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孫元化、徐光啟、畢懋康麵聖
大明暴君,我為大明續運三百年 作者:昆吾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陛下,此事事關重大,可否容臣考慮一些時間?”
孫傳庭沉思了一會兒,朝著崇禎行禮。
“可以,你可要抓緊了,等朕處理完其他事情,你若是還沒有決定,那朕就幫你選擇。”
崇禎點了點頭,看著眾人:“孫愛卿的事情先等等,咱們還有其他事情。”
在眾人疑惑之中,崇禎朝著王承恩揮了揮手。
待王承恩離開後,崇禎看著眾人:“諸位覺得火器怎麽樣?”
“陛下,雖然火器還存在一些缺陷,諸如炸膛、裝彈慢、無法快速移動、環境影響大,
但從威力和攻擊距離來看,都是不可替代的,
如果有足夠多的紅夷大炮和炮彈,臣能將建奴給打成順民!”
孫承宗立刻站了出來,他構建了錦寧防線,寧遠之戰他雖然已經離任,但寧遠的勝利卻是讓他看到了火器的威力。
“太祖時組建神機營就能看出太祖對火器的重視,這些年的發展,火器種類越來越多,特別是寧遠一戰,更是將紅夷大炮的威力展現的淋漓盡致,
建奴之主努爾哈赤就是被紅夷大炮中的鐵彈穿透盔甲,導致背部的暗疽複發,調養不當而死,
這是自薩爾滸之戰後八年來的第一次勝利,紅夷大炮絕對是功不可沒的!臣認為可重點研究。”
李邦華附議完,神情怔了怔。
又是熟悉的套路,皇帝似乎又要搞事情了。
對孫承宗和李邦華的讚同,崇禎很是滿意,看著韓癀等三人。
韓癀苦笑了一下:“陛下,臣等對火器沒有研究,實在是沒有發言權,請陛下恕罪!”
三人都是純粹的文臣,對火器這個東西實在是不懂,幹脆不說話的好。
崇禎正準備說話,王承恩進了東暖閣:“陛下,人已經帶來了!”
“傳!”
片刻之後,徐光啟三人進了東暖閣。
看著進來的三人,孫承宗驚呼道:“初陽(孫元化的字)、子先(徐光啟的字)、孟侯(畢懋康的字),真的是你們?”
三人順著驚呼的聲看去,發現是孫承宗後,三人也滿是激動,隨後立刻朝著崇禎跪了下去。
“草民畢懋康!”
“孫元化!”
“徐光啟!”
“參見陛下,陛下聖躬安!”
看著跪著的三人,崇禎眼中滿是驚喜:“朕安!起來吧!”
崇禎打量著三人,年紀最小的孫元化都快五十歲了,三人雖然年紀大了些,但精神頭還算不錯。
徐光啟,集數學、曆法、農學、軍事的大成者。
畢懋康火器專家,著有《軍器圖說》,燧發槍的發明者。
孫元化,大明火炮研究第一人,著有大明第一部介紹西洋火器、戰術的軍事著作《西法神機》、《經武全書》。
特別是西法神機一書,記載了30多種發射火藥的配方,提出了彈重、裝藥量與火炮口徑成一定比例的要求;
創製了一種新型的攻城炮車,設計了多種便於發揮火力優勢的凸麵炮台。
從這本書中就已經能看出初步具有了科學思維了,研發能力絕對的第一人。
可惜在吳橋兵變之後,部下孔有德攜帶火器投降建奴,他被崇禎下獄,遭到冤殺。
他的死,讓他的老師徐光啟營救失敗後,心灰意冷,從此告別軍事,不久病死。
還有一些火炮專家也被罷官流放,自此以後,明朝造炮人才枯竭。
可以說他的死,影響了華夏的曆史進程。
若是他不死,提供充足的經費和人手,明朝還真不一定能那麽快滅亡了。
“孫愛卿和三位認識?”
孫承宗上前一步:“回陛下,都是老相識了,孫元化天啟間舉人,臣舉薦為兵部司務,在邊築台製炮,
寧遠之戰的勝利,孫元化當居首功,可惜被魏忠賢等一眾奸臣給冒領了。”
“而徐光啟則是孫元化的老師,也是紅夷大炮的主導者,自然也是認識的。”
“至於畢懋康,當年也是一風雲人物,善畫山水,宗王維富春筆意,少司徒方宏靜、少司馬汪道昆、少傅許國三人的忘年好友,
特別是在武器的研究上更是行家中的行家,臣自然是認識的。”
崇禎聽完大喜,他還真不清楚這中間的細枝末節的東西。
既然相熟,那接下來的事情就好辦多了。
“徐愛卿、孫愛卿、畢愛卿,爾等可知道朕召三位回來所謂何事?”
“研究紅夷大炮!”
年紀最大的徐光啟給了回應。
若是隻是召他們一人回來,可能還不好猜,但三人都回來了,而且都有共同的經曆,那無疑是研究紅夷大炮了。
而且紅夷大炮的威力已經在寧遠之戰中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對!”
“也不對!”
崇禎道:“不止是紅夷大炮,而是要研究火器,諸如火銃、萬人敵、水底雷、水底龍王炮和混江龍、佛朗機炮等等。”
“陛下此話當真?”
“真的?”
孫元化和畢懋康兩人同時驚呼,他們都是搞火器研究的,自然希望能將自己所學發揮到極致。
驚喜過後,孫元化遲疑道:“陛下,研究火器會耗費大量的銀子、工人、鐵等資源,這……”
他在軍中待過,軍中什麽樣子,他很清楚,如果朝廷有銀子,至於出現幾次兵變和逃卒嗎?
“朕既然召你們回來,那自然是有準備的。”
崇禎看著三人:“但是,別高興的太早,朕要先考考你們,達到朕的標準,銀子、場地、人,你們要多少給多少。”
“陛下此話當真?”
“君無戲言!”
孫傳庭沉思了一會兒,朝著崇禎行禮。
“可以,你可要抓緊了,等朕處理完其他事情,你若是還沒有決定,那朕就幫你選擇。”
崇禎點了點頭,看著眾人:“孫愛卿的事情先等等,咱們還有其他事情。”
在眾人疑惑之中,崇禎朝著王承恩揮了揮手。
待王承恩離開後,崇禎看著眾人:“諸位覺得火器怎麽樣?”
“陛下,雖然火器還存在一些缺陷,諸如炸膛、裝彈慢、無法快速移動、環境影響大,
但從威力和攻擊距離來看,都是不可替代的,
如果有足夠多的紅夷大炮和炮彈,臣能將建奴給打成順民!”
孫承宗立刻站了出來,他構建了錦寧防線,寧遠之戰他雖然已經離任,但寧遠的勝利卻是讓他看到了火器的威力。
“太祖時組建神機營就能看出太祖對火器的重視,這些年的發展,火器種類越來越多,特別是寧遠一戰,更是將紅夷大炮的威力展現的淋漓盡致,
建奴之主努爾哈赤就是被紅夷大炮中的鐵彈穿透盔甲,導致背部的暗疽複發,調養不當而死,
這是自薩爾滸之戰後八年來的第一次勝利,紅夷大炮絕對是功不可沒的!臣認為可重點研究。”
李邦華附議完,神情怔了怔。
又是熟悉的套路,皇帝似乎又要搞事情了。
對孫承宗和李邦華的讚同,崇禎很是滿意,看著韓癀等三人。
韓癀苦笑了一下:“陛下,臣等對火器沒有研究,實在是沒有發言權,請陛下恕罪!”
三人都是純粹的文臣,對火器這個東西實在是不懂,幹脆不說話的好。
崇禎正準備說話,王承恩進了東暖閣:“陛下,人已經帶來了!”
“傳!”
片刻之後,徐光啟三人進了東暖閣。
看著進來的三人,孫承宗驚呼道:“初陽(孫元化的字)、子先(徐光啟的字)、孟侯(畢懋康的字),真的是你們?”
三人順著驚呼的聲看去,發現是孫承宗後,三人也滿是激動,隨後立刻朝著崇禎跪了下去。
“草民畢懋康!”
“孫元化!”
“徐光啟!”
“參見陛下,陛下聖躬安!”
看著跪著的三人,崇禎眼中滿是驚喜:“朕安!起來吧!”
崇禎打量著三人,年紀最小的孫元化都快五十歲了,三人雖然年紀大了些,但精神頭還算不錯。
徐光啟,集數學、曆法、農學、軍事的大成者。
畢懋康火器專家,著有《軍器圖說》,燧發槍的發明者。
孫元化,大明火炮研究第一人,著有大明第一部介紹西洋火器、戰術的軍事著作《西法神機》、《經武全書》。
特別是西法神機一書,記載了30多種發射火藥的配方,提出了彈重、裝藥量與火炮口徑成一定比例的要求;
創製了一種新型的攻城炮車,設計了多種便於發揮火力優勢的凸麵炮台。
從這本書中就已經能看出初步具有了科學思維了,研發能力絕對的第一人。
可惜在吳橋兵變之後,部下孔有德攜帶火器投降建奴,他被崇禎下獄,遭到冤殺。
他的死,讓他的老師徐光啟營救失敗後,心灰意冷,從此告別軍事,不久病死。
還有一些火炮專家也被罷官流放,自此以後,明朝造炮人才枯竭。
可以說他的死,影響了華夏的曆史進程。
若是他不死,提供充足的經費和人手,明朝還真不一定能那麽快滅亡了。
“孫愛卿和三位認識?”
孫承宗上前一步:“回陛下,都是老相識了,孫元化天啟間舉人,臣舉薦為兵部司務,在邊築台製炮,
寧遠之戰的勝利,孫元化當居首功,可惜被魏忠賢等一眾奸臣給冒領了。”
“而徐光啟則是孫元化的老師,也是紅夷大炮的主導者,自然也是認識的。”
“至於畢懋康,當年也是一風雲人物,善畫山水,宗王維富春筆意,少司徒方宏靜、少司馬汪道昆、少傅許國三人的忘年好友,
特別是在武器的研究上更是行家中的行家,臣自然是認識的。”
崇禎聽完大喜,他還真不清楚這中間的細枝末節的東西。
既然相熟,那接下來的事情就好辦多了。
“徐愛卿、孫愛卿、畢愛卿,爾等可知道朕召三位回來所謂何事?”
“研究紅夷大炮!”
年紀最大的徐光啟給了回應。
若是隻是召他們一人回來,可能還不好猜,但三人都回來了,而且都有共同的經曆,那無疑是研究紅夷大炮了。
而且紅夷大炮的威力已經在寧遠之戰中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對!”
“也不對!”
崇禎道:“不止是紅夷大炮,而是要研究火器,諸如火銃、萬人敵、水底雷、水底龍王炮和混江龍、佛朗機炮等等。”
“陛下此話當真?”
“真的?”
孫元化和畢懋康兩人同時驚呼,他們都是搞火器研究的,自然希望能將自己所學發揮到極致。
驚喜過後,孫元化遲疑道:“陛下,研究火器會耗費大量的銀子、工人、鐵等資源,這……”
他在軍中待過,軍中什麽樣子,他很清楚,如果朝廷有銀子,至於出現幾次兵變和逃卒嗎?
“朕既然召你們回來,那自然是有準備的。”
崇禎看著三人:“但是,別高興的太早,朕要先考考你們,達到朕的標準,銀子、場地、人,你們要多少給多少。”
“陛下此話當真?”
“君無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