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尚書,你剛剛不是說有商人願意購買名額進入中南半島嗎?大概有多少人?”


    “四五千是有的,若是消息放開,可能會更多一些,七八千甚至萬餘人都是有可能的,這些都是主事人和一些好手,具體的夥計可以到那邊再招募就是了。


    估計有……等等……”


    畢自嚴回答到這裏停頓了,似乎知道袁可立的想法了:“閣老,你不會是想拿這筆銀子來補給百姓吧,


    按三百兩銀子一個名額和一萬人算,這就是三百萬兩銀子,房屋有七十萬座,平均也就是四兩半左右,也不夠呀。


    而且若是開了這個口子,百姓養成習慣後,那問題可就大了。”


    “的確是打算動用這筆銀子的,但不是直接補給!”


    袁可立先是點了點頭,而後又搖了搖頭:“朝廷在中南半島設立皇家銀行,百姓們從皇家銀行借一部分,免息的,


    由商人購買名額的這部分資金來彌補利息,如此就能解決上短期缺少銀兩的問題了。”


    “倒也是個辦法,可百姓們願意借嗎?本來蓋座房子和置辦家具還有結餘,現在不僅不夠了還要借銀子,這……”


    畢自嚴苦笑和無奈。


    三百萬兩銀子他倒是無所謂的,反正都是意外之喜,隻是暫時彌補銀行利息,左手倒右手,還是進了國庫。


    問題是華夏百姓自古都是存錢過日子的,現在讓他們借銀子估計很難接受,哪怕是為了他們好。


    但恰恰的是百姓們隻看重眼前的利益放棄了這種好。


    皇帝如此好的規劃因為銀子的問題而放棄,他是真舍不得,可他也不能開這個口子的,有第一次就有第二次、第三次,無底洞。


    長痛不如短痛這個道理誰都明白,但真到了抉擇的時候那是相當難的,尤其是涉及到銀子的問題上,更是如此。


    看著畢自嚴的神色,崇禎輕聲道:“朕這裏也有兩個法子,估計能讓百姓們動心。”


    崇禎說著,從龍案上取過幾張宣紙遞給了三人,三人接過後湊在一起看了看,竟然是各種房屋的平麵草圖,上麵標明了尺寸和用途。


    “朕的打算是不建則已,若建就一次性到位,由民間的一明兩暗全部建成三合院的形式,尺寸由原來的寬十二米進深六米,改為寬十四米進深八米。


    寬十四米可以做成中堂和兩側的臥室以及一個糧倉雜物間,東廂房作廚房和餐廳,西廂房做成兩個臥室。


    且建的時候,房屋稍微比大明的高一些,因為那邊高溫,高一些也會涼爽一些。


    範愛卿,你覺得可行嗎?”


    “可以!”


    範景文沉吟了幾息後給出了回答:“增加寬度和深度並沒有違反大明律規定的標準三間五架,雖然占地麵積增加了一些,但成本上隻是增加了不到兩成而已。


    臣粗略估算所有費用應該在二十二兩左右。


    但以前的那種隻能住四五口,孩子大一些了就得另起新房,但改成這種之後,足夠七八口、甚至十口居住了,從性價比和利用率上來說,遠超之前。


    和百姓們講清楚,臣以為百姓們會同意借一部分銀子一次性建到位的。


    實際上一家三口安家費是二十兩,最多借五兩銀子就足以度日了,一家四口的借三兩就行,若是一家五口的基本就不用借銀子了,沒有利息,四個月一熟,壓力不算大。”


    “好!”


    崇禎點了點頭,繼續道:“第二點,集中建設後,朕會在每個村子中建一座學堂,由縣裏指派一名秀才前去教書,


    同意統一建設的百姓有優先入學的條件且免費,其他的則是正常收費。”


    嘶……


    袁可立三人倒吸了口涼氣,眼中滿是震驚之色。


    這一招簡直是直接打在了百姓的命根子上了,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自古以來讀書人的地位都很高。


    百姓們不想孩子們去讀書嗎?肯定是想的。


    可他們沒有多餘的銀兩去上學且朝廷也沒有那麽多的學堂給他們去上。


    現在皇帝不僅建學堂,而且還免費,百姓們不得發瘋嗎?


    不求能中了秀才、舉人、進士,哪怕是多認識一些字,以後去城裏找個夥幹也比不識字的要好找的多。


    現在大明在全力推動商事,海貿也做起來了,不識字你連經商的大門都摸不到。


    隻是借貸一些還是免息的,一年三熟的糧食產出,苦點累點而已,為了孩子的未來是值得的。


    至於說教書先生,這點更不用擔心,大明有多少秀才?


    數萬之多。


    一個村子一兩名秀才,也才一兩萬人。


    再說了,隻是啟蒙、讀書、識字、斷句,也不一定能用的上秀才,年紀稍微大一些的童生就夠了。


    至於說要支付教書先生們的費用,倒也不用太多,每月一兩白銀就行了,加上學生們畢業送的脩條之禮、村裏百姓偶爾送的日子過的也很滋潤的。


    或者在村上種上五畝地,所有耕作由村裏百姓負責,我免費教你孩子學識,你們幫我耕作這總沒問題吧!


    百戶人家幫忙耕種五畝地算什麽大事兒嗎?熱身還沒有結束就幹完了。


    一年三熟就是三十石糧食,估摸著童生、秀才會搶著去教授。


    再退一步,朝廷隨便出個政策,超過十八歲的童生或者參加過三次或五次的童生必須得教授半年或一年的才能繼續參加院試,恐怕童生、秀才都得排隊了。


    “陛下聖明!”


    “陛下聖明!”


    “陛下大才!”


    袁可立三人齊齊恭賀,眼中滿是喜悅之色。


    之前的五大好處以及這兩條措施,百姓們沒有不同意的理由,如此新農村算是成型了,中南半島大地上滿是華夏風了。


    恭賀過後,畢自嚴突然道:“陛下,這就是您說的殺手鐧嗎?”


    “是,也不是,過段時間就知道了!”


    皇帝模棱兩可的回答和神秘的笑容讓袁可立三人很是好奇,但他們已經基本確定了遷移中南半島的殺手鐧很可能就是和科舉是有關聯的。


    想了想之後,畢自嚴立刻道:“陛下,對新農村之事兒,臣還有一個擔憂。”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暴君,我為大明續運三百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昆吾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昆吾並收藏大明暴君,我為大明續運三百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