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 天時最重要
漢武帝:這個穿越者太敢說 作者:我要吃山竹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不說別人,
汲黯聽完都想打陸鳴一頓,太氣人了!
如此重大的功勞,他竟然說自己以後還能立很多,還讓不讓別人活了。
要是別人說這話,怕是立即就會引起百官的群嘲,真是笑死人了,
可這是陸鳴說出來的,竟然沒人覺得他是在胡說八道,不服也得憋著。
劉徹嘴角抽搐,好吧,有能力就是任性,
這樣的臣子再給他來一堆,越多越好,他容得下。
“富民侯覺得朕應該怎麽辦?”
“建議,我僅僅是建議,至於是否可行,還需要陛下和眾位大臣商議。”
驚人眼球的目的已經達到,陸鳴立刻收斂態度,接下來要好好說話了。
見陸鳴恢複常態,朝堂眾人心中果然舒服了不少,
你一個人再厲害,發明再多厲害的農具,想要推廣天下也離不開眾人的支持。
“陛下曾經數次說過,漢家庶事草創,我認為大農令的職能還不夠完善,
需要增加專門來研究推廣新式農具和種植技術的官員,並且在地方各個郡縣也配備同樣的官員。”
如今的大農令,部門名稱是大農令,最高長官也被稱為大農令,職能覆蓋的比較廣,
要管理皇帝手中的籍田,掌管長安的糧食儲備,各地郡縣的糧倉,興修水利等等職責,卻沒有哪一個官職是專門掌管新技術研發推廣的。
科學院可以解決研發問題,卻沒有專門的官員來配合推廣,不僅不利於新農具和新技術的推廣,
也減少了科學院人員的出路。
“大農令以為如何?”
此事涉及九卿之一,劉徹起碼也要先問一問。
“陛下,臣認為富民侯說的對,確實應該增設此項官職,方可進一步提升大漢的農桑水平。”
鄭莊當然不會反對,此事對他來說百利而無一害,又多了一批手下,有什麽不好的。
“富民侯還有其他建議麽?”
“我建議陛下以後要注重推行精、耕、細、作。”
精耕細作,簡單的四個字卻蘊含無數可能。
都不用提現代時期的種植技術,就是明清時期的種植技術都足夠給大漢上一課的。
曆史上有名的那些農書,就連時間最近的《泛勝之書》都要在西漢晚期才會誕生,
《齊民要術》、《農政全書》這些在不同時代的集大成者,現在更是連影子都沒有。
大漢如今的種植技術,橫向對比起來絕對是領先的,可以和同時期任何一個地區的文明進行比較,
但是縱向比較起來,完全就是一個新兵蛋子,是如此的稚嫩。
僅僅是設置幾個官員,推廣一些新農具和新技術是不夠的,種地是一項極其複雜的事情,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即便到了現代,看天吃飯這句話依然適用於農業種植,一場洪水下來就能讓人顆粒無收。
陸鳴小時候見過,聽過太多天公不作美的例子,誰也沒辦法。
“陛下,農業種植是一件係統性的事情,需要全方位發力才配得上精耕細作這四個字。”
“富民侯詳細說一下,怎麽做才能配得上叫精耕細作。”
知道陸鳴今天是要搞個大活,劉徹索性配合到底,說吧,一次說清,說透,大漢需要這些。
“種田一事,以天時為最重要的影響因素,
大漢立國之後,使用的還是秦朝時期使用的曆法,此曆法年代久遠,存在一定誤差,如何能指導天下農事呢?”
因為農事活動和四季變化密切相關,所以曆法最初是由農業生產的需要而創製的,漢朝如今沿用的還是秦朝時期的《顓頊曆》,
限於當初的測製水平,這部曆法早已經不適合如今的時代。
曆史上,要一直等到公元前105年,才會由司馬遷等人提議,由漢武帝下令製定新的曆法,也就是《太初曆》。
說到曆法,太史令司馬談有些慚愧,
天文曆法本都是他職責分內的事情,沒想到卻需要別人來提出這個問題。
“陛下,臣有罪,未能提前指出曆法存在的問題。”
司馬談躬身作揖,深刻反思自己過往的所作所為,為何沒能提出這個問題。
“還請富民侯多加指教,我一定及時改正錯誤。”
“太史令客氣了,我隻是請各位反思一下,沒有別的意思。”
讓別人反思,並不是讓別人去死,打著反思旗號想要致別人於死地的言論,陸鳴從小到大見多了,
要不是今天要理清一係列問題,他實在不想用反思這個詞,都臭了。
“我建議先從曆法開始,修訂曆法必須觀測天象,觀測天象必先製造天文儀器,
要在大漢各地建立觀測地點,從南東北,由東至西,以大量觀測結果為基礎,建立新的準確曆法。”
司馬談連連點頭,這些話一聽就是真正懂曆法的人才能說出來的,看向陸鳴的目光中多了幾分崇敬。
他哪裏會知道,陸鳴說的這些內容都是郭守敬提出來的。
郭守敬身份眾多,是元朝時期著名的天文學家、數學家、水利專家和儀器製造專家,
以後的月亮上,有一座環形山就會以他的名字來命名,在他的主持下,元朝製定了大名鼎鼎的《授時曆》,
其精確程度為中國古代曆法之最,一些數據與現在世界通用的公曆所用的數值完全相同。
劉徹心裏嘀咕,他的富民侯究竟記不記得後世的曆法,要是記得的話,直接拿一部出來不就好了。
“陛下,曆法是一個環節,後續還要興修水利,改造土地,推廣新農具,新技術,如此種種才配得上叫精耕細作。
也唯有精耕細作才配得上叫重視農桑。”
陸鳴環顧四周,“天下百姓沒有精力和能力去做這些事情,需要朝廷去做,然後再教給他們,
這是朝廷應盡的職責,也是我等肉食者應盡的義務。”
朝堂上一片沉默,和陸鳴提出的要求相比,他們做的還遠遠不夠。
鄭莊拱手道:“老夫為官多年,自認為有所功績,如今和富民侯相比,真是倍感慚愧。”
他知道陸鳴正在寫一本關於農業種植的書,沒想到陸鳴想得如此全麵。
汲黯聽完都想打陸鳴一頓,太氣人了!
如此重大的功勞,他竟然說自己以後還能立很多,還讓不讓別人活了。
要是別人說這話,怕是立即就會引起百官的群嘲,真是笑死人了,
可這是陸鳴說出來的,竟然沒人覺得他是在胡說八道,不服也得憋著。
劉徹嘴角抽搐,好吧,有能力就是任性,
這樣的臣子再給他來一堆,越多越好,他容得下。
“富民侯覺得朕應該怎麽辦?”
“建議,我僅僅是建議,至於是否可行,還需要陛下和眾位大臣商議。”
驚人眼球的目的已經達到,陸鳴立刻收斂態度,接下來要好好說話了。
見陸鳴恢複常態,朝堂眾人心中果然舒服了不少,
你一個人再厲害,發明再多厲害的農具,想要推廣天下也離不開眾人的支持。
“陛下曾經數次說過,漢家庶事草創,我認為大農令的職能還不夠完善,
需要增加專門來研究推廣新式農具和種植技術的官員,並且在地方各個郡縣也配備同樣的官員。”
如今的大農令,部門名稱是大農令,最高長官也被稱為大農令,職能覆蓋的比較廣,
要管理皇帝手中的籍田,掌管長安的糧食儲備,各地郡縣的糧倉,興修水利等等職責,卻沒有哪一個官職是專門掌管新技術研發推廣的。
科學院可以解決研發問題,卻沒有專門的官員來配合推廣,不僅不利於新農具和新技術的推廣,
也減少了科學院人員的出路。
“大農令以為如何?”
此事涉及九卿之一,劉徹起碼也要先問一問。
“陛下,臣認為富民侯說的對,確實應該增設此項官職,方可進一步提升大漢的農桑水平。”
鄭莊當然不會反對,此事對他來說百利而無一害,又多了一批手下,有什麽不好的。
“富民侯還有其他建議麽?”
“我建議陛下以後要注重推行精、耕、細、作。”
精耕細作,簡單的四個字卻蘊含無數可能。
都不用提現代時期的種植技術,就是明清時期的種植技術都足夠給大漢上一課的。
曆史上有名的那些農書,就連時間最近的《泛勝之書》都要在西漢晚期才會誕生,
《齊民要術》、《農政全書》這些在不同時代的集大成者,現在更是連影子都沒有。
大漢如今的種植技術,橫向對比起來絕對是領先的,可以和同時期任何一個地區的文明進行比較,
但是縱向比較起來,完全就是一個新兵蛋子,是如此的稚嫩。
僅僅是設置幾個官員,推廣一些新農具和新技術是不夠的,種地是一項極其複雜的事情,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即便到了現代,看天吃飯這句話依然適用於農業種植,一場洪水下來就能讓人顆粒無收。
陸鳴小時候見過,聽過太多天公不作美的例子,誰也沒辦法。
“陛下,農業種植是一件係統性的事情,需要全方位發力才配得上精耕細作這四個字。”
“富民侯詳細說一下,怎麽做才能配得上叫精耕細作。”
知道陸鳴今天是要搞個大活,劉徹索性配合到底,說吧,一次說清,說透,大漢需要這些。
“種田一事,以天時為最重要的影響因素,
大漢立國之後,使用的還是秦朝時期使用的曆法,此曆法年代久遠,存在一定誤差,如何能指導天下農事呢?”
因為農事活動和四季變化密切相關,所以曆法最初是由農業生產的需要而創製的,漢朝如今沿用的還是秦朝時期的《顓頊曆》,
限於當初的測製水平,這部曆法早已經不適合如今的時代。
曆史上,要一直等到公元前105年,才會由司馬遷等人提議,由漢武帝下令製定新的曆法,也就是《太初曆》。
說到曆法,太史令司馬談有些慚愧,
天文曆法本都是他職責分內的事情,沒想到卻需要別人來提出這個問題。
“陛下,臣有罪,未能提前指出曆法存在的問題。”
司馬談躬身作揖,深刻反思自己過往的所作所為,為何沒能提出這個問題。
“還請富民侯多加指教,我一定及時改正錯誤。”
“太史令客氣了,我隻是請各位反思一下,沒有別的意思。”
讓別人反思,並不是讓別人去死,打著反思旗號想要致別人於死地的言論,陸鳴從小到大見多了,
要不是今天要理清一係列問題,他實在不想用反思這個詞,都臭了。
“我建議先從曆法開始,修訂曆法必須觀測天象,觀測天象必先製造天文儀器,
要在大漢各地建立觀測地點,從南東北,由東至西,以大量觀測結果為基礎,建立新的準確曆法。”
司馬談連連點頭,這些話一聽就是真正懂曆法的人才能說出來的,看向陸鳴的目光中多了幾分崇敬。
他哪裏會知道,陸鳴說的這些內容都是郭守敬提出來的。
郭守敬身份眾多,是元朝時期著名的天文學家、數學家、水利專家和儀器製造專家,
以後的月亮上,有一座環形山就會以他的名字來命名,在他的主持下,元朝製定了大名鼎鼎的《授時曆》,
其精確程度為中國古代曆法之最,一些數據與現在世界通用的公曆所用的數值完全相同。
劉徹心裏嘀咕,他的富民侯究竟記不記得後世的曆法,要是記得的話,直接拿一部出來不就好了。
“陛下,曆法是一個環節,後續還要興修水利,改造土地,推廣新農具,新技術,如此種種才配得上叫精耕細作。
也唯有精耕細作才配得上叫重視農桑。”
陸鳴環顧四周,“天下百姓沒有精力和能力去做這些事情,需要朝廷去做,然後再教給他們,
這是朝廷應盡的職責,也是我等肉食者應盡的義務。”
朝堂上一片沉默,和陸鳴提出的要求相比,他們做的還遠遠不夠。
鄭莊拱手道:“老夫為官多年,自認為有所功績,如今和富民侯相比,真是倍感慚愧。”
他知道陸鳴正在寫一本關於農業種植的書,沒想到陸鳴想得如此全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