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招和衛青逸齊齊捏下刹車,二人的刹車都是斯通納親自教的,所以動作也幾乎是完全一致。


    前避震觸底,後輪從地麵脫離,然後後輪緩緩的遲滯在半空中,微微向外側打滑


    標準的滑胎重刹方式,moto3的賽車在兩人的身下仿佛像是一條靈活的魚一樣,柔順靈動。


    重刹的方式兩人都是一樣,細看和秦川的跑法很像,不過動作幅度嘛,明顯少了很多。


    甚至不仔細看都看不到滑胎痕跡。


    p房裏,見到這一幕秦川和斯通納微微點了點頭,兩人這次對比上次的測試賽是有微弱提升。


    顯然這些日子的訓練也起了作用。


    這種滑胎入彎和重刹翹尾的方式moto3也能用,不過迫於賽車的緣故,他們的幅度都做的不大。


    至於為什麽和他像,秦川自然知道,因為是他教的,王招四人的操作細節一半是跟著他學的,另一半是跟著斯通納學的。


    光是學這個翹尾,兩人就學了將近兩個月,滑胎就更別提了,從去年開始就練習越野,如今才有了一點雛形,也隻敢在一號彎滑胎。


    別的彎道,這兩個小家夥還掌控不了。


    場上,二人齊刷刷的跟在阪田井身後入彎。


    印著ca21車隊版畫的moto3賽車在兩人的操控下貼住彎心,兩人都是側掛,不過姿勢卻大同小異,有所差別。


    衛青逸的側掛姿勢明顯更誇張,整個人上半身都探出到了身外,膝蓋觸地,上半身手肘距離地麵隻有十幾公分。


    反觀王招,他則要保守很多,手肘距離地麵足有二十公分的距離,完全沒到磨肘的地步,二人都是貼住彎心後,然後再開油。


    開油的途中,兩人還細心的觀察阪田井的跑法,秦川在台下也看了一眼,這些年他遇到的對手太多,當初這位阪田井的跑法這麽久他都忘了。


    如今來看,對方的跑法和阿貴倒是有些相似,當然技術那是一個天一個地。


    gp車手,平均moto3一屆裏才有可能出一個,甚至一個都出不了,用板田井和阿貴比,未免太高看他了。


    隻是駕駛風格上有那麽一點點相似點。


    說來也是,這兩位同國家的車手,說不定駕駛體係也是相同的。


    畢竟大概率是一個地方培養出來的。


    板田井跑法偏向保守,和王招很像,側掛時手肘距離地麵二十公分左右,隻有膝蓋能貼到地麵。


    阿貴在gp的年紀算是比較年長的,這些資曆較老的車手別管他們纏鬥時激進不激進,駕駛姿勢大部分都是偏向保守的。


    並不是全部都磨肘過彎。


    因為以前的車不行,沒那麽高級的電控,這麽騎會死人的,所以養成了這個習慣。


    新時代車手則比較激進,按理來說,秦川還真沒想到這個阪田井的跑法會這麽保守。


    畢竟這家夥也是一個年輕的車手。


    現在想想,當初自己遇到阪田井的時候還真沒觀察過這麽多,現在才算是深刻了解這家夥的騎法。


    出彎,翻身,然後進入二號彎。


    到了二號彎,王招和衛青逸就沒有再使用滑胎,而是非常平穩的刹車入彎。


    moto3的賽車依舊是貼著彎心通過,兩人的線路都沒問題,很標準的外內外,隻不過沒有使用滑胎。


    二人雖然會滑胎,但是斯通納和秦川都不允許他們在比賽中多次使用滑胎。


    原因隻有一個,就是以二人現在的水平如果在moto3組別裏每個彎道都使用滑胎,風險很高。


    以moto3賽車的性能,他們滑胎過彎的失手率太高,說不定哪個彎就栽了,gp是要看綜合穩定率的。


    所以綜合利弊之下,秦川不允許他們這麽幹。


    事實上,以正賽的圈數車手並不是很依賴滑胎,畢竟輪胎不是很夠用,最多排位有影響。


    二號彎出彎,三台車持續加速,朝著三號彎逼近,王招,衛青逸包括阪田井三人都是將上半身趴在油箱上,身體縮在風擋後麵操控賽車加速。


    阪田井在最前麵,衛青逸在他身後,最後王招收尾。


    三人就這麽一前一後的進入三號彎。


    三號彎是高速彎,這個微微曲折的彎道放在motogp的最高組比賽裏需要輕點刹車,讓車子減速一下才能通過,但moto3不同。


    他們不需要減速,三人都是全油門,車速被他們推到極限。


    當然這極限速度下也就是一百多碼,跟最高組那也是差遠了,單憑最高組廠車的實力,二號彎出彎開油的一瞬間,車子速度就得逼近二百了。


    motogp廠車通過三號彎的時速就足有190,可想而知二者的差別。


    一百多碼的速度通過三號彎,然後再加速,三人拋到外線,身體收回,準備進入四號彎。


    moto3賽車的極速是在260不假,不過這需要漫長的直線加速才可以達到。


    例如終點,在這車子才能做到二百碼以上,其餘地方普遍都是在一百多左右,所以moto3的節奏和最高組motogp也差了不少。


    出了三號彎三人直線加速,身體全部回縮到座椅之上,大概加速了有三四秒鍾左右,四號彎來了。


    四號彎刹車點位置,三人齊齊挪動身體,和gp組一樣,先挪後半身,上半身挺直跟著聯動,最後再降檔刹車進彎。


    相比於最前麵阪田井的入彎動作,王招和衛青逸兩人的動作就像是機器人一樣,不光是標準,二人的動作幾乎是完全一樣。


    就像是兩個設定相同的機器人,刹車時賽車的抖動幅度,身體的動作,以及時機的把控,完全是一模一樣。


    看到這,台下的斯通納和秦川都是不由自主的點了點頭。


    光是從這一點上來看,這二人的實力絕對不輸給阪田井。


    事實上,對於這個阪田井,秦川從來沒低估他,雖說這家夥以往正賽的完賽名次普遍都是二十名出頭左右。


    可這家夥最少也在moto3跑了這麽多年,夜戰的經驗,還有真正纏鬥時的實力,那都是妥妥的在王招和衛青逸兩人之上的。


    光憑王招和衛青逸兩人的測試圈速排名並不足以推斷正賽的實力。


    在秦川預估裏,阪田井正賽估計要比王招兩人厲害一點,但具體不會強太多,是一個很好的鍛煉對手。


    這點他可以肯定。


    斯通納顯然也是這麽認為的,否則不會在他下達任務的時候表現的那麽平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騎川崎H2追高鐵,校花感動哭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呂辛辰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呂辛辰逸並收藏騎川崎H2追高鐵,校花感動哭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