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8章 改革的真實目的,看不上?
大明暴君,我為大明續運三百年 作者:昆吾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咦……
群臣皆是輕咦了一聲,眼中放光。
皇帝的這個提議可以直接采用的,一畝半耕地一年產出三石左右,足夠孩子吃了。
一畝半對一對夫妻來說,還有孩子幫忙,也就是一天半天的事兒。
實在是忙不過來,調一兩個百戶所過去幫幫忙也不是不行。
按照剛剛推算,一個社學也就三百餘人,差不多需要五百畝耕地,孩子父母和孩子以及調動的百戶所,犁田、春種和秋收頂多也就是各一天就能搞定了。
中間的引水灌溉、曬田找幾個人專職看著,除草和糧食晾曬社學學生自己就能搞定。
如此既能解決所需銀兩問題,也能讓孩子參與耕種和收獲,讓他們知曉讀書的不易,更加用心學習。
而且一味的免費就讀和提供食宿,搞不好就有百姓直接將孩子送到社學免費吃喝,三年後考不上郡學也無所謂,反正白吃白喝了三年。
“可這、這不就相當於自己出銀子來上學,百姓會同意嗎?”
“陳大人,賬不是這麽算的!”
畢自嚴搖了搖頭:“百姓人均隻有五畝,這是固定的,春種和秋收的活是固定那麽多了,你幹的快忙完了也沒有其他的活了,閑著也是閑著,
耕種社學的地,這就算是額外賺的了,當然了,你也可以去打零工,可幹什麽活幾天就能賺三石糧食?
其次就是資格,你有銀子,那些私塾就一定會收你嗎?答案是否定的。”
“哦……對、對,是這個理兒!”
崇禎也是點了點頭,眼中滿是讚許之色,不愧是戶部尚書,賬算的就是快。
“諸位愛卿,對義務教育還有什麽疑問嗎?”
“陛下,臣還有一個問題,您這個製度是可行的,社學沒有考上郡學的對學生也沒有什麽損失,明智開悟。
郡學的學生去當個賬房先生什麽的也沒事兒。
可問題是大學的怎麽辦,會試三年一次,一次三百左右,平均每年百人,可大學每年畢業三千,是進士的三十倍,朝廷也用不了這麽多呀。
耗費九年時間,沒有去處,這、這不合理吧!”
“問的好!”
崇禎看著出聲的劉宗周:“朕問問你,每次會試五六千人參加,哪個不是苦讀十年以上的,可也隻有三百人被錄取,那剩下的怎麽辦?
責怪朝廷沒有錄取嗎?他們就不活了嗎?”
“這……”
崇禎輕輕的搖了搖頭,淡淡道:“其次,別說每年畢業三千人,哪怕是五千人,可能都不夠用!”
“什麽?”
“不夠用?”
“這怎麽可能?”
……
群臣驚呼,眼中滿是不可思議。
大明官員數量就那麽多,就算是去掉被查懲、辭官、病退、丁憂等等,每年空出的名額也是極為有限的,否則以前也不會有那麽多候補官員了。
難道是中南半島和馬六甲海峽那邊?
也不對,撐死了能設置六七百個縣,也不過三四千的官員,還得考慮原住民的影響,能給大明本土官員的七八成左右,兩年畢業就填滿了。
除非是大明一直往外擴張,將呂宋、汶萊、婆羅也收入囊中,但十年也能填滿,後麵畢業的怎麽辦?
難道要一直往外擴張?別說他們願意,估計皇帝也不會同意的。
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不能完全控製和同化那純屬於吃力不討好的,曆史上例子比比皆是,皇帝不傻。
見群臣臉上滿是好奇和不可置信,崇禎輕聲道:“對大學每年畢業學生的安排才是朕科舉改革的重頭戲,也是朕改革科舉的真實用意,
那就是自此以後,凡是國學畢業的學生皆是從胥吏開始幹起,所有人一視同仁,通過考核再往上晉升,考核不過那就一直幹胥吏的活兒。”
轟……
崇禎的話如同驚雷炸響,讓群臣腦子裏嗡嗡作響,雙眼失神、麵目癡呆。
實在是皇帝的這個決定太過於驚世駭俗了。
他們想過無數的想法,但唯獨沒有想過從胥吏開始幹起。
胥吏是什麽?說好聽了是朝廷的半個公務人員,協助官員們處理政務,說難聽了那就是官府的打手,很多說他們是地痞流氓都不為過。
現在讓一個苦學了九年且通過三次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考試的天之驕子去幹‘流氓地痞’的活兒,這簡直就是不可思議。
雖然進士不一定都和一甲三名一樣授予翰林院從六品翰林院修撰、七品的翰林院編修,但通過朝考後最差也是七品的知縣。
而胥吏那就是不入流,雖然算半個朝廷的人,可依舊是民,官和民那可是天差地別。
學子們同意,現在的胥吏也不同意呀,要知道現在的胥吏是由各地家族控製著,代代傳承,朝廷安排了學習,他們還怎麽活?
“陛下,臣以為此種安排有些不妥,會讓國學學生們抵製的!”
“陛下,臣也是如此認為,若是如此,可能義務教育就推廣不開的!”
“是呀,一想到苦學九年,和最底層的胥吏一樣,他們就不會入學的!”
“對,雖然院試、鄉試、會試每一次的考試競爭都大,千軍萬馬過獨木橋都不為過,但隻要中了進士,那最差都是七品起步。
哪怕是舉人,依舊可以進入國子監學習,考核結束後也能成為一縣的縣丞、主簿、典史、教諭、訓導等等,品秩雖然低了一些,但至少也是入了品的。”
“陛下,臣是讚成義務教育的,但這國學學生畢業之後的安排還望陛下三思!”
“陛下,是不是可以折中一下,國學學生可否按照進士錄取幾率,前百分之五依舊如同進士一般,其餘皆為胥吏?”
“陛下,如果全部都是胥吏,臣擔憂學子們不服、全體反對的,如今正是大力用人之時,若此事鬧騰起來,耽誤了發展,總歸是不太好的!”
……
“不服?反對?嗬嗬嗬……”
崇禎冷笑,麵帶殺機之色:“他們看不上胥吏?朕還看不上他們呢!”
群臣皆是輕咦了一聲,眼中放光。
皇帝的這個提議可以直接采用的,一畝半耕地一年產出三石左右,足夠孩子吃了。
一畝半對一對夫妻來說,還有孩子幫忙,也就是一天半天的事兒。
實在是忙不過來,調一兩個百戶所過去幫幫忙也不是不行。
按照剛剛推算,一個社學也就三百餘人,差不多需要五百畝耕地,孩子父母和孩子以及調動的百戶所,犁田、春種和秋收頂多也就是各一天就能搞定了。
中間的引水灌溉、曬田找幾個人專職看著,除草和糧食晾曬社學學生自己就能搞定。
如此既能解決所需銀兩問題,也能讓孩子參與耕種和收獲,讓他們知曉讀書的不易,更加用心學習。
而且一味的免費就讀和提供食宿,搞不好就有百姓直接將孩子送到社學免費吃喝,三年後考不上郡學也無所謂,反正白吃白喝了三年。
“可這、這不就相當於自己出銀子來上學,百姓會同意嗎?”
“陳大人,賬不是這麽算的!”
畢自嚴搖了搖頭:“百姓人均隻有五畝,這是固定的,春種和秋收的活是固定那麽多了,你幹的快忙完了也沒有其他的活了,閑著也是閑著,
耕種社學的地,這就算是額外賺的了,當然了,你也可以去打零工,可幹什麽活幾天就能賺三石糧食?
其次就是資格,你有銀子,那些私塾就一定會收你嗎?答案是否定的。”
“哦……對、對,是這個理兒!”
崇禎也是點了點頭,眼中滿是讚許之色,不愧是戶部尚書,賬算的就是快。
“諸位愛卿,對義務教育還有什麽疑問嗎?”
“陛下,臣還有一個問題,您這個製度是可行的,社學沒有考上郡學的對學生也沒有什麽損失,明智開悟。
郡學的學生去當個賬房先生什麽的也沒事兒。
可問題是大學的怎麽辦,會試三年一次,一次三百左右,平均每年百人,可大學每年畢業三千,是進士的三十倍,朝廷也用不了這麽多呀。
耗費九年時間,沒有去處,這、這不合理吧!”
“問的好!”
崇禎看著出聲的劉宗周:“朕問問你,每次會試五六千人參加,哪個不是苦讀十年以上的,可也隻有三百人被錄取,那剩下的怎麽辦?
責怪朝廷沒有錄取嗎?他們就不活了嗎?”
“這……”
崇禎輕輕的搖了搖頭,淡淡道:“其次,別說每年畢業三千人,哪怕是五千人,可能都不夠用!”
“什麽?”
“不夠用?”
“這怎麽可能?”
……
群臣驚呼,眼中滿是不可思議。
大明官員數量就那麽多,就算是去掉被查懲、辭官、病退、丁憂等等,每年空出的名額也是極為有限的,否則以前也不會有那麽多候補官員了。
難道是中南半島和馬六甲海峽那邊?
也不對,撐死了能設置六七百個縣,也不過三四千的官員,還得考慮原住民的影響,能給大明本土官員的七八成左右,兩年畢業就填滿了。
除非是大明一直往外擴張,將呂宋、汶萊、婆羅也收入囊中,但十年也能填滿,後麵畢業的怎麽辦?
難道要一直往外擴張?別說他們願意,估計皇帝也不會同意的。
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不能完全控製和同化那純屬於吃力不討好的,曆史上例子比比皆是,皇帝不傻。
見群臣臉上滿是好奇和不可置信,崇禎輕聲道:“對大學每年畢業學生的安排才是朕科舉改革的重頭戲,也是朕改革科舉的真實用意,
那就是自此以後,凡是國學畢業的學生皆是從胥吏開始幹起,所有人一視同仁,通過考核再往上晉升,考核不過那就一直幹胥吏的活兒。”
轟……
崇禎的話如同驚雷炸響,讓群臣腦子裏嗡嗡作響,雙眼失神、麵目癡呆。
實在是皇帝的這個決定太過於驚世駭俗了。
他們想過無數的想法,但唯獨沒有想過從胥吏開始幹起。
胥吏是什麽?說好聽了是朝廷的半個公務人員,協助官員們處理政務,說難聽了那就是官府的打手,很多說他們是地痞流氓都不為過。
現在讓一個苦學了九年且通過三次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考試的天之驕子去幹‘流氓地痞’的活兒,這簡直就是不可思議。
雖然進士不一定都和一甲三名一樣授予翰林院從六品翰林院修撰、七品的翰林院編修,但通過朝考後最差也是七品的知縣。
而胥吏那就是不入流,雖然算半個朝廷的人,可依舊是民,官和民那可是天差地別。
學子們同意,現在的胥吏也不同意呀,要知道現在的胥吏是由各地家族控製著,代代傳承,朝廷安排了學習,他們還怎麽活?
“陛下,臣以為此種安排有些不妥,會讓國學學生們抵製的!”
“陛下,臣也是如此認為,若是如此,可能義務教育就推廣不開的!”
“是呀,一想到苦學九年,和最底層的胥吏一樣,他們就不會入學的!”
“對,雖然院試、鄉試、會試每一次的考試競爭都大,千軍萬馬過獨木橋都不為過,但隻要中了進士,那最差都是七品起步。
哪怕是舉人,依舊可以進入國子監學習,考核結束後也能成為一縣的縣丞、主簿、典史、教諭、訓導等等,品秩雖然低了一些,但至少也是入了品的。”
“陛下,臣是讚成義務教育的,但這國學學生畢業之後的安排還望陛下三思!”
“陛下,是不是可以折中一下,國學學生可否按照進士錄取幾率,前百分之五依舊如同進士一般,其餘皆為胥吏?”
“陛下,如果全部都是胥吏,臣擔憂學子們不服、全體反對的,如今正是大力用人之時,若此事鬧騰起來,耽誤了發展,總歸是不太好的!”
……
“不服?反對?嗬嗬嗬……”
崇禎冷笑,麵帶殺機之色:“他們看不上胥吏?朕還看不上他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