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怒罵成國公,朱元璋的挖坑能力
大明暴君,我為大明續運三百年 作者:昆吾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放肆!”
崇禎怒了:“朱純臣,你這話朕可以理解為你看不上我大明曆代帝王?
自太祖截止到今天,大明開了36場武科,曆經數朝,消耗了無數的精力和錢糧,難道曆代帝王都是糊塗不堪?
錄取了兩千餘名武舉中,難道這些人都不如你?
遠的不說,被喻為‘俞龍戚虎’的兩位名將都是走的武舉。
戚家軍主帥戚繼光,軍事上創有鴛鴦陣、車營,
發明上有戚氏軍刀、狼筅、蹲炮,
藝術上的詩文、書法,麾下的戚家軍更是能硬抗建奴鐵騎。
再說說俞大遒,平定新興、恩平、安南的叛亂,又掃平了為患多年的倭寇,
著有《兵法發微》《劍經》《洗海近事》《續武經總要》等軍事、武術作品。
你說說,你哪樣能比的上戚繼光、俞大遒?
看不上這個,看不上那個,自認老子天下第一,你這麽厲害怎麽不去遼東幹掉皇太極?
你要是能平掉建奴,朕給你封個世襲王爵,你敢不敢?”
崇禎冷冷的盯著成國公朱純臣,壓迫感十足。
曆史上這貨在李自成圍困北京城的時候,竟然開門投降了,毫無氣節。
現在固然可以砍了成國公,那肯定會讓整個勳貴集團動蕩,這不是他想要的。
但不能砍他,罵幾句總可以吧。
ps:戚繼光和俞大遒雖然都有世襲的軍職,但明朝有規定,參將、遊擊等職位要麽憑軍功,要麽憑借成績,才能掌控真正的領導權,世襲雖然簡單,但仕途也基本到頭了。
皇極殿內響起崇禎的怒喝聲,群臣皆是頭一縮,立刻低眉順眼。
成國公朱純臣則是臉色漲紅,他沒有想到說了一句實話,卻被皇帝如此的怒罵。
武將勳貴隊伍中大部分人臉色也有些難看,皇帝這話雖然是罵成國公,實則也算是指桑罵槐的罵他們了。
崇禎臉色雖然憤怒,但內心暗爽,有兵權在手,罵人聲音都能大一些。
剛剛還在想找什麽理由說服群臣,結果這貨就跳出來了,簡直就跟他安排在大臣中的臥底一樣。
實際上他也是有些無語的,明太祖真的很牛逼,在曆代帝王中都是排名靠前的,可給子孫後代挖坑的能力也是一流的。
宗室有一子承襲,餘子降等,搞得宗室有二十餘萬人,親王、郡王多的一逼,每年供養宗室的錢糧都得數百萬;
賦稅則是定額,太祖時就定好了每年大概是多少,後麵土地增加了,人口增加了,稅沒收上來,國庫空虛。
現在的武舉問題,也是他定下的規矩,文、武大臣若立重大軍功,可以蔭其子為衛所武官,武官世職製度與犯罪“罰弗及嗣”的原則。
這就導致了世襲武官很難退出,大量的官職都被勳貴士紳占了,百姓很難出頭。
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這個說法很是形象。
武科因為以前考的不嚴,參差不齊,大部分能力不行,但這些世襲、蒙蔭的後輩也都跟個草包差不多。
大殿內安靜了好一會兒,孫傳庭突然出班了:“陛下,武科目的是網羅天下英才,還有作養尚武之風,臣以為開考是有必要的,
至於吏部尚書房大人所說的執籍待推者很多,也不是沒有辦法處理。”
聽完孫傳庭話,大殿內群臣將目光全部集中到了孫傳統身上。
崇禎也是有些意外,他開武科的目的是為接下來整頓和合並兩京十三省的衛所作準備的,
一旦開始徹查,估計大明的五百多個衛所的指揮使、指揮同知都會被幹掉,這就需要人來頂替。
“你說說建議!”
“回陛下,武舉推用之途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麵進行,
第一、清查核實,登記造冊,以備推用;
第二、清理納級,限製雜途,避免侵占;
第三、世職武舉,劃分比例,保證缺額;
第四、增加部推,開辟缺源。
第五、武舉改革,推用質量,賢進庸退。”
嘶……
群臣倒吸了口涼氣,這回是真的吸了口涼氣,看向孫傳庭的眼神都不對了。
前麵來個李邦華這個狠人,將二十一衛清理掉了好幾萬人,現在更是死死的盯著二十一衛。
聽說,凡是犯錯誤的都被關進了小黑屋中,被關進去的人出來後都談屋色變。
至於這個小黑屋裏麵有什麽,進去後出來的人都閉口不談,因為軍紀監察部說過膽敢透露的,再關十天。
現在又來了個孫傳庭,剛上任一刀就砍向了武舉之人,更是牽扯到了朝臣和勳貴。
五條建議中,第一條倒也還好,中規中矩。
第二條的清理納級,就是斷了眾人的財路了。
所謂的納級就是捐款升級,武舉太多,職位有限,想要填補就給錢,如果清理這個,搞不好他們也會被連帶撤職。
最狠的是第三條,比例的劃分,大明的武將有蒙蔭、世襲、基層提拔,還有武科四種途徑,
如果沒有比例,他們完全可以操作一下,優先自己的後代,
但現在限製名額了,假設每年空缺一百個職位,四種途徑各占兩成半,即各有25個名額,
很明顯前三種途徑不夠,這就無形之中斷了他們後代的仕途。
“好、很好!”
崇禎笑了:“房尚書,第一條和第二條,由你們吏部處理,朕要在三天內看到詳細名冊。”
“大伴,告訴李若漣,讓他徹查在京待推武舉之人,將詳細情況報上來。”
房壯麗和王承恩兩人同時應聲。
崇禎沉頓了片刻:“第三條劃分比例之事,諸位是什麽意見?都說說自己的想法。”
群臣臉色齊齊一滯,皇帝雖然是在征求他們的意見,但若是說的不好肯定會被批的。
等了好一會兒,群臣依舊默不作聲,崇禎心中冷笑一聲,這些人心裏想什麽他太清楚了。
“諸位若是不出聲,那朕就認為你們是讓朕乾綱獨斷了,到時候別說不合廷議。”
崇禎怒了:“朱純臣,你這話朕可以理解為你看不上我大明曆代帝王?
自太祖截止到今天,大明開了36場武科,曆經數朝,消耗了無數的精力和錢糧,難道曆代帝王都是糊塗不堪?
錄取了兩千餘名武舉中,難道這些人都不如你?
遠的不說,被喻為‘俞龍戚虎’的兩位名將都是走的武舉。
戚家軍主帥戚繼光,軍事上創有鴛鴦陣、車營,
發明上有戚氏軍刀、狼筅、蹲炮,
藝術上的詩文、書法,麾下的戚家軍更是能硬抗建奴鐵騎。
再說說俞大遒,平定新興、恩平、安南的叛亂,又掃平了為患多年的倭寇,
著有《兵法發微》《劍經》《洗海近事》《續武經總要》等軍事、武術作品。
你說說,你哪樣能比的上戚繼光、俞大遒?
看不上這個,看不上那個,自認老子天下第一,你這麽厲害怎麽不去遼東幹掉皇太極?
你要是能平掉建奴,朕給你封個世襲王爵,你敢不敢?”
崇禎冷冷的盯著成國公朱純臣,壓迫感十足。
曆史上這貨在李自成圍困北京城的時候,竟然開門投降了,毫無氣節。
現在固然可以砍了成國公,那肯定會讓整個勳貴集團動蕩,這不是他想要的。
但不能砍他,罵幾句總可以吧。
ps:戚繼光和俞大遒雖然都有世襲的軍職,但明朝有規定,參將、遊擊等職位要麽憑軍功,要麽憑借成績,才能掌控真正的領導權,世襲雖然簡單,但仕途也基本到頭了。
皇極殿內響起崇禎的怒喝聲,群臣皆是頭一縮,立刻低眉順眼。
成國公朱純臣則是臉色漲紅,他沒有想到說了一句實話,卻被皇帝如此的怒罵。
武將勳貴隊伍中大部分人臉色也有些難看,皇帝這話雖然是罵成國公,實則也算是指桑罵槐的罵他們了。
崇禎臉色雖然憤怒,但內心暗爽,有兵權在手,罵人聲音都能大一些。
剛剛還在想找什麽理由說服群臣,結果這貨就跳出來了,簡直就跟他安排在大臣中的臥底一樣。
實際上他也是有些無語的,明太祖真的很牛逼,在曆代帝王中都是排名靠前的,可給子孫後代挖坑的能力也是一流的。
宗室有一子承襲,餘子降等,搞得宗室有二十餘萬人,親王、郡王多的一逼,每年供養宗室的錢糧都得數百萬;
賦稅則是定額,太祖時就定好了每年大概是多少,後麵土地增加了,人口增加了,稅沒收上來,國庫空虛。
現在的武舉問題,也是他定下的規矩,文、武大臣若立重大軍功,可以蔭其子為衛所武官,武官世職製度與犯罪“罰弗及嗣”的原則。
這就導致了世襲武官很難退出,大量的官職都被勳貴士紳占了,百姓很難出頭。
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這個說法很是形象。
武科因為以前考的不嚴,參差不齊,大部分能力不行,但這些世襲、蒙蔭的後輩也都跟個草包差不多。
大殿內安靜了好一會兒,孫傳庭突然出班了:“陛下,武科目的是網羅天下英才,還有作養尚武之風,臣以為開考是有必要的,
至於吏部尚書房大人所說的執籍待推者很多,也不是沒有辦法處理。”
聽完孫傳庭話,大殿內群臣將目光全部集中到了孫傳統身上。
崇禎也是有些意外,他開武科的目的是為接下來整頓和合並兩京十三省的衛所作準備的,
一旦開始徹查,估計大明的五百多個衛所的指揮使、指揮同知都會被幹掉,這就需要人來頂替。
“你說說建議!”
“回陛下,武舉推用之途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麵進行,
第一、清查核實,登記造冊,以備推用;
第二、清理納級,限製雜途,避免侵占;
第三、世職武舉,劃分比例,保證缺額;
第四、增加部推,開辟缺源。
第五、武舉改革,推用質量,賢進庸退。”
嘶……
群臣倒吸了口涼氣,這回是真的吸了口涼氣,看向孫傳庭的眼神都不對了。
前麵來個李邦華這個狠人,將二十一衛清理掉了好幾萬人,現在更是死死的盯著二十一衛。
聽說,凡是犯錯誤的都被關進了小黑屋中,被關進去的人出來後都談屋色變。
至於這個小黑屋裏麵有什麽,進去後出來的人都閉口不談,因為軍紀監察部說過膽敢透露的,再關十天。
現在又來了個孫傳庭,剛上任一刀就砍向了武舉之人,更是牽扯到了朝臣和勳貴。
五條建議中,第一條倒也還好,中規中矩。
第二條的清理納級,就是斷了眾人的財路了。
所謂的納級就是捐款升級,武舉太多,職位有限,想要填補就給錢,如果清理這個,搞不好他們也會被連帶撤職。
最狠的是第三條,比例的劃分,大明的武將有蒙蔭、世襲、基層提拔,還有武科四種途徑,
如果沒有比例,他們完全可以操作一下,優先自己的後代,
但現在限製名額了,假設每年空缺一百個職位,四種途徑各占兩成半,即各有25個名額,
很明顯前三種途徑不夠,這就無形之中斷了他們後代的仕途。
“好、很好!”
崇禎笑了:“房尚書,第一條和第二條,由你們吏部處理,朕要在三天內看到詳細名冊。”
“大伴,告訴李若漣,讓他徹查在京待推武舉之人,將詳細情況報上來。”
房壯麗和王承恩兩人同時應聲。
崇禎沉頓了片刻:“第三條劃分比例之事,諸位是什麽意見?都說說自己的想法。”
群臣臉色齊齊一滯,皇帝雖然是在征求他們的意見,但若是說的不好肯定會被批的。
等了好一會兒,群臣依舊默不作聲,崇禎心中冷笑一聲,這些人心裏想什麽他太清楚了。
“諸位若是不出聲,那朕就認為你們是讓朕乾綱獨斷了,到時候別說不合廷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