,但苦於缺乏建築材料。一次他乘渡船去島上考察,偶然發現巨舟十數條,隱隱沉於江中,便詢問當地老人,得知是洪武年間的,已久棄不用,但木質堅實,於是派人打撈出水中全部巨舟,折改造橋,從此島上居民有了通衢大道,人們稱之為“冒公橋”,參加和指導了運河漕運分水工程,成績裴然,在山東僅一年時間他還給山東人民辦了兩件好事。


    一件是兗州周長百五十裏的南旺湖,盛產角菱和雞頭菱,此二菱都富含澱粉,是當地人民重要之副食,但兗州河道管理官員沿襲曆年陋習,霸為私有。冒政說:天賜民食,你們拿國家俸祿者豈能據為己有?遂下令開放菱芡,任民取之不禁,挽救了不少饑民。另一件是水陸要道穀亭鎮,一幫以販賣人口為業的匪幫,光天白日強搶民女,十分猖獗,當地官府莫敢問津。冒政得知立派重兵捉拿,一舉全獲匪眾,依法處治首惡,解救不少民女,從此匪患得平。


    朝廷又調冒政鎮守東北邊城遼陽,兩年後提拔為江西右布政,在核查庫銀時發現餘餉銀數千兩,冒政當即核驗,自己毫發無取,並立案封存委派專人保管,以交接任新官,這才放心離開遼陽奔向江西上任。接任者十分感歎,按慣例期滿盤嬴銀兩,由前任帶走,如今前任分文不取,留下剩餘餉銀,這是前所未有的大事呀,我這任上不用貸借了,這種誠信高尚品德,永遠是我師表。


    冒政到江西任右布政史,相當於現今高官級領導,首先碰到賑災救荒,當時饑民如蟻,盜賊蜂起,處理稍有不當,必釀成大亂,形勢十分緊張。冒政立即采取三大措施:第一,下令各縣開倉搶救饑民;第二,倉糧不足動用儲備資金購糧;第三,允許牢內輕犯以糧食或金錢贖身。此三條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旬日一境晏然”,半年後社會安定和順了。


    朝廷提升冒政為都察院右副都禦史,冒政以禦史身份,巡撫寧夏,指導、檢察工作,發現武器、馬匹、糧食儲備不足,立刻轉奏朝廷,朝廷指示戶部和兵部,向寧夏調運糧食,給銀購買軍需。冒政指示軍營“無事暫聽安居生理”,“有警即時征調起行”,冒政還製定了軍隊複員、換防、增設黑山營防計劃。但僅工作四個月,就禍從天降,冒政被押入天牢。為什麽這樣優秀官員會突然獲罪呢?


    冒政的獲罪主要是兒帝當政,權力真空,太監攬權,從而造成他的晚年曆史不幸。冒政主要經曆成化和弘治兩朝,成化和弘治兩朝可謂盛世,是明朝較為繁榮時代,正德帝朱厚照即位,十四歲正是貪玩的兒童,一切朝務由太監劉瑾代行。劉瑾少年入宮侍奉小太子朱厚照,他善於察言觀色,隨機應變,傾心盡力討太子歡心。太子繼位後,劉瑾連連升遷,很快當上掌印太監,代皇帝批答奏章。他趁機專擅朝政,獨攬大權,炮製“奸黨”,把一大批正直朝臣打下去,時人稱他為“立皇帝”,朱厚照為“坐皇帝”。他利用權勢公開受賄索賄,大搞錢權交易,各地官員進京朝覲,都要向他行賄,謂之“見麵禮”,少則白銀千兩,多則萬兩,不賄者得禍,或貶官,或下獄。


    太監劉瑾專權之初,冒政正在江西、北京、寧夏任上,清廉正派、位高權重的都察禦史,當然不會向太監行賄,先是當了都察禦史後給皇上寫了一份《謝恩疏》,未賄一兩銀子,劉瑾已懷恨於心,接著冒政又從寧夏上書《請糧馬疏》,更無一文見麵禮,劉瑾見他不買賬,恨之入骨說:巡撫寧夏非冒政不可?難道他就不貪分毫?於是,就派人去遼陽查賬,欲加之罪,何患無詞?劉瑾終於在遼陽查出一個“貪官”,就借口冒政曾分守遼陽,必有瓜葛,將他逮捕下獄。當時冒政的兒子冒良進京參加會試,遇此情,惶惶不可終日,準備送錢給劉瑾,冒政從獄中傳出紙片“戒勿妄動”,予以製止。


    冒政的冤獄得到朝野普遍同情和關注,遠在東北遼陽的都督、指揮、千戶、鎮撫等官員說:冒公守我土,一塵不染,如今羅難,我們怎能坐視不管?紛紛解囊捐出糧食三千石,保出冒政,但在職的冒政對劉瑾總是一個威脅,劉瑾終將冒政削職回籍,才放心專權,才解心頭之恨。


    劉瑾謀反事敗獲誅,冒政得以平反恢複原職。陝西、雲南要派巡撫,吏部兩次呈報要冒政出巡,但年青的皇帝竟未批準,並不是冒政沒有能力,隻是劉瑾死後,後宮還有佞臣加以阻撓的緣故。冒政雖得平反,但閑賦如皋,鬱鬱而故,終年七十七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史事講將1三國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徐夏半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徐夏半生並收藏史事講將1三國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