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風起兮雲飛揚,
威加海內兮歸故鄉,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知道這首詩是誰寫的嗎?沒錯,是漢朝開國皇帝劉邦的大作。
沒想到吧?“沛縣酒徒”居然有兩把刷子。
漢朝是我國曆史上第二個大一統王朝。
第一個是秦朝,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了大秦國。
第一把金交椅非始皇哥哥莫屬。
漢朝國祚共407年,漢朝又分為西漢和東漢,也稱前漢和後漢。
西漢自公元前202年由劉邦建立。
至公元8年,劉邦的後世子孫是些窩囊廢,江山被外戚王莽篡奪,前漢共存在210年。
東漢由劉秀於公元25年建立,至公元220年被曹丕篡位,共存在195年。
漢朝承接的是秦始皇的天下,寫漢朝就不得不提到秦朝末年的一些事。
有人總結道,秦失天下主要原因是始皇帝橫征暴斂、大興土木,不體恤民生。
比如興建阿房宮,致使民怨沸騰,最終狼煙四起。
這和以後的隋朝丟失江山是一樣的原因。
隋煬帝楊廣也是大興土木,窮兵黷武。修運河,三征高勾麗耗盡了國力。
另外秦二世胡亥昏庸無能,被趙高蒙蔽是秦朝滅亡的第二個原因。
依我看來,秦亡於二世是為秦始皇開脫責任。
胡亥接班三年就亡了國,主要責任還是他爹始皇沒打好基礎。
始皇是中國的第一位皇帝,“皇帝”這個詞就是他發明的。
秦始皇認為自己統一六國的政績功蓋“三皇五帝”。
於是丞相李斯就取三皇的“皇“,”和五帝的“帝”組成了“皇帝”這個詞。
就這樣,皇帝這個稱呼第1次出現了。
秦始皇想把江山千秋代萬代傳下去。於是起名“始皇帝”,然後二世、三世,直到萬世……
結果大家也看到了,事與願違,秦朝二世而亡,國祚僅15年。
在秦朝末年,有句話叫做“秦失其鹿,群雄逐之”。
意思是人們把“秦”的天下比喻成一頭“肥鹿”。
既然秦二世看不住這頭鹿,讓它跑了出來,那就別怪各路英雄好漢去逮這頭鹿了。
誰逮住就歸誰。講真誰看到這頭肥鹿都流哈喇子。
人世間的事往往很難預料,畢竟預測未來的人物鳳毛麟角。
誰能想到,名不見經傳的陳勝、吳廣成了第一個捕鹿人。
誰能想到,陳勝吳廣成就了劉邦和項羽。
以後曆史上還有許多沒想到……
不知大家發現了沒有,曆史上改朝換代,率先發動起義的都是農民起義。
比如東漢末年的黃巾軍起義,唐朝的黃巢起義,元末明初的紅巾軍起義,明朝的李自成起義等等。
而陳勝、吳廣發動的大澤鄉起義,則是中國曆史上首次農民起義。
大澤鄉起義發生在公元前209年。
就在爆發起義的前一年,也就是公元前210年,秦朝發生了一件大事。
什麽事呢?秦始皇“嘎嘣”了。
……
同學們~請注意!秦始皇伯伯於公元前210年的秋天,死在了外出巡遊的路上。
每年始皇伯伯都要外出巡遊,有人說他和乾隆一樣,喜歡遊曆祖國的大好河山。
當時陪王伴駕的主要有秦始皇的小兒子胡亥,宦官趙高和丞相李斯。
皇上死了,通常是由嫡長子繼承皇位,這規定大家都知道。
秦始皇的長子名叫扶蘇,始皇爸爸之前就立下了遺詔,讓長子扶蘇接班。
但是趙高夥同李斯改詔書讓胡亥接了班,胡亥就是曆史上的秦二世。
趙高和李斯為何冒著生命危險改詔書呢?矯詔是死罪,難道二人不懂法律嗎?
非也!原來趙高不喜歡扶蘇。
有時候人太聰明不見得是好事,公子扶蘇有才能,趙高怕扶蘇當上皇帝後自己玩不轉。
他覺得還是胡亥好掌控,這家夥傻不拉嘰啥也不懂,大臣們都喜歡不精明的人當皇帝。
於是趙高公公想辦法要扶立胡亥繼承皇位。
得想辦法吧?趙高開始了琢磨,打起了改詔書的主意。
在辦這件事之前,他必須和兩個人溝通,一個是李斯,一個是胡亥。
趙高找到了胡亥,道:“小主人,想當皇帝不?”
趙高有點賤兮兮的樣子。
“廢話,做夢都想當。奈何我是幺兒,不符合接班條件,咋整?”
胡亥沒好氣地說。
“公公有好辦法不?”胡亥問趙高。
趙高嘿嘿一笑,說,“小主人,俯耳過來,如此這般這般如此,你一定會當上皇帝”。
胡亥聽罷大悅,說我當了皇帝,以後公公就是我的恩公,朝廷之事你說了算。
原來趙高出的主意是篡改遺詔。
不過篡改遺詔可不是件容易事,必須經過丞相李斯這一關。
沒有李斯的大印,這事辦不成。
趙高為了扶立胡亥這個傀儡,於是就找到李斯的家。
趙高一進門就放聲大哭:“嗚嗚嗚……,我的丞相,你大難臨頭了!”
李斯吃了一驚:“趙公公,你怎麽一進門就哭?真是喪門星上門?”
李斯平時看不上趙高的為人,沒好氣懟了趙高一句。
趙高抹抹淚說,我哭丞相馬上就要挪屁股走人了。
李斯一愣:“這話從何說起呢?”
曆史上給李斯定位的是貪戀權勢,也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當官迷。”
他的權力欲極強,凡是擋他官位的人都得死。
比如他的同門師弟韓非子,曾經被秦始皇召見。
韓非的才華比李斯強一丟丟,李斯害怕韓非被秦始皇重用,威脅到他的丞相位。
隨後他誣陷韓非要謀害秦始皇,始皇大怒把韓非關進了監獄,李斯趁機下毒毒死了韓非。
拉回正題,趙高假惺惺擦了擦眼淚說:“皇上駕崩了,那麽誰來接班呢?”
“廢話,詔書寫的明白,公子扶蘇繼承皇位,咋了?”
李斯沒好氣地說。
我的丞相大人,你就不想想,如果是扶蘇接班,你說他會重用誰呢?他會用誰當丞相呢?
趙高三連問,一下子問懵了李斯。
不等李斯說話,趙高遊說道:“我的丞相,你別忘了一朝天子一朝臣這句話了?扶蘇最看重的是蒙恬而非丞相您。”
趙高看了李斯一眼,發現他在低頭思考,隨之加緊了攻勢。
“扶蘇當了皇帝一定會提拔蒙恬為丞相,到時候丞相你何去何從呢?一想到這,我就為丞相難過呀!”
趙高假裝抹淚的同時再偷看了李斯一眼。
李斯沉思不語,仔細一想也是這麽回事兒,蒙恬一直在公子扶蘇身邊,誰當權不提拔自己的人呢?
李斯犯了嘀咕,臉色暴露出其內心正在做思想鬥爭。
這一切趙高看在眼中,知道自己說動了李斯。
“趙公公有什麽好辦法可以挽救嗎?”
李斯心事重重問趙高。
趙高等的就是這句話,於是和盤托出改遺詔這件事。
當初李斯還有一點正義感,斥責趙高欺上罔下。
趙高並不急躁,他知道李斯內心在做最後的掙紮。
趙高不愧是宦官中的心理專家,要不怎麽能想出“指鹿為馬”考驗人這種事呢?
你去看看曆史,曆史上的奸臣腦瓜都靈活,揣摩人、琢磨人手拿把掐,可惜都沒用在正道上。
李斯經不住趙高一步步的誘惑,最終同意改了遺詔。
然後二人以秦始皇的口吻,偽造了一份賜死扶蘇的詔書。
扶蘇接到詔書後自刎而死,蒙恬被下了大獄,胡亥順利當上了皇帝,史稱秦二世。
【陳勝、吳廣起義】
秦國的事基本交待清了,兩件大事,秦始皇駕崩,胡亥當上了皇帝。
就在秦始皇死後半年,大澤鄉起義爆發了。
大澤鄉起義的領頭人就是陳勝和吳廣。
陳勝和吳廣二人都是河南人。
陳勝是陽城人,今河南登封東南人,吳廣是陽夏人,今河南太康人。
公元前209年7月,秦二世下令從淮河流域征調900名戍卒去漁陽郡守疆衛土。
漁陽郡就是現在的北京密雲。
陳勝、吳廣就是這900名戍卒中的人。
一行人從河南出發要到漁陽郡,也就是今北京密雲服兵役。
書說簡短,一行人就走到了蘄(qi)縣大澤鄉,即現在的安徽省宿州市。
此時人困馬乏加上天公不作美,恰逢大雨連天,道路堵塞無法行進。
走又走不了,停留就會誤期,按照當時的秦法,誤期這900人將被處斬。
“誤期當斬!”秦朝法律嚴苛是曆史出名的。
下雨天走不了,這些人都窩在營地裏睡大覺。
唯有陳勝翻來覆去睡不著,他想辦法要活命。
“怎麽辦呢?總不能這樣等死吧!”
陳勝睡意全無,於是披上蓑衣去找吳廣商量。
“廣,你想死不?”
吳廣上前摸了摸陳勝的腦門:“勝,你是喝多了還是發燒說胡話呢?
誰不知道好死不如賴活著呢?”
接著吳廣搓著手唉聲歎氣道:“可是誤期當斬,你說咋整?
“尋思別的沒用,誤期是板上釘釘的事。”
“咱們得想辦法活下去。”
陳勝開導吳廣。
“你有辦法?”吳廣問。
“我倒有一個辦法,假如成功大家都有活路。”
陳勝故意停頓了一下。
“快說,什麽辦法?”
吳廣催促道。
與其坐以待斃,不如咱們造反吧!造反成功還有一條活路。
陳勝亮出了底牌。
“辦法倒是不錯,不知道大家夥什麽意思?
如果走漏了風聲,咱倆腦袋就要搬家了。”
吳廣猶豫不決。
“廣,辦法我早就想好了,我琢磨了一宿,你伏耳過來,如此這般這般如此,大夥一定會跟著咱倆造反。”
“哈哈……果然有你的,妙計,妙計。”
吳廣伸著大拇指說。
【魚腹丹書】
到了第2天,陳勝捉了一條大魚,剖開魚腹,把事先寫好的“陳勝王”紙條放在了魚肚裏。
縫好魚肚,假裝是從集市上買回來的。
陳勝讓廚師給大家做紅燒魚,結果在吃飯的時候,大家都看到了這張紙條。
都認為這是天意,認定陳勝將來要當王。
到了第3天晚上,為了強化人們崇拜陳勝的心理,陳勝組織人們夜裏點篝火喝酒侃大山,借此聯絡感情。
這時吳廣在暗處裝狐狸叫,發出的聲音是“陳勝王”這三個字。
至此人們深信不疑,陳勝就是“天之驕子”。
認定跟著陳勝幹以後會有好日子過。
陳勝吳廣正是利用了人們的迷信思想,一步步樹立起陳勝的權威形象。
為大夥響應起義打下了堅實基礎。
在曆史上這兩個典故叫做“漁腹丹書”和“篝火狐鳴”。
……
行了,一切都辦妥了,萬事俱備,隻欠東風。
上天賦予了陳勝和吳廣神聖使命,一切都那麽順風順水。
看看火候已到,陳勝、吳廣站在高處振臂一呼,“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意思是從來沒有富貴在天這一說,有權有勢的什麽了不起的。
隻要敢拚命,他們啥都不是!
反了吧!咱們風風火火大幹一場!成功了,一起吃肉喝酒!
大家夥的憤怒情緒一下子點燃了,造反活命,不造反必死無疑!
大夥斬木為兵,揭竿為旗,中國曆史上的第1次農民起義——大澤鄉起義爆發了。
欲知後事如何?請看下回。
威加海內兮歸故鄉,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知道這首詩是誰寫的嗎?沒錯,是漢朝開國皇帝劉邦的大作。
沒想到吧?“沛縣酒徒”居然有兩把刷子。
漢朝是我國曆史上第二個大一統王朝。
第一個是秦朝,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了大秦國。
第一把金交椅非始皇哥哥莫屬。
漢朝國祚共407年,漢朝又分為西漢和東漢,也稱前漢和後漢。
西漢自公元前202年由劉邦建立。
至公元8年,劉邦的後世子孫是些窩囊廢,江山被外戚王莽篡奪,前漢共存在210年。
東漢由劉秀於公元25年建立,至公元220年被曹丕篡位,共存在195年。
漢朝承接的是秦始皇的天下,寫漢朝就不得不提到秦朝末年的一些事。
有人總結道,秦失天下主要原因是始皇帝橫征暴斂、大興土木,不體恤民生。
比如興建阿房宮,致使民怨沸騰,最終狼煙四起。
這和以後的隋朝丟失江山是一樣的原因。
隋煬帝楊廣也是大興土木,窮兵黷武。修運河,三征高勾麗耗盡了國力。
另外秦二世胡亥昏庸無能,被趙高蒙蔽是秦朝滅亡的第二個原因。
依我看來,秦亡於二世是為秦始皇開脫責任。
胡亥接班三年就亡了國,主要責任還是他爹始皇沒打好基礎。
始皇是中國的第一位皇帝,“皇帝”這個詞就是他發明的。
秦始皇認為自己統一六國的政績功蓋“三皇五帝”。
於是丞相李斯就取三皇的“皇“,”和五帝的“帝”組成了“皇帝”這個詞。
就這樣,皇帝這個稱呼第1次出現了。
秦始皇想把江山千秋代萬代傳下去。於是起名“始皇帝”,然後二世、三世,直到萬世……
結果大家也看到了,事與願違,秦朝二世而亡,國祚僅15年。
在秦朝末年,有句話叫做“秦失其鹿,群雄逐之”。
意思是人們把“秦”的天下比喻成一頭“肥鹿”。
既然秦二世看不住這頭鹿,讓它跑了出來,那就別怪各路英雄好漢去逮這頭鹿了。
誰逮住就歸誰。講真誰看到這頭肥鹿都流哈喇子。
人世間的事往往很難預料,畢竟預測未來的人物鳳毛麟角。
誰能想到,名不見經傳的陳勝、吳廣成了第一個捕鹿人。
誰能想到,陳勝吳廣成就了劉邦和項羽。
以後曆史上還有許多沒想到……
不知大家發現了沒有,曆史上改朝換代,率先發動起義的都是農民起義。
比如東漢末年的黃巾軍起義,唐朝的黃巢起義,元末明初的紅巾軍起義,明朝的李自成起義等等。
而陳勝、吳廣發動的大澤鄉起義,則是中國曆史上首次農民起義。
大澤鄉起義發生在公元前209年。
就在爆發起義的前一年,也就是公元前210年,秦朝發生了一件大事。
什麽事呢?秦始皇“嘎嘣”了。
……
同學們~請注意!秦始皇伯伯於公元前210年的秋天,死在了外出巡遊的路上。
每年始皇伯伯都要外出巡遊,有人說他和乾隆一樣,喜歡遊曆祖國的大好河山。
當時陪王伴駕的主要有秦始皇的小兒子胡亥,宦官趙高和丞相李斯。
皇上死了,通常是由嫡長子繼承皇位,這規定大家都知道。
秦始皇的長子名叫扶蘇,始皇爸爸之前就立下了遺詔,讓長子扶蘇接班。
但是趙高夥同李斯改詔書讓胡亥接了班,胡亥就是曆史上的秦二世。
趙高和李斯為何冒著生命危險改詔書呢?矯詔是死罪,難道二人不懂法律嗎?
非也!原來趙高不喜歡扶蘇。
有時候人太聰明不見得是好事,公子扶蘇有才能,趙高怕扶蘇當上皇帝後自己玩不轉。
他覺得還是胡亥好掌控,這家夥傻不拉嘰啥也不懂,大臣們都喜歡不精明的人當皇帝。
於是趙高公公想辦法要扶立胡亥繼承皇位。
得想辦法吧?趙高開始了琢磨,打起了改詔書的主意。
在辦這件事之前,他必須和兩個人溝通,一個是李斯,一個是胡亥。
趙高找到了胡亥,道:“小主人,想當皇帝不?”
趙高有點賤兮兮的樣子。
“廢話,做夢都想當。奈何我是幺兒,不符合接班條件,咋整?”
胡亥沒好氣地說。
“公公有好辦法不?”胡亥問趙高。
趙高嘿嘿一笑,說,“小主人,俯耳過來,如此這般這般如此,你一定會當上皇帝”。
胡亥聽罷大悅,說我當了皇帝,以後公公就是我的恩公,朝廷之事你說了算。
原來趙高出的主意是篡改遺詔。
不過篡改遺詔可不是件容易事,必須經過丞相李斯這一關。
沒有李斯的大印,這事辦不成。
趙高為了扶立胡亥這個傀儡,於是就找到李斯的家。
趙高一進門就放聲大哭:“嗚嗚嗚……,我的丞相,你大難臨頭了!”
李斯吃了一驚:“趙公公,你怎麽一進門就哭?真是喪門星上門?”
李斯平時看不上趙高的為人,沒好氣懟了趙高一句。
趙高抹抹淚說,我哭丞相馬上就要挪屁股走人了。
李斯一愣:“這話從何說起呢?”
曆史上給李斯定位的是貪戀權勢,也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當官迷。”
他的權力欲極強,凡是擋他官位的人都得死。
比如他的同門師弟韓非子,曾經被秦始皇召見。
韓非的才華比李斯強一丟丟,李斯害怕韓非被秦始皇重用,威脅到他的丞相位。
隨後他誣陷韓非要謀害秦始皇,始皇大怒把韓非關進了監獄,李斯趁機下毒毒死了韓非。
拉回正題,趙高假惺惺擦了擦眼淚說:“皇上駕崩了,那麽誰來接班呢?”
“廢話,詔書寫的明白,公子扶蘇繼承皇位,咋了?”
李斯沒好氣地說。
我的丞相大人,你就不想想,如果是扶蘇接班,你說他會重用誰呢?他會用誰當丞相呢?
趙高三連問,一下子問懵了李斯。
不等李斯說話,趙高遊說道:“我的丞相,你別忘了一朝天子一朝臣這句話了?扶蘇最看重的是蒙恬而非丞相您。”
趙高看了李斯一眼,發現他在低頭思考,隨之加緊了攻勢。
“扶蘇當了皇帝一定會提拔蒙恬為丞相,到時候丞相你何去何從呢?一想到這,我就為丞相難過呀!”
趙高假裝抹淚的同時再偷看了李斯一眼。
李斯沉思不語,仔細一想也是這麽回事兒,蒙恬一直在公子扶蘇身邊,誰當權不提拔自己的人呢?
李斯犯了嘀咕,臉色暴露出其內心正在做思想鬥爭。
這一切趙高看在眼中,知道自己說動了李斯。
“趙公公有什麽好辦法可以挽救嗎?”
李斯心事重重問趙高。
趙高等的就是這句話,於是和盤托出改遺詔這件事。
當初李斯還有一點正義感,斥責趙高欺上罔下。
趙高並不急躁,他知道李斯內心在做最後的掙紮。
趙高不愧是宦官中的心理專家,要不怎麽能想出“指鹿為馬”考驗人這種事呢?
你去看看曆史,曆史上的奸臣腦瓜都靈活,揣摩人、琢磨人手拿把掐,可惜都沒用在正道上。
李斯經不住趙高一步步的誘惑,最終同意改了遺詔。
然後二人以秦始皇的口吻,偽造了一份賜死扶蘇的詔書。
扶蘇接到詔書後自刎而死,蒙恬被下了大獄,胡亥順利當上了皇帝,史稱秦二世。
【陳勝、吳廣起義】
秦國的事基本交待清了,兩件大事,秦始皇駕崩,胡亥當上了皇帝。
就在秦始皇死後半年,大澤鄉起義爆發了。
大澤鄉起義的領頭人就是陳勝和吳廣。
陳勝和吳廣二人都是河南人。
陳勝是陽城人,今河南登封東南人,吳廣是陽夏人,今河南太康人。
公元前209年7月,秦二世下令從淮河流域征調900名戍卒去漁陽郡守疆衛土。
漁陽郡就是現在的北京密雲。
陳勝、吳廣就是這900名戍卒中的人。
一行人從河南出發要到漁陽郡,也就是今北京密雲服兵役。
書說簡短,一行人就走到了蘄(qi)縣大澤鄉,即現在的安徽省宿州市。
此時人困馬乏加上天公不作美,恰逢大雨連天,道路堵塞無法行進。
走又走不了,停留就會誤期,按照當時的秦法,誤期這900人將被處斬。
“誤期當斬!”秦朝法律嚴苛是曆史出名的。
下雨天走不了,這些人都窩在營地裏睡大覺。
唯有陳勝翻來覆去睡不著,他想辦法要活命。
“怎麽辦呢?總不能這樣等死吧!”
陳勝睡意全無,於是披上蓑衣去找吳廣商量。
“廣,你想死不?”
吳廣上前摸了摸陳勝的腦門:“勝,你是喝多了還是發燒說胡話呢?
誰不知道好死不如賴活著呢?”
接著吳廣搓著手唉聲歎氣道:“可是誤期當斬,你說咋整?
“尋思別的沒用,誤期是板上釘釘的事。”
“咱們得想辦法活下去。”
陳勝開導吳廣。
“你有辦法?”吳廣問。
“我倒有一個辦法,假如成功大家都有活路。”
陳勝故意停頓了一下。
“快說,什麽辦法?”
吳廣催促道。
與其坐以待斃,不如咱們造反吧!造反成功還有一條活路。
陳勝亮出了底牌。
“辦法倒是不錯,不知道大家夥什麽意思?
如果走漏了風聲,咱倆腦袋就要搬家了。”
吳廣猶豫不決。
“廣,辦法我早就想好了,我琢磨了一宿,你伏耳過來,如此這般這般如此,大夥一定會跟著咱倆造反。”
“哈哈……果然有你的,妙計,妙計。”
吳廣伸著大拇指說。
【魚腹丹書】
到了第2天,陳勝捉了一條大魚,剖開魚腹,把事先寫好的“陳勝王”紙條放在了魚肚裏。
縫好魚肚,假裝是從集市上買回來的。
陳勝讓廚師給大家做紅燒魚,結果在吃飯的時候,大家都看到了這張紙條。
都認為這是天意,認定陳勝將來要當王。
到了第3天晚上,為了強化人們崇拜陳勝的心理,陳勝組織人們夜裏點篝火喝酒侃大山,借此聯絡感情。
這時吳廣在暗處裝狐狸叫,發出的聲音是“陳勝王”這三個字。
至此人們深信不疑,陳勝就是“天之驕子”。
認定跟著陳勝幹以後會有好日子過。
陳勝吳廣正是利用了人們的迷信思想,一步步樹立起陳勝的權威形象。
為大夥響應起義打下了堅實基礎。
在曆史上這兩個典故叫做“漁腹丹書”和“篝火狐鳴”。
……
行了,一切都辦妥了,萬事俱備,隻欠東風。
上天賦予了陳勝和吳廣神聖使命,一切都那麽順風順水。
看看火候已到,陳勝、吳廣站在高處振臂一呼,“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意思是從來沒有富貴在天這一說,有權有勢的什麽了不起的。
隻要敢拚命,他們啥都不是!
反了吧!咱們風風火火大幹一場!成功了,一起吃肉喝酒!
大家夥的憤怒情緒一下子點燃了,造反活命,不造反必死無疑!
大夥斬木為兵,揭竿為旗,中國曆史上的第1次農民起義——大澤鄉起義爆發了。
欲知後事如何?請看下回。