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7章 認祖歸宗,招招致命
大明暴君,我為大明續運三百年 作者:昆吾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陛下,同化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可能十年、可能三十年,這都不好說,
我們不可能企圖一次性將他們同化掉,別說我們遷移兩千萬百姓,哪怕是五千萬百姓過去也不能。
能同化的即便很少的人都可以做到,不能同化的你就是用再多手段都不可能,畢竟宗主國是將他們滅亡的國家。
所以,這事隻能持續、隻能同化大部分,這就足夠了!”
“袁閣老,這點我們自然是知曉的,不說全部吧,但至少也要同化掉七成以上,才能將未來不確定因素降到最低。
七成就是一千四百萬,我們最低也要遷移千萬左右吧,您的五百萬是不是太少了些?”
“是呀,袁閣老,人數少了別到時候沒將他們同化反倒是將我們遷移的百姓給同化了,這就得不償失了!”
“劉大人、畢大人,您二位分析的沒錯,按照慣例,這是對的!”
袁可立點了點頭,又看向滿眼疑惑的群臣:“但諸位都走入了一個誤區之中。”
誤區?
群臣皆是眼中神光閃爍著,努力思索著袁可立所說的誤區在哪裏?
可他們現在滿腦子都是兩千萬百姓、兩億兩白銀的遷移費用,腦子有些不靈光了。
“陛下,安南在成祖年間就是大明的藩國,大明設立的布政司,從那個時候開始,大明的文華就已經開始在那邊傳播了,
安南接受了大明的儒家文化,所以安南的中南半島諸國中被佛教滲透最弱的一個國家,從文化上來說他們是認同大明的。
其次,安南的大多數姓氏的祖上或者說開國君王都是來自華夏,諸如吳朝的吳權是北直隸人,丁朝的丁部領、莫朝的莫登庸是廣東人,前黎朝的黎桓是四川人,
李朝的李公蘊和陳朝的陳日煚、後黎朝的黎利、鄭朝的鄭檢、阮朝的阮福映是福建人、胡朝的胡季犛是浙江人。
不止是安南,南掌境內的苗族的諸多姓氏都是華夏前移過去的,暹羅、真臘等也是有的。
咱們可以分兩步走,第一步是造勢,諸如找到他們的族譜、遷移證據、史書記載等等,這種大把的存在。
臣記得安南陳國君主陳承,原名謝升卿,福建長樂縣人,科場失意流落南寧,在邊境集市上被安南官僚陳孝招贅為胥,改名陳承,承子日煚建立了陳朝。
建立陳朝之後便請求大宋加封,願與大宋世代交好,承為西南藩籬。
第二步則是認祖歸宗,他們遷移一脈的主宗或者朝廷冊封等等!”
呼……
群臣頭皮都麻了,看著袁可立眼中滿是震驚之色。
這是妥妥的陽謀呀。
祖上是漢人,這是鐵證如山,這事兒不僅大明有明確記載、安南也是有明確的記載的。
認祖歸宗這事兒不管是幾千年文明的華夏,還是外域都是比較重視的,更何況這些人是從華夏遷移過去的,代代傳承的更是重視。
沒有認祖歸宗,那就沒有家族,沒有家族就沒法凝聚勢力,沒勢力怎麽爭權奪利?
隻要你認祖歸宗,哪怕你有部分安南本土的血脈,那也是漢人。
“再者,安南疆域是狹長型的,且靠著海,大明的商隊無論隻要去除呂宋外的海外諸國,那安南沿海就是無法繞過的。
停靠在那裏休整,大量的商人自然就能慢慢的同化安南百姓。
我們再弄一些輔助手段,諸如碼頭裝卸隻要會漢語的安南百姓、隻去會漢語或華夏菜係的酒樓、隻住和大明客棧一樣布置的客棧等等。
在諸如,會漢語的和不會漢語的工錢區分、想要隨著商隊經商的也都得漢語,否則海外諸國不認可被誅殺了可別怪大明,就是逼著當地百姓改變。
不止是安南,且真臘、暹羅、緬甸的南部沿海,都可以這麽做,不怕他們努力改變自己。
當然了,這事兒不能由朝廷下昭告,由戶部出麵私下通知商人們就行了,具體怎麽做,那些精明的商人比我們主意多,注意尺度就行了。”
我艸……
群臣心中爆了粗口。
這又是一個陽謀呀。
安南百姓連反對機會都有,會講漢語這有毛病嗎?沒毛病呀,你都聽不懂、不會說,怎麽和商家溝通,怎麽能確保效率?
工錢有區分有毛病嗎?更沒有毛病,會漢語那都是自家人,多給些辛苦錢怎麽了?
至於住會華夏菜係的酒樓和大明一般布置的客棧,這就更沒有問題,吃不慣、住不慣,你能咋滴?
你想賺銀子就得學大明的吧,你招收的夥計也得懂漢語吧,否則怎麽招待客人?
至於想去海外經商要求會漢語這就更好理解了,海外諸國認可的是強大的大明,那麽會漢語是最好的辨認方法,不會漢語誰知道你是怎麽假扮的?
若是商隊這麽一搞,當地百姓都得打破頭的來參與,畢竟需求有限,自然是先到先得了。
總之,就是一句話,你想賺銀子、想過好日子,那就努力學習,隻要學習,這就是改變。
“袁閣老,您這主意真是妙呀,他們都沒法拒絕!”
“袁閣老,如果真這麽做了,有的是人想改變,且能幹活的都是男丁,那就能影響一家子了!”
“如果按照袁閣老這麽說,那安南幾乎就不需要多少大明百姓,十幾二十幾萬就足矣!”
“袁閣老,安南能這麽安排,因為他們是狹長地域,可諸國南麵沿海這麽做的話最多也隻能影響沿海百裏範圍,那內陸怎麽辦?”
“這也好辦!”
袁可立朝著眾人擺了擺手,示意眾人不要心急:“無論是緬甸還是南掌,這在以前都是大明的藩屬國,
大明設立了三宣六慰,雖然時間不算太長,但已經產生部分影響了。
隻要我們在緬甸、南掌兩地開放數座互市,然緬甸和南掌與雲南、廣西互通有無,自然就能影響邊境兩三百裏範圍的兩國百姓了。
但開放時間得稍晚一點,明年之後再說,防止那邊一些反抗的進入大明鬧事。
至於內陸的中間地帶則是……築城!”
我們不可能企圖一次性將他們同化掉,別說我們遷移兩千萬百姓,哪怕是五千萬百姓過去也不能。
能同化的即便很少的人都可以做到,不能同化的你就是用再多手段都不可能,畢竟宗主國是將他們滅亡的國家。
所以,這事隻能持續、隻能同化大部分,這就足夠了!”
“袁閣老,這點我們自然是知曉的,不說全部吧,但至少也要同化掉七成以上,才能將未來不確定因素降到最低。
七成就是一千四百萬,我們最低也要遷移千萬左右吧,您的五百萬是不是太少了些?”
“是呀,袁閣老,人數少了別到時候沒將他們同化反倒是將我們遷移的百姓給同化了,這就得不償失了!”
“劉大人、畢大人,您二位分析的沒錯,按照慣例,這是對的!”
袁可立點了點頭,又看向滿眼疑惑的群臣:“但諸位都走入了一個誤區之中。”
誤區?
群臣皆是眼中神光閃爍著,努力思索著袁可立所說的誤區在哪裏?
可他們現在滿腦子都是兩千萬百姓、兩億兩白銀的遷移費用,腦子有些不靈光了。
“陛下,安南在成祖年間就是大明的藩國,大明設立的布政司,從那個時候開始,大明的文華就已經開始在那邊傳播了,
安南接受了大明的儒家文化,所以安南的中南半島諸國中被佛教滲透最弱的一個國家,從文化上來說他們是認同大明的。
其次,安南的大多數姓氏的祖上或者說開國君王都是來自華夏,諸如吳朝的吳權是北直隸人,丁朝的丁部領、莫朝的莫登庸是廣東人,前黎朝的黎桓是四川人,
李朝的李公蘊和陳朝的陳日煚、後黎朝的黎利、鄭朝的鄭檢、阮朝的阮福映是福建人、胡朝的胡季犛是浙江人。
不止是安南,南掌境內的苗族的諸多姓氏都是華夏前移過去的,暹羅、真臘等也是有的。
咱們可以分兩步走,第一步是造勢,諸如找到他們的族譜、遷移證據、史書記載等等,這種大把的存在。
臣記得安南陳國君主陳承,原名謝升卿,福建長樂縣人,科場失意流落南寧,在邊境集市上被安南官僚陳孝招贅為胥,改名陳承,承子日煚建立了陳朝。
建立陳朝之後便請求大宋加封,願與大宋世代交好,承為西南藩籬。
第二步則是認祖歸宗,他們遷移一脈的主宗或者朝廷冊封等等!”
呼……
群臣頭皮都麻了,看著袁可立眼中滿是震驚之色。
這是妥妥的陽謀呀。
祖上是漢人,這是鐵證如山,這事兒不僅大明有明確記載、安南也是有明確的記載的。
認祖歸宗這事兒不管是幾千年文明的華夏,還是外域都是比較重視的,更何況這些人是從華夏遷移過去的,代代傳承的更是重視。
沒有認祖歸宗,那就沒有家族,沒有家族就沒法凝聚勢力,沒勢力怎麽爭權奪利?
隻要你認祖歸宗,哪怕你有部分安南本土的血脈,那也是漢人。
“再者,安南疆域是狹長型的,且靠著海,大明的商隊無論隻要去除呂宋外的海外諸國,那安南沿海就是無法繞過的。
停靠在那裏休整,大量的商人自然就能慢慢的同化安南百姓。
我們再弄一些輔助手段,諸如碼頭裝卸隻要會漢語的安南百姓、隻去會漢語或華夏菜係的酒樓、隻住和大明客棧一樣布置的客棧等等。
在諸如,會漢語的和不會漢語的工錢區分、想要隨著商隊經商的也都得漢語,否則海外諸國不認可被誅殺了可別怪大明,就是逼著當地百姓改變。
不止是安南,且真臘、暹羅、緬甸的南部沿海,都可以這麽做,不怕他們努力改變自己。
當然了,這事兒不能由朝廷下昭告,由戶部出麵私下通知商人們就行了,具體怎麽做,那些精明的商人比我們主意多,注意尺度就行了。”
我艸……
群臣心中爆了粗口。
這又是一個陽謀呀。
安南百姓連反對機會都有,會講漢語這有毛病嗎?沒毛病呀,你都聽不懂、不會說,怎麽和商家溝通,怎麽能確保效率?
工錢有區分有毛病嗎?更沒有毛病,會漢語那都是自家人,多給些辛苦錢怎麽了?
至於住會華夏菜係的酒樓和大明一般布置的客棧,這就更沒有問題,吃不慣、住不慣,你能咋滴?
你想賺銀子就得學大明的吧,你招收的夥計也得懂漢語吧,否則怎麽招待客人?
至於想去海外經商要求會漢語這就更好理解了,海外諸國認可的是強大的大明,那麽會漢語是最好的辨認方法,不會漢語誰知道你是怎麽假扮的?
若是商隊這麽一搞,當地百姓都得打破頭的來參與,畢竟需求有限,自然是先到先得了。
總之,就是一句話,你想賺銀子、想過好日子,那就努力學習,隻要學習,這就是改變。
“袁閣老,您這主意真是妙呀,他們都沒法拒絕!”
“袁閣老,如果真這麽做了,有的是人想改變,且能幹活的都是男丁,那就能影響一家子了!”
“如果按照袁閣老這麽說,那安南幾乎就不需要多少大明百姓,十幾二十幾萬就足矣!”
“袁閣老,安南能這麽安排,因為他們是狹長地域,可諸國南麵沿海這麽做的話最多也隻能影響沿海百裏範圍,那內陸怎麽辦?”
“這也好辦!”
袁可立朝著眾人擺了擺手,示意眾人不要心急:“無論是緬甸還是南掌,這在以前都是大明的藩屬國,
大明設立了三宣六慰,雖然時間不算太長,但已經產生部分影響了。
隻要我們在緬甸、南掌兩地開放數座互市,然緬甸和南掌與雲南、廣西互通有無,自然就能影響邊境兩三百裏範圍的兩國百姓了。
但開放時間得稍晚一點,明年之後再說,防止那邊一些反抗的進入大明鬧事。
至於內陸的中間地帶則是……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