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出去打聽一下?”李茉莉試探著問。
“還打聽什麽?”顰顰慵懶的拿起一顆剝了皮的葡萄放進嘴裏“不都喊的整個院子都曉得,捉奸嗎?”
孫二娘笑而不語,接過書香遞過來的,用粉彩荷花吸杯盛著的西瓜汁,一邊吸一邊道“如今咱們不做不錯,少做少錯。”
“你們猜是誰偷人?”顰顰卻來了興趣,低聲問“我賭一兩,總歸缺不了三房。”
“為何?”李茉莉有些好奇,接過書南遞過來的香瓜瓣糖漬西瓜肉一邊吃一邊問。
“院子裏就他家瞅著達達不順眼。”這次孫二娘卻沒有故作高深“若是盼著別人,達達會惱的。”
顰顰得意的笑道“你這小腦袋,旁的被人一捉一個準,獨獨是跟他有關的,誰都逃不過你的眼。”
“達達是奴的天。”孫二娘並沒有任何不滿“達達在外邊辛苦,我自然要幫著盯緊。這院子裏的,誰若是對達達不忠,我就對誰無情。”
顰顰翻了個白眼“你這算是威脅我?”
“小娘講是就是。”不等孫二娘開口,書香直接回了一句“這就是五門的規矩。”講完瞅了眼顰顰身後,剛剛改名為書盈和書展的兩個丫頭。
往日總歸給書香找補的孫二娘這次卻沒有開口,反而笑著冷眼旁觀。
“就曉得欺負我們。”顰顰自然懂,對方這次不是開玩笑,顯然是提醒眾人誰也別多想“人家都打上門了,你們倒是硬氣一回讓我們也瞅瞅。”
這講的自然是發生在下午的後廚大戰。之前孫二娘和李茉莉雖然被困在老太君後院,可是手裏有用不完的銀豆子,自然衣食無憂。待二人回到五房,自然就改了規矩,她們的腰杆硬了。
因為有鄭直在,後廚自然不敢如何。哪怕後邊鄭直遠行,也沒人敢紮刺,畢竟長房和三房住在府城。如今全家人聚在一起,又趕著鄭直不在家,後廚就開始作妖起來。
往日的孫二娘等人想要吃的,雖然量不夠,卻總歸是有。如今可好,這個是要給老太君備著的,那個是要給大哥二姐留著的,剩下的是長房和三房老爺娘子要用的。總之,沒有五房任何事。
作為參戰一方,書香並不惹事,卻也不怕事。立刻就戳破了廚娘們的謊言。然後惱羞成怒的廚娘們就和書香還有傻乎乎的書南打了起來。而顰顰的兩個丫頭卻置身事外,冷眼旁觀。
“我又不是正室娘子。”孫二娘十分不要麵子的懟了回去“我就盯著家裏的。”
顰顰無可奈何“你可真是個母夜叉。”
孫二娘聽後非但沒有不滿,反而大笑起來。
這笑聲在如今的鄭家顯得格外刺耳。
“兒子糊塗。”鄭富懊惱的跪在地上。
“兒子不孝。”鄭安憤恨的不停磕頭痛哭。
尉氏沉默不語,手中的十八子轉個不停,良久之後開口“老大,你從哪得到的消息?”
“兒子沒得到消息。”出乎預料,鄭富給出了一個匪夷所思的答案“兒子今夜與幾個朋友相約吃酒,偏偏……大娘子不準俺出去。俺沒法子,就想著從花園翻出去,結果就瞅見兩個影子鬼鬼祟祟的往花園深處走去。眼瞅著母親的誥命就要入城,俺哪敢怠慢,這才找到了守夜的婆子,讓她召集人把守內外。誰曾想……嗨……”
鄭安怨恨的盯著鄭富,他的長子是個榆木腦袋,次子最得他的歡心。本想著日後靠著六弟有個好前程,卻不想如今全廢了。更關鍵的是,那個孽畜拱誰不好,偏偏是六房的,那是他的堂姐。日後休想再從六弟那裏得到丁點好處。
“六太太那裏曉得了?”尉氏不置可否,扭頭問賀嬤嬤。
“六太太在十娘子那裏,奴婢沒有講明,隻提了一句,夜裏恐不安穩,各房暫時不要出來。”賀嬤嬤回了一句。
“你去帶著張婆子瞅瞅七丫頭十五丫頭……還有十三丫頭。”尉氏平靜的開始吩咐“把院子裏值守花園的所有人全都送去城外十七的莊子裏。十一丫頭病了,在她屋裏靜養,待有結果了,再行定奪。”
後娘不好當,尉氏倒沒有責備沈氏的意思,甚至這事也沒打算瞞著對方。畢竟還涉及到六房十一姐身邊人的處理,隻是這就與長房和三房無關了。
賀嬤嬤應了一聲,轉身走了。張婆子是尉氏另一個近身婆子,在遼東那鬼地方自學了些醫術。別的都是不入流,可是一般女子的病痛還算十拿九穩。
“那些見過十一姐的下人有多少?”尉氏不再語焉不詳,直接開口詢問。
“七八個是有的。”鄭富小心回答“有三個是死契。”
尉氏冷漠的發話“從你院子裏挑一個不懂規矩的女使,連帶你拿不準的,一並交給那個劉六。”
鄭富應了一聲。
“三兒,十六郎你打算如何處理?”尉氏又問鄭安。
“全憑母親處罰。”鄭安趕緊道“認打認罰,兒子全無不可。”
尉氏冷笑一聲,鄭安渾身一哆嗦。很顯然,他的小心思,尉氏看的清清楚楚,這種事哪是打罵就可以了的?
“我也做不得主。”尉氏緩緩道“若是兩人不知廉恥,也隻能打發出去。若是十六郎用了見不得人的手段,這家聲還是要的。”
鄭安頭上立刻冒出一層冷汗“兒子懂,懂。”
所謂皇權不下鄉,一般婚喪嫁娶的糾紛,最開始都是要交由裏正,或者總甲處理。當然也有例外,比如李司吏的案子,因為對方有公職,所以隻能報官。而涉及到違反公序良俗的私通,隻要證據確鑿,死者本家無異議,官府通常不予過問。
“那兩個孩子……”沈氏低聲問。
“自然是他的。”許錦又換回了一身涼快的焦布衫子,坐在竹榻上看著外邊的夜色。
晚兒察覺到不妥,卻不敢貿然闖入花園,隻好找許錦求助。許錦除了暗罵沈氏腦子不清,也無可奈何,然後就想到了鄭直那個光棍給她準備的密道。可一旦如此,她和鄭直的關係就再也瞞不住了。沈氏隻是腦子不清,卻不是傻子。猶豫再三之後,終於,還是選擇了救沈氏。
不出意外,絕處逢生的沈氏看著密道通向另一邊的路,一出來就追問。許錦是個果斷的,直接將前因後果講了出來。
“難怪你的衣服永遠都是最名貴的,難怪你的首飾不管怎麽換著花樣戴都戴不過來。”沈氏撇撇嘴“這麽講,你之前在我麵前講他的壞話,都是套我話?”
許錦冷哼“你這好了傷疤忘了疼,不是剛才了?”
沈氏突然記起在花園之時講的,頓時滿臉通紅,惱羞成怒“你……”
“別你啊我的。”許錦也不慣著她“明日一早,你走你的陽關道,我過我的獨木橋。咱們井水不犯河水,再無瓜葛。”
“我……”沈氏頓時氣焰全無“我又沒講旁的,隻要你還像以往般待我就好。”
許錦捂著腦袋道“住口,昏了頭了你?瞧瞧我是誰?你有男人。”
“他?”沈氏慘然一笑“你怕不曉得吧?如今我依然是完璧。”
許錦愣住了。
沈氏卻趁勢湊了過來“成親當日他就講了,身子早就垮了,作為補償,他所有產業都是我的。”冷笑幾聲後,她繼續道“可是他所有的東西,都被鄭虤折騰完了。如今的這些全都是你的十七郎給我的。”
“……”許錦習慣性的想要撇清,可是瞧瞧沈氏,又閉嘴了。
“你還趕我走嗎?”沈氏坐到了許錦身旁,靠在了對方肩膀上“我們為何都是苦命人?”
“你要是這樣,我就不理你了。”許錦無可奈何的威脅一句。。
“就曉得欺負我。”沈氏笑著自嘲一句“若是一輩子就這麽坐看雲起雲散也不錯啊。”
許錦沒有吭聲,看向窗外,這一切不會是他做的吧?
畢竟鄭直對三房的厭惡她是早曉得的,對方同樣對沈氏也沒有好感,她也曉得。偏偏這個時候,那個冤家不在場,真巧啊。
鄭直打了個噴嚏“無事,繼續。”隨著各地的工程逐步展開,織廠等工坊再加上剛剛決定設立的油坊,書坊等等的,鄭直哪怕找了一堆人分擔,也不得不事事關心。無他,這些人,他誰都信不過。
“目前的地價已經到了一兩銀子一畝地,年初不過才一百四十文左右。”邊璋指著桌上的堪輿道“目前地價還在不停的上漲,且幅度越來越大,估計月底就能到二兩左右。”
“地已經買了多少?”鄭直並不在乎,畢竟總價才兩千多兩。雖然這已經比原本的度支翻了將近十倍。
“八成。”邊璋早就對各方麵數據了然於心“剩下的那部分才是硬骨頭,現在都捂著,在等地價升的更高。”
“師兄不用試探俺了。”鄭直哭笑不得“俺們隨行就市便好,如今沒有工夫耗著。做買賣確實要錙銖必較,可是也要審時度勢。”
“這不是試探。”邊璋何嚐不曉得他這樣做,其實有些自欺欺人。奈何有些事情預則立不預則廢,他不怕擔責任,卻不想擔汙名。
“這不怪師兄。”鄭直卻擺擺手“俺倆若是易地而處,沒準俺能做的更少。這樣,日後五百兩以下的進出,崇東主可以自決。五千兩以下師兄來定。”鄭直有些事總是瞻前顧後、拖泥帶水,可有些事卻大刀闊斧、幹脆利落“不過俺會讓人把賬查仔細的。”
“該當如此。”邊璋不以為意,直接表態“無規矩不成方圓,如此也可以讓俺驚醒。”
有些事一旦攤開來講,真的很簡單,可是複雜的是人心。不曉得是不是被孫懷南當麵給刁謙延銀子刺激到了,鄭直感覺他之前很多自認高明的法子,根本就是多此一舉。他如今才剛剛起步,就整日想著防這個,守那個。雁過留痕,一兩次人家沒瞅出來,長久下來呢?
還有那個謝國表,人家求得是個將來,隻不過因為跪了一次,他就避之唯恐不及,想著剁了人家,還自認為很高明。幸虧因為要等當票變成死當,他還未啟動手段,否則悔之晚矣。
龐文宣的事,告訴他,有些事慢不得。可是楊儒、史臻享的事也提醒他,有些事快不得。世間確實想要兩全其美不容易,可是真的不能走極端,玩非此即彼。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時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無忌憚也。”
“保定那邊咋樣?”鄭直打開折扇輕搖,岔開了話題。邊璋也許真的是坦坦蕩蕩,而他則是萬般無奈。但凡兄弟幾個裏邊有一個願意幫著他,也不至於如此。
鄭傲雖然有親近他的苗頭,可是還遮遮掩掩。況且此事還牽扯到了吃絕戶的問題,長房和三房對鄭寬虎視眈眈,又何嚐不是給他提醒。他在沒有名正言順子嗣之前,對自家兄弟反而更加警惕。
“劉三郎那邊已經收了大概一百五十畝的地。”邊璋開始將情況講明“選的地雖然偏僻,地價低,可畢竟也有人煙,偶爾還是富庶之家。如今已經花了大概一萬兩銀子了,好在有謝經曆幫著遮掩,到如今都沒有風聲,因此地價還算平穩。”
“給謝經曆帶個話,中秋節前,俺要去他家拜會。”鄭直點點頭。
“城外龐家那塊地,馬上也就要動工了。到時候藏是藏不住,索性動靜弄大點。舞龍,大鼓都要有,最好能請大都憲,大相台,大郡侯,老父母一同觀禮。”邊璋卻給鄭直出了難題。
“俺隻能盡力而為。”鄭直又打了個噴嚏,苦笑道“師兄莫不是還想著連化人場也來個開張儀式?”
一旦工程啟動,那麽屍首當然是越早焚化越好,為此鄭直在城外東北角專門修了一座化人場,骨灰壇也訂了,就選了楊讚家的。如今楊讚沒了,都是他的娘子在管事,聽人講左突右擋,是個人物。這次第一批他就訂了十萬個,想來她家的買賣應該能維持下去。
“不合適。”邊璋卻認真的搖搖頭“估計也沒人肯來。”
鄭直聽了無語,這意思,邊璋還真的想過。
“還打聽什麽?”顰顰慵懶的拿起一顆剝了皮的葡萄放進嘴裏“不都喊的整個院子都曉得,捉奸嗎?”
孫二娘笑而不語,接過書香遞過來的,用粉彩荷花吸杯盛著的西瓜汁,一邊吸一邊道“如今咱們不做不錯,少做少錯。”
“你們猜是誰偷人?”顰顰卻來了興趣,低聲問“我賭一兩,總歸缺不了三房。”
“為何?”李茉莉有些好奇,接過書南遞過來的香瓜瓣糖漬西瓜肉一邊吃一邊問。
“院子裏就他家瞅著達達不順眼。”這次孫二娘卻沒有故作高深“若是盼著別人,達達會惱的。”
顰顰得意的笑道“你這小腦袋,旁的被人一捉一個準,獨獨是跟他有關的,誰都逃不過你的眼。”
“達達是奴的天。”孫二娘並沒有任何不滿“達達在外邊辛苦,我自然要幫著盯緊。這院子裏的,誰若是對達達不忠,我就對誰無情。”
顰顰翻了個白眼“你這算是威脅我?”
“小娘講是就是。”不等孫二娘開口,書香直接回了一句“這就是五門的規矩。”講完瞅了眼顰顰身後,剛剛改名為書盈和書展的兩個丫頭。
往日總歸給書香找補的孫二娘這次卻沒有開口,反而笑著冷眼旁觀。
“就曉得欺負我們。”顰顰自然懂,對方這次不是開玩笑,顯然是提醒眾人誰也別多想“人家都打上門了,你們倒是硬氣一回讓我們也瞅瞅。”
這講的自然是發生在下午的後廚大戰。之前孫二娘和李茉莉雖然被困在老太君後院,可是手裏有用不完的銀豆子,自然衣食無憂。待二人回到五房,自然就改了規矩,她們的腰杆硬了。
因為有鄭直在,後廚自然不敢如何。哪怕後邊鄭直遠行,也沒人敢紮刺,畢竟長房和三房住在府城。如今全家人聚在一起,又趕著鄭直不在家,後廚就開始作妖起來。
往日的孫二娘等人想要吃的,雖然量不夠,卻總歸是有。如今可好,這個是要給老太君備著的,那個是要給大哥二姐留著的,剩下的是長房和三房老爺娘子要用的。總之,沒有五房任何事。
作為參戰一方,書香並不惹事,卻也不怕事。立刻就戳破了廚娘們的謊言。然後惱羞成怒的廚娘們就和書香還有傻乎乎的書南打了起來。而顰顰的兩個丫頭卻置身事外,冷眼旁觀。
“我又不是正室娘子。”孫二娘十分不要麵子的懟了回去“我就盯著家裏的。”
顰顰無可奈何“你可真是個母夜叉。”
孫二娘聽後非但沒有不滿,反而大笑起來。
這笑聲在如今的鄭家顯得格外刺耳。
“兒子糊塗。”鄭富懊惱的跪在地上。
“兒子不孝。”鄭安憤恨的不停磕頭痛哭。
尉氏沉默不語,手中的十八子轉個不停,良久之後開口“老大,你從哪得到的消息?”
“兒子沒得到消息。”出乎預料,鄭富給出了一個匪夷所思的答案“兒子今夜與幾個朋友相約吃酒,偏偏……大娘子不準俺出去。俺沒法子,就想著從花園翻出去,結果就瞅見兩個影子鬼鬼祟祟的往花園深處走去。眼瞅著母親的誥命就要入城,俺哪敢怠慢,這才找到了守夜的婆子,讓她召集人把守內外。誰曾想……嗨……”
鄭安怨恨的盯著鄭富,他的長子是個榆木腦袋,次子最得他的歡心。本想著日後靠著六弟有個好前程,卻不想如今全廢了。更關鍵的是,那個孽畜拱誰不好,偏偏是六房的,那是他的堂姐。日後休想再從六弟那裏得到丁點好處。
“六太太那裏曉得了?”尉氏不置可否,扭頭問賀嬤嬤。
“六太太在十娘子那裏,奴婢沒有講明,隻提了一句,夜裏恐不安穩,各房暫時不要出來。”賀嬤嬤回了一句。
“你去帶著張婆子瞅瞅七丫頭十五丫頭……還有十三丫頭。”尉氏平靜的開始吩咐“把院子裏值守花園的所有人全都送去城外十七的莊子裏。十一丫頭病了,在她屋裏靜養,待有結果了,再行定奪。”
後娘不好當,尉氏倒沒有責備沈氏的意思,甚至這事也沒打算瞞著對方。畢竟還涉及到六房十一姐身邊人的處理,隻是這就與長房和三房無關了。
賀嬤嬤應了一聲,轉身走了。張婆子是尉氏另一個近身婆子,在遼東那鬼地方自學了些醫術。別的都是不入流,可是一般女子的病痛還算十拿九穩。
“那些見過十一姐的下人有多少?”尉氏不再語焉不詳,直接開口詢問。
“七八個是有的。”鄭富小心回答“有三個是死契。”
尉氏冷漠的發話“從你院子裏挑一個不懂規矩的女使,連帶你拿不準的,一並交給那個劉六。”
鄭富應了一聲。
“三兒,十六郎你打算如何處理?”尉氏又問鄭安。
“全憑母親處罰。”鄭安趕緊道“認打認罰,兒子全無不可。”
尉氏冷笑一聲,鄭安渾身一哆嗦。很顯然,他的小心思,尉氏看的清清楚楚,這種事哪是打罵就可以了的?
“我也做不得主。”尉氏緩緩道“若是兩人不知廉恥,也隻能打發出去。若是十六郎用了見不得人的手段,這家聲還是要的。”
鄭安頭上立刻冒出一層冷汗“兒子懂,懂。”
所謂皇權不下鄉,一般婚喪嫁娶的糾紛,最開始都是要交由裏正,或者總甲處理。當然也有例外,比如李司吏的案子,因為對方有公職,所以隻能報官。而涉及到違反公序良俗的私通,隻要證據確鑿,死者本家無異議,官府通常不予過問。
“那兩個孩子……”沈氏低聲問。
“自然是他的。”許錦又換回了一身涼快的焦布衫子,坐在竹榻上看著外邊的夜色。
晚兒察覺到不妥,卻不敢貿然闖入花園,隻好找許錦求助。許錦除了暗罵沈氏腦子不清,也無可奈何,然後就想到了鄭直那個光棍給她準備的密道。可一旦如此,她和鄭直的關係就再也瞞不住了。沈氏隻是腦子不清,卻不是傻子。猶豫再三之後,終於,還是選擇了救沈氏。
不出意外,絕處逢生的沈氏看著密道通向另一邊的路,一出來就追問。許錦是個果斷的,直接將前因後果講了出來。
“難怪你的衣服永遠都是最名貴的,難怪你的首飾不管怎麽換著花樣戴都戴不過來。”沈氏撇撇嘴“這麽講,你之前在我麵前講他的壞話,都是套我話?”
許錦冷哼“你這好了傷疤忘了疼,不是剛才了?”
沈氏突然記起在花園之時講的,頓時滿臉通紅,惱羞成怒“你……”
“別你啊我的。”許錦也不慣著她“明日一早,你走你的陽關道,我過我的獨木橋。咱們井水不犯河水,再無瓜葛。”
“我……”沈氏頓時氣焰全無“我又沒講旁的,隻要你還像以往般待我就好。”
許錦捂著腦袋道“住口,昏了頭了你?瞧瞧我是誰?你有男人。”
“他?”沈氏慘然一笑“你怕不曉得吧?如今我依然是完璧。”
許錦愣住了。
沈氏卻趁勢湊了過來“成親當日他就講了,身子早就垮了,作為補償,他所有產業都是我的。”冷笑幾聲後,她繼續道“可是他所有的東西,都被鄭虤折騰完了。如今的這些全都是你的十七郎給我的。”
“……”許錦習慣性的想要撇清,可是瞧瞧沈氏,又閉嘴了。
“你還趕我走嗎?”沈氏坐到了許錦身旁,靠在了對方肩膀上“我們為何都是苦命人?”
“你要是這樣,我就不理你了。”許錦無可奈何的威脅一句。。
“就曉得欺負我。”沈氏笑著自嘲一句“若是一輩子就這麽坐看雲起雲散也不錯啊。”
許錦沒有吭聲,看向窗外,這一切不會是他做的吧?
畢竟鄭直對三房的厭惡她是早曉得的,對方同樣對沈氏也沒有好感,她也曉得。偏偏這個時候,那個冤家不在場,真巧啊。
鄭直打了個噴嚏“無事,繼續。”隨著各地的工程逐步展開,織廠等工坊再加上剛剛決定設立的油坊,書坊等等的,鄭直哪怕找了一堆人分擔,也不得不事事關心。無他,這些人,他誰都信不過。
“目前的地價已經到了一兩銀子一畝地,年初不過才一百四十文左右。”邊璋指著桌上的堪輿道“目前地價還在不停的上漲,且幅度越來越大,估計月底就能到二兩左右。”
“地已經買了多少?”鄭直並不在乎,畢竟總價才兩千多兩。雖然這已經比原本的度支翻了將近十倍。
“八成。”邊璋早就對各方麵數據了然於心“剩下的那部分才是硬骨頭,現在都捂著,在等地價升的更高。”
“師兄不用試探俺了。”鄭直哭笑不得“俺們隨行就市便好,如今沒有工夫耗著。做買賣確實要錙銖必較,可是也要審時度勢。”
“這不是試探。”邊璋何嚐不曉得他這樣做,其實有些自欺欺人。奈何有些事情預則立不預則廢,他不怕擔責任,卻不想擔汙名。
“這不怪師兄。”鄭直卻擺擺手“俺倆若是易地而處,沒準俺能做的更少。這樣,日後五百兩以下的進出,崇東主可以自決。五千兩以下師兄來定。”鄭直有些事總是瞻前顧後、拖泥帶水,可有些事卻大刀闊斧、幹脆利落“不過俺會讓人把賬查仔細的。”
“該當如此。”邊璋不以為意,直接表態“無規矩不成方圓,如此也可以讓俺驚醒。”
有些事一旦攤開來講,真的很簡單,可是複雜的是人心。不曉得是不是被孫懷南當麵給刁謙延銀子刺激到了,鄭直感覺他之前很多自認高明的法子,根本就是多此一舉。他如今才剛剛起步,就整日想著防這個,守那個。雁過留痕,一兩次人家沒瞅出來,長久下來呢?
還有那個謝國表,人家求得是個將來,隻不過因為跪了一次,他就避之唯恐不及,想著剁了人家,還自認為很高明。幸虧因為要等當票變成死當,他還未啟動手段,否則悔之晚矣。
龐文宣的事,告訴他,有些事慢不得。可是楊儒、史臻享的事也提醒他,有些事快不得。世間確實想要兩全其美不容易,可是真的不能走極端,玩非此即彼。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時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無忌憚也。”
“保定那邊咋樣?”鄭直打開折扇輕搖,岔開了話題。邊璋也許真的是坦坦蕩蕩,而他則是萬般無奈。但凡兄弟幾個裏邊有一個願意幫著他,也不至於如此。
鄭傲雖然有親近他的苗頭,可是還遮遮掩掩。況且此事還牽扯到了吃絕戶的問題,長房和三房對鄭寬虎視眈眈,又何嚐不是給他提醒。他在沒有名正言順子嗣之前,對自家兄弟反而更加警惕。
“劉三郎那邊已經收了大概一百五十畝的地。”邊璋開始將情況講明“選的地雖然偏僻,地價低,可畢竟也有人煙,偶爾還是富庶之家。如今已經花了大概一萬兩銀子了,好在有謝經曆幫著遮掩,到如今都沒有風聲,因此地價還算平穩。”
“給謝經曆帶個話,中秋節前,俺要去他家拜會。”鄭直點點頭。
“城外龐家那塊地,馬上也就要動工了。到時候藏是藏不住,索性動靜弄大點。舞龍,大鼓都要有,最好能請大都憲,大相台,大郡侯,老父母一同觀禮。”邊璋卻給鄭直出了難題。
“俺隻能盡力而為。”鄭直又打了個噴嚏,苦笑道“師兄莫不是還想著連化人場也來個開張儀式?”
一旦工程啟動,那麽屍首當然是越早焚化越好,為此鄭直在城外東北角專門修了一座化人場,骨灰壇也訂了,就選了楊讚家的。如今楊讚沒了,都是他的娘子在管事,聽人講左突右擋,是個人物。這次第一批他就訂了十萬個,想來她家的買賣應該能維持下去。
“不合適。”邊璋卻認真的搖搖頭“估計也沒人肯來。”
鄭直聽了無語,這意思,邊璋還真的想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