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英,赫圖阿拉人,滿族,清朝宗室大臣,清太祖努爾哈赤嫡長子,母為元妃佟佳·哈哈納紮青。率軍平定安楚拉庫,受封“洪巴圖魯”,晉封貝勒。舒爾哈齊死後,開始分擔部分軍政事務。英勇善戰,屢立戰功,封號“阿爾哈圖土門”,人稱“廣略”貝勒。憑借嫡長子身份和赫赫戰功,一度成為後金政權的汗位繼承人,遼陽大戰時,貪杯貽誤軍機,解除兵權。生性殘暴、心胸狹隘,得罪“開國五大臣”和兄弟,徹底失去權位,不滿之情溢於言表,焚香詛咒大臣和兄弟,受到努爾哈赤軟禁。坐罪處死,時年三十六歲,安葬於清東京陵,清太宗即位後,追封廣略貝勒。
褚英出生,這年努爾哈赤21歲,努爾哈赤起兵時,褚英隻有4歲,由於母親早逝,年幼的褚英便一路跟隨父親奔波於刀光劍影之下。努爾哈赤起兵之初,首先麵對的是一些族人的對抗和暗殺,有刺客來襲,努爾哈赤就把長子褚英、次子代善和女兒東果格格藏進板櫃底下。褚英跟隨父親在格殺征戰、險象環生的境況中長大,刀光劍影、血雨腥風,造就了他性格上的勇敢和躁烈。努爾哈赤命他討伐安楚拉庫,他不畏險阻,披甲上陣,領兵飛速前進,星夜馳至,取屯寨二十處,其餘屯寨盡行招服,獲人畜萬餘,勝利回師,回去以後被努爾哈赤封為洪巴圖魯,晉封貝勒。
蜚悠城主策穆特黑到赫圖阿拉歸服努爾哈赤,請求建州派兵前去迎護家眷和部眾,努爾哈赤便命他的弟弟舒爾哈齊、與褚英及次子代善等統兵三千前往蜚悠城。行軍路上,發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一天夜裏,陰雲密布,伸手不見五指,迎風招展的軍中大旗上忽然射出一道白光,閃電般撕裂夜空,刺人眼目。兵士們放倒大旗細看,旗上並無一點光亮。但當他們重新將旗豎起,旗上便又射出耀眼的白光。舒爾哈齊大驚失色,說:“我自幼跟大汗四處征討,經曆的事說來不少,但從來沒有見過這樣怪異的事。這是不祥之兆!我們應該撤軍,避開這個凶兆。”
舒爾哈齊的話遭到褚英和代善的堅決反對,在他們的堅持之下,大軍終於到達蜚悠城,在護佑著500戶蜚悠部眾返程途中,建州軍在一個叫烏碣岩的地方,遭到烏拉兵的堵截。舒爾哈齊見敵軍過萬,懼於敵眾我寡,畏縮山前,按兵不動。褚英和代善見狀,便鼓動眾將士說:“烏拉首領布占泰曾是我們建州的俘虜,因其歸順父王,父王才把他放回。我們過去能把他放回去,今天就能再把他抓回來。他的兵雖然比我們多,我們卻有老天的眷顧,有父王的威名,隻要奮勇廝殺,敵兵必破。”部眾士氣受到了鼓舞,軍心大振。他們在山上立柵紮營,派兵守護那500戶部眾。由扈爾漢、揚古利率200人同烏拉軍前鋒殊死拚殺,吸引敵軍的注意力,而褚英則與代善各率兵500,分兩路夾擊烏拉軍。褚英率先衝入敵陣,吼聲震天,無人敢擋。烏拉兵兵敗逃竄,“如天崩地裂”。這一仗,建州兵斬殺烏拉兵3000多人,獲馬5000匹,甲3000副,代善擒斬了烏拉大將博克多。
烏碣岩大戰削弱了烏拉部的力量,努爾哈赤欣喜萬分,以褚英“奮勇當先”,賜以“阿爾哈圖圖門”尊號,阿爾哈圖圖門是滿語音譯,即足智多謀之意。之後,在宜罕山城等戰役中,褚英也是軍功卓著,為努爾哈赤完成女真統一大業做出了重要貢獻,堪稱建立後金的卓越功臣,因是長子,又屢建戰功,被授命執掌國政,這年他才29歲。
褚英生性殘暴、心胸狹隘,加之戰功赫赫,不把任何人看在眼裏,從而努爾哈赤的“開國五大臣”額亦都、費英東、何和禮、安費揚古和扈爾漢以及一些兄弟們與褚英不和。
“四大貝勒”:即努爾哈赤四個子侄:建州沒有立嫡以長的傳統,諸弟們不滿於褚英當嗣子、主國政的地位,但他們如果直接上告對長兄的不滿,似有爭嗣之嫌,於是決計同“五大臣”聯合,傾軋褚英。
“五大臣”:早年便追隨努爾哈赤,威望高,權勢重,曆戰陣,建殊勳,攻克圖倫城時,褚英尚在繈褓之中。五大臣也不滿於褚英專軍機、裁政事的地位,力求同“四貝勒”結合,共同扳倒褚英,“五大臣”首告嗣儲褚英,似有貳心之嫌。
從褚英方麵來說,他對“五大臣”這樣建州的“柱石”和“元勳”,缺乏謙恭的態度;對諸弟又沒有籠絡的智術,而是想趁父汗努爾哈赤在世時,逐漸削奪他們的財富和權力,以便鞏固自己的儲位。這樣的做法使“四貝勒”與“五大臣”人人自危,更促進了他們的聯合,褚英陷於孤立。雙方矛盾的逐漸明朗化和日漸激化,使努爾哈赤不得不在長子褚英和“四貝勒”、“五大臣”之間作一個抉擇。他反複權衡,最終決定疏遠褚英,爾後兩次進攻烏拉,努爾哈赤都沒有派褚英出征,而讓他在家留守。褚英非但沒有從中汲取教訓,反躬自省,暗自韜晦,相反“褚英意不自得,焚表告天自訴”,於是獲“咀呪”之罪。努爾哈赤效法當年懲治的舒爾哈齊的辦法,又命將長子褚英幽禁在高牆之中。
他們控告褚英的“罪狀”是:第一,褚英挑撥離間,使“四貝勒”、“五大臣”彼此不和;第二,聲稱要索取諸弟貝勒的財物、馬匹,引起諸弟不滿;第三,曾言:“我即位後,將誅殺與我為惡的諸弟、諸大臣。”
不久,褚英的上述言行被告發,努爾哈赤深知褚英弊病,但也想給兒子一個檢討自己、痛思悔過的機會,就招褚英,讓其看“四貝勒”、“五大臣”告發他的文書,隻要他承認自己狹隘、專橫、偏私的錯誤,或許仍會得到父汗的寬恕和一如既往的扶植。可是褚英仍固守己見,不思悔改,於是,努爾哈赤開始逐漸削弱了褚英的權勢,明確表現出對他的不信任,如此更加激發了褚英的極大不滿。
至此,褚英從被立儲君到他最後失去執政權力,僅僅隻有三個月的時間,褚英開始敵對父王,結交黨羽,伺機報複。當父親出兵在外的時候,褚英出謀,寫詛咒對天地焚燒,還揚言:希望出征之師被擊敗,“若被擊敗,我將不使被擊敗的父親及弟弟們入城。”努爾哈赤聽聞此事之後,非常生氣,盛怒之下命將長子褚英,幽禁在高牆之中,被壓兩年之後,褚英被努爾哈赤以不思悔改之名下令處死,年僅36歲。
褚英出生,這年努爾哈赤21歲,努爾哈赤起兵時,褚英隻有4歲,由於母親早逝,年幼的褚英便一路跟隨父親奔波於刀光劍影之下。努爾哈赤起兵之初,首先麵對的是一些族人的對抗和暗殺,有刺客來襲,努爾哈赤就把長子褚英、次子代善和女兒東果格格藏進板櫃底下。褚英跟隨父親在格殺征戰、險象環生的境況中長大,刀光劍影、血雨腥風,造就了他性格上的勇敢和躁烈。努爾哈赤命他討伐安楚拉庫,他不畏險阻,披甲上陣,領兵飛速前進,星夜馳至,取屯寨二十處,其餘屯寨盡行招服,獲人畜萬餘,勝利回師,回去以後被努爾哈赤封為洪巴圖魯,晉封貝勒。
蜚悠城主策穆特黑到赫圖阿拉歸服努爾哈赤,請求建州派兵前去迎護家眷和部眾,努爾哈赤便命他的弟弟舒爾哈齊、與褚英及次子代善等統兵三千前往蜚悠城。行軍路上,發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一天夜裏,陰雲密布,伸手不見五指,迎風招展的軍中大旗上忽然射出一道白光,閃電般撕裂夜空,刺人眼目。兵士們放倒大旗細看,旗上並無一點光亮。但當他們重新將旗豎起,旗上便又射出耀眼的白光。舒爾哈齊大驚失色,說:“我自幼跟大汗四處征討,經曆的事說來不少,但從來沒有見過這樣怪異的事。這是不祥之兆!我們應該撤軍,避開這個凶兆。”
舒爾哈齊的話遭到褚英和代善的堅決反對,在他們的堅持之下,大軍終於到達蜚悠城,在護佑著500戶蜚悠部眾返程途中,建州軍在一個叫烏碣岩的地方,遭到烏拉兵的堵截。舒爾哈齊見敵軍過萬,懼於敵眾我寡,畏縮山前,按兵不動。褚英和代善見狀,便鼓動眾將士說:“烏拉首領布占泰曾是我們建州的俘虜,因其歸順父王,父王才把他放回。我們過去能把他放回去,今天就能再把他抓回來。他的兵雖然比我們多,我們卻有老天的眷顧,有父王的威名,隻要奮勇廝殺,敵兵必破。”部眾士氣受到了鼓舞,軍心大振。他們在山上立柵紮營,派兵守護那500戶部眾。由扈爾漢、揚古利率200人同烏拉軍前鋒殊死拚殺,吸引敵軍的注意力,而褚英則與代善各率兵500,分兩路夾擊烏拉軍。褚英率先衝入敵陣,吼聲震天,無人敢擋。烏拉兵兵敗逃竄,“如天崩地裂”。這一仗,建州兵斬殺烏拉兵3000多人,獲馬5000匹,甲3000副,代善擒斬了烏拉大將博克多。
烏碣岩大戰削弱了烏拉部的力量,努爾哈赤欣喜萬分,以褚英“奮勇當先”,賜以“阿爾哈圖圖門”尊號,阿爾哈圖圖門是滿語音譯,即足智多謀之意。之後,在宜罕山城等戰役中,褚英也是軍功卓著,為努爾哈赤完成女真統一大業做出了重要貢獻,堪稱建立後金的卓越功臣,因是長子,又屢建戰功,被授命執掌國政,這年他才29歲。
褚英生性殘暴、心胸狹隘,加之戰功赫赫,不把任何人看在眼裏,從而努爾哈赤的“開國五大臣”額亦都、費英東、何和禮、安費揚古和扈爾漢以及一些兄弟們與褚英不和。
“四大貝勒”:即努爾哈赤四個子侄:建州沒有立嫡以長的傳統,諸弟們不滿於褚英當嗣子、主國政的地位,但他們如果直接上告對長兄的不滿,似有爭嗣之嫌,於是決計同“五大臣”聯合,傾軋褚英。
“五大臣”:早年便追隨努爾哈赤,威望高,權勢重,曆戰陣,建殊勳,攻克圖倫城時,褚英尚在繈褓之中。五大臣也不滿於褚英專軍機、裁政事的地位,力求同“四貝勒”結合,共同扳倒褚英,“五大臣”首告嗣儲褚英,似有貳心之嫌。
從褚英方麵來說,他對“五大臣”這樣建州的“柱石”和“元勳”,缺乏謙恭的態度;對諸弟又沒有籠絡的智術,而是想趁父汗努爾哈赤在世時,逐漸削奪他們的財富和權力,以便鞏固自己的儲位。這樣的做法使“四貝勒”與“五大臣”人人自危,更促進了他們的聯合,褚英陷於孤立。雙方矛盾的逐漸明朗化和日漸激化,使努爾哈赤不得不在長子褚英和“四貝勒”、“五大臣”之間作一個抉擇。他反複權衡,最終決定疏遠褚英,爾後兩次進攻烏拉,努爾哈赤都沒有派褚英出征,而讓他在家留守。褚英非但沒有從中汲取教訓,反躬自省,暗自韜晦,相反“褚英意不自得,焚表告天自訴”,於是獲“咀呪”之罪。努爾哈赤效法當年懲治的舒爾哈齊的辦法,又命將長子褚英幽禁在高牆之中。
他們控告褚英的“罪狀”是:第一,褚英挑撥離間,使“四貝勒”、“五大臣”彼此不和;第二,聲稱要索取諸弟貝勒的財物、馬匹,引起諸弟不滿;第三,曾言:“我即位後,將誅殺與我為惡的諸弟、諸大臣。”
不久,褚英的上述言行被告發,努爾哈赤深知褚英弊病,但也想給兒子一個檢討自己、痛思悔過的機會,就招褚英,讓其看“四貝勒”、“五大臣”告發他的文書,隻要他承認自己狹隘、專橫、偏私的錯誤,或許仍會得到父汗的寬恕和一如既往的扶植。可是褚英仍固守己見,不思悔改,於是,努爾哈赤開始逐漸削弱了褚英的權勢,明確表現出對他的不信任,如此更加激發了褚英的極大不滿。
至此,褚英從被立儲君到他最後失去執政權力,僅僅隻有三個月的時間,褚英開始敵對父王,結交黨羽,伺機報複。當父親出兵在外的時候,褚英出謀,寫詛咒對天地焚燒,還揚言:希望出征之師被擊敗,“若被擊敗,我將不使被擊敗的父親及弟弟們入城。”努爾哈赤聽聞此事之後,非常生氣,盛怒之下命將長子褚英,幽禁在高牆之中,被壓兩年之後,褚英被努爾哈赤以不思悔改之名下令處死,年僅3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