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離,字明,頻陽東鄉人,王翦之孫,通武侯王賁之子,秦朝名將,爵位為武城侯。蒙恬北逐匈奴時,王離擔任裨將,駐紮在上郡。秦二世胡亥囚殺蒙恬後,把蒙恬的部隊交托給王離統領。陳勝、吳廣起義爆發之後,秦二世命王離出兵攻趙國,圍趙王及其將張耳於钜鹿,楚將項羽領兵北上救趙,大敗秦軍,王離被俘,王離的軍隊投降。
秦始皇為了安撫東方百姓,東巡到琅邪郡,列侯武城侯王離、列侯通武侯王賁、倫侯建成侯趙亥、倫侯昌武侯成、倫侯武信侯馮毋擇、丞相隗林、丞相王綰、卿李斯、卿王戊、五大夫趙嬰、五大夫楊樛隨行,與皇帝在大海之上商議,說:“古時候稱帝的人,領地不超過一千裏,諸侯分別守護自己的封地,有的朝貢,有的不來,相互侵擾,犯上作亂,殘害生民,征戰不止,卻仍會立下石碑,用來記錄自己的功業。古時候的五帝和三王,推行的教化不一致,施用的法令不明確,借助鬼神的威力,來欺騙遠方的民眾,名不副實,因此國運不長。這些帝王自己還沒有死去,諸侯就已經背叛他們了,法令無法通行。現在皇帝統一四海之內,設置為郡縣,天下太平安定。將祖先的美德發揚光大,實踐正道而推行德化,尊號得以完備。群臣共同頌揚皇帝的功德,銘刻在金石上,以此為後世的表率。”
秦始皇在巡遊途中病逝於沙丘,蒙恬正率領三十萬大軍在上郡守衛邊疆,抵禦匈奴。秦始皇長子扶蘇也在軍中擔任監軍,秦始皇臨終時的本意是令蒙恬繼續統軍,讓扶蘇回鹹陽參與治喪,並立為繼承人。
然而,中車府令趙高說服秦始皇少子胡亥與丞相李斯,矯詔立胡亥為太子,修改秦始皇寫給扶蘇的詔書,偽詔中說:“朕巡視天下,向各地名山的神靈祈禱祭祀想要求得長壽。現在扶蘇和蒙恬將軍帶領數十萬軍隊駐守在邊疆,已經十幾年了,不僅沒有向前進軍,而且死傷損耗了很多士兵,沒有立下一點功勞,反而多次上書直言誹謗我的所做所為,隻是因為不能解職回京擔任太子,日夜怨恨不滿。扶蘇作為兒子卻不孝順,所以賜劍自殺!將軍蒙恬與公子扶蘇一同在外,不糾正公子扶蘇的錯誤,也應該知道他的陰謀。作為人臣而沒有向君主盡忠,賜命自殺,把軍隊的大權交給裨將王離。”
於是,公子扶蘇被賜死,將軍蒙恬被囚禁於陽周,邊境的兵馬則移交給時任裨將的王離來統領,最終趙高和李斯扶持胡亥登基稱帝,史稱秦二世,蒙恬也被逼在陽周獄內服毒自殺。
秦將章邯已經擊敗楚國武信君項梁的軍隊,以為楚地的敵人不用擔心了,就渡過黃河北上攻打趙地,大破趙國軍隊。秦軍在巨鹿城包圍趙王歇、趙相張耳,趙國多次遣使來求救。楚懷王熊心收整兵權,拜宋義為上將軍,封項羽為魯公,賜爵長安侯,隸屬宋義,北救趙國,任命劉邦為碭郡長,賜爵武安侯,自行收編士卒西征秦國。
劉邦領軍經由碭郡碭縣到達成陽縣,先在成武縣南麵攻破東郡的郡尉所率領的部隊,又在成陽縣南麵攻打王離,接著在杠裏與秦軍對壘相持,攻破秦二軍、河間守軍,劉邦率領曹參、周勃、樊噲、灌嬰、傅寬以及呂澤麾下郭蒙等人攻打王離的部隊,將秦軍打得大敗。這期間,章邯攻破趙國邯鄲城,將城內民眾遷徙到河內地區,劉邦所部軍隊在與杠裏的秦軍交戰前曾進攻安陽。而楚國上將軍宋義率領部隊到達安陽,想坐觀秦趙互鬥,於是駐留四十六天不向前進,並與齊國進行密切往來。
章邯命令王離、涉間包圍巨鹿城,章邯駐軍在他們南麵,修築甬道來輸送粟米糧食。陳餘作為趙國將領,往北去招收常山郡的士兵,得到幾萬人,陳餘統率幾萬士卒駐紮到巨鹿城北麵。章邯駐軍在巨鹿城南麵的棘原,修築甬道通往黃河,輸送糧餉給王離。王離的軍糧充實,加緊攻打巨鹿城,巨鹿城中糧食消耗殆盡兵力也減少,張耳多次派人召集陳餘前來,陳餘覺得自己兵力太少,打不過秦軍,不敢前去救援。
項羽矯詔殺死宋義、宋襄父子,並遣使回報楚懷王熊心,最終代為上將軍,總領前線兵權,軍威震懾楚國朝廷,也在諸侯國之間聞名,項羽準備渡河援救巨鹿。項羽先派遣英布、蒲將軍率領二萬人渡過漳水援救巨鹿,英布幾度進取,戰鬥獲得小規模勝利,楚軍士卒幾次切斷章邯運糧的甬道,致使王離軍缺乏糧餉。
陳餘又來請求增援,項羽於是率領全部軍隊渡過漳水,弄沉船隻、毀壞鍋碗、燒掉廬舍,隻帶上三天的幹糧,以此向士卒表示一定要決死戰鬥,毫無退還之心。楚軍部隊抵達前線就包圍了王離,與秦軍遭遇,交戰九次,斷絕了秦軍所築甬道。當時,楚軍戰力之強位列諸侯之首,前來援救巨鹿的諸侯各軍築有十幾座營壘,沒有一個敢發兵出戰,到楚軍攻擊秦軍時,諸侯們隻是在壁壘之上觀望,楚軍將士無不以一當十,士兵們殺聲震天,諸侯軍人人心驚膽戰。
楚軍在巨鹿城下大破秦軍,項羽擊敗章邯,章邯引兵撤退,諸侯軍這才敢出兵攻打圍攻巨鹿的秦軍,大破秦國軍隊,殺了秦將蘇角,秦將涉間拒不降楚,自焚而死。以楚軍為首的諸侯軍隊取得勝利,項羽俘虜了王離。
當時,有個人說:“王離,是秦朝的名將,現在他率領強大的秦軍攻打剛剛建立的趙國,戰勝它是必然的。一個過客說:“不是這樣的。說來做將領的世家到了第三代的必定要失敗。說他必定失敗是什麽道理呢?一定是他家殺戮的人太多了,他家的後代就要承受為惡的懲罰。如今王離已是第三代將領了。”過了不久,項羽救援趙國,攻打秦軍,果然俘虜了王離,王離的軍隊就投降了諸侯軍,此後王離史籍無載,下場不明。
秦始皇為了安撫東方百姓,東巡到琅邪郡,列侯武城侯王離、列侯通武侯王賁、倫侯建成侯趙亥、倫侯昌武侯成、倫侯武信侯馮毋擇、丞相隗林、丞相王綰、卿李斯、卿王戊、五大夫趙嬰、五大夫楊樛隨行,與皇帝在大海之上商議,說:“古時候稱帝的人,領地不超過一千裏,諸侯分別守護自己的封地,有的朝貢,有的不來,相互侵擾,犯上作亂,殘害生民,征戰不止,卻仍會立下石碑,用來記錄自己的功業。古時候的五帝和三王,推行的教化不一致,施用的法令不明確,借助鬼神的威力,來欺騙遠方的民眾,名不副實,因此國運不長。這些帝王自己還沒有死去,諸侯就已經背叛他們了,法令無法通行。現在皇帝統一四海之內,設置為郡縣,天下太平安定。將祖先的美德發揚光大,實踐正道而推行德化,尊號得以完備。群臣共同頌揚皇帝的功德,銘刻在金石上,以此為後世的表率。”
秦始皇在巡遊途中病逝於沙丘,蒙恬正率領三十萬大軍在上郡守衛邊疆,抵禦匈奴。秦始皇長子扶蘇也在軍中擔任監軍,秦始皇臨終時的本意是令蒙恬繼續統軍,讓扶蘇回鹹陽參與治喪,並立為繼承人。
然而,中車府令趙高說服秦始皇少子胡亥與丞相李斯,矯詔立胡亥為太子,修改秦始皇寫給扶蘇的詔書,偽詔中說:“朕巡視天下,向各地名山的神靈祈禱祭祀想要求得長壽。現在扶蘇和蒙恬將軍帶領數十萬軍隊駐守在邊疆,已經十幾年了,不僅沒有向前進軍,而且死傷損耗了很多士兵,沒有立下一點功勞,反而多次上書直言誹謗我的所做所為,隻是因為不能解職回京擔任太子,日夜怨恨不滿。扶蘇作為兒子卻不孝順,所以賜劍自殺!將軍蒙恬與公子扶蘇一同在外,不糾正公子扶蘇的錯誤,也應該知道他的陰謀。作為人臣而沒有向君主盡忠,賜命自殺,把軍隊的大權交給裨將王離。”
於是,公子扶蘇被賜死,將軍蒙恬被囚禁於陽周,邊境的兵馬則移交給時任裨將的王離來統領,最終趙高和李斯扶持胡亥登基稱帝,史稱秦二世,蒙恬也被逼在陽周獄內服毒自殺。
秦將章邯已經擊敗楚國武信君項梁的軍隊,以為楚地的敵人不用擔心了,就渡過黃河北上攻打趙地,大破趙國軍隊。秦軍在巨鹿城包圍趙王歇、趙相張耳,趙國多次遣使來求救。楚懷王熊心收整兵權,拜宋義為上將軍,封項羽為魯公,賜爵長安侯,隸屬宋義,北救趙國,任命劉邦為碭郡長,賜爵武安侯,自行收編士卒西征秦國。
劉邦領軍經由碭郡碭縣到達成陽縣,先在成武縣南麵攻破東郡的郡尉所率領的部隊,又在成陽縣南麵攻打王離,接著在杠裏與秦軍對壘相持,攻破秦二軍、河間守軍,劉邦率領曹參、周勃、樊噲、灌嬰、傅寬以及呂澤麾下郭蒙等人攻打王離的部隊,將秦軍打得大敗。這期間,章邯攻破趙國邯鄲城,將城內民眾遷徙到河內地區,劉邦所部軍隊在與杠裏的秦軍交戰前曾進攻安陽。而楚國上將軍宋義率領部隊到達安陽,想坐觀秦趙互鬥,於是駐留四十六天不向前進,並與齊國進行密切往來。
章邯命令王離、涉間包圍巨鹿城,章邯駐軍在他們南麵,修築甬道來輸送粟米糧食。陳餘作為趙國將領,往北去招收常山郡的士兵,得到幾萬人,陳餘統率幾萬士卒駐紮到巨鹿城北麵。章邯駐軍在巨鹿城南麵的棘原,修築甬道通往黃河,輸送糧餉給王離。王離的軍糧充實,加緊攻打巨鹿城,巨鹿城中糧食消耗殆盡兵力也減少,張耳多次派人召集陳餘前來,陳餘覺得自己兵力太少,打不過秦軍,不敢前去救援。
項羽矯詔殺死宋義、宋襄父子,並遣使回報楚懷王熊心,最終代為上將軍,總領前線兵權,軍威震懾楚國朝廷,也在諸侯國之間聞名,項羽準備渡河援救巨鹿。項羽先派遣英布、蒲將軍率領二萬人渡過漳水援救巨鹿,英布幾度進取,戰鬥獲得小規模勝利,楚軍士卒幾次切斷章邯運糧的甬道,致使王離軍缺乏糧餉。
陳餘又來請求增援,項羽於是率領全部軍隊渡過漳水,弄沉船隻、毀壞鍋碗、燒掉廬舍,隻帶上三天的幹糧,以此向士卒表示一定要決死戰鬥,毫無退還之心。楚軍部隊抵達前線就包圍了王離,與秦軍遭遇,交戰九次,斷絕了秦軍所築甬道。當時,楚軍戰力之強位列諸侯之首,前來援救巨鹿的諸侯各軍築有十幾座營壘,沒有一個敢發兵出戰,到楚軍攻擊秦軍時,諸侯們隻是在壁壘之上觀望,楚軍將士無不以一當十,士兵們殺聲震天,諸侯軍人人心驚膽戰。
楚軍在巨鹿城下大破秦軍,項羽擊敗章邯,章邯引兵撤退,諸侯軍這才敢出兵攻打圍攻巨鹿的秦軍,大破秦國軍隊,殺了秦將蘇角,秦將涉間拒不降楚,自焚而死。以楚軍為首的諸侯軍隊取得勝利,項羽俘虜了王離。
當時,有個人說:“王離,是秦朝的名將,現在他率領強大的秦軍攻打剛剛建立的趙國,戰勝它是必然的。一個過客說:“不是這樣的。說來做將領的世家到了第三代的必定要失敗。說他必定失敗是什麽道理呢?一定是他家殺戮的人太多了,他家的後代就要承受為惡的懲罰。如今王離已是第三代將領了。”過了不久,項羽救援趙國,攻打秦軍,果然俘虜了王離,王離的軍隊就投降了諸侯軍,此後王離史籍無載,下場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