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元勳,字世臣,號東瀛,浙江台州府太平縣人,明朝抗倭名將。自幼習武,體魄健壯,倭寇侵犯台州,父張愷散資聚眾,力戰陣亡,元勳因此立誓殺萬賊以報父仇。襲世職海門衛新河所百戶,從譚綸、戚繼光征倭,轉戰浙江,升把總。入閩剿倭,破敵橫嶼,突圍漳浦,殲倭寧德、興化、仙遊、福安,以戰功升福建南路參將。
張元勳,出生於浙江台州府太平縣新河東門故裏,他自幼愛好武藝,體魄健壯,七歲到驛站,與兒童們嬉戲,就喜歡玩陣法的遊戲。十歲涉獵書籍,所作詩文,眾人稱奇,十五歲考中秀才。
倭寇侵犯台州,張元勳的父親張愷散巨資聚集多人保衛家鄉,最後不幸陣亡,張元勳因此立誓殺數以萬計的賊寇來報殺父之仇。他承襲父職,擔任海門衛新河所百戶,勇武有謀略,為台州知府譚綸器重。
跟隨戚繼光在台州抗倭,在台州之戰中表現突出,在新河之戰中,他率軍擔任左哨,圍倭寇於新河寺前橋鮑主簿宅,取得勝利。參加長沙之戰,擔任水軍犄角,大敗倭寇,斬首2級,後又在洋岐下洋追擊300多名出逃倭寇,犁沉倭船2艘,燒死無算,斬首5級。隨戚家軍馳援江西弋陽,參與平定林朝曦等起義軍,斬首35級。
張元勳與李超、楊文等人率領台州兵隨戚繼光南下馳援福建,參與橫嶼之戰,在牛田、林墩等地,率領中軍與敵作戰,連破倭寇,斬首105級。先取得平海衛大捷,親手擒拿倭寇5人,率部斬首260級,連捷於馬鼻、肖石嶺等地,後又參加仙遊之戰。張元勳在指揮陳濠的率領下,與陳祿、陳文澄、童子明等為左翼,攻取倭寇東巢。戰鬥中張元勳一馬當先,突破倭寇重圍,勇摧勁敵,並與楊文等人率領的右翼積極協同,迅速蕩平許家村之敵。爾後又奉命進攻西巢,虎搏鷹擊,大破倭寇,解仙遊之圍,接著又分兵圍剿殘倭,共擒斬1500級,取得全勝。
從仙遊敗退的倭寇企圖南逃至漳州、潮州一帶,張元勳等在福建同安縣阪尾、王倉坪等地追上倭寇,5000餘倭憑山結陣,與戚家軍對抗,張元勳等將領率兵一齊衝進倭巢,逼敵上山頂,連續殺敗倭寇,共斬獲倭級177顆,收回被擄百姓3000餘名。數千名倭寇逃奔到漳州,企圖襲占漳浦縣,戚家軍奮勇追擊,在蔡丕嶺遇到倭寇伏兵。張元勳等率部兵300人為中哨,被千餘名倭寇圍困小山三晝夜。
在此情況下,張元勳激勵士兵突圍,出敵不意,殺出生路——他自己一馬當先,如晴空霹靂般迅速向倭寇衝殺,部下在他的鼓舞下,一齊衝進敵陣,倭寇於是披靡大敗,被斬殺300餘級,餘倭逃入廣東境內。此戰,戚家軍一破倭寇於仙遊,再破之同安,三破之漳浦,張元勳和同鄉李超表現出色,勇冠三軍。譚綸和戚繼光以為“衝鋒決勝”應以張元勳的功勞為最大,並且讚譽他:“杖馬箠以先人,義不避死;率雁行而赴敵,勇可冠軍。功當首論者也。”於是,張元勳因功升福建北路守備。
大海盜吳平勾結倭寇占據南澳,張元勳又統陸兵擊退倭寇,與李超等一起圍倭寇於龍頭寨,搜山捕剿,共擒斬140餘倭,盡殲之。因功,晉升為福建署都指揮僉事,世授海門衛指揮使。第二年,升任福建遊擊將軍,威名大震南疆,又狠狠打擊了入侵福安的倭寇。
吳平海盜遺黨曾一本引導倭寇入侵,千艘戰艦直逼廣東、福建沿海,他跟隨福建總兵李錫會同俞大猷,與敵大小六戰,獲全勝,擒斬1700餘級,繳獲戰船360餘艘,從而殲滅此股海盜,因此晉升為福建副總兵、管參將事。擢升為署都督僉事,接替廣東總兵郭成,鎮守廣東。倭寇進犯,廣州高州、雷州等地相繼失陷,張元勳應提督殷正茂之邀率軍赴援,奮勇爭先,斬敵數十百級,倭寇大敗,四處奔逃,明軍斬俘1075人,將高、雷地區的倭患基本平息。倭寇攻陷銅鼓石、雙魚城,張元勳率軍設伏於儒峒,圍殲倭寇,大獲全勝,俘斬812人,繳獲器仗、馬匹無數。
此後,張元勳在廣東先後率兵鎮壓了惠州河源唐亞六、廣州從化萬尚欽、韶州英德張廷光、肇慶恩平陳金鶯,以及潮州、惠州一帶的藍一清、賴元爵、林道乾和羅旁瑤寨土著等反明政府力量,平定十多個影響重大的社會動亂,為朝廷立下汗馬功勞。從而晉升為署都督同知,世襲百戶。不久,又晉升為都督,改蔭錦衣,授封“護國庇民”大將軍。後因病辭歸,廣東百姓“攀轅泣留”,哭聲震原野,百姓建“元勳張公紀念祠”,並塑像祭祀。
張元勳深慮官場傾軋,決定功成引退,告老還鄉,居家十年,種竹養花,徜徉山水,自號逍遙道人,病卒於家。墓在長嶼鎮小嶼山東麓,尚存,朝廷賜祭賜葬,特進光祿大夫、上柱國。
張元勳,出生於浙江台州府太平縣新河東門故裏,他自幼愛好武藝,體魄健壯,七歲到驛站,與兒童們嬉戲,就喜歡玩陣法的遊戲。十歲涉獵書籍,所作詩文,眾人稱奇,十五歲考中秀才。
倭寇侵犯台州,張元勳的父親張愷散巨資聚集多人保衛家鄉,最後不幸陣亡,張元勳因此立誓殺數以萬計的賊寇來報殺父之仇。他承襲父職,擔任海門衛新河所百戶,勇武有謀略,為台州知府譚綸器重。
跟隨戚繼光在台州抗倭,在台州之戰中表現突出,在新河之戰中,他率軍擔任左哨,圍倭寇於新河寺前橋鮑主簿宅,取得勝利。參加長沙之戰,擔任水軍犄角,大敗倭寇,斬首2級,後又在洋岐下洋追擊300多名出逃倭寇,犁沉倭船2艘,燒死無算,斬首5級。隨戚家軍馳援江西弋陽,參與平定林朝曦等起義軍,斬首35級。
張元勳與李超、楊文等人率領台州兵隨戚繼光南下馳援福建,參與橫嶼之戰,在牛田、林墩等地,率領中軍與敵作戰,連破倭寇,斬首105級。先取得平海衛大捷,親手擒拿倭寇5人,率部斬首260級,連捷於馬鼻、肖石嶺等地,後又參加仙遊之戰。張元勳在指揮陳濠的率領下,與陳祿、陳文澄、童子明等為左翼,攻取倭寇東巢。戰鬥中張元勳一馬當先,突破倭寇重圍,勇摧勁敵,並與楊文等人率領的右翼積極協同,迅速蕩平許家村之敵。爾後又奉命進攻西巢,虎搏鷹擊,大破倭寇,解仙遊之圍,接著又分兵圍剿殘倭,共擒斬1500級,取得全勝。
從仙遊敗退的倭寇企圖南逃至漳州、潮州一帶,張元勳等在福建同安縣阪尾、王倉坪等地追上倭寇,5000餘倭憑山結陣,與戚家軍對抗,張元勳等將領率兵一齊衝進倭巢,逼敵上山頂,連續殺敗倭寇,共斬獲倭級177顆,收回被擄百姓3000餘名。數千名倭寇逃奔到漳州,企圖襲占漳浦縣,戚家軍奮勇追擊,在蔡丕嶺遇到倭寇伏兵。張元勳等率部兵300人為中哨,被千餘名倭寇圍困小山三晝夜。
在此情況下,張元勳激勵士兵突圍,出敵不意,殺出生路——他自己一馬當先,如晴空霹靂般迅速向倭寇衝殺,部下在他的鼓舞下,一齊衝進敵陣,倭寇於是披靡大敗,被斬殺300餘級,餘倭逃入廣東境內。此戰,戚家軍一破倭寇於仙遊,再破之同安,三破之漳浦,張元勳和同鄉李超表現出色,勇冠三軍。譚綸和戚繼光以為“衝鋒決勝”應以張元勳的功勞為最大,並且讚譽他:“杖馬箠以先人,義不避死;率雁行而赴敵,勇可冠軍。功當首論者也。”於是,張元勳因功升福建北路守備。
大海盜吳平勾結倭寇占據南澳,張元勳又統陸兵擊退倭寇,與李超等一起圍倭寇於龍頭寨,搜山捕剿,共擒斬140餘倭,盡殲之。因功,晉升為福建署都指揮僉事,世授海門衛指揮使。第二年,升任福建遊擊將軍,威名大震南疆,又狠狠打擊了入侵福安的倭寇。
吳平海盜遺黨曾一本引導倭寇入侵,千艘戰艦直逼廣東、福建沿海,他跟隨福建總兵李錫會同俞大猷,與敵大小六戰,獲全勝,擒斬1700餘級,繳獲戰船360餘艘,從而殲滅此股海盜,因此晉升為福建副總兵、管參將事。擢升為署都督僉事,接替廣東總兵郭成,鎮守廣東。倭寇進犯,廣州高州、雷州等地相繼失陷,張元勳應提督殷正茂之邀率軍赴援,奮勇爭先,斬敵數十百級,倭寇大敗,四處奔逃,明軍斬俘1075人,將高、雷地區的倭患基本平息。倭寇攻陷銅鼓石、雙魚城,張元勳率軍設伏於儒峒,圍殲倭寇,大獲全勝,俘斬812人,繳獲器仗、馬匹無數。
此後,張元勳在廣東先後率兵鎮壓了惠州河源唐亞六、廣州從化萬尚欽、韶州英德張廷光、肇慶恩平陳金鶯,以及潮州、惠州一帶的藍一清、賴元爵、林道乾和羅旁瑤寨土著等反明政府力量,平定十多個影響重大的社會動亂,為朝廷立下汗馬功勞。從而晉升為署都督同知,世襲百戶。不久,又晉升為都督,改蔭錦衣,授封“護國庇民”大將軍。後因病辭歸,廣東百姓“攀轅泣留”,哭聲震原野,百姓建“元勳張公紀念祠”,並塑像祭祀。
張元勳深慮官場傾軋,決定功成引退,告老還鄉,居家十年,種竹養花,徜徉山水,自號逍遙道人,病卒於家。墓在長嶼鎮小嶼山東麓,尚存,朝廷賜祭賜葬,特進光祿大夫、上柱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