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8章 突發奇想,大明新農村
大明暴君,我為大明續運三百年 作者:昆吾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足足過了一刻來鍾,範景文急匆匆進了東暖閣後,崇禎才停了下來。
“範愛卿,畢愛卿他們準備招募工匠去中南半島統一建房子,這事兒你知道吧!”
“回陛下,臣知曉!”
範景文立刻回應:“臣以為,此舉可行且好處多多。”
“你們的想法很好,但卻是有一個致命的漏洞!”
範景文三人聞言臉色巨變,這事兒他們六部官員在一起探討了好幾天的時間,甚至還請了很多商人和工匠們,最終達成了一致意見的。
他們震驚的不是皇帝發現了致命漏洞,而是震驚到底漏洞是什麽?涉及到幾百萬百姓的安全和影響,容易出大事兒的。
這要是其他皇帝,這種大漏洞輕則被訓斥重則搞不好丟官的,但現在的皇帝容忍度很高。
思索了幾息後,範景文立刻道:“陛下,恕臣等愚鈍,請陛下解惑!”
“不用那麽緊張!”
崇禎擺了擺手:“朕問你們,按照你們的方案,你們準備建什麽材質的房子?”
“普通農村百姓,自然是以泥坯茅草房為主,主體牆壁是夯土或者土坯磚,木質頂棚,再鋪上茅草等等。”
“使用壽命,嗯……朕是說能住多久?”
“有人住和維護的情況下,北方幹燥地方差不多四五十年甚至更久,南方濕潤地方也就二三十年,無論是哪裏隔個三五年就要翻一次屋頂的茅草。”
“那在中南半島呢?”
“這……”
範景文語遲了,他明白了皇帝所說的漏洞。
中南半島高溫多雨,尤其是雨季,雨水大且集中,泥坯房和茅草頂在這種雨勢下扛不住多長時間就會剝落、腐爛。
同樣的建築方式在大明能住二三十年,在那邊可能就住個十年。
幾年後的一個夜晚,百姓熟睡的時候被大雨衝刷倒塌,那很可能一家子都死了。
想到這裏,範景文渾身一個哆嗦。
袁可立和畢自嚴兩人也明白了事情的嚴重性,臉色也是有些難看。
見狀,崇禎道:“朕這裏倒是有一個補全之法,那就是全部采用青磚灰瓦或者半青磚灰瓦。
青磚灰瓦就是牆體全部都是青磚砌成,木質房梁、灰色瓦片蓋頂,半青磚灰瓦就是牆體六成的高度用青磚,上麵剩餘部分用土坯磚,
但後方房和兩側房簷稍微伸出一些,防止雨水衝刷到上部的土坯磚。
隻要青磚灰瓦質量過硬、工匠技術到位、地基夯實了,期間維護,住個五六十年問題不大吧!
而且,以朕的想法,如果按照朕的這個想法,咱們一次性做到位,所有房屋全部按照橫平豎直或者某種特殊的排列方式建造,而不是東一座西一座的。
如此做有幾大好處,第一是美觀,讓中南半島原住民看看大明的居住環境,讓他們產生羨慕情緒,自發靠攏大明;
第二是安全,聚集在一起才能應對任何可能,建好之後在周邊挖一圈寬兩三米、深一米的排水渠,如此也不怕雨季的雨水匯聚淹沒房屋;
且集中在一起也不怕出現盜竊、劫匪等等問題,孤零零的一家離著村莊三五百米,夜裏被人砍了都沒人聽見。
三是便於管理,東一家西一家的,官府通知個朝廷的政令都得到處跑,到時候在村子裏麵個大點的打穀場,即是方便村子裏晾曬糧食,也方便村子裏辦一些喜宴喪事什麽的。
第四、朕若是沒有記錯,大明州縣下的村鎮,少則五六十戶多則三百多戶,咱們就以百戶為一村。
五百人的村子不算小,可以開一些油鹽等日用品的小商鋪,免得百姓行非得進城。
行商們可以經過村子收購或者售賣貨物,集中運輸也方便。
到時候再修建一座學校,供村子裏的孩子們學習。
第五,村民集中,我們就可以修建官道,村子與村子之間連接起來,無論是運糧還是通行馬車等等,那都是非常方便的,一年三熟,糧食需要運出來,官道肯定得修的。
新房舍、新環境、新設施、新百姓、新的開始,朕稱之這種村子為新農村,三位愛卿覺得朕的這個想法如何?”
袁可立三人皆是看向對方,眼中滿是震驚和意動之色。
屬實是皇帝的這個想法屬實是太過於超前了,縱觀整個大明,富有的村子有很多。諸如京西的爨底下村、蘇州的周莊、南潯等等。
但這些要麽是邊關的軍戶村子,要麽就是交通要道有兵丁駐守的村子,僅有幾個而已,和皇帝的這種差的不是一點半點。
按照之前的規劃,七成是住在城外的,也就是三百五十萬人,折算是七十萬戶,按皇帝是設想就是七千個村莊。
七千個青磚灰瓦、排列整齊的村子分布在中南半島的廣袤土地上,那是何等的壯觀?
更別提還有皇帝所說的五大好處了,條條都說到他們的心坎中去了。
新農村,多麽貼切的說法。
意動歸意動,但也有不少的問題。
工部尚書範景文沉聲道:“陛下,按照您的規劃集中建設,這沒有問題,無非是將零散的集中在一起,
可全部采用青磚灰瓦的物料,那成本可就上去,以臣估算至少是土坯房子等的三倍左右。”
“範尚書,這倒不是什麽大問題!”
戶部尚書畢自嚴出聲了:“土坯房子成本是低很多,問題也很明顯,那邊多雨,咱們就以十年翻修,青磚灰瓦則是三四十年,
短時間看投入多了,長遠來看是省了銀子的,而且會更安全且更省事兒。”
“畢尚書,這個道理我當然明白,可問題是安家費就那麽多,這麽一座三合院需要十五兩到二十兩,他們拿來蓋房子了,還怎麽添置家具和生活所需?”
“這……長痛不如短痛!”
“問題是百姓們會同意嗎?”
……
“兩位先別爭了,本閣倒是有個想法或許能解決這個問題!”
一直未出聲的袁可立突然出聲了,爭論的兩人同時看向袁可立,範景文道:“請袁閣老解惑!”
“範愛卿,畢愛卿他們準備招募工匠去中南半島統一建房子,這事兒你知道吧!”
“回陛下,臣知曉!”
範景文立刻回應:“臣以為,此舉可行且好處多多。”
“你們的想法很好,但卻是有一個致命的漏洞!”
範景文三人聞言臉色巨變,這事兒他們六部官員在一起探討了好幾天的時間,甚至還請了很多商人和工匠們,最終達成了一致意見的。
他們震驚的不是皇帝發現了致命漏洞,而是震驚到底漏洞是什麽?涉及到幾百萬百姓的安全和影響,容易出大事兒的。
這要是其他皇帝,這種大漏洞輕則被訓斥重則搞不好丟官的,但現在的皇帝容忍度很高。
思索了幾息後,範景文立刻道:“陛下,恕臣等愚鈍,請陛下解惑!”
“不用那麽緊張!”
崇禎擺了擺手:“朕問你們,按照你們的方案,你們準備建什麽材質的房子?”
“普通農村百姓,自然是以泥坯茅草房為主,主體牆壁是夯土或者土坯磚,木質頂棚,再鋪上茅草等等。”
“使用壽命,嗯……朕是說能住多久?”
“有人住和維護的情況下,北方幹燥地方差不多四五十年甚至更久,南方濕潤地方也就二三十年,無論是哪裏隔個三五年就要翻一次屋頂的茅草。”
“那在中南半島呢?”
“這……”
範景文語遲了,他明白了皇帝所說的漏洞。
中南半島高溫多雨,尤其是雨季,雨水大且集中,泥坯房和茅草頂在這種雨勢下扛不住多長時間就會剝落、腐爛。
同樣的建築方式在大明能住二三十年,在那邊可能就住個十年。
幾年後的一個夜晚,百姓熟睡的時候被大雨衝刷倒塌,那很可能一家子都死了。
想到這裏,範景文渾身一個哆嗦。
袁可立和畢自嚴兩人也明白了事情的嚴重性,臉色也是有些難看。
見狀,崇禎道:“朕這裏倒是有一個補全之法,那就是全部采用青磚灰瓦或者半青磚灰瓦。
青磚灰瓦就是牆體全部都是青磚砌成,木質房梁、灰色瓦片蓋頂,半青磚灰瓦就是牆體六成的高度用青磚,上麵剩餘部分用土坯磚,
但後方房和兩側房簷稍微伸出一些,防止雨水衝刷到上部的土坯磚。
隻要青磚灰瓦質量過硬、工匠技術到位、地基夯實了,期間維護,住個五六十年問題不大吧!
而且,以朕的想法,如果按照朕的這個想法,咱們一次性做到位,所有房屋全部按照橫平豎直或者某種特殊的排列方式建造,而不是東一座西一座的。
如此做有幾大好處,第一是美觀,讓中南半島原住民看看大明的居住環境,讓他們產生羨慕情緒,自發靠攏大明;
第二是安全,聚集在一起才能應對任何可能,建好之後在周邊挖一圈寬兩三米、深一米的排水渠,如此也不怕雨季的雨水匯聚淹沒房屋;
且集中在一起也不怕出現盜竊、劫匪等等問題,孤零零的一家離著村莊三五百米,夜裏被人砍了都沒人聽見。
三是便於管理,東一家西一家的,官府通知個朝廷的政令都得到處跑,到時候在村子裏麵個大點的打穀場,即是方便村子裏晾曬糧食,也方便村子裏辦一些喜宴喪事什麽的。
第四、朕若是沒有記錯,大明州縣下的村鎮,少則五六十戶多則三百多戶,咱們就以百戶為一村。
五百人的村子不算小,可以開一些油鹽等日用品的小商鋪,免得百姓行非得進城。
行商們可以經過村子收購或者售賣貨物,集中運輸也方便。
到時候再修建一座學校,供村子裏的孩子們學習。
第五,村民集中,我們就可以修建官道,村子與村子之間連接起來,無論是運糧還是通行馬車等等,那都是非常方便的,一年三熟,糧食需要運出來,官道肯定得修的。
新房舍、新環境、新設施、新百姓、新的開始,朕稱之這種村子為新農村,三位愛卿覺得朕的這個想法如何?”
袁可立三人皆是看向對方,眼中滿是震驚和意動之色。
屬實是皇帝的這個想法屬實是太過於超前了,縱觀整個大明,富有的村子有很多。諸如京西的爨底下村、蘇州的周莊、南潯等等。
但這些要麽是邊關的軍戶村子,要麽就是交通要道有兵丁駐守的村子,僅有幾個而已,和皇帝的這種差的不是一點半點。
按照之前的規劃,七成是住在城外的,也就是三百五十萬人,折算是七十萬戶,按皇帝是設想就是七千個村莊。
七千個青磚灰瓦、排列整齊的村子分布在中南半島的廣袤土地上,那是何等的壯觀?
更別提還有皇帝所說的五大好處了,條條都說到他們的心坎中去了。
新農村,多麽貼切的說法。
意動歸意動,但也有不少的問題。
工部尚書範景文沉聲道:“陛下,按照您的規劃集中建設,這沒有問題,無非是將零散的集中在一起,
可全部采用青磚灰瓦的物料,那成本可就上去,以臣估算至少是土坯房子等的三倍左右。”
“範尚書,這倒不是什麽大問題!”
戶部尚書畢自嚴出聲了:“土坯房子成本是低很多,問題也很明顯,那邊多雨,咱們就以十年翻修,青磚灰瓦則是三四十年,
短時間看投入多了,長遠來看是省了銀子的,而且會更安全且更省事兒。”
“畢尚書,這個道理我當然明白,可問題是安家費就那麽多,這麽一座三合院需要十五兩到二十兩,他們拿來蓋房子了,還怎麽添置家具和生活所需?”
“這……長痛不如短痛!”
“問題是百姓們會同意嗎?”
……
“兩位先別爭了,本閣倒是有個想法或許能解決這個問題!”
一直未出聲的袁可立突然出聲了,爭論的兩人同時看向袁可立,範景文道:“請袁閣老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