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裏斯多夫-哥輪布曾寫道:“奧裏諾科河來自人間天堂。”
當讓第一次把熱那亞偉大航海家的這個觀點轉述給馬夏爾中士的時候,對方隻說了一句:“咱們看看就知道了!”
也許,他有理由懷疑美洲發現者的這一論斷。
曾有一種說法,認為奧裏諾科河是從黃金國流出來的。最初的探險者們如霍耶達、品鬆、卡布拉爾、馬加萊茲、瓦爾迪維亞、薩爾米恩托等等,都曾來南美這塊大陸上曆險、考察,希望能找到“黃金國”。
奧裏諾科河的幹流所劃成的巨大半圓在北緯3°-8°之間,弧線最西端到達的經度與巴黎相差70°多一點兒。委內瑞拉人都以奧裏諾科河為驕傲,在這點上,米蓋爾、費裏佩和瓦裏納斯與他們的同胞是完全一致的。
在《新環球地理》的第18卷中,作者埃利塞-萊克呂斯說奧裏諾科河是世界第9大河,位居亞馬遜河、剛果河、巴拉那-烏拉圭河、尼日爾河、揚子江、布拉馬普特拉河、密西西比河與聖勞輪斯河之後。也許三位委內瑞拉地理學家想通過這次考察對上述說法加以反駁,16世紀的一位探險家迭戈-奧爾達斯曾說,印第安人將奧裏諾科河稱為“巴拉瓜”,即“大水”之意,也許他們可以用這一有力證據作為武器,公開提出反對意見?不過他們並沒這麽做,也幸虧沒有,因為法國地理學家勒克呂斯的這部作品畢竟是在掌握大量事實材料的基礎上撰寫成的。
8月12日清晨6點,西蒙-玻利瓦爾號——對它的名字我們不應該感到驚奇——就做好了出發的一切準備。玻利瓦爾城與奧裏諾科河沿岸城鎮之間通航汽船才隻有幾年的時間,而且最遠也不過通到阿普雷河口。但是船隻可以沿阿普雷河上行,把乘客和貨物一直送到聖費年南多1,甚至更遠的努特裏亞斯港,這一段河運是委內瑞拉輪船公司開辦的,每個月有兩班船。
1此處指的是阿普雷河上一個叫聖費爾南多的城市。此外在奧裏諾科河的支流阿塔巴布河口還有一個叫聖費爾南多的地方。
需要繼續在奧裏諾科河上前進的乘客,將在阿普雷河口上遊幾海裏處的凱卡臘鎮離開西蒙-玻利瓦爾號,登上簡陋的印第安小船繼續他們的行程。
西蒙-玻利瓦爾號是特地為在流經氣候分幹濕季的地區,因而水位變動極大的河流上行駛而設計的。它的體積與航行在哥輪比亞的馬格達雷那河上的輪船差不多,但由於船底造成平的,所以吃水達到了最低限度,輪船唯一的發動裝置是後部的一個不帶滾筒的大輪,由一個雙動式大功率引擎帶動。我們可以想象一下船的模樣:它的基架仿似一個大竹筏,上麵是輪船的上層建築,從船艙兩翼各向上伸出一支蒸汽鍋爐的煙囪。船的最上麵是輕甲板,中間是乘客房間和活動室,貨物則堆放在下甲板上。這樣的外形,再加上巨大的擺臂和連杆,讓人想起美國的汽船。整個船身都塗得花花綠綠,連最頂層國旗下的駕駛室和船長室也不例外,為了建造汽船,大片的森林被砍伐,向奧裏諾科河兩岸放眼望去,伐木工的斧頭已經推進到了很遠的地方。
玻利瓦爾城距奧裏諾科河入海口有420公裏,雖然有時略受海潮的影響,但水流基本上是穩定的,所以往上遊去的船隻隻能逆著水流西行。有時,由於漲潮,玻利瓦爾城的水位也會高達12米甚至15米。不過總的來說,奧裏諾科河水位的漲落是有規律的。漲到8月中旬就穩定下來,一直保持到9月底,然後水位開始下降,降到11月又略有回升,之後再回落,一直到4月再次穩定下來。
米蓋爾他們幾個選擇的時間,對於探測阿塔巴布、瓜維亞雷和奧裏諾科河是十分有利的。
三位地理學家在玻利瓦爾城碼頭登船的時候,趕來送行的支持者擠得水泄不通。這才不過是出發,等他們返回的那一天還不知要熱鬧成什麽樣呢!每條河流的支持者們都向自己擁戴的那位地理學家送去熱情的鼓勵與祝福,人聲好不喧鬧,搬運行李的工人和準備啟航的船員高聲罵著他們慣講的粗口,蒸汽鍋爐發出刺耳的尖叫,閥門中漏出的蒸汽也“哧哧”地響個不停,然而這一切都壓不住送行者的聲聲歡呼:
“瓜維亞雷萬歲!”
“阿塔巴布萬歲!”
“奧裏諾科萬歲!”
爭論在意見不合的送行者們中間爆發了,眼見就要出亂子,米蓋爾竭力勸解幾個火氣最大的人。
站在輕甲板上的馬夏爾中士和他的侄子看著這混亂的場麵,感到莫名其妙。
“這些人想幹什麽?……”老兵叫道,“肯定是發生革命了……”
眼前的景象當然不是革命,因為在拉丁美州,革命是一定會有軍事力量參與的,而碼頭上卻沒看見委內瑞拉軍隊7000將軍中的任何一位出現。
讓和馬夏爾很快就能知曉造成眼前混亂景象的原因了,因為在即將開始的航行中,與他們同船的米蓋爾一行肯定還要爭下去的。
船長下達了啟航的命令,先是讓機械師把機器平衡好,然後讓兩頭的海員各自鬆纜,在船上各處逗留的送行人員等一律馬上離開。又一陣擁擠之後,船上就隻剩旅客與船員了。
伴隨著西蒙-玻利瓦爾號的啟動,喧嘩聲、告別聲更加震耳,三條河流的名字再次受到歡呼致意,巨大的輪子猛烈地拍打著河水,舵手將船引向河流的中心,汽船離岸越來越遠,半小時後,河流向左轉了一個彎,玻利瓦爾城便消失在彎道之後,又過了一會兒,對岸索雷達鎮的房屋也徹底走出了人們的視線。
委內瑞拉的平原麵積足足有50萬平方公裏,地勢基本上來說起伏很小,隻有個別的地方,地勢稍稍隆起,當地語言叫做“邦科”。那些坡比較陡,隆起在階地上的小山崗則叫做方山。當平原開始逐漸隆起的時候,人們便知道已經來到山腳下了,不遠處就是高聳的山脈。河床兩岸的開闊地則叫做“巴由”,雨季時一片濃綠,旱季時一片枯黃甚至變得光禿禿的,奧裏諾科河就是在“巴由”之中穿行而過的。
西蒙-玻利瓦爾號上的乘客們若想從水文和地理兩方麵了解奧裏諾科河的情況,隻需向米蓋爾、費裏佩和瓦裏納斯提問,便可得到滿意的答案。這些博學的人隨時向大家提供關於沿岸城鎮、村落、支流和各定居或遊徙部落的詳盡情形。到哪兒去找比他們更稱職的導遊?他們的服務絕對殷勤又周到!
實際上,西蒙-玻利瓦爾號上的大部分乘客已經對奧裏諾科河相當熟悉了,因為他們經常在河上往返,有的到過阿普雷河口,有的甚至到過阿塔巴布河口上的聖費爾南多。他們大多是商人或掮客,將商品運往內地,或販往東方各港口。最常見的貨物有可可、牛皮、鹿皮、銅礦石、磷酸鹽、建築木材、高級木器、細木鑲嵌工藝品、染料、頓加豆、橡膠、菝葜,還有牲畜,因為畜牧業是生活在平原上的人最主要的活動。
委內瑞拉位於赤道地區,年平均氣溫在攝氏25°到30°之間,但由於境內多山,所以氣溫的變化也很大。在沿海和西部的安第斯山區氣候最為炎熱,因為海風吹不過來,而奧裏諾科河就恰好流經這一地區。北麵和東麵來的強勁的信風由於受沿岸山脈的阻擋,也無法減緩這一地區的炎熱。
出發的這天陰沉沉的,好像要下雨,因此乘客們沒有感到太熱,微風從西邊迎著船吹來,讓人倍覺舒爽。
馬夏爾和讓站在輕甲板上望著河岸,其他乘客對兩岸的景象似乎無動於衷,隻有地理學家三人組在研究著細節,一邊興致勃勃地討論著。
讓如果上前去問問他們的話,肯定能問到不少可靠的情況。可是一方麵,馬夏爾中士忌妒心很強,老是板著臉,不允許任何人與他侄子搭話,另一方麵讓也不需要問別人,就能一一認出沿途的村莊、島嶼和河流的轉彎。他手頭就有一個可靠的向導——夏方榮的遊記。夏方榮受法國國民教育部之命對奧裏諾科河進行過兩次考察。第一次是1884年,考察的是玻利瓦爾城至考臘河河口的這一段,之後又遊曆了整條考臘河。第二次是1886-1887年,從玻利瓦爾城一直到達了源頭。夏方榮的遊記寫得極為精確,讓決定好好利用這本書。
不用說,馬夏爾肯定帶了一大筆錢,並已經換成了當地貨幣“皮阿斯特”,足夠他們一路的花銷了,他也沒有忘記帶上一批用於交換的物品,如布匹、刀子、鏡子、玻璃珠、金屬製品和一些不值錢的小玩意兒,到時候可以用來與平原上的印第安人搞好關係。這些劣等貨裝了滿滿兩大盒,和其他行李一起堆在中士的房間角落裏,讓住在他的隔壁。
西蒙-玻利瓦爾號逆流而上。讓手持夏方榮遊記,認真對照著向後退去的兩岸的情形。現在,汽船已經能一直上行到阿普雷河口了,而在夏方榮那時候,條件遠比現在艱苦,這一段路他是坐著帆船、劃著小艇過來的。不過一旦過了阿普雷河口,危險就多了,麻煩也來了,馬夏爾和讓也將不得不使用原始的交通工具繼續他們的行程。
上午,西蒙-玻利瓦爾號駛經奧洛科皮切島,這裏出產的糧食和作物大量地運往玻利瓦爾城。奧裏諾科河在這兒隻有900米寬,過了這一段寬度又很快增至3倍。讓站在平台上,四周的平原盡收眼底,其上散布著幾個孤零零的小山丘。
臨近中午,船上的乘客——共20幾名——來到餐廳。米蓋爾和他的兩名同事最先坐定。馬夏爾中士行動也相當快,他拉著讓,用生硬的口氣對他說著什麽,這一切都被米蓋爾看在眼裏。
“真夠鹵的,這個法國人,”米蓋爾對身邊的瓦裏納斯說。
“一個當兵的,不用多講了!”對方回答。
看來,老士官的著裝的確像軍人,讓人一下子就認出了他的身分。
午飯前,馬夏爾喝了幾口“阿尼紮多”,一種甘蔗和茴香混釀的燒酒,據他自己說,空腹喝酒可以“殺腸蟲”。讓則對烈性飲料不感興趣,用不著在飯前喝開胃酒,他挨著叔叔坐在飯廳的盡頭,中士的臉色如此嚇人,誰也不敢坐到他旁邊去。
三位地理學家坐在飯桌的中部,一切話題都圍繞著他們展開。他們此行的目的使得乘客們不能不對他們的話感到極大的興趣,讓津津有味地聽著他們所說的,而馬夏爾也沒覺得有什麽不妥。
菜肴很豐富,卻不甚可口,不過在奧裏諾科河上也隻能將就了:“比斯特卡”粘粘乎乎,仿佛從橡膠樹上摘下來的一般,葷雜燴泡在橘黃色的調味汁中,用鐵扡插著吃的煮雞蛋,燉很長時間才能嚼得爛的家禽。可若是到了河流的上遊,那可連這樣的東西也吃不上了。水果則以香蕉為最多,或者直接吃,或者和糖蜜攪在一起做成香蕉醬。麵包?味道相當好——其實就是玉米窩窩。酒?味道又差,價錢又貴。這頓午餐的具體情形就是如此。最後要說的是,它很快就被吃了個精光。
下午,西蒙-玻利瓦爾號經過貝爾納維耶島。眾多的島嶼使得奧裏諾科河再次變窄,汽船的主動輪要加倍猛烈地打水才能逆流前進。好在船長技術嫻熟,乘客們不用擔心有擱淺的危險。
左岸出現了大量的小河灣,兩邊長著茂密的林木,尤其是在隻有30幾個居民的小村阿爾馬森那邊。8年前夏方榮看到的也是這樣一番景象。兩條小河巴裏和利瑪流入奧裏諾科,在它們的河口處是大叢大叢的苦配巴香膠樹,在樹幹上割個口子樹汁就流出來,運出去能賣好價錢,棕櫚樹也多得數不清。兩岸到處跳動著一群群的猴子,它們的肉,比起乘客們中午沒嚼動晚上還會被端上餐桌的“比斯特卡”,恐怕也好吃不到哪兒去。
使奧裏諾科河的航行變得艱難的不僅僅是河中小島,還有河道中間不時突然冒出的礁石。但西蒙-玻利瓦爾號還是安全地繞過了每一塊礁石,在行進了25至30法裏之後,於晚上在莫依塔科村停了下來。
天空中濃雲密布,又沒有月亮,夜裏會黑得伸手不見五指,如果繼續向前走的話太冒險了,因此船將一直等到第二天早晨。
晚上9點,馬夏爾覺得休息時間到了,讓也不願違抗叔叔的命令。
兩人回到各自的房間,在船的第二層,靠近船尾方向。室內隻有一張簡陋的木板床、一條薄被和一張當地人叫做“埃斯特拉”的席子——在熱帶地區,這些臥具也足夠了。
少年脫衣躺下,馬夏爾則用“托爾多”,一種平紋細布給少年把床遮了一遮,權作蚊帳,這樣做完全有必要,奧裏諾科河上的蚊子毒得很。馬夏爾可不願讓侄子受到哪怕是一隻該死的蚊子的叮咬。他自己則不用做什麽防範工作,因為他的皮硬得幾乎啃不動,蚊子碰上他可得費一番勁兒,再說蚊子叮上來他不會打嘛。
在這些措施的保護下,讓一覺安穩地睡到了天亮,帳外無數的蚊子嗡嗡了一夜也未能得逞。
第二天一大早西蒙-玻利瓦爾號就又出發了。船一直沒有熄火,一層甲板上堆放著船員們夜裏從岸邊樹林裏砍來的木材。
莫依塔科村左右各有一個小港灣,汽船就是在其中的一個裏麵停泊了一夜。村子原來曾是西班牙傳教團的一個基地,一座座小屋甚為精巧美觀。夏方榮曾在村裏尋找克雷沃博士1的一個同伴弗朗索瓦-比爾邦的墳墓,可惜他轉遍了村子的墓地也沒有找到。西蒙-玻利瓦爾號出了小港灣,河馬上轉了一個彎,莫依塔科村一眨眼就不見了。
1於勒-克雷沃(1847-1882年),法國探險家,考察過亞馬遜和奧裏諾科河域,在探險中被印第安人所殺——譯者注
這一天經過的地方有聖塔克魯茲,左岸一個20多間茅屋組成的小樹,然後是瓜那萊斯島,從前傳教士們居住的地方,河流在島附近又有一個小灣,先向南,又折向西。再就是經過了“死人島”。
汽船一路上越過了好幾個“拉烏達爾”,即由於河床變窄而形成的急流。若是換了劃槳小舟或帆船,過這樣的急流會把船夫累得筋疲力盡,但對西蒙-玻利瓦爾號來說,隻不過多燒一些燃料而已。閥門哧哧地響著,明輪轉動著它巨大的槳板更加猛烈地撥動著水流。就這樣汽船順利地從急流上駛了過去,其中包括“地獄之門”,上遊馬塔帕羅島方向的一個急流,讓從書上也找到了。
“看來,”馬夏爾中士對少年說,“這個法國人書上寫的和我們在西蒙-玻利瓦爾號上所看見的還挺一致的。”
“完全一致,叔叔,不同的隻是我們僅用24小時就走完了我們的同胞三、四天的路程。真的,等我們到了奧裏諾科河中遊,就得從汽船上下來換乘小艇,到時候我們也會和他一樣走得很慢的。不過不要緊!隻要能到聖費爾南多就行了……希望在那兒能得到一些確切的信息……”
“肯定能得到,如果上校曾經從那兒經過的話,就不可能一點兒蹤跡都沒留下!……我們總能打聽到他在哪兒搭過帳篷……啊!……等我們和他麵對麵的時候……你撲到他懷裏……他會知道……”
“知道我是你侄子……你侄子!”少年說,他始終擔心他的“叔叔”會說出什麽不慎之言。
傍晚時分,西蒙-玻利瓦爾號停泊到一個峭壁腳下,馬比雷小鎮就坐落在峭壁之上,景致十分美好。
米蓋爾、費裏佩和瓦裏納斯決定在黃昏時刻到左岸這個相當重要的小鎮去遊覽一個鍾頭。讓是很想跟他們一起去的。可是馬夏爾中士卻說隨便下船不好,讓也隻好作罷。
地理學會的三位專家則逛得興致勃勃。站在馬比雷鎮口,往上下遊兩個方向都能望得好遠,北麵則伸展著廣闊的平原,印第安人在那裏放牧著騾、馬和驢,平原的外圈則是蔥鬱的森林。
到了9點鍾,所有的乘客都在各自的船艙睡下了,當然都沒有忘記采取措施防禦蚊蟲。
第二天一整天可以說都是在大雨底下“澆”著過來的,沒人能在輕甲板上待哪怕是片刻時間。馬夏爾中士和少年在船尾部的大廳裏過了一天,米蓋爾、瓦裏納斯和費裏佩也是一整天在那兒沒挪地方。若說哪位乘客還對阿塔巴布-瓜維亞雷-奧裏諾科的問題一無所知,是不太可能的,因為它們的擁戴者以此為唯一的話題,而且聲音又那麽大。好幾名乘客也參與了討論,支持各自的同盟者,反駁他們認為謬誤的兩方。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這些乘客是不會為了澄清這個地理問題而一直跑到聖費爾南多去的。
“爭這個有什麽意義呢?”當馬夏爾弄清是怎麽回事以後,對侄子說,“叫這個名也好,叫那個名也好,河反正總是那一條,順著自然的斜坡從上遊往下流淌……”
“你怎麽會這麽想呢,叔叔,”讓回答說,“要是沒有這些問題,那還要地理學家幹什麽?要是沒有地理學家……”
“那我們怎麽學地理呢?”馬夏爾接下去說,“反正有一點是無疑的,那就是直到聖費爾南多,咱們都得與這幫愛吵嘴的家夥們為伴。”
實際上,從凱卡臘開始他們就要一起換乘小艇,以渡過奧裏諾科河中遊的眾多急流。
由於惡劣的天氣,乘客們沒能看到第格裏塔島的模樣。但作為補償,他們在午餐和晚餐時都品嚐到了美味的莫羅科特魚,這種魚在附近水域多得是,並被泡在鹽水裏大量運往玻利瓦爾城和加拉加斯等地。
將近中午的時候,汽船過了考臘河口。考臘河是奧裏諾科河右岸最重要的支流之一,它從東南方匯入,一路流過帕那雷、伊那奧、阿雷巴托、塔帕裏托等部族活動的地域,它的河穀是委內瑞拉最美的河穀之一。奧裏諾科河沿岸附近地區居住的都是有西班牙血統的混血,達到了一定的文明程度,而離岸再遠一些就隻住著仍處於野蠻狀態的印第安人,以畜牧業為生,人們稱他們為“剝膠人”,因為他們還采集一些藥用樹膠。
夏方榮在1885年第一次進行考察時曾從考臘河口一直沿考臘河而上,穿越平原來到阿裏瓜和奎裏奎裏巴部落當中。讓這天又讀了一陣同胞的遊記。夏方榮所經曆過的艱險讓也許同樣會碰上,如果要一直行進到奧裏諾科河上遊去的話,讓遇到的困難也許會更大。讓欽佩夏方榮的幹勁和勇氣,希望自己也能與同胞一比高低。
說真的,夏方榮當時已是成人了,而讓不過是個少年,甚至可以說是個孩子!……那就願上帝賜予他力量,使他戰勝這一艱難旅程中的疲勞,一直堅持到最後的勝利!
從考臘河口往奧裏諾科河上遊去,河麵仍然寬得很,大約有3000米。持續了3個月的雨季加上兩岸眾多的支流,使得河水大大上漲。
但是西蒙-玻利瓦爾號的船長還是很小心地指揮著,因為在土庫拉瓜島上遊方向,有一條和島同名的河流,河上淺灘密布,船很容易擱淺,或許船底還在淺灘上刮了幾下子,不過船上的乘客並沒怎麽感覺出來。船的底部是平坦的,就像平底駁船,所以船身不會受到損害,但動力裝置,如明輪槳葉和發動機都可能出現問題,所以一定要小心駕駛。
西蒙-玻利瓦爾號終於安然無恙地通過了淺灘區,傍晚停泊在拉斯伯尼塔斯右岸的一個小灣裏。
當讓第一次把熱那亞偉大航海家的這個觀點轉述給馬夏爾中士的時候,對方隻說了一句:“咱們看看就知道了!”
也許,他有理由懷疑美洲發現者的這一論斷。
曾有一種說法,認為奧裏諾科河是從黃金國流出來的。最初的探險者們如霍耶達、品鬆、卡布拉爾、馬加萊茲、瓦爾迪維亞、薩爾米恩托等等,都曾來南美這塊大陸上曆險、考察,希望能找到“黃金國”。
奧裏諾科河的幹流所劃成的巨大半圓在北緯3°-8°之間,弧線最西端到達的經度與巴黎相差70°多一點兒。委內瑞拉人都以奧裏諾科河為驕傲,在這點上,米蓋爾、費裏佩和瓦裏納斯與他們的同胞是完全一致的。
在《新環球地理》的第18卷中,作者埃利塞-萊克呂斯說奧裏諾科河是世界第9大河,位居亞馬遜河、剛果河、巴拉那-烏拉圭河、尼日爾河、揚子江、布拉馬普特拉河、密西西比河與聖勞輪斯河之後。也許三位委內瑞拉地理學家想通過這次考察對上述說法加以反駁,16世紀的一位探險家迭戈-奧爾達斯曾說,印第安人將奧裏諾科河稱為“巴拉瓜”,即“大水”之意,也許他們可以用這一有力證據作為武器,公開提出反對意見?不過他們並沒這麽做,也幸虧沒有,因為法國地理學家勒克呂斯的這部作品畢竟是在掌握大量事實材料的基礎上撰寫成的。
8月12日清晨6點,西蒙-玻利瓦爾號——對它的名字我們不應該感到驚奇——就做好了出發的一切準備。玻利瓦爾城與奧裏諾科河沿岸城鎮之間通航汽船才隻有幾年的時間,而且最遠也不過通到阿普雷河口。但是船隻可以沿阿普雷河上行,把乘客和貨物一直送到聖費年南多1,甚至更遠的努特裏亞斯港,這一段河運是委內瑞拉輪船公司開辦的,每個月有兩班船。
1此處指的是阿普雷河上一個叫聖費爾南多的城市。此外在奧裏諾科河的支流阿塔巴布河口還有一個叫聖費爾南多的地方。
需要繼續在奧裏諾科河上前進的乘客,將在阿普雷河口上遊幾海裏處的凱卡臘鎮離開西蒙-玻利瓦爾號,登上簡陋的印第安小船繼續他們的行程。
西蒙-玻利瓦爾號是特地為在流經氣候分幹濕季的地區,因而水位變動極大的河流上行駛而設計的。它的體積與航行在哥輪比亞的馬格達雷那河上的輪船差不多,但由於船底造成平的,所以吃水達到了最低限度,輪船唯一的發動裝置是後部的一個不帶滾筒的大輪,由一個雙動式大功率引擎帶動。我們可以想象一下船的模樣:它的基架仿似一個大竹筏,上麵是輪船的上層建築,從船艙兩翼各向上伸出一支蒸汽鍋爐的煙囪。船的最上麵是輕甲板,中間是乘客房間和活動室,貨物則堆放在下甲板上。這樣的外形,再加上巨大的擺臂和連杆,讓人想起美國的汽船。整個船身都塗得花花綠綠,連最頂層國旗下的駕駛室和船長室也不例外,為了建造汽船,大片的森林被砍伐,向奧裏諾科河兩岸放眼望去,伐木工的斧頭已經推進到了很遠的地方。
玻利瓦爾城距奧裏諾科河入海口有420公裏,雖然有時略受海潮的影響,但水流基本上是穩定的,所以往上遊去的船隻隻能逆著水流西行。有時,由於漲潮,玻利瓦爾城的水位也會高達12米甚至15米。不過總的來說,奧裏諾科河水位的漲落是有規律的。漲到8月中旬就穩定下來,一直保持到9月底,然後水位開始下降,降到11月又略有回升,之後再回落,一直到4月再次穩定下來。
米蓋爾他們幾個選擇的時間,對於探測阿塔巴布、瓜維亞雷和奧裏諾科河是十分有利的。
三位地理學家在玻利瓦爾城碼頭登船的時候,趕來送行的支持者擠得水泄不通。這才不過是出發,等他們返回的那一天還不知要熱鬧成什麽樣呢!每條河流的支持者們都向自己擁戴的那位地理學家送去熱情的鼓勵與祝福,人聲好不喧鬧,搬運行李的工人和準備啟航的船員高聲罵著他們慣講的粗口,蒸汽鍋爐發出刺耳的尖叫,閥門中漏出的蒸汽也“哧哧”地響個不停,然而這一切都壓不住送行者的聲聲歡呼:
“瓜維亞雷萬歲!”
“阿塔巴布萬歲!”
“奧裏諾科萬歲!”
爭論在意見不合的送行者們中間爆發了,眼見就要出亂子,米蓋爾竭力勸解幾個火氣最大的人。
站在輕甲板上的馬夏爾中士和他的侄子看著這混亂的場麵,感到莫名其妙。
“這些人想幹什麽?……”老兵叫道,“肯定是發生革命了……”
眼前的景象當然不是革命,因為在拉丁美州,革命是一定會有軍事力量參與的,而碼頭上卻沒看見委內瑞拉軍隊7000將軍中的任何一位出現。
讓和馬夏爾很快就能知曉造成眼前混亂景象的原因了,因為在即將開始的航行中,與他們同船的米蓋爾一行肯定還要爭下去的。
船長下達了啟航的命令,先是讓機械師把機器平衡好,然後讓兩頭的海員各自鬆纜,在船上各處逗留的送行人員等一律馬上離開。又一陣擁擠之後,船上就隻剩旅客與船員了。
伴隨著西蒙-玻利瓦爾號的啟動,喧嘩聲、告別聲更加震耳,三條河流的名字再次受到歡呼致意,巨大的輪子猛烈地拍打著河水,舵手將船引向河流的中心,汽船離岸越來越遠,半小時後,河流向左轉了一個彎,玻利瓦爾城便消失在彎道之後,又過了一會兒,對岸索雷達鎮的房屋也徹底走出了人們的視線。
委內瑞拉的平原麵積足足有50萬平方公裏,地勢基本上來說起伏很小,隻有個別的地方,地勢稍稍隆起,當地語言叫做“邦科”。那些坡比較陡,隆起在階地上的小山崗則叫做方山。當平原開始逐漸隆起的時候,人們便知道已經來到山腳下了,不遠處就是高聳的山脈。河床兩岸的開闊地則叫做“巴由”,雨季時一片濃綠,旱季時一片枯黃甚至變得光禿禿的,奧裏諾科河就是在“巴由”之中穿行而過的。
西蒙-玻利瓦爾號上的乘客們若想從水文和地理兩方麵了解奧裏諾科河的情況,隻需向米蓋爾、費裏佩和瓦裏納斯提問,便可得到滿意的答案。這些博學的人隨時向大家提供關於沿岸城鎮、村落、支流和各定居或遊徙部落的詳盡情形。到哪兒去找比他們更稱職的導遊?他們的服務絕對殷勤又周到!
實際上,西蒙-玻利瓦爾號上的大部分乘客已經對奧裏諾科河相當熟悉了,因為他們經常在河上往返,有的到過阿普雷河口,有的甚至到過阿塔巴布河口上的聖費爾南多。他們大多是商人或掮客,將商品運往內地,或販往東方各港口。最常見的貨物有可可、牛皮、鹿皮、銅礦石、磷酸鹽、建築木材、高級木器、細木鑲嵌工藝品、染料、頓加豆、橡膠、菝葜,還有牲畜,因為畜牧業是生活在平原上的人最主要的活動。
委內瑞拉位於赤道地區,年平均氣溫在攝氏25°到30°之間,但由於境內多山,所以氣溫的變化也很大。在沿海和西部的安第斯山區氣候最為炎熱,因為海風吹不過來,而奧裏諾科河就恰好流經這一地區。北麵和東麵來的強勁的信風由於受沿岸山脈的阻擋,也無法減緩這一地區的炎熱。
出發的這天陰沉沉的,好像要下雨,因此乘客們沒有感到太熱,微風從西邊迎著船吹來,讓人倍覺舒爽。
馬夏爾和讓站在輕甲板上望著河岸,其他乘客對兩岸的景象似乎無動於衷,隻有地理學家三人組在研究著細節,一邊興致勃勃地討論著。
讓如果上前去問問他們的話,肯定能問到不少可靠的情況。可是一方麵,馬夏爾中士忌妒心很強,老是板著臉,不允許任何人與他侄子搭話,另一方麵讓也不需要問別人,就能一一認出沿途的村莊、島嶼和河流的轉彎。他手頭就有一個可靠的向導——夏方榮的遊記。夏方榮受法國國民教育部之命對奧裏諾科河進行過兩次考察。第一次是1884年,考察的是玻利瓦爾城至考臘河河口的這一段,之後又遊曆了整條考臘河。第二次是1886-1887年,從玻利瓦爾城一直到達了源頭。夏方榮的遊記寫得極為精確,讓決定好好利用這本書。
不用說,馬夏爾肯定帶了一大筆錢,並已經換成了當地貨幣“皮阿斯特”,足夠他們一路的花銷了,他也沒有忘記帶上一批用於交換的物品,如布匹、刀子、鏡子、玻璃珠、金屬製品和一些不值錢的小玩意兒,到時候可以用來與平原上的印第安人搞好關係。這些劣等貨裝了滿滿兩大盒,和其他行李一起堆在中士的房間角落裏,讓住在他的隔壁。
西蒙-玻利瓦爾號逆流而上。讓手持夏方榮遊記,認真對照著向後退去的兩岸的情形。現在,汽船已經能一直上行到阿普雷河口了,而在夏方榮那時候,條件遠比現在艱苦,這一段路他是坐著帆船、劃著小艇過來的。不過一旦過了阿普雷河口,危險就多了,麻煩也來了,馬夏爾和讓也將不得不使用原始的交通工具繼續他們的行程。
上午,西蒙-玻利瓦爾號駛經奧洛科皮切島,這裏出產的糧食和作物大量地運往玻利瓦爾城。奧裏諾科河在這兒隻有900米寬,過了這一段寬度又很快增至3倍。讓站在平台上,四周的平原盡收眼底,其上散布著幾個孤零零的小山丘。
臨近中午,船上的乘客——共20幾名——來到餐廳。米蓋爾和他的兩名同事最先坐定。馬夏爾中士行動也相當快,他拉著讓,用生硬的口氣對他說著什麽,這一切都被米蓋爾看在眼裏。
“真夠鹵的,這個法國人,”米蓋爾對身邊的瓦裏納斯說。
“一個當兵的,不用多講了!”對方回答。
看來,老士官的著裝的確像軍人,讓人一下子就認出了他的身分。
午飯前,馬夏爾喝了幾口“阿尼紮多”,一種甘蔗和茴香混釀的燒酒,據他自己說,空腹喝酒可以“殺腸蟲”。讓則對烈性飲料不感興趣,用不著在飯前喝開胃酒,他挨著叔叔坐在飯廳的盡頭,中士的臉色如此嚇人,誰也不敢坐到他旁邊去。
三位地理學家坐在飯桌的中部,一切話題都圍繞著他們展開。他們此行的目的使得乘客們不能不對他們的話感到極大的興趣,讓津津有味地聽著他們所說的,而馬夏爾也沒覺得有什麽不妥。
菜肴很豐富,卻不甚可口,不過在奧裏諾科河上也隻能將就了:“比斯特卡”粘粘乎乎,仿佛從橡膠樹上摘下來的一般,葷雜燴泡在橘黃色的調味汁中,用鐵扡插著吃的煮雞蛋,燉很長時間才能嚼得爛的家禽。可若是到了河流的上遊,那可連這樣的東西也吃不上了。水果則以香蕉為最多,或者直接吃,或者和糖蜜攪在一起做成香蕉醬。麵包?味道相當好——其實就是玉米窩窩。酒?味道又差,價錢又貴。這頓午餐的具體情形就是如此。最後要說的是,它很快就被吃了個精光。
下午,西蒙-玻利瓦爾號經過貝爾納維耶島。眾多的島嶼使得奧裏諾科河再次變窄,汽船的主動輪要加倍猛烈地打水才能逆流前進。好在船長技術嫻熟,乘客們不用擔心有擱淺的危險。
左岸出現了大量的小河灣,兩邊長著茂密的林木,尤其是在隻有30幾個居民的小村阿爾馬森那邊。8年前夏方榮看到的也是這樣一番景象。兩條小河巴裏和利瑪流入奧裏諾科,在它們的河口處是大叢大叢的苦配巴香膠樹,在樹幹上割個口子樹汁就流出來,運出去能賣好價錢,棕櫚樹也多得數不清。兩岸到處跳動著一群群的猴子,它們的肉,比起乘客們中午沒嚼動晚上還會被端上餐桌的“比斯特卡”,恐怕也好吃不到哪兒去。
使奧裏諾科河的航行變得艱難的不僅僅是河中小島,還有河道中間不時突然冒出的礁石。但西蒙-玻利瓦爾號還是安全地繞過了每一塊礁石,在行進了25至30法裏之後,於晚上在莫依塔科村停了下來。
天空中濃雲密布,又沒有月亮,夜裏會黑得伸手不見五指,如果繼續向前走的話太冒險了,因此船將一直等到第二天早晨。
晚上9點,馬夏爾覺得休息時間到了,讓也不願違抗叔叔的命令。
兩人回到各自的房間,在船的第二層,靠近船尾方向。室內隻有一張簡陋的木板床、一條薄被和一張當地人叫做“埃斯特拉”的席子——在熱帶地區,這些臥具也足夠了。
少年脫衣躺下,馬夏爾則用“托爾多”,一種平紋細布給少年把床遮了一遮,權作蚊帳,這樣做完全有必要,奧裏諾科河上的蚊子毒得很。馬夏爾可不願讓侄子受到哪怕是一隻該死的蚊子的叮咬。他自己則不用做什麽防範工作,因為他的皮硬得幾乎啃不動,蚊子碰上他可得費一番勁兒,再說蚊子叮上來他不會打嘛。
在這些措施的保護下,讓一覺安穩地睡到了天亮,帳外無數的蚊子嗡嗡了一夜也未能得逞。
第二天一大早西蒙-玻利瓦爾號就又出發了。船一直沒有熄火,一層甲板上堆放著船員們夜裏從岸邊樹林裏砍來的木材。
莫依塔科村左右各有一個小港灣,汽船就是在其中的一個裏麵停泊了一夜。村子原來曾是西班牙傳教團的一個基地,一座座小屋甚為精巧美觀。夏方榮曾在村裏尋找克雷沃博士1的一個同伴弗朗索瓦-比爾邦的墳墓,可惜他轉遍了村子的墓地也沒有找到。西蒙-玻利瓦爾號出了小港灣,河馬上轉了一個彎,莫依塔科村一眨眼就不見了。
1於勒-克雷沃(1847-1882年),法國探險家,考察過亞馬遜和奧裏諾科河域,在探險中被印第安人所殺——譯者注
這一天經過的地方有聖塔克魯茲,左岸一個20多間茅屋組成的小樹,然後是瓜那萊斯島,從前傳教士們居住的地方,河流在島附近又有一個小灣,先向南,又折向西。再就是經過了“死人島”。
汽船一路上越過了好幾個“拉烏達爾”,即由於河床變窄而形成的急流。若是換了劃槳小舟或帆船,過這樣的急流會把船夫累得筋疲力盡,但對西蒙-玻利瓦爾號來說,隻不過多燒一些燃料而已。閥門哧哧地響著,明輪轉動著它巨大的槳板更加猛烈地撥動著水流。就這樣汽船順利地從急流上駛了過去,其中包括“地獄之門”,上遊馬塔帕羅島方向的一個急流,讓從書上也找到了。
“看來,”馬夏爾中士對少年說,“這個法國人書上寫的和我們在西蒙-玻利瓦爾號上所看見的還挺一致的。”
“完全一致,叔叔,不同的隻是我們僅用24小時就走完了我們的同胞三、四天的路程。真的,等我們到了奧裏諾科河中遊,就得從汽船上下來換乘小艇,到時候我們也會和他一樣走得很慢的。不過不要緊!隻要能到聖費爾南多就行了……希望在那兒能得到一些確切的信息……”
“肯定能得到,如果上校曾經從那兒經過的話,就不可能一點兒蹤跡都沒留下!……我們總能打聽到他在哪兒搭過帳篷……啊!……等我們和他麵對麵的時候……你撲到他懷裏……他會知道……”
“知道我是你侄子……你侄子!”少年說,他始終擔心他的“叔叔”會說出什麽不慎之言。
傍晚時分,西蒙-玻利瓦爾號停泊到一個峭壁腳下,馬比雷小鎮就坐落在峭壁之上,景致十分美好。
米蓋爾、費裏佩和瓦裏納斯決定在黃昏時刻到左岸這個相當重要的小鎮去遊覽一個鍾頭。讓是很想跟他們一起去的。可是馬夏爾中士卻說隨便下船不好,讓也隻好作罷。
地理學會的三位專家則逛得興致勃勃。站在馬比雷鎮口,往上下遊兩個方向都能望得好遠,北麵則伸展著廣闊的平原,印第安人在那裏放牧著騾、馬和驢,平原的外圈則是蔥鬱的森林。
到了9點鍾,所有的乘客都在各自的船艙睡下了,當然都沒有忘記采取措施防禦蚊蟲。
第二天一整天可以說都是在大雨底下“澆”著過來的,沒人能在輕甲板上待哪怕是片刻時間。馬夏爾中士和少年在船尾部的大廳裏過了一天,米蓋爾、瓦裏納斯和費裏佩也是一整天在那兒沒挪地方。若說哪位乘客還對阿塔巴布-瓜維亞雷-奧裏諾科的問題一無所知,是不太可能的,因為它們的擁戴者以此為唯一的話題,而且聲音又那麽大。好幾名乘客也參與了討論,支持各自的同盟者,反駁他們認為謬誤的兩方。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這些乘客是不會為了澄清這個地理問題而一直跑到聖費爾南多去的。
“爭這個有什麽意義呢?”當馬夏爾弄清是怎麽回事以後,對侄子說,“叫這個名也好,叫那個名也好,河反正總是那一條,順著自然的斜坡從上遊往下流淌……”
“你怎麽會這麽想呢,叔叔,”讓回答說,“要是沒有這些問題,那還要地理學家幹什麽?要是沒有地理學家……”
“那我們怎麽學地理呢?”馬夏爾接下去說,“反正有一點是無疑的,那就是直到聖費爾南多,咱們都得與這幫愛吵嘴的家夥們為伴。”
實際上,從凱卡臘開始他們就要一起換乘小艇,以渡過奧裏諾科河中遊的眾多急流。
由於惡劣的天氣,乘客們沒能看到第格裏塔島的模樣。但作為補償,他們在午餐和晚餐時都品嚐到了美味的莫羅科特魚,這種魚在附近水域多得是,並被泡在鹽水裏大量運往玻利瓦爾城和加拉加斯等地。
將近中午的時候,汽船過了考臘河口。考臘河是奧裏諾科河右岸最重要的支流之一,它從東南方匯入,一路流過帕那雷、伊那奧、阿雷巴托、塔帕裏托等部族活動的地域,它的河穀是委內瑞拉最美的河穀之一。奧裏諾科河沿岸附近地區居住的都是有西班牙血統的混血,達到了一定的文明程度,而離岸再遠一些就隻住著仍處於野蠻狀態的印第安人,以畜牧業為生,人們稱他們為“剝膠人”,因為他們還采集一些藥用樹膠。
夏方榮在1885年第一次進行考察時曾從考臘河口一直沿考臘河而上,穿越平原來到阿裏瓜和奎裏奎裏巴部落當中。讓這天又讀了一陣同胞的遊記。夏方榮所經曆過的艱險讓也許同樣會碰上,如果要一直行進到奧裏諾科河上遊去的話,讓遇到的困難也許會更大。讓欽佩夏方榮的幹勁和勇氣,希望自己也能與同胞一比高低。
說真的,夏方榮當時已是成人了,而讓不過是個少年,甚至可以說是個孩子!……那就願上帝賜予他力量,使他戰勝這一艱難旅程中的疲勞,一直堅持到最後的勝利!
從考臘河口往奧裏諾科河上遊去,河麵仍然寬得很,大約有3000米。持續了3個月的雨季加上兩岸眾多的支流,使得河水大大上漲。
但是西蒙-玻利瓦爾號的船長還是很小心地指揮著,因為在土庫拉瓜島上遊方向,有一條和島同名的河流,河上淺灘密布,船很容易擱淺,或許船底還在淺灘上刮了幾下子,不過船上的乘客並沒怎麽感覺出來。船的底部是平坦的,就像平底駁船,所以船身不會受到損害,但動力裝置,如明輪槳葉和發動機都可能出現問題,所以一定要小心駕駛。
西蒙-玻利瓦爾號終於安然無恙地通過了淺灘區,傍晚停泊在拉斯伯尼塔斯右岸的一個小灣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