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嗚嗚嗚……”十三姐不停的廝打麵前的婆子,對方卻不吭聲,直接捆住她的手腳,在另一個婆子協助下將她扔進了車裏。片刻後,瀟瀟也被扔了進來,繼而馬車動了起來。
十三姐後悔了,早曉得她會遇到這麵慈心黑的女強梁,還不如不出來。早曉得這麵相敦厚的車夫是拐子,她還不如直接自戕。如今落到這種地步,她以後會是怎麽樣的下場?
“啥還跟上次一樣?”遠處的鄭直瞪了眼劉三“直接把她送回家。”
劉三立刻點頭哈腰“對對對,姑奶奶跟徐姨娘不同。”
鄭直哭笑不得“趕緊的,你親自去,別又把人嚇得……”
“那不能夠,不能夠。上次都是六哥和總旗壞的事。”劉三趕忙撇清“再者那位瀟瀟姑娘也在。”
鄭直點點頭“走吧。”
劉三趕緊應了一聲,跑向不遠處他臨時顧來的幾個村婦。結賬夠,招呼手下追馬車去了。
鄭直鬆了口氣,這得虧是被他曉得了,否則回去,他不被人咬死。剛剛正吃酒,十三姐的丫頭瀟瀟就找了過來,將那位的籌劃和盤托出。之所以如此,很簡單,這丫頭跟十三姐固然姐妹情深,可對方終究是三太太省吃儉用供養出來的,心裏曉得站在哪一邊。鄭直對於十三姐的異想天開哭笑不得,出家做尼姑?如今的尼庵,有多少是守清規戒律的?旁的不提,真定的白衣庵他上京前可是睡了個遍。管你願不願意,管你遁世之前是什麽人,由不得你。
至於如此一來瀟瀟就暴露了?想多了,以十三姐的執拗,她還真的想不到。
十三姐渾渾噩噩的被婆子從車廂裏抬出來,穿過熟悉的夾道,來到後院。進了屋就看到了帷幕之後的熟悉身影,三太太。待嘴裏破布被取下,十三姐頓時委屈的哭了起來。
三太太已經聽趙家表嫂讀了鄭十七的信,曉得前因後果,冷笑“找人牙子把那個賤婢發賣了。”
“不不不,你不能。”十三姐頓時止住了哭聲“娘,求求你,飄飄已經沒了,都是女兒的錯,求娘給女兒留下一個貼心人吧。”
“呦,這說的跟我多苛責你一般。”三太太依舊冷笑“對,我還忘告訴你了,我不是你娘。”
十三姐一愣,粲然一笑“您也不認我了?”
“呦,聽這意思,我還沒理了。”三太太瞪了眼一旁的唐小姨媽。
對方一愣,待三太太又瞪了她一眼,這才試探著往帷幕走了幾步。見三太太不吭聲,這才走了出去,臘梅立刻將帷幕封好。月份大了,若非迫不得已,三太太可不願意拋頭露麵。
“好了,好了,都是一家人,莫講這傷情分的話。”唐小姨媽走到十三姐跟前將繩子解開,扶著對方走了出去。
三太太則疲憊的看向為她按摩的唐姨媽“你也去吧。”
唐姨媽自然曉得對方要和趙家表嫂說話,起身道“行。”與趙家表嫂交換了眼神後,走了出去。
“惠靜師太有消息了嗎?”三太太看向趙家表嫂。
宣府那邊一傳來韃靼入寇的消息,她就曉得十三姐的親事哪怕成了也多半是守寡。立刻拿了一千兩銀子,讓趙家表嫂派人去找惠靜師太。卻不想這個沒良心的收銀子時甜言蜜語,轉過頭就再也不露麵了。瞅著今個兒若非十三姐這一出,趙家表嫂依舊不會過來。
“哪有那麽快。”趙家表嫂斜靠在炕座上,一邊把玩手裏的玉鐲一邊道“畢竟一年多了。”
“給你的銀子……”三太太惱火的瞪了眼趙家表嫂,不用問,那些銀子,過了對方的手,至少短了一半“行了,你把那些人交給我。”
“您這是不信我?”趙家表嫂本來有些心虛,一聽不高興了“我那裏也一堆事,趙家那邊的親戚正期間惹是生非,還不是要我去給二嫂,四嫂那裏賠不是。”
因為鄭直偷人偷慣了,因此留了朱千戶看家。朱千戶自然有分寸,對各院嚴防死守。隻是之後老太太被十七太太請去住在後街,朱千戶的人就被二嫂和四嫂稟明老太太撤了。這本來是防止那些血氣方剛的家丁與內院出事,不曾想反而便宜了趙家人,整日惹是生非。
三太太冷著臉道“用你,你三心二意;不用你,你又不高興。怎麽著,等那個沒良心的回來讓他辦?”
趙家表嫂遲疑片刻“要不您再給我一千兩,半個月內準保有消息。”
“好好好。”三太太怒極反笑“那可是你的親妹子。”
“她如今吃的苦,比起太太和我之前可差遠了。”趙家表嫂也有自個的道理“就妹妹這脾氣,若是不治治,就算請來了惠靜師太,嫁進來也多半是不成的。他那脾氣太太還不曉得,也就太太能治得了。”
事已至此,不論是三太太還是趙家表嫂都已經有了共識,十三姐還是和她們作伴吧。如今局勢漸漸明朗,雖然全是那老光棍的人了,可因為身份,都是單門立戶,而如今鄭家五房隻有十四哥那個位置空著。
原本曹二娘是鐵板釘釘的,結果出了曹大姐的事,再加上老太太,這就懸了。於是本來在曹二娘的事情上一直中立的三太太,還有冷眼旁觀的趙家表嫂,如今和六太太還有十嫂,十七嫂愈發活絡起來,在牽扯曹家的事情上,也積極了很多。
“呦,這撚酸潑醋的,在這等著我呢?”三太太無語“這是瞅準了你表兄沒回來是吧?莫忘了,山東老家你還有三個表兄。”
趙家表嫂一聽,隻好退了一步“那就再出五百兩。他有什麽好東西都少不了你,五百兩又不多。”
“你也沒少了。”三太太不想糾纏下去,這都是前世的債“五百兩,一會給你,趕緊派人去找,半個月內拿不出來消息,我可不依你。”
趙家表嫂立刻道“一定,奴這就去。”講完起身,走了出去。
實話實說,如今莫講五百兩,就是萬兒八千她都不在乎,可誰又會嫌棄銀子多了燙手。左劃拉一點右劃拉一點,就夠她平日用的了,剩下的自然是顏大姐的,畢竟這輩子她就指望著這一個。當然,若是三太太這次肚子裏依舊是男胎,那就不得不另做打算,日後還要再從對方那裏多花拉些。
三太太輕撫額頭,算了算了,一次是丟人,兩次也是丟人。隻要都安穩,她還在乎什麽。
因為旨意是讓鄭直隨同反正的塞因度杜魯等人一同進京,因此在沒有新得旨意出來前,眾人隻能等在距離京師五十裏的榆河驛。有鄭虎在,可悶壞了鄭直,他隻好帶著鄭墨每日在駐地閑逛。
“原來是王主事。”走的夜路多了,總要遇到鬼,今日他就在營內遇到了剛剛點閘完畢,回來的兵部主事王主事“不曉得俺們要在這裏待到啥時候?”
“鄭中允問的,非俺可以知曉。”王主事回答的不卑不亢。雖然他算是前輩,奈何鄭直雙榜狀元,品級遠超他,如此也不算失禮。
“如此,在下告辭了。”鄭直一聽,沒了興趣。
“俺聽人講,鄭中允也曾入道?”王主事卻開口。
“正是。”鄭直在隆興觀六年也就是身兼多職的火工道童,不過他並不打算示弱“王主事若是問道家的事,就大可不必了,俺就學了個‘不求甚解’。”
王主事一愣,哭笑不得“那未知‘知行合一’如何解釋?”
“非知之艱,行之惟艱。”鄭直也沒當回事。
“這與朱夫子的‘論先後,知為先;論輕重,行為重’有何不同?”王主事好奇的詢問。
“求理於吾心。”鄭直還好之前為了在程文麵前有所表現把那本晦澀難懂的《傳習錄》瞅了好幾遍,如今雖然記憶模糊,卻也足可以拿過來充數“知中有行,行中有知。”
“合二為一?”王主事眼前一亮。
“內外合一謂之至道,知行合一謂之至學,如是則天地乾坤君臣父子夫婦之道在我矣。”鄭直拱拱手“俺還有事……”
“在下最後一問,鄭中允悟出的這些,是儒門還是道門?”王主事打斷鄭直的話“亦或者旁的?”
“非儒非道。”鄭直拱拱手走了,他哪曉得那個王陽明的心學從哪悟出來的。鄭直讀書,除了兵法和有意思的史書,話本外從來都是不求甚解。中了狀元之後,那些之乎者也的書早就丟在書房充門麵了。
本來以為之後和這位王主事也不會有再多交集,不曾想對方當日晚飯之後又找了來,講的還是似是而非,沒有定論的理學各種爭論。
鄭直聽著就頭疼,卻又不想墮了名頭,於是繼續用《傳習錄》裏的話回複。然後這就沒完沒了,之後幾日對方一有空就找過來,問題慢慢的集中到了“知行合一”上。
如此當六月二十八得知明日就可全軍拔營入京時,鄭直差點想哭。終於解脫了,這個叫王守仁的主事已經把他快掏空了。
“明日入京,想必行儉就要忙碌起來了。”王守仁與鄭直慢慢熟絡,如今過來,不用招呼,就從鄭直麵前的煙盒裏拿出一根煙,然後等著鄭墨送來的一碗茶。
“身不由己。”鄭直對王守仁也沒了開始禮遇,甚至對方剛剛進來,他動都沒動地方,繼續就著炸花生小酌一杯。
開始自然不是這樣的,可當王守仁問他“該如何做到‘知行合一’”時,鄭直幹脆用道家的“道常無為而無不為”回了。本來還頭疼該如何與那個‘知行合一’聯係上,不曾想王守仁如同得到了啥了不起的密辛般,自個就找了一堆鄭直聽過沒聽過,看過沒看過的書來佐證。鄭直見此,索性也不裝高深莫測了,該吃吃該喝喝,反正自有守仁為俺辯解。
“行儉誤會俺了。”王守仁卻擺擺手“這正是將行儉的心學推而廣之的好機會。畢竟若是行儉的‘心學’能在翰林院得到同僚認可,那麽何愁天下沒有同路人?”
鄭直咯嘣咯嘣嚼著花生豆,王守仁講的這些,鄭直可從來沒想過,更不會去做。翰林院裏,除了他,哪怕是鄭寬都可以講學富五車。若是真的如此,那才叫班門弄斧呢。
“行儉可是因為前事心存顧慮?”王守仁懂了“其實朝中還有一些如同行儉一般,想要變革的才俊,隻是他們個個桀驁不馴。若是行儉能夠得到他們的讚同,必將‘吾道不孤’。”
鄭直拿起煙點上,青年才俊?王守仁的想法雖然好,可是行不通。對付桀驁不馴之徒,他一般用銀子砸,砸不動就用刀砍。可唯獨沒有想過降服,劃不來。一個不慎,他的兩榜狀元名頭就毀了。
“行儉可是擔心被有心人指摘?”王守仁又懂了,主動請纓道“若是行儉不嫌棄,俺願意為行儉居中聯絡。”
鄭直端起酒碗“幹!”
王守仁心領神會,端起鄭墨送來的茶“幹。”喝完之後,心有所感“個個人心有仲尼,自將聞見苦遮迷。而今指與真頭麵,隻是良知更莫疑。”
鄭直放下酒碗“好好好。守仁兄……”
“行儉日後稱呼俺‘陽明子’就好。”王守仁道“俺成親後在陽明山研習過道家經典,奈何學藝不精,如同當初‘格竹’一般,無所得。”
“陽明子……還是陽明兄吧。”鄭直講著拗口“這世上有付出必有所得,隻是你我不自知。”他立刻記起楊儒的話“如同幼兒,咿呀學語,他發對了音,你我才有回應。那麽自然就記住了,下次需要時就會如此發音。”
“知行合一,稚兒學語。無聲無臭獨知時,此是乾坤萬有基。拋卻自家無盡藏,沿門持缽效貧兒。”王守仁又又懂了“果然與行儉相談,總能發人深省。”
鄭直不由腹誹,王陽明的詩咋聽都像是打油詩,對方的殿試第七名不會也是走後門得來的吧?畢竟王陽明的爹……王陽明?陽明子?王陽明?鄭直錯愕的看向又又又懂了的對麵之人,就這?
十三姐後悔了,早曉得她會遇到這麵慈心黑的女強梁,還不如不出來。早曉得這麵相敦厚的車夫是拐子,她還不如直接自戕。如今落到這種地步,她以後會是怎麽樣的下場?
“啥還跟上次一樣?”遠處的鄭直瞪了眼劉三“直接把她送回家。”
劉三立刻點頭哈腰“對對對,姑奶奶跟徐姨娘不同。”
鄭直哭笑不得“趕緊的,你親自去,別又把人嚇得……”
“那不能夠,不能夠。上次都是六哥和總旗壞的事。”劉三趕忙撇清“再者那位瀟瀟姑娘也在。”
鄭直點點頭“走吧。”
劉三趕緊應了一聲,跑向不遠處他臨時顧來的幾個村婦。結賬夠,招呼手下追馬車去了。
鄭直鬆了口氣,這得虧是被他曉得了,否則回去,他不被人咬死。剛剛正吃酒,十三姐的丫頭瀟瀟就找了過來,將那位的籌劃和盤托出。之所以如此,很簡單,這丫頭跟十三姐固然姐妹情深,可對方終究是三太太省吃儉用供養出來的,心裏曉得站在哪一邊。鄭直對於十三姐的異想天開哭笑不得,出家做尼姑?如今的尼庵,有多少是守清規戒律的?旁的不提,真定的白衣庵他上京前可是睡了個遍。管你願不願意,管你遁世之前是什麽人,由不得你。
至於如此一來瀟瀟就暴露了?想多了,以十三姐的執拗,她還真的想不到。
十三姐渾渾噩噩的被婆子從車廂裏抬出來,穿過熟悉的夾道,來到後院。進了屋就看到了帷幕之後的熟悉身影,三太太。待嘴裏破布被取下,十三姐頓時委屈的哭了起來。
三太太已經聽趙家表嫂讀了鄭十七的信,曉得前因後果,冷笑“找人牙子把那個賤婢發賣了。”
“不不不,你不能。”十三姐頓時止住了哭聲“娘,求求你,飄飄已經沒了,都是女兒的錯,求娘給女兒留下一個貼心人吧。”
“呦,這說的跟我多苛責你一般。”三太太依舊冷笑“對,我還忘告訴你了,我不是你娘。”
十三姐一愣,粲然一笑“您也不認我了?”
“呦,聽這意思,我還沒理了。”三太太瞪了眼一旁的唐小姨媽。
對方一愣,待三太太又瞪了她一眼,這才試探著往帷幕走了幾步。見三太太不吭聲,這才走了出去,臘梅立刻將帷幕封好。月份大了,若非迫不得已,三太太可不願意拋頭露麵。
“好了,好了,都是一家人,莫講這傷情分的話。”唐小姨媽走到十三姐跟前將繩子解開,扶著對方走了出去。
三太太則疲憊的看向為她按摩的唐姨媽“你也去吧。”
唐姨媽自然曉得對方要和趙家表嫂說話,起身道“行。”與趙家表嫂交換了眼神後,走了出去。
“惠靜師太有消息了嗎?”三太太看向趙家表嫂。
宣府那邊一傳來韃靼入寇的消息,她就曉得十三姐的親事哪怕成了也多半是守寡。立刻拿了一千兩銀子,讓趙家表嫂派人去找惠靜師太。卻不想這個沒良心的收銀子時甜言蜜語,轉過頭就再也不露麵了。瞅著今個兒若非十三姐這一出,趙家表嫂依舊不會過來。
“哪有那麽快。”趙家表嫂斜靠在炕座上,一邊把玩手裏的玉鐲一邊道“畢竟一年多了。”
“給你的銀子……”三太太惱火的瞪了眼趙家表嫂,不用問,那些銀子,過了對方的手,至少短了一半“行了,你把那些人交給我。”
“您這是不信我?”趙家表嫂本來有些心虛,一聽不高興了“我那裏也一堆事,趙家那邊的親戚正期間惹是生非,還不是要我去給二嫂,四嫂那裏賠不是。”
因為鄭直偷人偷慣了,因此留了朱千戶看家。朱千戶自然有分寸,對各院嚴防死守。隻是之後老太太被十七太太請去住在後街,朱千戶的人就被二嫂和四嫂稟明老太太撤了。這本來是防止那些血氣方剛的家丁與內院出事,不曾想反而便宜了趙家人,整日惹是生非。
三太太冷著臉道“用你,你三心二意;不用你,你又不高興。怎麽著,等那個沒良心的回來讓他辦?”
趙家表嫂遲疑片刻“要不您再給我一千兩,半個月內準保有消息。”
“好好好。”三太太怒極反笑“那可是你的親妹子。”
“她如今吃的苦,比起太太和我之前可差遠了。”趙家表嫂也有自個的道理“就妹妹這脾氣,若是不治治,就算請來了惠靜師太,嫁進來也多半是不成的。他那脾氣太太還不曉得,也就太太能治得了。”
事已至此,不論是三太太還是趙家表嫂都已經有了共識,十三姐還是和她們作伴吧。如今局勢漸漸明朗,雖然全是那老光棍的人了,可因為身份,都是單門立戶,而如今鄭家五房隻有十四哥那個位置空著。
原本曹二娘是鐵板釘釘的,結果出了曹大姐的事,再加上老太太,這就懸了。於是本來在曹二娘的事情上一直中立的三太太,還有冷眼旁觀的趙家表嫂,如今和六太太還有十嫂,十七嫂愈發活絡起來,在牽扯曹家的事情上,也積極了很多。
“呦,這撚酸潑醋的,在這等著我呢?”三太太無語“這是瞅準了你表兄沒回來是吧?莫忘了,山東老家你還有三個表兄。”
趙家表嫂一聽,隻好退了一步“那就再出五百兩。他有什麽好東西都少不了你,五百兩又不多。”
“你也沒少了。”三太太不想糾纏下去,這都是前世的債“五百兩,一會給你,趕緊派人去找,半個月內拿不出來消息,我可不依你。”
趙家表嫂立刻道“一定,奴這就去。”講完起身,走了出去。
實話實說,如今莫講五百兩,就是萬兒八千她都不在乎,可誰又會嫌棄銀子多了燙手。左劃拉一點右劃拉一點,就夠她平日用的了,剩下的自然是顏大姐的,畢竟這輩子她就指望著這一個。當然,若是三太太這次肚子裏依舊是男胎,那就不得不另做打算,日後還要再從對方那裏多花拉些。
三太太輕撫額頭,算了算了,一次是丟人,兩次也是丟人。隻要都安穩,她還在乎什麽。
因為旨意是讓鄭直隨同反正的塞因度杜魯等人一同進京,因此在沒有新得旨意出來前,眾人隻能等在距離京師五十裏的榆河驛。有鄭虎在,可悶壞了鄭直,他隻好帶著鄭墨每日在駐地閑逛。
“原來是王主事。”走的夜路多了,總要遇到鬼,今日他就在營內遇到了剛剛點閘完畢,回來的兵部主事王主事“不曉得俺們要在這裏待到啥時候?”
“鄭中允問的,非俺可以知曉。”王主事回答的不卑不亢。雖然他算是前輩,奈何鄭直雙榜狀元,品級遠超他,如此也不算失禮。
“如此,在下告辭了。”鄭直一聽,沒了興趣。
“俺聽人講,鄭中允也曾入道?”王主事卻開口。
“正是。”鄭直在隆興觀六年也就是身兼多職的火工道童,不過他並不打算示弱“王主事若是問道家的事,就大可不必了,俺就學了個‘不求甚解’。”
王主事一愣,哭笑不得“那未知‘知行合一’如何解釋?”
“非知之艱,行之惟艱。”鄭直也沒當回事。
“這與朱夫子的‘論先後,知為先;論輕重,行為重’有何不同?”王主事好奇的詢問。
“求理於吾心。”鄭直還好之前為了在程文麵前有所表現把那本晦澀難懂的《傳習錄》瞅了好幾遍,如今雖然記憶模糊,卻也足可以拿過來充數“知中有行,行中有知。”
“合二為一?”王主事眼前一亮。
“內外合一謂之至道,知行合一謂之至學,如是則天地乾坤君臣父子夫婦之道在我矣。”鄭直拱拱手“俺還有事……”
“在下最後一問,鄭中允悟出的這些,是儒門還是道門?”王主事打斷鄭直的話“亦或者旁的?”
“非儒非道。”鄭直拱拱手走了,他哪曉得那個王陽明的心學從哪悟出來的。鄭直讀書,除了兵法和有意思的史書,話本外從來都是不求甚解。中了狀元之後,那些之乎者也的書早就丟在書房充門麵了。
本來以為之後和這位王主事也不會有再多交集,不曾想對方當日晚飯之後又找了來,講的還是似是而非,沒有定論的理學各種爭論。
鄭直聽著就頭疼,卻又不想墮了名頭,於是繼續用《傳習錄》裏的話回複。然後這就沒完沒了,之後幾日對方一有空就找過來,問題慢慢的集中到了“知行合一”上。
如此當六月二十八得知明日就可全軍拔營入京時,鄭直差點想哭。終於解脫了,這個叫王守仁的主事已經把他快掏空了。
“明日入京,想必行儉就要忙碌起來了。”王守仁與鄭直慢慢熟絡,如今過來,不用招呼,就從鄭直麵前的煙盒裏拿出一根煙,然後等著鄭墨送來的一碗茶。
“身不由己。”鄭直對王守仁也沒了開始禮遇,甚至對方剛剛進來,他動都沒動地方,繼續就著炸花生小酌一杯。
開始自然不是這樣的,可當王守仁問他“該如何做到‘知行合一’”時,鄭直幹脆用道家的“道常無為而無不為”回了。本來還頭疼該如何與那個‘知行合一’聯係上,不曾想王守仁如同得到了啥了不起的密辛般,自個就找了一堆鄭直聽過沒聽過,看過沒看過的書來佐證。鄭直見此,索性也不裝高深莫測了,該吃吃該喝喝,反正自有守仁為俺辯解。
“行儉誤會俺了。”王守仁卻擺擺手“這正是將行儉的心學推而廣之的好機會。畢竟若是行儉的‘心學’能在翰林院得到同僚認可,那麽何愁天下沒有同路人?”
鄭直咯嘣咯嘣嚼著花生豆,王守仁講的這些,鄭直可從來沒想過,更不會去做。翰林院裏,除了他,哪怕是鄭寬都可以講學富五車。若是真的如此,那才叫班門弄斧呢。
“行儉可是因為前事心存顧慮?”王守仁懂了“其實朝中還有一些如同行儉一般,想要變革的才俊,隻是他們個個桀驁不馴。若是行儉能夠得到他們的讚同,必將‘吾道不孤’。”
鄭直拿起煙點上,青年才俊?王守仁的想法雖然好,可是行不通。對付桀驁不馴之徒,他一般用銀子砸,砸不動就用刀砍。可唯獨沒有想過降服,劃不來。一個不慎,他的兩榜狀元名頭就毀了。
“行儉可是擔心被有心人指摘?”王守仁又懂了,主動請纓道“若是行儉不嫌棄,俺願意為行儉居中聯絡。”
鄭直端起酒碗“幹!”
王守仁心領神會,端起鄭墨送來的茶“幹。”喝完之後,心有所感“個個人心有仲尼,自將聞見苦遮迷。而今指與真頭麵,隻是良知更莫疑。”
鄭直放下酒碗“好好好。守仁兄……”
“行儉日後稱呼俺‘陽明子’就好。”王守仁道“俺成親後在陽明山研習過道家經典,奈何學藝不精,如同當初‘格竹’一般,無所得。”
“陽明子……還是陽明兄吧。”鄭直講著拗口“這世上有付出必有所得,隻是你我不自知。”他立刻記起楊儒的話“如同幼兒,咿呀學語,他發對了音,你我才有回應。那麽自然就記住了,下次需要時就會如此發音。”
“知行合一,稚兒學語。無聲無臭獨知時,此是乾坤萬有基。拋卻自家無盡藏,沿門持缽效貧兒。”王守仁又又懂了“果然與行儉相談,總能發人深省。”
鄭直不由腹誹,王陽明的詩咋聽都像是打油詩,對方的殿試第七名不會也是走後門得來的吧?畢竟王陽明的爹……王陽明?陽明子?王陽明?鄭直錯愕的看向又又又懂了的對麵之人,就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